食物链:暴发户>高帅富>白富美>女神>粉木耳/黑木耳>女屌丝>失足>男屌丝
暴发户:
小时候赶上了十年浩劫,年轻时赶上了小平同志。于是风生水起,他们都生了一个高富帅,他们的财富却全来自手下的穷矮丑,他们的名车豪宅,有一半是高富帅的,有一半是黑木耳的。黑木耳们挖空心思想把自己名字往他们的儿子的豪宅上写,却出来了新婚姻法。黑木耳们至今还在叫骂,其实很简单,因为婚姻法也是暴发户们制定的。
高帅富:
他们高,他们富,他们帅,尤其是当中一项,基本无解。他们是黑木耳杀手,他们是穷矮丑的天敌。他们是天生的胜利者,他们把一朵朵粉木耳成功锻造成黑木耳,他们不撸不马不妙可,他们身边的木耳七分以下免谈,他们爱噼噼啪啪,每天和不同的黑木耳噼噼啪啪,他们折磨蝼蚁一般的穷矮丑。他们什么都不做,却完爆穷矮丑。
白富美:
女版的高帅富。她们中百分百都将是高帅富的战利品。屌丝对于女神还可以意淫,但是对于白富美,屌丝连对着她们照片撸的勇气都不没有!
女神:也许她们会比白富美们白,逼白富美们美,但是她们没有白富美们富。因此就决定了她们在这个社会上食物链上所处的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白富美和女神都要是七分以上才有资格充当,少数白富美因为富的方面格外耀眼,可以降低标准到六分。但她们都是屌丝们奢想都不能奢想的!白富美的颜色不重要,但女神一定是粉木耳!一旦**,其自身价值就迅速贬值,降级到黑木耳。
木耳/粉木耳:
这两个物种地位相当,根据自身的分数决定位置。有人说三分粉要优于六分黑,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但毋庸置疑的是:一旦有七分黑乃至八分黑的出现,六分以下的粉必将是全军覆灭!只有六分粉才有希望与之一战。
关于黑木耳:她们一般产自老一代穷矮丑家庭,她们的父亲饱受暴发户剥削,她们却对暴发户的儿子高富帅趋之若鹜。她们爱高富帅,她们讨厌身边的穷矮丑,在和高富帅的一次次争吵中,却又一次次想起了身边的穷矮丑(备胎),在每一次的和好之后,又丢下身边的穷矮丑奔向高富帅的怀抱,留下穷矮丑一个人对着显示屏撸管。每朵黑木耳在遇见高富帅后都爱上了炫富,爱上了旅游,每朵黑木耳都有一个爱马仕梦,每朵黑木耳都有一个马尔代夫梦。梦想在爱琴海沿岸海滩上手握高富帅亲手送上的普罗旺斯薰衣草。她们爱坐玛莎拉蒂的副驾驶座,爱在迪拜的七星级酒店和高富帅噼噼啪啪。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在黑木耳的世界,穷矮丑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高富帅什么都不做。
女屌丝:
意指不受异性关注和重视的女生,与代表着高挑、漂亮、富有的7分女相比,她们是一个弱势群体。但她们心地善良,性格温和,勤奋上进,内心感情丰富而内敛,却因为腰包窘迫,长相平平、虎背熊腰,处处受到穷矮丑挫男的排挤。
看着同寝室的7分女们一个个在周末打扮得花枝招展,喜气洋洋地下楼与等待她们的高帅富共度周末,女吊丝们的心在滴血。在周末的漫漫长夜里,她们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寝室,久久不能入睡,7分女的笑颜如花,高帅富的含情脉脉像一把把尖刀叉进她们的心。难道就因为她们矮小,贫穷,不美,就可以剥夺她们爱人与被爱的权利吗?
7分女随便勾勾手指,完整的笔记就到了手,女吊丝们只能整日在图书馆里用拼命学习遣散内心的失落;7分女抬玉手擦香汗,马上就有吊丝把她的行李扛到宿舍,而女吊丝往往自己一声不吭地拎着箱子上6楼;7分女们上课时来电短信不断,应接不暇,女吊丝每天收到的,只有两条手机新闻报。
女吊丝深知自己不如7分女们,她们也不再奢求骑着白马的王子,只求一个认真对待自己,爱自己的男人。哪怕他是吊丝,哪怕他穷挫矮丑,只要有心就够了。
可就连这样一个卑微的愿望,上天都不肯成全。
男屌丝:
他们是蝼蚁,他们是蛆虫,他们是备胎,他们白天搬砖,晚上撸管,他们向往年娇处,他们四十五度角有眼泪划过。在一次次深夜的挣扎中,他们对着屏幕寻找的只有妙可和杨幂的
臭脚。久而久之他们丧失了,翻遍QQ好友却找不到那年的黑木耳,原来早已躺在了黑木耳的黑名单。那年十八,黑木耳重新加了穷矮丑的QQ,穷矮丑感动得忘记了脚下的阿迪王,原来黑木耳和高富帅吵架了,穷矮丑兴奋得忘记了自己备胎的宿命。半小时后黑木耳一句“对不起,你是个好人”。然后头像黑了。情爱中工作中受过的忽视太多,自尊已饱经跌堕。工友最后难免成为基友。为什么每朵黑木耳上面都有一个高富帅?为什么每朵黑木耳身边都有一个做备胎的穷矮丑。对不起,穷矮丑只是蛆虫,但还是会和自己说句,只是说一句,备胎不哭,站起来撸。
男屌丝们一部分娶了未嫁给高富帅的黑木耳,一部分娶了从良的失足;高富帅玩过的黑木耳,还有高富帅的老子暴发户玩过的失足。最终都由穷矮丑来买单,这就是穷矮丑的命。男默女泪。
关于男屌丝:
定义:穷丑挫的定义词。其实穷搓丑除了穷更多指的是心态。
职业:吊丝的职业与收入,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如服务员,低级业务员,销售等。工地搬砖小工。
外貌:大众脸就是吊丝长相的极限,一般“发型”就是没有发型,头发长了,就街边几块钱搞定,虽然没什么形状,但是吊丝还是会拿着镜子照又照。
衣服:搬砖半年买的马克华菲就是最高档的了,一般只有一件,颤抖着双腿,走进去鼓足勇气挑一件还算便宜的。回家一看,擦,真心难看,但是看着标签上的价格,吊丝自信瞬间爆棚。
性格:完全不用说,绝对是懦弱的,只是穷,算不上吊丝,但是穷加上懦弱,懒惰,羞怯,因为自卑而畸形的强烈的,变态的自尊
丑穷无能但善良:“屌丝”代表了最广大年轻人的面貌
“屌丝”多指年轻男性,他们出身卑微,他们称自己的工作为“搬砖”,他们爱网游、爱贴吧、爱“女神”也爱幻想,却缺乏行动力,想做而不敢做;他们内心虚荣,却又不屑“高富帅”而故作清高;他们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他们是善良的,他们也是懦弱的。
总之,“屌丝”就是这么一类人,他们身份卑微、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不被社会认同。他们也渴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生活没有目标,缺乏热情,不满于无聊的生活但又不知道该做点什么。而这样的心态又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也就造成了网络上“屌丝”的爆红。
在对“女神”的终极竞争面前,“屌丝”的悲苦“高富帅”永远不懂
“呵呵”一词是“屌丝”心中永远的痛,当他们在网上鼓足勇气和“女神”(女神是“屌丝”对自己心仪女生专称)搭讪时,却往往只得到“呵呵”,“睡了”,“洗澡去了”这样的回复,这一句“呵呵”甚至成了屌丝身份的判别式。
“屌丝”大多出身贫寒之家,没有更多的背景,他们有的很早辍学打工,有的寒窗十二载考上大学,毕业后才发现与理想相去甚远……他们从事着苦与累的工作,拿着并不丰厚甚至是微薄的报酬,在繁华的城市里勉强分得一杯羹。
而与“屌丝”相对的专有词汇则是“高富帅”,它形容男人在身高、财富、相貌上的完美无缺。这样的男人往往会博得众多女性的青睐,在恋爱,婚姻中获得成功。但是对于“屌丝”来说,“高富帅”则是个心酸的词,因为无论外形、财富还是学历,“屌丝”都难望“高富帅”项背。屌丝只能收获“呵呵”,“高富帅”收获“女神”却从来不费工夫。
“屌丝”这个嘲讽意味的代词迅速爆红,迎合了大众的心理和趣味。因为你会发现从表面符合屌丝定义的人,到和屌丝属性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在争相认领这一名号。当人人都在忙着确认自己的屌丝身份,并乐此不疲时,屌丝一词一定与时代的什么特征实现合拍。
“屌丝”不是阿Q,他们公然比惨并乐在其中
有评论认为,“屌丝”是新时代的阿Q,两者并不完全相同。首先,阿Q是文学巨奖鲁迅一己之力创造的,而“屌丝”则是网络群体狂欢的结果,它是真正由网民集体创作的形象;另外,阿Q最重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梦想的是“银盔银甲”,意淫的是“我手持钢鞭将你打”。
而“屌丝”不仅看起来认命了,甚至在大多数时候是在堂而皇之“比惨”,在高富帅面前,他们直说“跪了”,在别人夸耀成就时,他们嬉皮笑脸“求别说”。哪怕是屌丝用于励志的话,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屌丝不哭,站起来撸”。
比惨,是一大中国特色。中国人好像历来就都是在苦水中泡大似的,大凡见面就要比惨。几个学生见面,一个说功课累,另一个绝对不会说学习轻松。成人见面,这个说他家的房子天天漏水,那个马上接道他那点儿工资真是不够养家呀。
比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它的心理基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社会认识。人们不仅物质上要追求平均,心理上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和人一起富,就希望大家一起穷。凡人遇到伤心之事,这时候有一个人对他或她说,我比你更惨,这样心理也就平衡了,也不那么伤心了。而“屌丝”在网络上的自嘲,则亦有比惨之意,而本质则是一种发泄和寻求心理的慰藉。“屌丝”更似乎是在宣称,反正我就是这么副屌样,再怎么差都无所谓了。
现实沉默网上自嘲,“屌丝”是小人物的集体自我认同
“屌丝”的比惨,就像小人物之间的日常寒暄,“屌丝”已是这个时代小人物的形象代表。
冯小刚的电影里曾经对中国社会的小人物有着经典的诠释:中国的很多小人物的梦想和趣味与他本身的身份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往往身份卑微却又梦想统治世界。因为在这个国家,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个普通人想要一举成为一个威震寰宇、万人拥戴的英雄,从来都不会被视为是荒唐变态,而恰恰会被视为一个值得鼓励和学习的有志青年。
然而崇高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之间存在深深的断层,小人物的身份和不切实际的梦想在一个人身上纠结,在个人自由大大获得解放的今天,却又凸显了小人物的迷茫和无助。而正是这种迷茫和无助加速了“屌丝”文化的产生和蔓延。相比较于冯小刚电影里的小人物,“屌丝”拥有相同甚至更加卑微的身份,却未必拥有多么宏大、崇高的理想,他们安于现状却又不满于现实,他们渴望成功,却又无法克服成功路上的种种困难。于是,他们选择了现实中的沉默,网络中的自嘲。
群体自嘲是解构现实的武器 也是争取诠释自己生活的权利
自嘲是一种调节心理的天平,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身体状态是受其心理和精神状态所影响的,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疾病都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所以,任何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那么如意的人,对自己进行自嘲都是很正常的,“屌丝”这个词语无疑更是自嘲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然后,与普通的自嘲不同,“屌丝”的自嘲是一次自发的、群体性的自嘲,如此大规模的自嘲定然是拜网络所赐,而在别人嘲讽自己之前抢先把自己嘲讽完毕,基本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究其根本,其实与当年王朔的“我是流氓我怕谁”类似。对方尚未发作,且先笑脸相迎——“我有病,您别跟我一般见识……”
其实,归根结底,“屌丝”文化不过是又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崛起,它意味着中国人更多的获得了自己诠释生活的角度与权利。一切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话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可以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通过自己的经验与学识,作出自己的判断。他们用一种新的语言方式,结构着完全灌输式的教育与宣传。
解构的这种积极意义还在于,每个公民都有自己观察生活、认识真理的眼睛与心灵,没有谁再可以强加给他们任何他们不再相信的东西。而那些貌似强大的说教,同样失去了动员的能力,反而被人们置之一笑。就如同“屌丝”对待“高富帅”的态度,有嘲讽、有跪拜,但本质上都是一种解构,并且也是网民的一种自娱自乐。
网络亚文化需要包容 屌丝们需要的是爱
“屌丝”爆红,也引来了反弹。有文化学者在微博上批判说,“屌丝文化”是一种对社会拜金风潮的无奈掺杂的产物,亦充满了格调不高的低俗气。
当然,对于这点,网民是不买账的。其实网民只是用于自嘲,不过跟“咆哮体”和“伤不起”是一个性质。动不动上升至道德层面,是小题大做得有点凶猛——毕竟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跟同性恋和朋克摇滚一样不属于主流社会,但也远远称不上有害。
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会因为某个网络词语发生了大倒退?那是不是对整个社会太没信心了。当然,“屌丝”文化中不是毫无问题,其中对于女性的态度以及对女性有侮辱的词汇在网络上流行就不妥当。
屌丝亚文化下,看起来嬉皮笑脸满不在乎的背后,其实和这个社会中其他所有人一样,他们所需要的,是爱。
【结论】
“屌丝”的热度可能会持续很久,也可能一闪而过。值得回味的,是每个人面对它,审视自己的眼光。
【抄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