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嘉年华”、“遥远的乡愁”,在一个早已经没有了民歌的时代,趁着怀旧正浓的情绪,当年的歌者和当年或还不曾当年的歌迷们,又一起狂饮起昨日的芬芳来。而在一次又一次有关台湾民歌的宿醉中,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无论是字里还是行间,却似乎总是缺少这么一个本应该浓墨重笔提及的人物:刘文正。
当然,刘文正并非是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虽然他和大多数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创立者们,都有着音乐上的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更多还是体现在一种买卖关系,而非兄弟之间的同甘共苦,文化上面的荣辱与共。因为当现代民歌这个概念尚在襁褓之中时,刘文正就已经成为了台湾乃至东南亚地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讲,说刘文正是看着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一起成长的,也不为过。
尽管现在任何一本有着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书籍或资料,都会将这场运动的轰轰烈烈归功于李敬泽、杨弦、苏来、陶晓清、李建复、蔡琴、马兆骏、郑怡、齐豫、李宗盛、叶佳修、胡德夫、黄大城等等或唱歌或写歌或写字的人身上,并只字不提刘文正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真正将台湾现代民歌这种形式成功推上主流视界,甚至成功取代之前最为华人大众歌迷接受的如邓丽君那样的东南亚加日式曲风混合的,正是因为刘文正。尽管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代表的是文化,刘文正代表的是流行音乐史上的商业文化,但前者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却不得不感谢后者在劳动人民中的亲和力,将这种原本是知识份子所思所想的音乐形式大众化、普及化。要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东南亚地区,可不像后来扩招后的中国内地那样,全家都可以是大学生。
刘文正的歌唱事业,可以分为三个生涯。从1975年签约“歌林”并发行第一张专辑《诺言》,到1978年转投“东尼机构”止,在短短的四年多时间里,他共推出了十二张专辑,这时候的他,其实和当时歌坛的前辈邓丽君一样,既保持了东南亚地区活泼欢快的偶像模式,又吸收了一些日式音乐的元素,而在形象上与其说是后来的白马王子,倒不如说更像花花公子。之后,刘文正于1978年签约“东尼机构”,并很快凭借着《兰花草》、《阿美!阿美》等专辑,趁着校园民谣曲风初起时,凭借着自己的人气基础,既顺应了市,又转而助力了一把民歌曲风,从而彻底改变了台湾流行音乐未来的发展。刘文正在“东尼机构”短短的四年间,共推出了十四张个人专辑,直到1982年加盟“宝丽金”,并在1984年告别歌坛的两年间发行的最后六张个人专辑,一个台湾流行乐坛永远的“白马王子”,也最终消失在大众的视野。
在整个刘文正的演唱生涯里,1981年于“东尼机构”发行的《三月里的小雨》,不仅对于他个人来讲算是最重要的一张专辑,甚至对于整个台湾流行音乐的历史来讲,也算得上是一张承上启下式的专辑。从这张专辑无数个和一有关的细节,就可以看出这张专辑的价值与魅力。比如,《三月里的小雨》是刘文正第一张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专辑,没有一首翻唱、没有一首改编,整张专辑全是量身定造的原创;同进,这还是当时来自新加坡的“东尼机构”在设立台湾分公司后发行的第一张专辑,并第一次采取了东南亚地区和台湾地区同步发行的推广模式;而这张专辑更是第一张采用发烧设备录制的流行音乐专辑;同样还是这张专辑,更是发行过三十二张个人专辑的刘文正,公开声称最为满意的一张专辑。
在《三月里的小雨》发行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刘文正演绎生涯的末期,但真正从音乐的角度来讲,他却正是凭借这张专辑,才达到了一种巅峰的成就。在这张专辑之前的刘文正,虽然已经是声名远播,但却掩盖不了他什么流行唱什么的事实,音乐,某种程度上是在为他的人气所服务的。所以也才有了刘文正在1979年和1980年分别用《兰花草》与《阿美!阿美》两张专辑转型的行动,因为当时正是校园民歌风起在台湾基层风起云涌的时代,代表着一种未来流行音乐的全新形象,而刘文正在这个牛市时入市,不仅让自己得以成功转型,更进一步带动了台湾现代民歌的普及。真是红了刘文正,绿了台湾现代民歌运动。
而到了1981年,由于当时的新加坡“东尼机构”高调在台湾设立分公司,亟需旗下头号红歌手刘文正来吆喝,于是也动用了在当时最大的人力和物力,力图通过塑造一个全新的、我有他人无的刘文正音乐形象,从而带动自己的品牌形象,也才有了这一张传世的《三月里的小雨》。
将《三月里的小雨》这张专辑切分到单曲的程度,这几乎就是80年代初期台湾经典流行歌曲的拼盘。除了专辑同名主打歌之外,洪光达和马兆骏合作的《散场》、吕晓栋词曲的《小秘密》、陈扬执笔的《正当你年青》等等,毫无疑问都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背景音乐,八十年代的时代原声。它们同样因为后来大陆地区的那些扒带和导唱歌手的传播,又转而唱遍了内地的大街小巷,在两岸尚未双通的时代,首先在音乐上进行了双通。
专辑的主打曲《三月里的小雨》,由当时台湾知名的夫妻搭档谭建常和小轩共同创作,从《故乡的云》到《三百六十五里路》,将风景和心情共同谱进作品,一直都是谭轩夫妻俩创作的最大特点,而《三月里的小雨》同样用小雨和小溪那种画面的流动感,带活了一个寂寞的身影,让一首简单的作品,在一种情与景的对照间,将意境跃然纸上。
对于刘文正来讲,《飞鹰》亦是他个人最重视的作品之一,这一点单从他1986年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并取名“飞鹰”,就可以清晰得见。有别于之前刘文正大多走得那种不正经的快歌形式,《飞鹰》在陈志远融入拉丁管乐的曲风带动下,也让整首作品在欢快之愉,更符合了歌曲想要表达的那种大气磅礴的意境,让歌曲跳出了劲歌必热舞的俗套。
而在演唱上,之前顺应民歌潮流的实践,也让刘文正在《跟夏天说再见》和《无语》等作品里,将自己琼瑶电影中的白马王子形象,因为很好地与民歌气质中的那种书卷味道融合,从而让歌曲有了一种隽永的回味。
《三月里的小雨》不仅让刘文正真正树立起独特鲜明的个人曲风,并直接成为同年稍后《云且留住》和《却上心头》两张经典专辑的问世。与此同时,这张专辑也是台湾主流流行音乐彻底告别日本流行乐和东南亚流行乐为主导的一个标志,更是台湾校园民歌运动中坚从此主导台湾流行音乐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