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角度分析DNF常见骗局 谨防受骗.
为什么“不玩了,出国了,甩装备或者我姐姐要买你这件装备,请你加qq”等等我们看上去很弱智的行骗方式经久不衰,百试不爽呢。
最近看了一个类似的文章叫“为什么诈骗短信看上去那么弱智”其实骗子的智商远比你们想象的高。
下面从科学角度来分析:
1.XX集团举行三十周年大庆典,您的手机号码获得了20万大奖。
2.爸我在外嫖娼被抓手机被没收,快汇5万保释费到XX。
相信用过手机的人都收到过类似的短信,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已经被媒体曝光成千上万次骗术为什么还是一再出现?骗子们看上去实在太不好学了,怎么也不开拓创新一下理念,这么out的东西还有人信吗?最近,微软的研究人员回答了这个问题,骗子才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从“尼日利亚王子”说起:
在英文Email里,最流行的垃圾邮件就是“尼日利亚王子”,大体故事情节是尼日利亚几位高官要把巨额资金以“国家秘密”的形式转移到国外,需要使用你的名义和银行账户,转移成功之后你将获得上千万美元中的10%作为酬劳。
如果答应和这些“高官”合作,过一段时间骗子就会以事情进展不顺利为由,让你先垫付一点“微不足道”的手续费和打点官员的小费,付过几次钱之后,对方就变得无影无踪。“尼日利亚王子”就是这样一种没有任何高明之处的诈骗方式。
这种骗术在之前的纸制信件里就开始流传,后来是通过传真,再到后来的电子邮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可谓“经久不衰”。
由于不断被冒用名义,尼日利亚政府在1991年不得不公开发表声明不存在这回事,不过这封邮件直到今天依然很流行。
微软的研究人员想弄清楚的是,这封文笔都不通顺、谷歌就找到的邮件为什么还一直在被骗子使用。
他们为何不写些生动形象、新颖逼真的版本?
依据损失而设定的灵敏度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把目光移向与诈骗邮件风马牛不相及的防火警报器。
在宿舍里,火灾报器常常半夜里叫起来,最后却发现是虚惊一场,它为什么这么不靠谱?这大概是因为警报器的本身“水平有限”,传感器总是不能区分真正的火灾和吸烟产生的烟雾、空气湿度变化、气温过高这些正常情况,因而就会产生两种错误:不应该响的时候乱响(falsepositive)和该响的时候不响(falsenegative)。
可是falsepositive和falsenegative两种情况总是一个变小另一个就变大。如果把警报器调的灵敏一些,它就会经常没火的时候乱响,但是有火的时候失灵的几率就小了很多;如果让警报器迟钝一些,就不会半夜里总是把人吵醒,可是真着了火它也容易不响。
警报器的灵敏度是一把双刃剑,什么样的灵敏度才是适当的,要视falsepositive和falsenegative两种后果造成的损失(即成本)大小而定。
对于警报器来说,如果没火的时候乱响,损失不大,可是真有了火灾它没有发挥作用,就会造成巨额财产损失甚至生命危险,权衡利弊,我们宁愿把防火警报器调的灵敏一些,让它乱响几次以防万一。
警报器不该响的时候响、该响的时候不响的困扰也存在于其他很多场景,不过灵敏度却未必总是要越小越好。
例如在法庭上,如果对一个嫌疑人的指控证据不充足,处于“半有罪半无罪”的状态,法庭也会像火灾报警器一样犯两个错误:把好人冤枉成坏人(falsepositive)和把坏人当好人放了(falsenegative)。这种情况下如果把灵敏度调得低一点,就意味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如果把灵敏度调得大一点,就意味着“永远不冤枉一个好人”。
比较一下两种情况的造成的损失,如果把一个好人误判为有罪,这样的冤案哪怕只有几起,也会让法庭的公信力大大下降,比暂时放掉一个坏人的损失要大得多,所以大多数国家在这里会把敏感度调得比较高,这就是所谓的“疑罪从无”。
骗子没有看上去那么笨!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灵敏度和诈骗短信有什么关系?微软研究人员认为,骗子发电子邮件和上述情形有共通之处。
对于骗子来说,目标就是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一个受骗者,把钱骗到手。不过大家要搞清楚的是,仅仅对骗子的电子邮件有兴趣,回复了邮件,只能称得上“上钩”,最后把钱汇到骗子手里才称得上被骗。
人群里最后上当的人的比例跟电子邮件内容没很大关系,因为上钩者不会只因为最初的邮件内容就汇钱给骗子,更关键的是接下来与骗子的联系情况,一旦“上钩者”发现不对头的地方,就会中断与骗子的联系。电子邮件的质量相当于“灵敏度”,会先把人群里一部分可能上当的人筛选出来。
骗子们的falsepositive和falsenegative就是:
falsepositive:把人群里本来不容易上当受骗的人钓上来了,进行行骗。
falsenegative:错过了人群里很傻很天真的人,没有骗到他们。
容易看出,骗子整体的骗术相当低劣,而如今人们警惕性又越来越高,能上当的人的比例少之又少,可能只有万分之一。
如果“尼日利亚王子”的邮件写得像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一样滴水不漏,相当于把灵敏度调小,falsepositive会变大,falsenegative会变小,这就意味着骗子起初需要联系的人变多了,但最后真正上当交钱的人未必会增加多少,结果不见得划算。
那骗子在两种情况下的成本各是什么呢?
falsepositive:骗子进行这种诈骗也不是没有投资,群发邮件没有多少成本,可是如果跟钩上来的鱼一对一联系起来,成本就变大了。
如果联系的人比较多,需要雇用更多的“客服”,需要开更多的银行账户,需要制作更多的假材料,甚至还有把“放蛇”的警察引进来这种风险成本。最后这些不傻也不天真的人会在深入的交流之后发觉真相,拒绝交钱给骗子,那骗子就是白忙了。
falsenegative:很简单,最后交钱的人少了,骗到的钱也减少了。
综合下来就是:彻底把一个人的钱骗到手概率不大,falsepositive成本不小,falsenegative成本没想象的大,三个因素合到一起会迫使骗子降低钓鱼的灵敏度。
他们故意发一些很假的邮件,这样上当的都是些“真傻”的受害者,可以减少跟“钓上来的鱼”辛苦联系一番,最后却一分钱没骗到。
这一方面说明,现在这年代骗子们行骗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个行业越发不景气,另一方面也说明骗子们其实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的。
好了,本期走进科学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观看。
网友语:看了作者写的文章真是受益匪浅,但是我只想说一句话,那就是别贪心,往往被骗的人都是太贪心造型的。
PS:只要你不贪还被骗,只能说你太单纯了,社会经验很少,这种情况只能花钱买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