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号下午,参加了《小时代》制作组在华工的宣传。朋友在微信上问我,为什么要参加四娘的活动,你不是一直都不喜欢的吗?我回答说对啊,我就是去看郭采洁而已。还有个原因我没有说,其实当年初中的时候还曾迷过郭敬明一段时间,这次四娘转型做电影,去捧下场,勉强算是追忆下青春吧。况且根据一些内部看片会出来的评价,据说相当不错,“有好莱坞般大制作的奢华”。如此铺天盖地的赞誉,我想应该不全是软文吧。 结果还真他妈全是软文。 就在刚才,赶着首映的提前场,抢到两张据说是非常珍贵的票,抱着看郭采洁的心情去看晚上八点开场的电影。事实证明这53块花得非常的值,两个小时下来我只记得郭采洁了。这让我相当震惊,我从来没遇到一部电影,可以在看完后马上就忘了故事是在讲什么。回家路上与基友一直忍不住地吐槽,终于在你吐一句我吐一句的过程中,艰难地回忆出电影的轮廓,并总结了几个槽点。 一、有人说一部伟大的电影,要让观众看不到导演的存在,却感受到导演的气息。类似的,整部《小时代》我完全看不到剧本的存在,但每个镜头、每句对白我都能闻到四娘的酸味。对白总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出现,而且出现得毫无意义,让观众隐约觉得,好像少了这句台词,也没什么关系嘛? 二、继《山楂树之恋》后,终于又看到一部靠默诵课文推动时间轴的国产片子。背两句课文,来两个人说点对白,再背两句课文,两小时就这么愉快的过去了。比《山楂树之恋》好的地方是,在杨幂背诵课文的时候没有出现黑板来让她默写。 三、每一个小场景,都没有前因后果。在这里不得不和赵薇的《致青春》对比一下,他们都犯了一个新手常见的错误,就是希望把原本的所有故事都说出来,没有遗漏。可惜,电影两小时的长度实在不可能承载一整本书。于是他们把几个特别的场景像骨头一样挑出来,把剩下的肥肉丢掉,然后把骨架给观众们一看,呐,这就是人了,是不是很有美男子风度? 而且,郭敬明比赵薇失败的地方,就是找了柴智屏当制作人。本来电影时间就短,还找个拍偶像剧的当制作人,光人物出个场就没了三分钟,好嘛,连骨架都不完整了,堆起来就像吃剩的吮指原味鸡。人家赵薇还算亡羊补牢地找了韩三平,起码是个做电影的,四娘你呢? 四、由于是首映场,每个入场的观众都收到宣传方送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印了主演们的头像。我粗略数了数,13个人头,刨去四娘不算,12个人里面居然有6个人是可有可无的。除了4个女生和俩男盆友,剩下6个人的戏份即使刨去了好像都没什么关系——老秘就是给杨幂带个路,作家就是出来卖个萌,高富帅就是出来耍个帅,他们的台词,换成任何一个角色来讲都没有任何的违和感。 五、码上面的字用去将近30分钟,突然发现,我又把剧情忘了。只要在电影院坐着就永远不会困的习惯真是好,起码在今天的首映场我还能保持一名观众的基本风度,不至于被铺天盖地的四娘粉丝们杀了个片甲不留。 六、看完电影出来,浑身娘炮的能量在胸中激荡。贸然打了个冷战,看来真的需要去吃两打生蚝壮壮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