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一封过来人的自白书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致青春,一封过来人的自白书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6个回复

致青春,一封过来人的自白书

楼层直达
就爱没得辣舞

ZxID:10824600

等级: 上等兵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5-15 0
致青春,一封过来人的自白书
— 本帖被 倾觞不记韶华 执行锁定操作(2013-05-17) —
 赵薇的《致青春》前后看了三次。        第一次阅毕,短评,电影后劲十足,这是爱酒导演的一杯鸡尾酒,入口易,却十分上头。        第二次阅毕,曰:若离去,不用诉离觞。        第三次阅毕,我可劲儿地抹了几把泪,忍不住开了一瓶啤酒。            电影引发了缅怀青春的热潮,有人感叹唏嘘,沉浸其中,有人正襟危坐,批评反思。只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理解,我想这大抵已经超过了电影所能涵盖的范围。        在被问到自己的青春何时结束时,赵薇回答,到死。这回答倒确乎像是她的做派。        青春的定义可大可小,若将其泛泛为“赤子之心”的热忱和激情,说应该至死不渝也可算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怀旧虽是一种集体共鸣的情感,但每个人却都是怀着各自的旧;就好像爱情是个永恒的主题,但每个人却又体验着各自的爱。从这一点上说,这部电影亦是带有那么些情感的私密性,“全民致青春”只是宣传方的噱头,而作为创作者,这部电影是她为自己的年代寄去的情书,道尽悲喜。        《致青春》以爱情故事的面貌呈现,并非因为我们青春的故事里只有爱情,而是因为在这段时光里,爱情以其最纯粹、最真实的状态浓缩了不羁而又不安的青春。作为青春的一种形态,无论承认与否,与爱情有关的柔软、细腻和勇敢总是最先离我们而去的那一个,而随着它的逐渐褪色,当我们审视自己时,会蓦地发现其实比爱情更宽泛、更笼统的某些勇气和情绪也竟然在某时某刻抽身而去了。        结尾处女主人公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笑容,是全片最击中我命门的画面。我唏嘘扼腕的不是青春期有花无果的爱情,而是随着爱情一起离开的那个高唱着《红日》的玉面小飞龙。这感觉,和读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类似,虽是一个爱情故事,我却仿佛看尽一世沧桑。            赵导说她不愿意拍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去渲染一段爱情故事,而是希望能够用一个爱情故事来体现一个时代。能归类到前者的电影很多,最近的大概要属《悲惨世界》了,任你革命歌曲唱得再激昂澎湃,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件腥红的嫁衣衫,上不了贵族婚礼的大雅之堂。至于《致青春》有没有达到赵薇的初衷,生于80年代末的我不敢妄下结论,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只能说她拍出了自己的情怀。        电影乍看之下十分写实,包括整体的故事脉络和情感建设似乎都举着现实主义的大旗,但这其中却还穿插着某些元素,既带着超现实的荒诞色彩,又透着一丝理想主义的气息。 过后余香,颇值得回味。影片能呈现出这样的气质,编剧李樯大概是功不可没。        李樯是个人风格十分鲜明的编剧,他的故事多是前有辛辣的幽默和不羁的荒诞,后有现实的犀利和残酷,直截了当,让人觉得好不过瘾。我个人十分欣赏和认可李樯的风格,从最初四个女人一台戏的《好想好想谈恋爱》,到之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多有桥段让我不经暗自叫绝,拍手称快。        这次的故事,虽脱胎于小说,李樯的印记依然十分鲜明,无论是朱小北,林静和施洁,还是张开的“传记公司”都闪现着李樯的态度。金句“你神经病啊”以为众人所乐道,我不再赘述,而我更喜欢阮姑娘相亲时杀出来两个熊孩子那一场戏,十足的樯氏幽默。        很多评价表示不喜影片的后半部的叙事和节奏,而我却更偏爱这种简洁干脆、切中要害的风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此想来,我欣赏李樯不是一个偶然,喜欢赵薇亦不是一个偶然,赵薇和李樯成为好友,并且合作电影也就更不是偶然了。        导演的初衷是想做一部商业片,而现在呈现出这般难以定义的迥异气质,应该是赵薇和李樯的化学反应了。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校园部分到社会部分切换的那场戏,东坡先生的南乡子和山羊皮的So Young的完美混搭,每次看都觉得痛快利落,实在是全片最精彩最具性格的一个段落。            电影有时像一面镜子,你认同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或喜或厌,都情有可原。        此片一出,有人啧啧地说,电影里的女人都是大侠,男人都是渣,女权立场鲜明。可惜赵导说她不是女权主义者,她认为电影里、生活中的男人和女人同样都很可爱。郑微的敢爱敢恨是一种可爱,陈孝正回国后的开诚布公也是一种可爱。男人和女人都是平等存在的生物。        在过去的那么些岁月里,我遇到的女孩儿,有侠者风范,令人心生敬佩的实在不在少数;而有担当,有魄力的男孩儿,真是寥若星辰,屈指可数。不是说男孩们有多不堪,我想那不过是一个生活的玩笑罢了。当女孩们风风火火,为爱情、为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时,男孩们大多都还处于不懂得,亦或是无法承担自己和对方的阶段。等到男孩长成男人时,同龄的那些女孩已经沧海难为水,巫山不是云了。        男孩长成男人,如果是一个加法的过程,而女孩长成女人,大约就是个减法的过程吧。 身为大女人的赵导,用平等的视角讲诉了一个爱情故事,同为女性,我自不觉这是女权,若有男性如此认为,那么只能说是他太过狭隘。        李樯有句话说得十分准确,男人只有在拯救了自己之后,才会一身抖擞地来到女人的身边,宣称自己要拯救你。陈孝正是如此,林静亦是如此。        在过去的很多故事里,我们常常看到女人如何忍耐和不屈,等待着男人过来拯救的那一刻,然后修成正果,功德圆满。而这部电影里,女人对男人说,干你p事,老娘不需要你拯救。        习惯于前者逻辑的人,往往既会纠结郑微为何离林静而去,又纠结她是否能与阿正重修旧好;而采用后者逻辑的人,则少拘泥于女主人公的最终归宿,因为生命很长,哭过痛过,但互不相欠,缘起缘灭无常,向前走便是了。        如果说,电影中两个女性主要角色还承担着象征性的爱情理想色彩,那么现实的爱情观点多是借着男性角色的口表达出来的,这亦是导演和编剧作为过来人所展示的成熟的爱情观。但他们作为性情中人,并没有甘心于只揭示不甚友好的现实,于是就有了“我们都应该惭愧,我们爱自己,都胜过爱爱情”这样的自我剖白,也才会有那奔腾的黄果树瀑布,以及“爱一个人,要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这样豁达的心境。        这亦是一种成熟的爱情观,褪去幻想,既真诚又掌握分寸,不经历,难得道。        这就像人生的成长阶段,过尽千帆,回望,磨去了一些耀眼的锋芒,收起了不必要的多愁善感,将自己从“自我”中解救出来,境界亦开阔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便是这样一封自白书。                赵薇的《致青春》前后看了三次。        第一次阅毕,短评,电影后劲十足,这是爱酒导演的一杯鸡尾酒,入口易,却十分上头。        第二次阅毕,曰:若离去,不用诉离觞。        第三次阅毕,我可劲儿抹了几把泪,忍不住开了一瓶啤酒。        我必须承认,我对电影的情绪反应,可能是由于我正在经历着一场“青年危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那股豪情万丈的潇洒劲儿,被日复一日的现实生活所吞噬。而最无奈的是, 现实生活其实不那么糟糕,糟糕的可能只是我自身的错位。我既没有积聚足够的热情和勇气去和现实决裂,又没能找到足够智慧的方式与其握手言和,所谓“青年危机”便是这样的挣扎罢了。        其实我很明白,这样阶段性的情绪总会过去的,过去的也就过去了,都不足为道。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一封过来人的自白书。        赵导说,她不仅要“致敬”,还要表现如何面对“逝去”,我想我看明白了。这个女人长我大约十岁,过去的15年里,我作为无数见证者之一,目睹了她的成长,感谢她总是在合适的时候,让我看见下一个十年可能呈现的面貌。我现在亦不会去强求那份过来人的豁达,那是留给以后的事情。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0
DB+10 2013-05-15

εiз星星包包,影视欢迎你!εiз

星空若梦

ZxID:19417671

等级: 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5-15 0
看过,有点感慨啊
两旁世人

ZxID:22955350

等级: 元老
安安静静的做一个两旁世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5-15 0
看了一遍
我在治疗中

ZxID:10824607

等级: 上等兵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05-15 0
呵呵,感觉到没感觉了,慢慢体会
停车坐爱风林晚

ZxID:1878520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5-15 0
又是致青春
冰冰酷库

ZxID:10824603

等级: 上等兵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5-15 0
说的太对了,就是这个样子,顶你
跟爱一起走

ZxID:10824598

等级: 上等兵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5-17 0
和楼主的想法一样,同感啊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