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刑为何选“午时三刻”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聊天交友&心情咖啡古代行刑为何选“午时三刻”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古代行刑为何选“午时三刻”

楼层直达
季落c92c

ZxID:20456331

等级: 列兵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0
古代行刑为何选“午时三刻”
  在旧小说和戏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或听到在处决犯人时,那些朝廷命官总会这样说:“午时三刻,推出去斩了!”当犯人被押送到法场时,如果时辰不到“午时三刻”,还得等,等时辰一到才开刀问斩。

  为什么当时行刑总是选在“午时三刻”?其实这是有一定讲究的。

  需要从我国古代的计时方法说起。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古时的时辰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生肖动物作代,以便记忆。

  具体划分:子(鼠)时是晚十一到凌晨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凌晨一点到凌晨三点,以两点为正点,以此类推。

  古代除了用圭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漏刻中的“漏”指漏壶,“刻”指刻剑。漏刻是一种比日晷用途更大的计时器,它可以用来计时、守时,而且不受夜晚和天气变化的限制。

  最早的漏壶很简单,就是一把带提梁的壶,在壶的下边留一小孔,箭秆上有刻度,看水退到哪一刻度就知道是什么时间。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件古代计时漏刻是元代所造,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套漏刻由4个漏壶组成,安放在阶梯式的坐驾上,高2.64米。由上而下,最上层的漏壶叫日壶,第二层的叫做月壶,第三层的叫做星壶,最下层的叫做受水壶。日、月、星壶的下部都有一个滴水龙头,水依次沿龙头下滴。在受水壶铜盖中央,插有一把固定的铜尺,自上而下刻有子到亥时,共十二时辰。另外还有一个木质的浮箭,固定在浮舟上,紧靠铜尺,指向时辰刻度。

  漏刻在中国古代计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到近代西方钟表传入并在中国推广,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午时三刻”是现在的什么时间呢?

  古代两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午时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十一点四十四分左右。

  午时三刻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正当空,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此时正是大气、地表、云层等接收了太阳辐射,使周围环境温度大幅上升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在旧小说和戏文中才多出现“午时三刻”问斩的画面和场景。[url=hhttp://www.zznews.gov.cn/tao/meilinkai/][color=#F3F8FC]玫琳凯价格表[/color][/url]

  其实,“午时三刻”问斩犯人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往往呈现昏昏欲睡的状态,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在被砍头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

  如此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也有一些体谅犯人的考虑,倒是也能体现古代严酷法治下尚存的一丝人道主义精神。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1
DB+11 2012-10-11

✿欢迎您来到心情咖啡❀

bestyt

ZxID:19571069

等级: 少校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0-11 0
免得太阳晃眼,斩偏了吧
Y与S-

ZxID:14506775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10-11 0
挺好的啊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