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的开始,是潺潺的流水。在湿润的鹅卵石上,质地晶莹如同水晶。音乐是辛晓琪唱的《人生如此》。女音缠绵而高亢,但又奇妙地带着疲惫和告别的意味。我一直以为这个曲子是整部电影最完整而凝练的概括,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歌词,但是把青白蛇已经说尽。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缘生缘死。写这样的词,也怨不得我喜欢黄沾了。那些缠绵的光影在歌声中迅速拉过,线条细腻而艳丽,最后消失的时候渐渐淡出,如同这首曲子一样。
唱腔甜蜜,情绪哀婉,画面颓唐。
看这个片子的修复版,画面一开始,音乐响起,简直是香气四溢。
前奏完了之后,就是一段类似于缘起的开头,也是港片惯用的桥段和套路。法海如何在紫竹林遇到青白蛇,如何感动于她们为孕妇遮雨,如何留下念珠助其修炼等等,当然还要大秀一段打戏。诸港片有的瑕疵,它当然也是少不了的,但这并不影响它给人带来的观影的愉悦。不过即使是这样并不被我看好的开头,也有它出彩的地方,那就是雷颂德编的曲子《人间魔域》。男声的低低吟唱,木鱼的节奏,和曲调的诡异走向,很符合色调偏红并且气氛压抑的镜头。即使不看画面,光听曲子,也能感受到明显的压迫。这部电影的配乐特点就在于没有一首是敷衍之作。除去有唱词的《人生如此》、《流光飞舞》、《莫呼洛迦》三首,其余的曲子也都精雕细琢,绝无半点敷衍和虎头蛇尾,这对把影片的层次提高一个台阶来说,颇有助力。
青白蛇在影片中第一次正面出场,自然又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想必徐克很为此花了一番心思,而效果的确出众。
在一个妓寮的屋顶上,在倾盆而下的雨水中,青蛇和白蛇绞缠盘蜒着出现了。她们身体湿润,互相舔食对方身上的雨水,表情暧昧而模糊。透过瓦片的缝隙向屋内张望,灯光里一片旖旎放肆,群魔乱舞。青蛇调笑着闯了进去,跳起一段莫呼洛迦之舞。
而白蛇潜入水中,静静地看着对面书院中许仙带着一帮学生摇头晃脑地读书。中间飞花无数,仿佛梦一样散落在水里。
青蛇在屋子里的一段舞蹈是出短小而华彩的篇章。这里的配乐是黄沾的《莫呼洛迦》,即徐克所要求的“有中国味道的印度歌”。这里要称赞一下辛晓琪,她在这部电影中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歌唱风格,却没有别扭生硬的地方。前面的《人生如此》较为清冷,或许还有些婉转甜腻,但多的是词中所写的仿佛看透尘世悲悯和不舍。而到了这里的《莫呼洛迦》,则是完全的一派放肆了。莫呼洛迦原本是印度教中的大蟒神之意,用在这个香艳的场景上别有一番风味。辛晓琪用一种极为性感和千回百转的方式来吐字,配上张曼玉妖娆无比的身段和舞姿,让画面忽然变得炽热起来。而看到青蛇跳舞的众人已然魂魄出壳,就连印度舞女的心神也被勾引了去。这场戏的色调偏向橘黄和朱红,可以让人的情绪燥热起来。舞女的红纱,地上的红毯,和向妓女讨胭脂吃的纨绔子弟,无不显露出彻底的放纵。青蛇在这种环境中是主角中的主角,妖气未脱,浑身上下的蛊惑不似真人。天龙之女一曲婆娑,心眼中魔。而白蛇在一开始就做了不同的选择。她没有参与这样声色的狂欢,而是游向了许仙,那个摇头晃脑,吟着“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书生。
之后就是众人津津乐道的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论理它也着实没有什么极特别的地方,要是有,那就是导演和摄影师、造型师、灯光师、道具师联手起来,把故事和画面整得极其细腻和生动,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就是每一桢画面都秀色可餐,仿佛下定决心让人的视觉神经得到一场盛大的饕餮。画面的美丽,在现在科技手段下是不难做到的,只要摄影师功底可以,监制愿意砸钱,出来的效果应该都是好的。然而徐克给我的感觉不一样,他的画面即使粗糙得布满颗粒感,也会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气质,我把它称作画面的魂魄。他们把一池假莲花拍得比真的还要娇艳,还要生意盎然,跟某个重金购置枫叶然后在吹风机前一顿乱撒的导演比起来,高出不少。
像白蛇这样的蛇妖,想要俘获一个像许仙那样的书生,简直是手到擒来。下了两场雨之后,许仙便离不开这个美丽出尘的女子。这一段故事的画面是色彩斑斓的,音乐也相当旖旎缱绻。有代表性的就是《初遇》、《思情》、《流水浮灯》、《柳树细裙儿荡》。音乐的故事性和画面感极强,尤其是《流水浮灯》。河流,拱桥,浮灯。这些东西呈现在画面里的时候,音乐仿佛更加勾魂夺魄。由于对乐器没什么研究,我只能大致猜测是笛子和扬琴。这首曲子后来在多部影视作品中频频出现,可惜像在本片当中让我觉得如饮甘泉一般的妥帖,倒是再难遇到。
《流光飞舞》这首曲子,象征着他们爱情最为甜美的时光,也是整部影片最为华彩似锦的段落。从曲调,到填词,到歌唱,无不和画面熨贴到极点。陈淑桦的声音是醇厚而庸懒的,仿佛陈年的好酒,一口一口沁到人的肺腑里。她在这首歌里甚至有点漫不经心,仿佛像歌词里说的,原本就是“半醉半醒之间”。绸缎般的声音中有梨涡浅笑,眉眼如烟。一年四季,像柳丝像春风,又或者一片片的红叶,都在青白蛇妖娆的身姿和惊人的媚惑中逝去。那个名叫许仙的书生,在这样的幸福之下显得如此渺小和身不由己。
他得到的美景如此多,不是凡人所能承受,所以后来的变节也早就有迹可寻。青蛇和白蛇交替着画面的颜色。当白蛇出场的时候,画面空灵,荧光粉红,仿佛仙境;而青蛇则是暗而略带压抑的冰冷,却带着诱惑。这也昭示了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白蛇更接近人,有着人的情感和弱点;青蛇更接近妖,她迷惑许仙,挑战法海,都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比“姐姐”差,“姐姐”能做到的,她也能做到。
冲突开始了。青白蛇终于爆发一场战争。结果当然是白蛇胜。她想在端午之前赶走青蛇,也算是用心良苦。要说的是这场打戏的配乐,徐克选用的是京剧风格的鼓点。喜爱用戏曲来配乐似乎也是他的一个特点,在《笑傲江湖》中就有一段,甚至真的用京剧腔调唱出了对白。这样的方式让影片的紧张程度骤然提高,也让青白蛇略带舞蹈感觉的打斗比一般的武打多出了美学上的享受。
青蛇离去以后,白蛇在空荡荡的大堂中慢慢躺下,舒展着身体,最后一次显得像一条蛇。却有了人的浓重的疲惫。
音乐渐弱。
接下来的剧情也都是路人皆知了,许仙被青蛇吓掉魂魄,白蛇舍命盗灵芝。法海震怒,祸事起。
影片的后半段节奏忽然加快,气势也完全一扫原先缠绵旖旎的格局,变得宏大起来。白蛇苦求不成,不惜水漫金山,爆发出比青蛇强烈万倍的妖魔气。她不顾一切和法海对抗,招来大水,淹死无数百姓,只为了被囚禁在金山寺里的一个软弱男人。看起来十足是个妖,然而仔细一想,却又十足是个纯粹的人。至情至性,许仙又怎么能消受得起。与白蛇强烈的执念相对应,金山寺里的僧人面带恐惧,拼命地敲着他们的木鱼,乞求佛祖保佑。
然而木鱼被敲断,佛祖的雕像流泪了。
这一段的音乐是《水漫金山》,气势磅礴,却又在其中加入了一小段哀婉的调子。乐器中西合璧,营造出一种舍我其谁的强悍,也象征着白蛇当下狂乱的心智。都说白蛇被法海收服,可是照影片看来,若不是产子,白蛇未必会输。《水满金山》到高潮处,白蛇抚掌大笑,尽是对法海的轻蔑之意。可是随后情况急转直下,白蛇水中产子,被金山寺上的大石压在水中溺死。
这是她自己招来的大水。为了救她软弱的丈夫。
与此同时,青蛇受白蛇所托,进入金山寺寻找许仙。这时候的音乐是《心如明镜》。如果不看画面,那么这个曲子或许是让人平静的纶音。然而镜头扫过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庞,一具具溺死的尸体和许仙惊慌失措的神情,音乐仿佛变得更加遥远而悲伤。
青蛇终于找到许仙,在他面前站定。
音乐忽然被掐端。画面变得异常寂静。
她流了这辈子第一滴眼泪,忽然明白了她姐姐的“人”。
我一直认为这场戏在音乐上的留白非常经典,这也是另外一种配乐。当前面气氛烘托到一定地步的时候戛然而止,观众欣赏的的点就全然集中在镜头前的演员身上,和他们所要表达的情绪。有时候更多的音符都只是为了这一刻的宁静。这是很多恨不得把音乐塞满整个电影的导演不明白的,太多了,就不美丽。
根据脑海里的印象和电脑里的音乐,我所能回忆起来的就是这么多。其实这些只是一个一个散落在电影里面的“点”,因为印象深刻而被我挑选出来。写的时候没想过对整部电影做什么样的正规评价,能感动我,这样足够。
它异乎寻常的缠绵缱绻,仿佛一出色彩绚烂的童话,里面有流光飞舞。
我被迷惑了。
那些尘世里的事,妖娆丰艳,花团锦簇,埋葬了多少人欲望和梦想。
最后将胭脂化在白骨上。
这白骨里有记忆。比如伞下回眸的笑靥,比如被雨打湿的发尾,比如那雾袅袅的一池荷花。
音乐里的颜色次第绽放,浓烈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