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校运会开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从去年开始还有了姊妹篇——大学生创意市集,场面之盛大颇令人感慨学校之实力和工作之创新。然而,我总有一丝遗憾的感觉,一时也说不清,只能慢慢道来。
在国人过去的苦日子里,春节期间吃几天好饭,这一年剩下的日子便只能清汤剐水甚至吃糠咽菜了。今天的运动会让我品出了这样一些苦涩的味道来。开校运会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要开这个运动会?搁在前多少年,一场运动会或许是平淡中的调剂,大家通过运动会感受团结、奋进等各种意蕴。那么,今日呢,有人告诉我,运动会是和谐校园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那么,我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老师能体会到这一点。我的理解(当然不一定对),校运会和校园日常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是一对关联事物。日常全民健身活动是基础,校运会是集中体现。没有日常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校运会怕是作秀的成分大一些吧。不能不承认,校运会下到基层就是一个任务,入场方队组织、开幕式表演,每年都有花样翻新的压力,闹得很多学院是筋疲力尽。运动会这顿大餐结束了以后,一切又归于平静,吃糠咽菜的日子又开始了。这里有一个问题可以提出了,“校运会的召开对于日后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里?它所谓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体现在哪里?”我想说的是,校运会或许两年一次也可以,我们现在需要把注意力往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上放一放了。
事实上这两三年,随着我校物质环境的改善,尤其是中北区两个田径场的晚间开放,全民健身的硬件有了很大改善。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随意到中区田径场转了一圈,场地上正是生龙活虎啊,同学们或围坐游戏,或跑或跳,我很感慨,这才是和谐哪。真是难以想象,这两个田径场晚间没照明开放的时候,这些同学都在干什么?——硬件的改善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作用,令人欣喜。然而,忧虑还在,那就是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软件建设还不足。比如,全民健身活动技术辅导团队的建立,项目的引导,对全民健身氛围的日常科学引导和个性化帮助。毫无疑问,不管是开校运会还是搞其他活动,如果我们能使每个学生都喜欢上了一项运动,并且有条件和机会不断发展之,形成他自己喜欢的健身习惯,这是从趋势来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善举。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有差距——但不知有多少人能认为这是一种差距,并且愿意消灭这种差距。还是那句老话,从理论上说,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金子般的时光中,必有其所最当学(该学的、需学的,不一定是所最当学的,这是大学时光居于人一生特定的成长阶段及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要求决定的);同样,大学必须要给他的学生提供其最当学的东西及相应的环境,这也许是一个大学能否受到深层次尊重的关键所在。或许,因为条件的局限,我们现在只能提供给大学生我们所能提供的东西,但我们起码应该有这种意识。以下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
报道之一:“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文化,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推崇。本着 "文明、锻炼、健康、育人"的理念,学校每年举办"体育与健康节",以竞赛、趣味、互动、娱乐并举的形式,吸引师生员工近两万人投入和参与。大众体育、全民健身在学校蔚然成风。”
报道之二:一流大学建设呼唤体育精神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全社会接受了一次体育教育的洗礼。但奥运会结束后,体育教育在一些地方也随之降温。西安交通大学在一年前就进行了体育教育改革,提出加强体育精神的培养,将体育文化融入到大学文化之中。近日,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体育精神对年轻人的心智成长和行为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不就是锻炼身体吗?在郑南宁看来,体育精神的内涵远不止这么简单,“体育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一种严谨的生活态度。”
“通过体育教育,我们能培养学生按照规范、规则来做事的意识。”郑南宁表示,我们现在总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一意孤行,我们还要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规范、服从公共权威,否则社会就会失去秩序。
郑南宁曾到美国的一些大学访问过多次。他说,无论是在一流大学还是一般的社区大学,每天都能看见很多学生赶去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拉近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也密切了校友之间的关系。有一次郑南宁到美国佛罗里达的一所大学访问,学校刚好正在进行美式足球比赛,有许多校友开车几百英里回学校,就是为了看学校的这场比赛。
“体育精神不仅对个体很重要,从长远来看对一个民族也很重要。”郑南宁说,我们确实需要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不能光靠课堂教育,还要在他们的成长中用社会实践、亲近大自然等各种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热爱体育的人,一般性格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创造力比较强。因此,要培养一个有创造力的青年群体,就一定要下功夫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
2003年夏末,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出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提出了“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并且在此理念指导下进行了多项人才培养与教学方面的改革。在接受本次专访时,郑南宁校长再次强调了这种理念:“大学最根本的职责就是培养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高校片面追求所谓的学术一流,对学科建设、学术环境的改善重于对学生成长环境和教育的投入,这实际上是偏离了大学的职能。大学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学校的体育教育非常重要。”
自去年起,西安交大开始了体育教育改革,通过大学体育社团建设与体育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把体育部改制为体育中心,并投入经费建设设备齐全的学生体育活动中心。改变单一的体育课形式,在学生中组建不同的体育社团,使大多数同学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参加一到两个体育社团。
对于体育锻炼,郑南宁自己也身体力行。西安交大的同学们晚上去操场,经常能看到校长跑步的身影。郑南宁每周要进行两三次体育锻炼。“我有时候给年轻人讲,我虽然比你们大一辈,但依然是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做很多事情都追求完美,去跑步我就要超过别人,去游泳就要游出愉悦的感受。有时候出差时间很长,回来后好像全身的细胞都在蠢蠢欲动,就想去学校操场跑一跑。”
如今,在郑南宁所在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户外活动、跑步等体育锻炼已经成了一种文化。郑南宁有时会在晚上10点钟跑到实验室,问学生“你们今天跑没跑步?”然后让学生们换上运动服到学校操场跑步。校长带着一群学生、老师在操场上跑步,已成为西安交大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郑南宁还会向年轻教师们传授“心得”:大家在工作中如果有矛盾,就一起到操场上跑跑步、骑骑车,在体育活动中,人的心情放松,更容易进行坦诚的交流,矛盾可能就化解了。人都是需要交流的,体育活动这种交流最自然,大家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就会形成非常好的团队氛围。
“我们跟体育学院不一样,体育学院注重竞技性,我们要融入群众性,真正把体育文化融入到大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之中。”郑南宁解释,物质文化,就是要花大力气改善体育基础设施;精神文化,就是注重体育精神对人格的养成;制度文化,就是体育部的教育要到书院去,组织体育社团。
何为书院?书院是人才培养的文化社区和第二课堂。这也是西安交大近年来的一项重大机构变革——对学生实行“双院制”管理,专业所在的“学院”关注大学生的学业教育,生活所在的“书院”侧重于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互补。
体育教育就是书院的一项重要内容。郑南宁介绍,如今西安交大的体育老师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仅是上课,他们都要到书院去。学校把体育教师分成8个组,分派到8个书院担任体育社团活动的指导和教练,组织重大体育活动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
“学生毕业后,我们要交给家长和社会一个自立自强、健康向上的孩子。大学首先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一所优秀的大学就应该注重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郑南宁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