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岁月里的一颗糖——国产偶像剧的发展之路(原创)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青春岁月里的一颗糖——国产偶像剧的发展之路(原创)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青春岁月里的一颗糖——国产偶像剧的发展之路(原创)

楼层直达
sdxjmxh

ZxID:17879852

等级: 准尉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8-02 0
 1998年,《将爱情进行到底》作为偶像剧的意义,相当于《东京爱情故事》之于日本,《蓝色生死恋》之于韩国,《流星花园》之于台湾。这部以年轻人大学毕业前后的爱情生活为背景的偶像剧,摄影唯美,故事浪漫,一众演员青春靓丽,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奋斗也为青春底色添上一抹艳彩。据说,北京有线电视台在最初播出时尝试每天1集,后应观众要求改为一天2集,最后甚至一天4集,这在国内偶像剧播出史上尚属首次。主题曲《等你爱我》一度火遍街巷,女主角徐静蕾,与一年前凭《还珠格格》大火的赵薇一样,跻身第一代青春偶像演员行列。

  这一年荧屏播出的偶像剧仅为两部,另一部《上海之恋》反响平平。时隔一年,海岩编剧的《永不瞑目》大放光彩,陆毅成为炙手可热的偶像男星。此外,同年的《花季雨季》、《真情告白》也都受到观众的追捧,偶像剧的投拍和播放开始成为荧屏重要的一部分。

  青春偶像剧最为风光的年头持续了五年之久,到2003年,偶像剧的年播出量翻了10倍,达到30余部,并出现了一大批经典作品:有琼瑶为还珠班底量身打造的《情深深雨濛濛》,海岩编剧的《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赵宝刚的《像雾像雨又像风》、《别了温哥华》,蒋家骏导演的《男才女貌》,陈好主演的《粉红女郎》等等。

  从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一种迹象,这些偶像剧并不单纯地只讲爱情,常常是多类型的嫁接叠加,与年代剧、涉案剧、都市剧、职场剧的杂糅并蓄。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偶像剧发展时间较短,没有形成自有市场,二是可提高收视率,加强制作方对这一类型的信心。然而,青春靓丽的偶像演员与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始终是最受观众青睐的元素。

  《男才女貌》的编剧张巍回忆说,她在老师完成剧本大纲后去做执行编剧,在剧本灰姑娘与王子相遇的偶像化设定上,做了细节上的填充,反映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的拼搏,对台词去煽情化的创新,变成比较贫的、逗乐式的语言。剧中描述陆毅扮演的男主角是“四有新人,有房有车有型有款”。有一天,张巍与母亲逛街,听到有人正在议论《男才女貌》,其中一女孩说,我找男朋友就要找陆毅那样的“四有新人”。

  “接地气的情感和对白,是我们写青春偶像剧的特点,可以说与传统意义上的偶像剧是有区别的。”张巍说。

  事实上,创作者们对现实和落地的追求,本是一条适合国产偶像剧的发展之路,但在之后寻求变化的过程中,对真实生活的过度执迷,反而使偶像剧原本的浪漫色彩褪色,人物对爱情的坚持也开始动摇,过度地希望不走寻常路,甚至为了区别于台、韩偶像剧而不惜去偶像化的创作态度,已经开始偏离了这一题材本身的创作初衷。“在偶像剧里,爱情的美好是不容玷污的,故事需要直接和真实的表达,但不能游离于精神上的美感。”张巍说。

  就在国内偶像剧起步的同时,台偶+韩流对整个东南亚偶像剧市场开始强势冲击。如果说,外来的冲击尚还能使本土文化理念和生存环境下的偶像剧有一席之地,但发生在内部的变化,却使整个偶像剧市场朝着边缘极速滑行。

  2005年是中国电视市场的一个关键的年份,《超级女声》带动的选秀和真人秀节目的跟风,挤占了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整整一年,人们更热衷于谈论身边的草根偶像,荧屏上播出并叫得响的偶像剧几乎没有。同年,韩国古装偶像剧《大长今》掀起收视狂潮,在它的影响下,韩国偶像剧在中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正式开幕,成为专门播放韩国和台湾偶像剧的最大平台。

  国内偶像剧地位堪忧。广电在政策上更加鼓励家庭伦理剧和抗战题材电视剧,互联网的兴起,也瓜分了大量年轻观众的收视。几年侧重培养的收视习惯,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已固化为中老年群体,电视剧市场的主流也成为家庭伦理、抗战传奇、年代谍战。

  同时,内地偶像剧的音乐在节奏、旋律的阐释上都不够鲜明,音乐自身的市场价值并没有显现。而偶像剧的主题音乐和歌曲,甚至会造成电视剧原声带销量比电视剧本身还要走俏的现象,几乎没有出现过。

  “偶像剧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电视剧受众的影响。年轻人看电视剧的热情越来越低,而主流观众固守传统,相对保守。青春偶像剧所特有的时尚、靓丽、爱情,以及个人主义的张扬,与主流观众的思想体系并不合拍。”中国制作业协会秘书长王鹏举说。

  偶像明星与市场的脱节

  《流星花园》一出,F4轰动东南亚。该剧制作人“台湾偶像剧教母”柴智屏说,“我们的戏要传递一种精神,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在一刹那得到幸福的感觉。”

  剧里的F4住豪宅、开跑车,看上去光鲜至极,却是名副其实的贫穷贵公子。拍摄中,柴智屏曾鼓励吴建豪说,“你一定要把这部戏演好,将来才有机会出唱片,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唱。”一边的朱孝天说,“柴姐,你会不会想太多了?”她说,“我觉得你们都有机会。”

  四个默默无闻的大男孩一夜成名。据统计,到2005年,有16个国家和地区播放过《流星花园》,至少有5亿人看过F4的演出,《流星花园》电视原声大碟在逆市创下30万销量,F4成为亚洲最红的男子歌唱组合,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广告商宠儿。

  台湾偶像剧生产从此进入大跃进,数量的增长与偶像明星的增长成正比。继F4和大S之后,输出众多人气偶像明星:阮经天、明道、郑元畅、陈乔恩、林依晨、杨丞琳,等等。至今,仍然源源不断。

  无人能小视偶像剧的造星能力。在国内,《还珠格格》的轰动成就第一个全民偶像赵薇之后,《将爱情进行到底》、《永不瞑目》等剧,也使国内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偶像演员,四旦(赵薇、周迅、徐静蕾、章子怡)四生(陆毅、陈坤、黄晓明、刘烨)开始声名鹊起。除章子怡和黄晓明外,他们几乎每人都演过一部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偶像剧作品:赵薇《还珠格格》、周迅《像雾像雨又像风》、徐静蕾《将爱情进行到底》;陆毅《男才女貌》、陈坤《非你不可》、刘烨《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圈内也开始出现实力派和偶像派的分流。

  正如我们的剧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偶像剧,我们的明星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偶像明星。四旦四生这批学院派演员,并未专注于偶像派之路,而是积极拓展戏路,奔向大银幕。同时,国内始终未形成成熟的造星机制。一个偶像明星的成长,应该是像F4那样一个成熟的产品,甚至带动一个产业,从影视作品,到唱片,到旅游、服饰、餐饮、网游等各种衍生产品。但是国内明星的生存土壤,首先,评价标准不允许新人们坚守偶像形象。人们往往强调一个演员的多面性、适应性,以此来评价演员的表演实力。因此,演员往往喜欢挑战自己,去演从未演过的角色,以此向社会证明自己并非类型演员,也非花瓶,而是凭实力吃饭。
  因此,在类型失血和偶像演员缺位多年之后,2011年凭着古装偶像剧《宫》新火的杨幂与咸鱼翻身的冯绍峰,也开始走上四旦四生这些前辈偶像一样的道路。

  不得不说说2011年的另一部古装偶像剧《步步惊心》,其造星能力与《宫》不遑多让,令旗下的刘诗诗与林更新双双上位。制片方唐人电影,以后期制作和海外发行起家,2005年全面进军内地市场,在风雨飘摇的偶像剧市场,坚持古装偶像剧定位,先后捧出自己的偶像明星胡歌、刘诗诗、林更新。

  唐人电影的制片人蔡艺侬说,“唐人是一个小公司,年产两到三部戏,必须在市场上找准自己的立足点。”鉴于提早预见网络对影视市场的影响,主动把受众锁定为广大网民,制作了一批以青春、活力、浪漫为特点的剧集,如《仙剑》系列、《轩辕剑》、《步步惊心》等等。现今走红的偶像演员中,与唐人友情合作成员如刘亦菲、杨幂、霍建华、彭于晏、唐嫣、吴奇隆、郑嘉颖等,多数因唐人剧被观众铭记,并有了相当可观的粉丝基础。与此同时,这批凭唐人剧走红演员的大批粉丝,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唐人粉”,这时候刘诗诗和林更新的上位,属于天时地利人和,是“唐人粉”的拥趸,也是延续一批偶像成员群体性走红效应。

  但是,在如今的电视剧制作大环境下,这样的公司属于凤毛麟角。很少有公司肯花大本钱和时间去培养一个演员仅仅让他出演偶像剧。偶像剧在国内地位尴尬,如果只演偶像剧,除了公司亏本,演员自己也没饭吃。社会和演员两方面的急功近利,导致偶像剧很难有持续不断的新鲜血液,直至形成恶性循环。

  缺少播种浪漫的土壤

  据统计,去年青春偶像剧拍摄完成70余部,而实际播出不足三分之一,今年已杀青待播的偶像剧近20部,而立项拍摄的只有20余部。在年产3万集的总量面前,偶像剧虽然所占比重不高,但依然隐忧重重。

  专业网络数据机构Vlinkage分析显示,去年收视和网络点击成绩不错的青春偶像剧只有《千山暮雪》、《夏家三千金》、《北京爱情故事》等寥寥数部。此外,湖南卫视晚10点档金鹰剧场的取消,对于偶像剧制作单位来说更是一个坏消息。编剧张巍说,“首先播出平台的保证没有了,青春偶像或这个外壳下的古装剧,投入风险更大,同时也给偶像剧的创作者敲了一记警钟,不能有几张漂亮面孔就贸然做偶像剧。”

  事实上,国产偶像剧所走过的历程,从用浪漫纯爱致敬经典日剧,以幽默语言效仿都市美剧,或凭虐情狗血偷师港台,甚至闭门造车抄袭克隆经典剧目的部分雷剧,发展到80、90后一代人在爱情里的功利,前程上的算计,与诞生偶像剧的土壤有着极大的关系。

  “偶像剧里一些标新立异的东西,在我们的土壤里难以扎下根基。加之,我们的主管单位、制作单位制作人,年龄偏长,血脉里流淌的文化基因也不适合产生这个类型。”王鹏举说。

  走到今天,偶像剧思考的是怎样符合今天的节奏,并与今天的市场相辅相成。从《奋斗》开始,《好想好想谈恋爱》、《杜拉拉升职记》、《北京爱情故事》一系列用80后与剩女作卖点的电视剧,风格上的似是而非已与青春偶像剧相去甚远。

  不得不承认,在偶像剧强调纯爱和浪漫的语态之下,现如今恶劣的爱情和生存大环境,使这一剧种在真实与虚构间难以平衡。这一代人在爱情里的战战兢兢,在生活上的忍辱负重,在事业上面对的竞争挤压,也是真正的偶像剧无法面对的复杂。所以,这也造成了当下的青春偶像剧,作为时装剧土了点儿,作为伦理剧浅了点儿,作为纯偶像剧又沉重了点儿。就像现实与童话在不停交锋一样,就算青春仍旧活泼时尚,却失之于热情诚恳。

  “很多制片人不相信爱情,所以也不传递爱情,就算传递也是假的,这不是偶像剧的精神。偶像剧有一种浪漫的精神内核,是对爱情的相信。我们现在不提倡这种相信,甚至是对爱情的否定,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张巍说。

  其实,从去年《宫》与《步步惊心》掀起的浪漫旋风看,荧屏前仍有大批偶像剧的拥趸,这批人始终对爱情心怀向往。“影视剧有两种,一种是剥开现实,一种是呈现浪漫,电视观众以女性为主,这群人无论年龄多大,多多少少都会心存浪漫。创作者首先不要怀疑爱情,现在的年轻人尽管装酷,内心里也有这样的需要。”北电退休教师吴女士说。

  在某广告公司任职的媒介主管小A说,“偶像剧就像一颗糖,酸酸甜甜才有爱,如果连糖都不让吃,那这世界真的太面目可憎了。”

  “我认为偶像剧的至高境界,是让年轻观众相信爱情、渴望爱情、守候爱情。”张巍说。
作者 李乔


[ 此帖被   北船余音在2012-08-02 09:18重新编辑 ]
性喜剧
利欲熏心@ESRL

ZxID:16195007

等级: 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8-02 0


谢谢分享;

影视天地欢迎你;

期待你的下一次发贴;

                                                                                                        
十七岁单车

ZxID:15470109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8-02 0
  我没有看出来这个事原创;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