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连杰想拍一部比《霍元甲》还正统、集历史、哲学和情怀于一身的武术史诗电影《太极》时,监制陈国富想的是另一回事,实际上除了李连杰,被攒进《太极》这个局的人都是武术外行,太极对他们来说就是公园里一分钟一个动作的超慢老年体操。李连杰后来不玩了,把太极视作文化瑰宝不可侵犯的武术家和学者看到这样的“太极”估计很不会再爱了,但也就对了:这是一部本着外行心态的功夫片,洪金宝的武术设计其实招式考据一丝不苟、观感也且灵且美,但并不因为是高手而老学究起来;相反,它通篇是架空、戏说,像一个小男孩做的怪梦,梦里托生成一个叫杨露禅的人,手里还拿着漫画书和游戏机。如果你也是年纪、心态和他一般的人,电影散了,神功可能也没学会,人生还是糊里糊涂,但一个半小时里他带着你玩了个痛快,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冯德伦拍的《太极》和李连杰构思的《太极》仅存的共同之处是故事的基础,也就是杨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在太极发源地陈家沟“偷拳”那段有传说成分的历史,但经过一轮轮的头脑风暴后,宗师如何成为宗师的出发点和过程已经完全不同,就像徐克的黄飞鸿能去美国打牛仔一样,打机器人的杨露禅不叫杨露禅也没关系,对那些对武术毫无了解的人来说,这些名字本来就陌生得像虚构出来的一样,带着文化负担和责任感倒无法轻松面对它流露出的无所谓也无所畏的少年气。这股少年气是《太极》-尤其是《太极1从零开始》的生机根源,也是冯德伦和创作团队的魅力。
《太极》的套路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对周星驰《功夫》的无意识模仿,何况冯德伦本来就跟周星驰有交情;但看过十年前的《老冯日记》就知道他的幽默感一直就是那样,而有杨露禅学拳的考据基础,傻小子拜师学艺也是最安全、隽永的模式。《太极》跟《功夫》都有向功夫片致敬的心情,不一样的是个人审美和表达的习惯;前者显然是怎么有意思怎么来,它要革新,这是从一开始就想做的事情,也就不怕什么都试一试,更多地在考验执行的人是不是真的那么有趣,恰好冯德伦也好、叶锦添也好、编剧和陈国富也好,对他们想玩的东西有底气,否则硬生生在清装戏里搞蒸汽朋克,不是偷工减料也难免设计出纰漏。它的精工细作也大多放在形式感上,从第一场打戏起,像MV一样的剪辑方法就摆明态度,编剧张家鲁在剧本里就把杨露禅的身世照着黑白默片写、他在陈家沟为了学拳被村民连奏几个来回也拍成了格斗游戏过关的样子,还有那些小隐隐于市但被字卡出卖身份的大牌龙套......总之,《太极》本身就像一个游戏,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又飞出一把字幕,哪个严肃的环节突然变成动画,高手亮招还有力度和步法提示,外媒拿它跟《歪小子斯科特打败全世界》比,冯德伦一点也不介意,他自己也喜欢那部电影;不管他是不是受过它一丁点启发,冯德伦把自己对动漫和电玩的兴趣转化成《太极》的招牌,这点毋庸置疑。
那故事怎么样?要是前面说的都勾不起观众的兴趣,这可能就是《太极》绕不过去的毛病了。《太极1从零开始下载》里有两条主线,也想处理一个主题,就是杨露禅和女人(包括母亲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陈玉娘)的关系,但在机器人“特洛伊”出场后,焦点就开始模糊了,学拳的主线风格玩得太花,杨露禅的形象太卡通,修铁路的副线一交错进来,到了乱斗的高潮反而压不住。而英国女人、玉娘和方子俊的三角恋着实是雷了一些,尤其是奇怪的英文配音,幸亏中间又玩了点小花招来间离下情绪,笑场才显得没那么不给面子。可惜第二集《英雄崛起》依然有同样的问题。
《太极》是那种优点和缺点都明显的电影,它让人清楚明白地看到一个创作者的天分,他感兴趣和不太熟练但也许能变得更好的东西。如果它没有那么宏大的名字,被接受的门槛会变得更低。这也涉及另一个问题,已不在黄金期但作为一种类型又有存在意义的功夫片到底该怎么拍?中国人已经拿洪拳、长拳、醉拳、咏春拳把外国侵略者打了一遍又一遍,我们还能打谁?《太极》证明打机器人其实没问题,拿南瓜砸和用掌拍也没区别,只要它打得自圆其说。戏说不应该成为讲述故事的唯一方式,但功夫也不能总是苦大仇深,《太极》是一种可能,变得有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