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星球队"大连实德消失:中国足球养不出百年老店?
大连金州,就像是中国足球的伤心地,每隔十几年就会见证一次与眼泪有关的大事件。上一次是15年前著名的国足十强赛兵败,这一次是大连实德,一个胸前队服上绣着八颗星的球队的谢幕。
都是在初冬,也都有眼泪在飞,不同的是,15年前的折戟是突发的,15年后的告别却是“蓄谋已久”的。
一个人、一家企业直接影响到一支俱乐部的命运,在中国职业足坛是再寻常不过的。球队迁址,俱乐部易帜,即便不像饭馆换名字般频繁,但从俱乐部成立之后就未曾更名的仅有北京国安和河南建业两家却是事实。如果不是资深球迷,想把中超16家俱乐部的“前生今世”都搞得清清楚楚,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这和欧美职业俱乐部“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方式截然不同,和日本的J联赛、韩国的K联赛也不一样。而大连实德的就此消失,更是将中国足球的伪职业化本质暴露无遗。不管大连实德最终是被大连阿尔滨并购还是怎样,一支曾经辉煌的“八星球队”确实从此画上了句号。
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说没就没了,表面看上去直接主因是球队老板徐明的“蒸发”,导致资金链断裂而难以为继,不得已才在市政府的“撮合”下接受被并购的结局。但事实上,一家俱乐部如果无法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决定自己的存亡,俱乐部的存在不过是广告载体以及投资人向地方政府索要好处的筹码,中国足球的职业联赛将很难培养出曼联或阿森纳那样的“百年老店”。
造血机能不足,依赖幕后老板的投入,入不敷出几乎是中国足球联赛所有俱乐部的共性。一旦幕后老板资金出现问题,或者个人兴趣不再,一家职业俱乐部的命运也将就此改变。于是,才会有上海浦东俱乐部17年里六度更名、三次搬迁,如今变成了将主场设在贵阳的贵州人和俱乐部。也才会有当年上海联城俱乐部老板朱骏成功并购上海申花后,随即将上海联城俱乐部参赛资格注销的怪事。如今,大连实德的参赛资格被注销将无法避免,开展职业化联赛年头不算长的中国足球,就这样见证了多家俱乐部的变迁。
职业联赛不职业,职业俱乐部的投资人大多心里还有其他的“小九九”,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足球很难去掉功利性,为什么俱乐部更愿意把钱花在引援而非梯队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上,以及投资球队更像投放广告而非产业经营。
大势已去的大连实德最终还是未能用一场胜利与球迷告别,在金州萧瑟的周六下午,这样的“分手”很显凄凉。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不会是中国足球关于告别的最后一次。一个不职业化的联赛,一个急功近利的市场,一个不拿经营俱乐部当生意的氛围,又如何能孕育出百年老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