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瓣显示,《初恋风暴》上映日期是2010年11月26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台湾的上映日期则是2011年08月19日。都是陈妍希主演的电影,从时间上可以看出,《初恋风暴》的上映要早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然而在各种不同评论里,网友们却说“初恋”里的凯恩完全就是一副“那些年”里沈佳仪的样子。或许沈佳仪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虽然不能因为上映时间的先后就武断地推断出拍摄时间的先后,但是对这两部电影来说,这个先后应该是没意外的,甚至拍摄上还有那么一点交叉部分也有可能,因此我认为,《初恋风暴》虽然整体上并非一部佳作,却可视为陈妍希在“那些年”的热身之作。凯恩,就是“那些年”前的陈妍希。
2、我以为,《初恋风暴》是一部向《蓝色大门》的致敬之作。至少有两个地方可以直接看出:一、男女主角第一次相见时,男主角说了一句“处女座A型”,这明显就是模仿张士豪的“天蝎座O型”嘛!二、男女主角躺在山路上装出车祸的时候,男主角问女主角:“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谁尿尿尿得比较高,谁的人生就比较有意义,那我们是不是要从现在开始练习尿尿?”这在《蓝色大门》里不就是孟克柔也用过的例子吗?“如果你17岁,你想的只是能不能上大学,不再是处男,尿尿可以一直线的话,你该是多么幸福的小朋友啊!”另外还有两个地方比较隐蔽,也许说来略显牵强,但我认为也是学习之处:一、校园场景上,《初恋风暴》里有多处北一女练习军仪的画面,《蓝色大门》里则有多处升旗的情形;二、故事设定上,《初恋风暴》里女主凯恩害怕成为单亲家庭的小孩,而《蓝色大门》里,孟克柔就是单亲家庭的小孩。
3、据说《初恋风暴》是一部在飞机上催人入梦之作,在我看来,也不至于那么差。几个主角配角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女主角陈妍希自不必说,男主角杨祐宁的宅男形象真是够天然呆的,萱野可芬的死党形象也尽职、可爱。两边的父母除了王一哲的爸爸我觉得演得不好,其他三位都很自然。另外还有几个只露面一两次的酱油角色让人印象深刻:开场的旅馆老板娘,学校的女教官,以及凯恩的阿公,这些角色的真实自然都给电影添了不少欢乐。
4、说说《初恋风暴》的几处硬伤吧:一、片名太过平实,看着就觉得俗。虽然“初恋”一词够直白,又一语双关,概括了两代人的故事主线,却直接减弱了电影的文艺清新气息。而且“风暴”最多算是个家庭风暴,和“初恋”又没什么关系。我觉得,如果片名用的是“风在微笑”,会吸引更多人观看。因为那既是电影的线索所在,引导情节发展;又是男女主角的定情之所;还是一个名字文艺风景也绝佳的地方。二、剧情设定上,一方面细节处理不足:父母的故事上,结束得略显仓促和不明不白,让人有些一头雾水,虽然将就过得去,但总觉得有点小别扭;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上,酝酿不足,以致爆发过早,让人纳闷,凯恩怎么一下就那么喜欢王一哲了?另一方面,电影的情节太过拖沓,我本以为男女主角在“风在微笑”见到那封信时就结束了,没想到后面还有那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还引出一个摇滚社长来衬托男主角(其实更像是蹩脚地逼出这么一个人来自圆其说)。“风在微笑”之后的剧情不是不可以,只是在整体安排上滞后了,如果把凯恩进台大并遇到摇滚社长这些情节稍微移前,整部电影在她寻找母亲的故事以及选择自己的恋人中同时进行,最后在见到信时结束,那么对陈妍希演技的考验会更大,情节的紧凑性和连贯性也会更完美、动人,电影自然就可以化中庸为佳作。
5、台式小清新的又一次完美再现。台湾的青春电影多数学习、模仿日本,但是除了个别说的是青春残酷物语,多数讲的还是清新美好时光。《初恋风暴》又一次完美体现了这点。台词,剧情,轻快的音乐,以及各式散碎配景。北一女的校园景象,上课的教官,王一哲的花裤子,图书馆的嬉戏,台大里摇晃的熊猫,湖上的望远镜,争执左转还是右转的机车,更别说还有山上的草床,粉色的樱花树林,“风在微笑”那成了为废墟的民宿,墙上的字迹,以及,纸条上的“笨蛋,我喜欢你”。
6、不管怎么样,那些年前,大笨蛋和沈佳仪终于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