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的  再来一发···不听别后悔 听过再温习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弱弱的  再来一发···不听别后悔 听过再温习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弱弱的  再来一发···不听别后悔 听过再温习

楼层直达
奇謌→夜訪青樓

ZxID:26204191

等级: 大尉
没个性  不签名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8-10 0
弱弱的  再来一发···不听别后悔 听过再温习
[flash=480,400,0]http://www.tudou.com/v/kmf6Xkq14PQ/&resourceId=0_04_05_99/v.swf[/flash]
[size=6][color=#ffc000]《布兰诗歌》概述
《布兰诗歌》作为音乐史上的一部不朽杰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847年,德国学者施梅勒以《布兰诗歌》为标题出版了1803年在德国上巴伐利亚州的布兰修道院里发现的诗歌和戏剧古卷,在思想界、学术界和艺术领域引起了震动,这些用艰深的中世纪拉丁文和古代中部高地德语写的诗歌和戏剧出自13至14世纪的游荡诗人,他们是中世纪英国、法国及德国各地的流浪学者及神职人员,以写作赞美酒及狂欢放荡生活的讽刺韵文和诗歌而著称,《布兰诗歌》集中体现了这些游荡诗人的创作风格。这些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各不相同,其中既有酒歌、庄重的爱情诗和放纵的情歌,也有宗教诗篇和牧歌式的抒情诗,也有针对教堂和政府的讽刺诗。奥尔夫在1935年读到《布兰诗歌》时,受到极大震动,他以粗犷有力、热情奔放的音乐赋予这部奇异的诗篇以新的、永恒的生命。奥尔夫的布兰诗歌》于1936年完成,它的整个标题是《布兰诗歌,为独唱、合唱创作并伴有器乐及奇妙舞台场景的世俗歌曲》。 这部宏伟作品于1937年6月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演。它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它的神奇的音乐以不可思议的力量唤醒了人性中欢乐的冲动。
《布兰诗歌》的流行
《布兰诗歌》被誉为古典音乐中的流行曲,几乎无人不晓了。哪怕不听古典音乐的人也常能在影视,广播等媒体中领略其一二。描述中国足球命运的纪录片把它作为插曲,影片《天生杀人狂》把它当作配乐,拳王霍利菲尔德把它作为出场曲,连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都曾斥巨资想买其版权,可见此作品的流行程度。
The Mass 的原曲是《布兰诗歌》--命运,世界的女王,era将脍炙人口的“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与来自《EraⅡ》的经典曲目>“Divano"巧妙的熔于一炉,彼此衔接之妙,虽然终究不及Enigma的天衣无缝,但珠玉在前,能达至如此程度已经难能可贵。
《The Mass》就是德国武装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的军歌《SS闪电部队在前进》,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the mass》的曲是来自于德国,19世纪与大小斯特劳斯齐名的著名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著名史诗音乐剧《布兰诗歌》中的开场大合唱《哦!命运女神》。而希特勒也非常喜欢他的音乐,所以有可能把《哦!命运女神》的曲子作为了SS装甲掷弹师军歌的曲调,歌名就是《ss闪电部队在前进》。
注:由于德军内军歌繁多,其实没有人证实过这就是元首掷弹师的军歌。
总结
现在我们听到的所谓《ss闪电部队在前进》其实是ERA 乐队的《The Mass》,懂拉丁文的朋友可以看看,只能说是以讹传讹,要说两个有啥联系,就是它们都借鉴了《布兰诗歌》。
The Mass改编自Carmina Burana(布兰诗歌),据说“二战期间德国武装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军歌也改编于此”,导致调子相似而张冠李戴以为The Mass就是纳粹军歌。这个据说无从证实,但这样的解释从上下文的逻辑来看无疑是合理的。总之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可能同曲,一定异工。或者说他们只是各自都从Carmina Burana吸取了一些元素。而据说真正的德国武装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叫Panzerlied,作者是Von Oblt.Wiehle。[/color][/size]

际遇之神

惩罚

在路边摆摊,遇到城管,损失DB3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0
DB+10 2013-08-10

优秀文章

不要嘲笑别人的疤,那只是你没有经历过的伤.
叶飞菲

ZxID:27036647

等级: 上等兵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8-10 0
好经典的歌
独行于世

ZxID:9194420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8-10 0
The Mass 吧~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
DB+1 2013-08-10

还你一分···· 正解

音乐无极限 欢迎你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