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12玛雅人传说中的“末日”只剩一个月时间,3D版《2012 》再次上映。当然,这次反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灾难,不仅仅是3D,更多的是怀旧——一场与亲情有关的集体追忆和精神怀旧。
必须一提的是,3D版《2012》吸取了《天地大冲撞》、《海神号》、《后天》的桥段,加利福尼亚沉入大海、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撞毁白宫、黄石公园火山爆发、海水漫过喜玛拉雅山等几个大场面非常震撼。也许,这就是3D影片灾难镜头的杀伤力。
确切地说,以3D之名再次袭来的大片不可谓没有。比如,3D《泰坦尼克号》浮出水土大秀立体式爱情即是典型的一例。而且,再次来袭,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如若分析,我想,如果说3D《泰坦尼克号》秀的是“怀旧式爱情”的话,与之相比,3D《2012》秀的则是有关世界末日论的“怀旧式亲情”。
事实也正是如此,3D《2012》和3D《泰坦尼克号》这两部片子尽管均不乏3D标签,但两者贩卖的均非3D这则花边外衣,更多是的精神怀旧。也倒是,在万物众生中,人类是最迷恋于集体追忆和精神怀旧的一种群体动物。不是吗?
在《2012》这则故事中,男主角杰克逊曾经是一个很失败的作家,他写的书最多只卖出过500本,而作家本人却因为没时间陪自己的家人,最后弄得妻离子散。一次偶然机会,这个名为杰克逊的男作家得知世界将要毁灭的消息,又从俄罗斯富豪处知道中国制造了可以逃过灾难的大船。为了拯救自己的家人,这个男作家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亲情救赎和冒险之旅。
诚然,《2012》的故事主线是失败男作家杰克逊这个普通家庭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但片中有关“谁应该上方舟”的讨论流露出同情心和美好的人性。不是吗?灾难突然降临,人类面临生死抉择,心态迥异,但有一点至少是共同的,那就是:如何活着?下一个严竣的问题则是:谁更应该活着?当然,如若莎士比亚“人从何处来,人到何处去,人为什么活着”这个命题,这个讨论也是关乎友情、亲情、爱情难以回答的哲学命题。
我们必须承认,好莱坞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的确很牛掰,此前这个导演曾执导过《独立日》、《后天》,此次以世界末日论加3D标签打造的《2012》贩卖的不仅仅是怀旧,也不仅仅是悲情,从西藏喇嘛到中国男女,影片中似乎更多“中国元素”。当然,罗兰·艾默里奇绝对是聪明绝顶的一个导演,“世界末日来临时,只有中国人能拯救人类”这个讨巧的创意,自然会让中国人为之一振,自然会让中国市场为之买单。
也正因之,尽管时隔3年,《2012》再次来袭,该影片中特效部分仍令人叹为观止,再加上缓急得当的节奏,157分钟的故事还是足够“扣人心弦”。线上娱乐
有道是,今年春天,3D版《泰坦尼克号》再次驶来,让我们想起昔日的爱情;今年冬天,3D版《2012》扑面而来,让我们咀嚼另类的亲情。
怀旧本身就是一种消费。2012,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