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病防治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我爱我宠鸟病防治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4个回复

[宠物百科]鸟病防治

楼层直达
野狼_

ZxID:1211167

等级: 大元帅
小散赚客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7-12 0
— 本帖被 朱年华 执行加亮操作(2013-07-12) —

1、皮肤裂伤: 
外伤多发生在选手鸽训练期,鸽子撞击电线、天线、避雷针或树枝,鸽子轻微者脱毛淤血,严重者皮肤裂伤、嗉囊破裂、胸骨,腿骨、羽翼骨折或死亡。 
轻微淤血以水溶性去浴血消炎、消肿软膏涂敷,如有伤口则避免直接涂抹,皮肤裂伤需以外科手术缝合,并严密消毒及细心护理,以防感染发炎,正常鸽子体温较高较不易发炎,但仍须做好消毒,并让其休息停止飞行训练,以防伤口裂开,尤其胸部皮肤裂伤。

2、嗉囊破裂: 
伤口部位通常都有脏污,最好由专业兽医处理,外科缝合后须注意控制饮水数目,以利伤口愈合,并注意有无渗水情形,让鸽子休息并补充营养。

3、骨折: 
依受伤部位,而有不同处置,羽翼骨折复原后,大都难以再竞翔,胸骨(龙骨)断裂或陷凹须防碎骨片及肌肉组织坏死蓄积。腿骨最易骨折,最上端于身体连接为股骨,再下接胫骨腓骨,再其次为套脚环的趾骨,股骨较少发生骨折,固定较不易,胫骨骨折最常见,且为非单纯骨折常合并皮肤肌肉裂伤及骨破碎穿出,须以外科手术治疗固定,一般约2—3周复原。 
趾骨骨折(套脚环部位)最易引起脚步肿胀,加上脚环的束缚而使病况加剧,须特别注意固定及护理。

4、气囊破裂: 
鸽子有六种共十一个气囊除锁骨气囊为一个外,余均为双数,包括腋窝气囊、颈气囊、前胸气囊、后胸气囊、腹气囊。气囊具有呼吸,减轻体重、调节温湿度、气压等之作用,鸽子受到撞击或其他因素会导致体内气囊破裂,如颈气囊破裂则吸进之空气会渗出蓄积 在颈部皮下形成气囊,患鸽须将气体抽出或排除,并避免剧烈运动,最好隔离休息,约4—5天复原,不影响飞行。

5、脱肛: 
种母鸽较常见,产蛋后将外泄殖腔脱出肛门口,与经常产蛋,同性恋或运动不足有关,患鸽须以外科手术治疗,有时会再发。

6、腹腔赫尼亚: 
与体质、过胖或运动不足有关,患鸽腹腔内之肠管或脂肪块穿过破裂之腹肌形成膨大部,无立即危险,严重者须行外科手术,预后情形良好。

7、黄皮瘤: 
属良性皮肤瘤,种鸽较常见,多发生在腹部、羽翼或腿部,如肿瘤范围不大则无需手术,不影响健康及育种。

8、血管上皮瘤: 
多发在颈部,易破皮流血,成长迅速,严重者须以外科手术切除,有些会复发。

9、脂肪瘤: 
特异体质、缺少运动、浓厚饲料、过胖的鸽子容易产生本症,脂肪大多积在腹腔及胸腹腔皮下,有时会造成赫尼亚,严重者须以手术摘除,预后情形良好。

10、口腔内恶性瘤肿: 
种鸽偶尔可见,由口腔上颚近喉头处发出,生长迅速,影响鸽子进食及呼吸,治疗困难。

11、淋巴瘤: 
属恶性瘤,发生原因还不很清楚,可能与病毒有关,多发生在腹腔,造成腹部隆起,肝肿大且有结节,呼吸困难,目前无药物可以治疗。

12、卵巢瘤: 
种母鸽常发生,发生原因仍不明,可能与密集配对、产蛋、感染、内分泌不正常或药物有关,初期时积水,继而变硬成结节状,腹部隆起,压迫内脏器官及心脏,使鸽子行动迟缓,呼吸困难,可能会转移至其他脏器,严重者死亡,手术后可能导致无法再产蛋。

13、输卵管炎: 
种母鸽腹部隆起有时为输卵管发炎所致,初期鸽子逐渐消瘦,偶有白色炎症物随粪便排出体外,继而炎症物逐渐变硬,使输卵管组成膨大变脆硬,进而迸裂,影响日后产蛋,须提早发现以防造成不能产蛋。

14、外伤性肌胃炎及肠穿透: 
鸽子误食铁钉或金属后会穿透肌胃或肠管,鸽子呈现厌食、消化不良、伤元气、逐渐消瘦,终至死亡,平时须防止舍内有金属物,特别是新舍或修理鸽舍时。

15、脚环束缚引起之坏死: 
种鸽常见脚环内因污垢堆积致血液循环不良,引起未端肢爪之肿胀坏死。 
建议:种鸽从定期检查及清除脚环内之皮屑污垢,不必要之脚环,尤其过小者则予以剪除。

16、泪眼症: 
鼻瘤大或眼皮特别肥厚者常会造成眼皮增生、压迫磨擦鸽子眼球及泪腺造成眼液增多,加上外界灰尘刺激容易
引起细菌感染而发炎,有些鼻瘤甚至影响视线及进食。 
建议: 
送请专业兽医师检查,通常经由外科手术可以获得改善,平时减少饲养密度,保持清洁以避免眼睛受刺激。

17、维生素缺乏症
1.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是保护皮肤、粘膜等的重要物质。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会在眼、鼻、口腔或肛门等处流出粘液性或化脓性渗出物,常见口腔粘膜溃疡,眼睛出现眼膜炎并有分泌物,拉稀并有腥臭味,不思饮食,羽毛没有光泽。
防治方法:可用鱼肝油或维生素A直接滴入饲料中进行治疗,平时可经常喂一些带黄颜色的新鲜蔬菜如胡萝卜、西红柿等。
2.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是促使钙和磷的吸收、增强骨骼发育的一种物质。如果缺乏维生素D,就会生长停滞,腿部弯曲,关节肿大,胸骨突起,两脚无力,喙和爪软化,称为佝偻病和软骨病。
防治方法:用鱼肝油加入饲料中便可。平时常晒太阳,饲料中加点蛋壳粉或贝壳粉,可避免维生素D缺乏。
3.维生素B,或B,缺乏症
维生素B2在碱性环境中容易被光破坏。缺乏维生素B2时,生长就会缓慢,体质衰弱,消化不良,趾爪向内弯曲,腿部肌肉萎缩。维生素B2在鸟体中不能大量贮存,故需经常由饲料供给。
维生素B1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加热和碱性环境中容易被破坏。缺乏维生素Bl时,羽毛松散无光泽,腿软,行走不稳,严重时坐于笼底全身抽搐,且时好时犯。
预防维生素B2、B1缺乏的最好方法是在饲料中酌量加一些花生粉、鱼粉或骨粉等。除此之外,平时还应多喂一些水果或绿叶蔬菜。
4.维生素C缺乏症
因新鲜的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故一般情况下不会患维生素C缺乏症。但在生长期以及发生骨折、撞伤时,维生素C的需要量大增,如饲料调制不当也会发生。一旦缺乏维生素C,就会引起坏血症,毛细血管发脆,容易出血,骨质也变得脆弱。
5.叶酸缺乏症
叶酸是核酸正常代谢所需的重要物质,也是防止巨噬红细胞性贫血症发生的重要物质。如果缺乏叶酸,就会发生贫血,鸟躯体发育不良,羽毛凌乱不整,颜色晦涩无光,骨骼粗短;雏鸟表现为:颈软,拉绿色粪便,腿、爪、喙苍白,并常发生撕羽症状。防治方法就是平时多喂些水果、新鲜蔬菜。因叶酸不耐热,调制饲料时应多加注意。
6.维生素E缺乏症
维生素E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它对消化道及组织中的维生素A具有保护作用。如果缺乏维生素E,就会发生脑软化症,神经功能失常,运动系统发生障碍,表现为一迈步就跌倒,头、脚震颤,虽然仍有饥饿感,但嘴和舌的动作不协调,有时趾关节肿大。
治疗方法:肌肉注射维生素E,第1天20毫克/公斤体重,第2天5毫克/公斤体重,同时口服维生素E 5毫克/天,3天即可治愈。

18、巴氏杆菌病
本病又名禽霍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原] 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禽型菌株引起的,又称为禽霍乱巴氏杆菌。巴氏杆菌对消毒药物的抵抗力并不强,在5%生石灰液、1%漂白粉液、50%酒精、0.02%升汞溶液中1分钟即被杀死。本病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经10分钟即死亡。在日光直射下,薄涂片的病菌可很快死亡。在腐尸体中病菌可存活3个月。
[流行病学] 巴氏杆菌侵害所有禽类,发病季节不明显,但以夏末秋初为最多,在潮湿地区也易发生。此病菌是一种条件性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创伤传染。病鸟的尸体、粪便、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笼具、饲料饮水等是传染的主要来源。蛋白质及矿物质饲料缺乏、感冒等皆可成为发生本病的诱因。昆虫也可能成为传染该病的媒介。
[症状] 自然病例潜伏期一般为2~9天。最急性的病例几乎完全看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大多数病例为急性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弓背,头藏于翅下,不爱走动,离群呆立;常有剧烈腹泻,粪便灰黄色或绿色,肛门周围羽毛沾有稀粪;食欲不振,口渴喜饮水;呼吸加快,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呼吸时嘴张开,有时带“咯、咯”声;病程1~3天。慢性者(多为急性转为慢性)逐渐消瘦,精神委顿,贫血;关节炎炎症常局限于腿或翼关节以及腱鞘处,少数病例的病变可局限于耳部或头部,引起歪颈;有时可见鼻窦肿大,鼻分泌物增多;有的发生浆液性结膜炎和咽喉炎;有的持续腹泻;病程可达数周甚至数月。
[防治] ①成鸟每只肌肉注射青霉素0.5万~1万单位,效果不好时,可用金霉素每只每次10~20毫克口服。
②每公斤饲料加氯霉素1克,连用5天。或喹乙醇制剂,每公斤饲料加4克,连用5天。或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2克,连用5天。或用磺胺噻唑按0.5%~1%比例混入饲料中,连用5天。
③平时饲料中可添加“鸟乐”2号、3号。

19、传染性法氏囊病
[病原] 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的抵抗力很强。首推的消毒药为甲醛,新洁尔灭等也有一定效力。
[流行病学] 幼龄鸟易感染。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尘土、笼具、人员衣物等间接传播。这种病毒不仅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还能通过鸟蛋进行传播,某些昆虫也能传播。
[症状] 潜伏期很短,最初发现有些鸟有啄自己肛门倾向,接着病鸟羽毛蓬松,采食量减少,畏寒、精神委靡,缩头,闭眼,不愿走动,伏地昏睡,排浅白色和水样稀粪,个别粪便带血,眼窝凹陷,脱水,最后衰弱而死。
[防治] 本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幼鸟加强护理,寒冷季节要保温,饲料中适当增加多维素,饮水中可加4%~5%的葡萄糖,以补充热能,改善体质。

20、新城疫
[病原] 病原为副粘液病毒属的病毒。此病毒对消毒药对日光及高温的抵抗力不强。2%烧碱、1%~2%的甲醛、1%~2%的来苏儿等消毒剂均可于几分钟至20分钟内将其杀死。在夏季直射阳光下约半小时死亡,加热至70℃经2分钟死亡。在舍内,30~32℃条件下能存活3周至1个月。
[流行病学]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鸟,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都能传染此病。除经口感染外,带毒的飞沫、尘埃也可经呼吸道传染,此外病毒也可以经眼结膜、泄殖腔和损伤的皮肤进入鸟体内。
[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5天,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型。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的幼鸟。急性型,病鸟食欲减退,垂头缩颈,翅膀下垂,咳嗽,呼吸困难,口角流出多量粘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的病鸟还出现神经症状,病死率高。慢性型,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后逐渐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站立不稳,头颈向一侧扭转,动作失调,反复发作,最终瘫痪,病死率低。
[防治] ①严格饲料管理,供给全价饲料。
②新买入的鸟必须隔离观察2周。 
③病鸟用过的用具要彻底清洗、消毒、日晒。
④发病鸟隔离治疗,认真处理死鸟。
⑤治疗最好方法是免疫接种。
⑥适量加些抗生素、维生素A等。

21、爪伤和骨折(续)
爪伤往往由栖木上的毛刺和笼铁丝的倒钩引起的,表现为发炎或脓肿。可用温水将粪便清洗干净,然后涂上消炎膏,或用消毒过的针将脓疱挑破,排脓后涂上红药水。
有时鸟遭意外而致翅膀或腿部骨折。翅膀骨折一般无法恢复。腿部骨折可用火柴盒的木皮做夹板,夹在患部的两侧,并用线绑好,把鸟放在小木盒中,减少活动量,保持干燥、安静的环境,并增加蛋黄等饲料,促进骨骼愈合,7~9天后即可去掉夹板,逐渐恢复腿的功能。

22、 呜叫失音
鸣鸟突然不鸣称为失音。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如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一是从温暖处突然移到寒冷处,喉管受刺激而造成;
二是喉管和鸣管患有疾病影响呜叫;
三是鸣肌撕破或鸣肌疼痛,或是突然受惊吓。
治疗方法:将失音鸟放入温暖处,冬季室温宜保持在16℃以上。也可用一碗水加3滴葡萄酒让鸟饮用,有使鸟恢复呜叫的可能。

23、啄羽症
啄羽症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笼内养鸟过多,在配偶期雄鸟与雄鸟之间相互啄羽,如分笼或降低密度就可以避免。
②饲料单调,搭配不当,造成维生素A或矿物质缺乏,特别是硒、钼元素的缺乏。为了预防本病,应供给鸟营养丰富、种类繁多的饲料,也可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另外,在笼内和箱里放一定数量砂子和多晒太阳也是非常必要的。
鹦鹉的啄羽症常常久病不愈,为了防止再度啄羽应给鸟剪一纸环围于鸟的颈部,以使鸟嘴不能啄羽,待新羽长出后鸟就会克服掉啄羽嗜好。注意纸环套要用硬纸板剪制成,套口要不影响鸟的呼吸和头部运动,纸环宽窄以鸟嘴不能啄到羽毛为准。

24、肥胖症
患月巴胖症的鸟,用嘴吹开腹部羽毛,能看到皮下一层黄色的脂肪。患鸟行动缓慢、笨拙,不愿意卧也不愿意飞,稍一飞就呼吸急迫,不爱呜叫。病情严重时,可发生猝死现象,受惊吓或轰赶时都会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控制饮食,增大运动量。可将鸟放入大笼中,增大运动空间,有条件的可放于室内,让其多飞、多动,减少脂肪沉积。要少喂苏子、蛋黄,增加青绿饲料喂量,但喂青绿饲料时要注意防止农药中毒,并洗净阴干,以免鸟吃食后拉稀。对肥胖症严重的鸟要逐步消耗脂肪,不要过于性急,以免鸟承受不住环境和食物的急剧变化。

25、蛋阻症
雌鸟产蛋时,如果蛋阻塞在输卵管中,排出困难,称蛋阻症或难产。造成此病的原因大多是母鸟营养过剩、肥胖,有时也有鸟蛋过大的原因。输卵管分泌液不足,输卵管发炎,难产的机率也高。
发现难产时(腹部膨大,焦躁不安,伏巢不起,羽毛竖起,呈排粪状)可向雌鸟泄殖腔内滴2~3滴篦麻油,然后用手抚摸腹部,使鸟蛋得以润滑,再把鸟放入巢内让其自行产蛋。如果这样还产不出来,则将雌鸟的嘴掰开,滴2—3滴普通白酒,促进鸟血液循环,用湿布热敷泄殖腔,并轻轻压迫雌鸟的腹部,使鸟蛋排出。如还不行,只有用镊子或探针伸入泄殖腔内把蛋捣碎,使碎蛋排出。若有炎症,泄殖腔周围红肿,可涂消炎软膏和碘酒、红药水。

26、蜱病
在鸟体上最常见的是鸡蜱(波斯锐缘蜱)和翅缘锐缘螨(鸽锐缘蜱)。有些蜱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有些蜱则宿主广泛,包括人、哺乳动物和鸟。蜱分软蜱和硬蜱两种,硬蜱背上有一角质背甲。在鸟体上,软蜱比硬蜱多,软蜱在吸血过程中能传播其他疾病,如螺旋体病、孢子虫病,而硬蜱则是巴氏杆菌病、炭疽和麻疹病病原体的带菌者。笼养鸟的感染主要是呈散发型,感染源是野鸟、哺乳动物等。病鸟可在头部、颈、肛门周围及羽毛稀少的地方见到成熟的蜱,吸血后的蜱像红豆大小,数个在一起,病鸟严重贫血,瘦弱,发育减慢,食欲下降,羽毛松乱。防治可用杀螨药,隔2周在晚上对鸟进行喷药,同时要对整个鸟舍进行喷药。不要强行将蜱从皮肤上拿下,以免造成外伤,可用乙醚棉花团放在蜱上,然后慢慢将其拔下。在经常有蜱病发生的地方,应每隔3个月对鸟笼、器具进行一次预防性喷药。

27、羽虱病
羽虱是体外寄生虫,种类很多,它终生不离开宿主。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头虱、体虱、绒毛虱;根据寄生的宿主种类不同,可分为鸽虱、鸡虱等。健康的鸟也会带虱,饲养密度过大,此病严重。病鸟烦躁不安,休息不好,食欲下降,严重时皮肤化脓、脱毛、贫血。平时要注意鸟体与鸟笼的卫生,定期消毒,舍内要求通风干燥,经常检查鸟体,发现后及时治疗。用布袋装樟脑球5—6粒,挂在鸟笼内有防鸟虱的作用。也可用25%敌虫菊酯,用水配成0.12%乳剂,对鸟消毒或药浴。

28、螨虫病
螨虫成虫和蛹有4对足,而幼虫只有3对足,无明显的胸和腹,螨虫的种类很多,有草螨、蛘螨、刺皮螨、林禽刺螨、禽刺螨、脱羽尸、鳞足螨、腿螨、气管胸口螨和气囊螨等,但治疗方法大同小异。
如刺皮螨病,在笼养鸟上较为多见,特别多发于金丝雀和雀科的其他鸣鸟中。不吸血时,虫体为灰白色和褐色,吸血后身体膨胀,鲜红色。螨通常晚上爬上鸟体吸血,吸饱血后藏于栖木缝中、鸟笼或托粪盘下面。野鸟和引进的新鸟是本病的传染源。病鸟夜间休息不好,鸟体瘦弱,幼鸟和老鸟尤为严重,贫血,羽毛脏湿、稀疏、无光泽,毛易脱落,亲鸟不喂幼鸟。本病早期不易被人发现,晚上用强光检查鸟笼,能见到很多快速爬动的小红点。驱螨可用蝇毒磷、敌虫菊酯或溴氢菊酯等喷洒栖木、鸟笼、器具等,亦可用开水烫、太阳晒等法灭螨虫,必要时可进行药浴,但应防止鸟中毒。

29、蛔虫病
蛔虫属于鸟的体田寄生虫,它寄生于鸟的小肠,是鸟消化道最大的线虫,鸟食入含有感染性的卵而被感染。蛔虫的生活周期无需中间宿主,幼虫在消化道内由卵内释放出来钻入十二指肠,经过一段移行嫁育过授,生长为成虫。蛔虫主要对雏鸟危害大。大量幼虫钻入十二指肠时,会引起急性出血性肠炎。常见症状是消瘦,精神不振,生长发育慢,严重时造成肠堵塞,特别是雏鸟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B时,感染发病更严重,有时还有拉痢症状,蛔虫对宿主的选择性较严格,如鸽蛔虫只寄生在鸽身上,珍殊鸡蛔卑只寄生于珍珠鸡上。用饱和盐
水漂浮法进行粪检,能在显微镜下见到虫卵,卵呈圆形,卵壳厚而光滑,双层膜,内含一个卵细胞,灰褐色。死后尸检,肉眼可见肠内虫体,虫体长度可达10厘米,呈白色,横切面为圆形。在防治上要注意鸟笼、食罐、水罐的清洁卫生,防止粪便污染,保持环境干燥。给鸟提供全价营养饲料,尤其应多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B。雏鸟与成鸟分群饲养,病鸟要及时治疗。对群养鸟应定期做预防性驱虫,每年进行1~2次。驱虫药可用驱虫灵、驱虫净、酚噻嗪、噻嗪唑。驱虫灵每公斤体重200~300毫克,将药研碎后拌于饲料中喂服。

30、感冒和肺炎
和人一样,鸟也会经常感冒,病因是否和人类一样尚有待于研究,往往是由于从温度高的地方骤然迁到温度低的地方,或身体抵抗力弱,或遇风寒而发病。其症状是鼻孔有稀液流出,严重时鼻孔被阻塞而张嘴呼吸,全身羽毛逆立,呼吸加快,不爱动,呆立笼边和栖架上,雄鸟不爱叫,叫声不悦耳,有时干咳。
感冒治疗如不及时,则可能转成肺炎。病鸟呼吸更快,身体随呼吸颤动,头有时插到翅下,不饮水,不吃食。本病死亡率极高。
感冒和肺炎主要在于预防,避免环境温度骤变,患鸟要隔离,并在饮水中加长效磺胺药(SMP),严重时每5毫升水加1/10片,每日换2—3次,如出现鼻塞,可用滴管往鼻孔内滴1~2滴植物油以促进呼吸通畅。
严重的肺炎一般不好治,初期可用土霉素治疗,药量每次1/3片,加0.5~l毫升25%的葡萄糖水喂服。

31、球虫病
危害鸟类的球虫主要有两类:一类为艾美耳属球虫,另一类为等孢子属球虫。其他还有温扬属、泰择届、隐孢属等属球虫。各种球虫对鸟类宿主有选择性,一种鸟有时可感染数种球虫。球虫卵囊对外界环境和多种消毒药有很强的抵抗力,在一般土壤中可存活4—9个月,在2~38℃的潮湿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在50—60℃温度下可存活1小时。但卵囊对日光、火焰、干燥及堆沤发酵极为敏感,在堆沤的粪便中115小时、在日光下数小时即可使球虫卵囊死亡,用2%氢氧化钠溶液能杀死卵囊。
各种鸟均会发生球虫病,雏鸟的易感性高于成鸟,且发病产,田死亡率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潮湿及温暖的环境易诱发本病。球虫侵害的部位从十二指肠到泄殖腔,包括盲肠,也可以侵害一些鸟如天鹅、猫头鹰的肾脏。
球虫病症状的轻重与鸟的种类、健康状况、年龄及吞食卵囊的数量等因素有关,多表现为贫血、消瘦、口渴、腹泻和生长发育受阻。根据以下情况可诊断为此病:①腹泻带血。②粪检有虫体。
由于球虫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使用药物时要确定用药程序,避免一种药长期使用。制菌磺片(SMM):在饲料中按0.5%比例添加,连用3天,停2天,再用3天。敌菌净磺胺合剂(DVDI:SM。2):按0.2%比例混入料中,连用3—5天为一疗程。球痢灵:按0.0125%比例混料饲喂,连投30~40天。球虫净:按0.0125%比例混入料中饲喂。氯丙啉用法同球虫净。痢特灵:0.02%一0.04%混料或饮水服用,连用3~5天。
盐霉素:0.007%混料侧喂、饮水。还可以喂“鸟乐”4号。预防上应注意成鸟与幼鸟分开饲养,早发现病、早治疗、早隔离,对末发病的鸟用上述药进行预防、多喂含维生素A的饲料以增强抵抗力。搞好鸟舍笼只的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环境干燥通风,饮水和饲料要清洁。

32、马立克病
[病原] 病原为马立克病病毒,对刚出壳的幼鸟有明显的致病力。常用消毒药对其有一定作用。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感染禽类。有囊膜的病毒自病鸟羽囊内排出,随皮屑、羽毛上的灰尘及脱落的羽毛飞扬在空气中,主要由呼吸道传播,也能伴随饲料、饮水由消化道入侵体内。病鸟的粪便和口鼻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传染力。
[症状] 可分为三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有时也可混合发生。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最常侵害的是坐骨神经,常见一侧轻一侧重,不能行走,蹲伏地上,成为一种特征性姿态,一只腿伸向前方,另一只腿伸向后方;臂神经受侵害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侵害时,病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内脏型:常侵害幼鸟,死亡率高,主要表现在精神委顿,不吃食,病程较短,突然死亡。眼型:发生于一眼或两眼,丧失视力。
[防治] ①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
②接种疫苗。
③笼具严格清扫与消毒,幼鸟必须远离成鸟。
④适量加些抗生素、维生素,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33、甲状腺肿症
食物中碘的含量不足,极容易导致鸟发生甲状腺肿症。甲状腺肿大常累及到气管和鸣管,致使病鸟呼吸困难。慢性甲状腺肿还可压迫、封闭食管,使病鸟出现呕吐或嗉囊下垂症状。例如小型鹦鹉正常的甲状腺约2毫米见方,不容易摸到,肿大后可增大5~10倍,很容易摸到,肿大后的甲状腺位于气管的一侧、鸣管的前缘,靠近颈动脉。

34、眼肿症
鸟被蚊虫叮咬眼部后,由于痒,鸟会用爪抓搔,致使感染引发眼肿症,严重者视力减弱甚至失明。病鸟应隔离,用金霉素眼药水或红霉素眼药水点眼,也可用脱脂棉沾1%硼酸水洗眼,每天洗数次。
鸟眼肿症也可能因上火而引起,如长途运输,尤以牡丹鹦鹉症状明显,可使用氟哌酸溶于水治疗。如果是鹦鹉热引起的眼疾应注意治疗一段时间,使用土霉素、螺旋霉素、氟哌酸溶于水,约1周见效。




35、尾脂腺炎
尾脂腺分泌油脂涂擦羽毛,有保持羽色鲜艳、羽毛不透水的作用,尾脂腺分泌物中还含有青角固醇,涂在羽毛上经日光紫外线作用,能转化为维生素D被鸟皮肤吸收。如果不让鸟洗澡或沙浴,或由于笼条将尾脂腺刮伤等都可引起尾脂腺发炎,表现为腺体红肿,鸟体温升高,羽毛竖立;食欲不振,有人把这种病叫“起尖”。
防治方法是由前向后轻轻挤压尾脂腺,将阻塞腺体的黄白色分泌物挤掉,用脱脂棉擦净,再在腺体上涂碘酒,3—4天后可愈。如若红肿不退,还可再挤一次,再涂上碘酒。病鸟要多喂清洁饮水,增加苏子和蛋黄等高营养食料,使其体力尽快恢复。
在治疗期间,鸟笼不要随便移动,环境不能忽冷忽热,并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36、肠胃炎
本病大多由饮食不洁引起,饲喂过多的青饲料也可引发该病。病鸟表现为精神委靡,消化不良,粪便粘稠恶臭,肛门周围常沾有粪便,有时出现便血,一旦出现便血则病情较重,很快消瘦。
防治方法:注意笼具、食物的清洁卫生,尤其不饮变质的水、不吃变质的饲料。病鸟要加强护理,隔离饲养,喂痢特灵0.2~1毫克(人定量的1/3),鸟自己能饮水时将药溶于饮水中。饮水必须每天更换,夏天每天必须更换两次,喂时必须搅匀,以免药物沉淀。没有痢特灵时可用蒜泥代替,效果也很好。夏天多饮些茶水、豆汤或盐糖水等,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37、螺旋体病
本病主要特征为体温升高,通过中间寄主波斯锐缘蜱而传播。
[病原] 该螺旋体属于螺旋体目、密螺旋体科。
[流行病学] 家禽、野禽均可发病。蜱刺螫病禽吸血时,螺旋体则随血液进入蜱体内,在消化道中停留3~4天,第14天时,在唾液中出现,此时,如碑刺螫健康鸟,即可造成本病的传播。 
[症状] 从蜱刺螫鸟至鸟体温升高一般经5—7天或更长一段时间,在体温升高前1~2天,血液中的螺旋体即大量繁殖,病鸟随即出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2.5~43℃,精神委顿,嗜睡,羽毛松乱,并出现拉痢症状,粪便呈淡绿色。病鸟明显虚弱,行走摇摆不稳,衰弱而死。
[防治] ①各种抗生素均有效。
②应注意消灭蜱,可采用喷雾、药浴等方法杀灭鸟体表的蜱。

38、葡萄球菌病
本病主要特征为化脓性关节炎、水疱性皮炎、脐炎、滑膜炎、龙骨粘液囊和翼尖坏疽。
[病原] 本病病原为金黄色或白色葡萄球菌。其抵抗力相当强,在干燥的环境中能存活几个星期,60℃经20分钟才能杀死,普通浓度的石炭酸、福尔马林需30分钟才能杀死,70%酒精可于数分钟内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人、畜、禽的皮肤上也经常存在,主要由皮肤创伤和毛孔入侵,引起化脓性炎症。此病对各种动物都有易感性。
[症状] 急性败血型:病鸟体温升高,精神委靡,羽毛松乱,缩头闭眼,两翅下垂,呆立不动,无食欲,有的下痢,排灰白色稀粪,同时伴有局部炎症,大多是胸部和翼下出现紫黑色的浮肿,用手触摸有明显的波动感。关节炎型:病鸟腿、翅的一部分关节(最常见的是飞关节和足部关节)肿胀,热痛,逐渐化脓,足趾间及足底形成较大的脓肿,有的破溃。脐炎型:脐炎与卵黄囊炎的病原菌大多是大肠杆菌,杂以沙门杆菌和葡萄球菌等,但也有的以葡萄球菌为主。一般来说,发病率比大肠杆菌引起的脐炎发病率低。
[防治] ①对葡萄球菌的有效的药物有青霉素、广谱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但有耐药性的菌株比较多。通常首选的药物是新生霉素,其次是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氯霉素。每公斤饲料加新生霉素0.375克,连用5~7天。也可用氯霉素,每公斤饲料加0.5~1克,连用5天。
②平时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鸟的皮肤损伤。

39、全眼球炎
[病原] 同“幼鸟脐炎”。
[流行病学] 同“幼鸟脐炎”。
[症状] 本病一般发生在大肠杆菌败血症的后期,少数鸟的眼球由于大肠杆菌的侵入而引起炎症,大多数是单眼发炎,也有双眼发炎的。表现为眼皮肿胀,不能睁眼,眼内蓄积脓性渗出物,角膜浑浊,严重时失明。病鸟精神沉郁,蹲伏少动,觅食困难,最后衰弱死亡。
[防治] 用微温水加少许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洗眼,每天两次以上。
九、沙门菌病
本病是幼龄鸟常见的急性败血症,以下痢为主要特征,在饲养管理不良和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死亡率很高。
[病原] 本病病原为沙门菌属。本属细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以生存数周或数月。本属细菌60℃经1小时、70℃经20分钟、75℃经5分钟死亡,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流行病学] 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但次于鸡、鸭、雏鹅、珍珠鸡、野鸡、鹌鹑、麻雀,欧洲莺和鸽也有自然发病的报告,芙蓉鸟、红鸠、金丝雀、绿雀和乌鸦无易感性。本病可经过不同途径传染,带菌鸟是主要的传染来源,被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垫草也可传染。此外,冷热不均、不卫生、营养配合不当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症状] 幼龄鸟嗜眠,食欲消失,胎毛蓬乱,喜躲在昏暗处,缩颈,眼半闭,翅膀下垂,呆立不动,腹泻,初呈乳糜样,以后变为白色,肛门周围胎毛常沾有粪便,有时见肛门被粪便堵塞,肛门沾满粪便的病雏鸟在排粪时常发出尖锐呜叫声。此外常常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大多数死亡。
[防治] ①防治药物很多,效果较好的有痢特灵、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物对幼雏有时会引起毒性反应,表现为食欲减退、内脏出血等,以不用为好。土霉素按0.2%比例拌入饲料内喂服。或氯霉素按0.1%~0.2%比例加入饮水中,可连用5~7天。或每公斤饮水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连用5天。
②大蒜捣碎加水10~20倍,每只幼雏每次用0.5~1毫升,每天4次,连喂3天。

40、气囊炎
[病原] 同“幼鸟脐炎”。
[流行病学] 同“幼鸟脐炎”。
[症状] 本病通常是一种继发性感染,病鸟患呼吸道疾病时,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增高。病鸟气囊增厚,附着多量豆渣样渗出物,由于原发病的掩盖而不表现出特殊症状。
[防治] ①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②可试用庆大毒素或氯霉素。庆大霉素每公斤饮水加1万单位,连用5~7天氯霉素每公斤饲料中加1克,连用5—7天。

41、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包括幼鸟脐炎、急性败血症、气囊炎、全眼球炎、肉芽肿、输卵管炎及腹膜炎等。
1.幼鸟脐炎
[病原] 本病病原为大肠杆菌,许多菌株无致病性,而且有益,只有一部分菌株有致病性,或者平时不致病,在寄主体质减弱情况下方致病。
大肠杆菌具有中等抵抗力,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存活期不超过1个月,在寒冷而干燥的环境中能生存较久。一般消毒药对该菌有杀灭力,甲醛和烧碱效力较强。
[流行病学] 野生鸟和观赏鸟皆易感染,在卫生条件差、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缺乏或有其他疾病时易发生此病。传染途径有三:一是母源性带菌垂直传递给下一代;二是种蛋本来不带菌,但在孵化过程中被污染而传染;三是接触传染,一般经消化道、呼吸道、肛门及皮肤创伤等处感染,饲料、饮水、垫料、空气等是主要传播媒介。
[症状] 幼鸟脐炎一般是大肠杆菌与其他病菌混合感染造成的。本病主要发生于出壳初期,出壳雏鸟脐带红肿并带有破溃,后腹部胀大、发红或成青紫色,常被粪便及脐带渗出物污染,粪便粘稠、黄白色、有腥味,全身衰弱,闭眼、垂翅、怕动,很少采食或废食,有时尚能饮水,较易死亡。
[防治] ①加强对病雏的护理,保证环境温度和卫生。
②每公斤饮水中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连用5天,停药2天后再改为每公斤饮水加氯霉素(针剂)50万单位,连续5天,以后可交替使用土霉素、痢特灵等拌料。
③对不食的重病鸟,每只每天用庆大霉素20单位或氯霉素250单位溶于少量清水或10%~15%的糖水中,分两次经口腔滴服。连续数日脐部破溃者可涂紫药水。

42、衣原体病
衣原体病又称鸟疫、鹦鹉热。
[病原] 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5分钟、37℃经48小时即被灭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本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一般消毒药如氯化苄烷铵碘酊溶液、70%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
[流行病学] 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以鹦鹉、鸽子为易感。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要注意自身保护。
[症状] 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很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亡,成年鹦鹉则可康复,并长期带菌。病鸽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厌食,拉稀,成鸽多数可康复而成为带菌者。
[防治] ①控制传染源,引进的新鸟先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衣原体病存在,隔离观察2周后方可入群。
②病鸟粪便、垫料、羽毛要认真处理,笼具应严密消毒,消灭吸血昆虫,严防此病传播。
③可用四环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治疗,氯霉素有毒性不能用。治疗量每公斤饲料2—4克,但对隐性感染者效果不大。治疗应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数量少时应考虑淘汰病鸟。
④喂“鸟乐”4号5—7天,每天1克。⑤喂“增年”6号胶囊效果较好。

43、禽痘
[病原] 病原为禽痘病毒,至少有4种类型的病毒,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1%的火碱、1%醋酸或0.1%升汞可于5分钟内杀死此病毒。
[流行病学] 发病季节主要在夏、秋季,此时多为皮夫型;冬季发病的比较少,常为粘膜型。病毒通常存在于病鸟的皮屑、粪便以及打喷嚏、咳嗽时排出的排泄物中,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传播。另外,吸血虫可传播此病。
[症状] 潜伏期4~8天,通常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偶有败血型。皮肤型:以头部皮肤多发,有时见于腿、脚、泄殖腔和翅内侧,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起初出现麸皮样覆盖物,继而形成灰白色小结,很快增大,略发黄,最后变为棕黑色痘痂,经20~30天脱落。一般无全身症状。粘膜型:也称白喉型,病鸟起初流鼻液,有的流泪,2~3天后在口腔和咽喉粘膜上出现灰白色小斑点,很快扩展,形成假膜,如用镊子撕去假膜则露出溃疡灶,全身症状明显,采食与呼吸发生障碍。
[防治] ①皮肤型病鸟如患部破溃,可涂以紫药水;白喉型病鸟如咽喉假膜较厚,可用镊子轻轻除去,涂以碘甘油;眼部肿胀的,可用2%硼酸溶液洗净,再滴一二滴5%氯霉素眼药水。
②除局部治疗外,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2克,连用5~7天,防止继发感染。
③新购入的鸟要隔离观察2周。
④可用鸡痘疫苗预防。




44、曲霉菌病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又称霉菌性肺炎。
[病原] 本病一般由多种霉菌混合感染引起,其中致病力最强的是烟曲霉菌。霉菌繁殖很快,抵抗力极强,煮沸5分钟、120℃干热1小时、3%烧碱浸湿3小时,均不能完全杀灭,在常温下能存活数年。
[症状] 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张口喘气,采食少,饮水多,后期有腹泻症状,很快窒息或衰竭死亡。霉菌入侵眼部可引起眼炎。
[防治] ①首先要消除病因,防止饲料等发霉。
②每公斤饲料加制霉菌素3片(每片50万单位),每公斤饮水加硫酸铜0.5克,两药并用5~7天后再单独用硫酸铜5—7天。
③近几年来有用口服碘化钾的方法治疗,每公斤饮水中加碘化钾5~10克

45、 绦虫病
绦虫病为鸟寄生少病的一种,虫体呈带状,扁平,白色,不同种类的鸟寄生的绦虫种类也不相同。食昆虫的鸟比食谷物和种子的鸟感染绦虫的机会要多,因为许多种昆虫是绦虫的中间宿主。在防治上,应加强卫生消毒工作,消灭中间宿主,但由于中间宿主种类太多,不易彻底消灭。驱虫药可用硫双二氯酚、灭绦灵等,但鸟对对驱虫药物极其敏感,要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目前,还可试用吡喹酮,效桌不错。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25
DB+25 2013-07-12

ﻬ小朱包包,您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ﻬ

倚楼听风雨。

ZxID:18696373

等级: 元帅
"戴上耳机,调大音量  此时,世界的喧嚣  以及一切与我无关"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7-13 0
好长啊
  我在你看不到的天空 看着灿烂的烟火。
Fate. x8b2e

ZxID:27421339

等级: 少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07-12 0
不错~~~!
沧海月明把酒欢

ZxID:18260505

等级: 元老
         此心此夜为情痴    长恨彩云易散永相思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7-12 0
挺好的呢
还我门匙

ZxID:17763001

等级: 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7-12 0
精品文章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