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http://img1.gtimg.com/sports/pics/hv1/234/76/1430/93005364.jpg[/img]
北京时间29日下午,李娜与汉图科娃的首轮比赛因为北京严重的雾霾天气而提前打开照明灯,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微博)调侃“球员是在冒着生命危险来比赛,而球迷则是冒死为球员加油”,更是有不少观众戴着口罩观战李娜的比赛,还有观众戏言“冒着生命危险给娜姐加油”。
丘吉尔90岁时,有人问前首相健康长寿秘诀,他回答:“少出门,多裸睡,我从不去搞什么体育。”丘吉尔自幼喜爱骑马、击剑和游泳,之所以不愿运动,是意识到伦敦的雾霾天足以慢性杀人。央视名嘴白岩松炮轰北京PM2.5超标,呼吁调整或取消中网等体育赛事,同样也是为运动员的健康着想。
白岩松看到李娜和小德不顾空气污浊,为球迷呈现精彩的性别大战,感慨道:“这是两个人玩着命逗我们玩啊。如此严重的污染时刻,体育比赛要不要取消?以损伤健康为代价的运动有价值吗?也许有人说:因为污染而停比赛或调比赛先例太少,也太丢人。要脸还是要命?不能因为我们自己要脸而要别人的命。天哪,给中网一点面子吧,来一些风吧!让运动员与观众可以不冒着生命危险而靠近体育比赛。”
可惜,老天没听到白岩松的呼唤,北京PM2.5数据在200到300区间内摇摆,中网组委会不得不在下午三点就打开了照明灯对抗雾霾,李娜和汉图楚娃的比赛就是在这样的压抑天气下进行的,现场观众有不少戴着口罩观赛——霾黄色警报,空气五级重度污染,迷茫无望的灰色笼罩一切。组委会考虑过在运动员休息室和媒体间安装空气净化器,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成行。
北京奥运会之前,曾有山地自行车和马拉松项目因空气污染而拖延的传闻,当时北京政府大力整顿,PM2.5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脸”总算保全了。即便如此,当时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埃塞俄比亚巨星格布雷西拉西耶仍拒绝参赛,本来就有哮喘病的他害怕北京的天气危及健康:“我无意冒犯中国人民,但我不想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泰晤士报》为伦敦治理污染的成功自鸣得意,他们在北京奥运期间很不友好的嘲讽:“如果女子马拉松比赛世界纪录保持者拉德克利夫戴着面罩来完成比赛,这无疑是对爱面子的中国人最沉痛打击。”糟糕的空气、严重的污染,成为中国城市承办体育大赛的最大阻碍,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罗格考察南京时表示,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不排除因PM2.5超标推迟。
欣慰的是,国人的自觉意识越来越强,兰州元旦环城赛因可吸入颗粒物超标,遭到市民的坚决抵制,甚至有人组织了“不做人肉吸尘器”活动。1952年毛泽东大笔一挥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他万万不会想到,如今的户外(微博)体育运动很可能会毁掉人民体质,PM2.5已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元凶。
白岩松主张调整比赛规避PM2.5来袭,实际上可操作性不大,体育赛事都是有日程表的,调整延迟比赛会导致一天多赛,而且你说下周北京天气会变好,人家运动员下周就去参加别的比赛了,谁也不会在这里耗。唯一的,也是最人性的,那就是不办体育大赛,但是这可能吗?北京一直要打造一张与其国际大都会地位相符的体育赛事名片,这又涉及到所谓“脸”的问题。
伦敦没有摆脱雾霾的那些日子,热衷运动的英国人在斯诺克、飞镖等室内运动里得到了极大的补偿,这或许也是一个思路——大城市主打室内运动,不再承办室外大赛,集中力量由空气清新的城市举办,尽管这种城市多来自二线。
其实白岩松早就对PM2.5超标充满忧虑,他曾说“目前的中国空气比民主自由、GDP好像还重要”,还曾无奈的调侃“我在北京,几乎就是不顾自己的生命健康,来为全国观众、读者做新闻,你说这容易吗?”这一次拿中网作为切入点借题发挥,只不过是重新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希望引起各界的重视。
有人诟病白岩松矫情,老百姓只要出门就会被PM2.5侵害,为什么他唯独关注运动员的健康?唯独替李娜、小德担心?也有人指责白岩松太投机,北京奥运会时不敢直言犯上,现在才得便宜卖乖蹦出来充公知。但笔者觉得白岩松无论如何都值得尊重,可能白也有自己的苦衷,中网只不过是他借力打力的工具。就如同臭到无可救药的中国足球,反而成为大陆最成熟最健全的群众发泄渠道,随便吐槽而不用担心两个二百五转发。中国足球对于言论自由的特殊贡献,可能被很多人忽略了。
与白岩松停办大赛的主张恰恰相反,日本申办1964年东京奥运会,就是希望通过奥运来促进环境改善,彼时也有外国运动员戴口罩到东京,但正是以奥运为契机的空气长期治理计划,还给东京湛蓝的天空。同样是奥运会,为什么44年后的北京,城市空气只得到暂时改观,其后又重新陷入阴霾呢?这值得国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