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超级英雄电影比作中国武侠片,那么这当真是一个侠客满天下的时代。蜘蛛侠、蝙蝠侠、超胆侠、绿灯侠、神奇四侠……再到如今最热门的钢铁侠,真可谓目不暇接。然而,在这芸芸众侠之中,只有一位与中国观众渊源最深,那便是大名鼎鼎无可替代的“超人”。我们记住了他标志性的红色披风、蓝色紧身衣还有胸前大大的S标志,多少年来,以XX-man为名的各路英雄不断造访中国,他们被唤作了“XX侠”或者“XX战警”,只有Superman仍然被中国观众亲切的称为“超人”。
这个从漫画算起已有75岁的老牌英雄,在克里斯托弗·里夫的形象代言下登上真人大银幕,享誉全球三十五载。从1985年第一部《超人》引进让国人见识到好莱坞特效大片的震撼,到2006年《超人归来》引发国人对IMAX 3D的关注,不知不觉间,“超人”已横跨了中国从40后至80后整整五代观众群。
也许,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超人”早已是一个文化符号,每每看到银幕或荧屏上超人一飞冲天的英姿,都像是与一位久违的老朋友重逢。这种用光阴沉淀成的情缘,也见证了近三十年间中国人娱乐生活的巨大变迁。
借着《钢铁之躯》上映、新超人再次飞临神州之际,时光网走访多位《超人》引进作品的配音者及事件亲历者,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追随时光的脚步,再次开启尘封的记忆,重温28年来中国观众与“超人”的不解情缘。
【引子】1980年《大西洋底来的人》:科幻神剧铺垫“超人”到来
一切还得从1980年1月说起,中央电视台《电视译制片》栏目破天荒的播出了一部科幻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播出的首部美国电视系列剧。虽然只播出了短短17集,但片中主人公麦克·哈里斯沾水便成为力大无穷的“超人”的故事,很快就令中国观众着了迷。这部电视剧在整个八十年代红遍神州,男主角麦克·哈里斯戴的“蛤蟆镜”也在都市青年中风行一时,成为中国流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大西洋底来的人》让“蛤蟆镜”风靡神州,更铺垫了“超人”的到来
后来本片在1984年7月在央视再度重播,依然吸引了无数的目光,风头甚至一度盖过了当时中国首次转播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可以说,作为中国引进并广泛播出的第一部“超人”题材的影视作品,《大西洋底来的人》在中国的大获成功,不仅将欧美的“超人”影视文化带入内地,也为一年之后《超人》电影的顺利登陆做了铺垫。
虽然1978年诞生的第一部《超人》电影直到1985年才引进中国内地,但当时的《大众电影》等国内期刊却第一时间关注到了这部轰动全球的科幻特效大片。1979年第4期《大众电影》以“轰动一时的美国影片《超人》”为题介绍了这部影片,并分析其受到如此热烈欢迎的原因是“美国风行一时的娱乐性影片热潮的结果”。而1980年的《科学与生活》杂志第1期更是给这部《超人》扣上了“巨型影片”、“轰动影坛的科学惊险电影”等头衔。
1979年《大众电影》(左)和1980年《科学与生活》(右)已关注当时轰动全球的《超人》电影
1985年《超人1》:80年代第一部好莱坞进口特效大片
1985年秋,中影公司引进了华纳于1978年出品的第一部《超人》电影,并于11月初开始在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对于当年的情形,时任译制导演的曹雷至今还有很深的印象:“《超人》第一次引进的时候,我们看着都觉得很新鲜,这部影片是改编美国的一部热销漫画,这个人物在美国家喻户晓。但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不是很熟悉,蛮新鲜的。所以当时我们配这部电影的时候也讨论过,在处理人物语言时,要稍微趋向于漫画式,让好人和坏人的性格鲜明一些,不要太正。所以当时我们就选择了一个年轻的配音演员施融来配克拉克。施融之前配过《茜茜公主》里的年轻皇帝弗朗茨。我们觉得他的声音比较清新干净。另外,当时施融的声音还不被观众所太熟悉。如果观众太熟悉这个声音的话,我觉得会使观众不自觉的联想到他之前的角色形象。我们希望能给观众接受一个新的形象。”
1985年,广州儿童电影院悬挂出《超人》的海报
《超人》是我国从好莱坞进口的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大片”,它上映之时,内地电影市场仍处于繁荣时期,与新兴的电视业尚能分庭抗礼。但当时优秀国产故事片层出不穷,而进口影片的引进标准更偏重于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平衡,以及后期译制配音的精工细做。因此,中国观众真正能在影院看到的好莱坞八大公司商业巨制屈指可数,《星球大战》、《外星人E.T.》这些科幻大片即便听过,也是无缘得见。也因此,虽然《超人》出品七年之后才第一次访华,且一如其他在中国上映的进口影片一样,事先没有任何宣传(除了在报刊上有几则故事梗概之外),但它上映后便立即引发了观影狂潮。如果说,《少林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产商业大片的一个标竿,那么毫无疑问,同一时期的《超人》便是登陆中国银幕最具震撼的好莱坞特效大片。
从此,人们津津乐道于那个能令地球倒转、时光倒流、让女友起死回生的超级猛男。尽管那个时候,克里斯托弗·里夫在中国的名气还远不能与阿兰·德龙相提并论,但这个身披红色大斗蓬、胸前印着大S的空中飞人,已成为中国无人不知的电影明星。直到九十年代初,一些濒临歇业的省市电影放映公司和影院,还时不时地利用《超人》作为寒暑期的“学生假期优惠观影”活动的招牌和噱头,这也是许多80后乃至85后对在影院观看本片仍有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1987年《超人2》:进口片“黄金十年”落幕
《超人1》在1986整整一年里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也让中国大陆观众领略了好莱坞特效电影的魅力。在这一情形之下,
《超人2》的引进提上议事日程,也就不足为奇了。1987年7月,《超人2》在上译厂开始了紧张的配音,译制导演仍为曹雷女士,但此次“超人”的中文代言人则换成了上译厂的著名配音演员童自荣。事实上,第一集《超人》配音时,童自荣就在入选之列,但曹导考虑到观众对童自荣塑造的“佐罗”的声音太过熟悉了,不希望让观众一听到这个声音就想起“佐罗”。但此时施融已赴美国读书,不可能再来为超人配音,经过反复斟酌,最终还是由童自荣接过了声演超人的重任。
结束《超人2》配音工作之后,曹雷导演去到美国探亲,在美期间,她还与《超人1》的配音者施融见了面。有意思的是,两人会面的地点正是纽约布鲁克林街区那座有名的布鲁克林大桥,也就是《超人1》中超人曾从桥底飞过之处。当时曹雷和施融还聊起这个情节,两人都觉得十分有趣,提及这段回忆,曹雷颇有感触:“那之后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有生之年多到世界各地去走走,并且有机会多到那些我配音过的电影中出现的外景走一走,90年代后期我便时常出国去这些地方转转,的确是有一种走进电影中的感觉。”
1987年录制完《超人2》后,译制导演曹雷曾和《超人1》的配音演员施融在纽约会面,
虽然当时没有拍照留念,但见面的地方正是超人曾飞过的布鲁克林大桥
(图为《超人1》剧照)
对于《超人2》,配音者童自荣印象相当淡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甚至都记不起曾经配过这部影片了。他坦言,因为那时候一年配十几二十部电影,实在记不清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超人2》与两年前《超人1》的热映情景相比,人气已大不如前。《超人2》上映的11月正值深秋,与袭人的寒意相比,让人更感萧瑟的是进口片在内地市场的落寞。此时,不仅电视已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而且录像机也开始进入普通家庭,以警匪、武侠、喜剧为主的港产片开始取代欧美电影。此外,包括录像厅、厂矿闭路电视播放的节目中,港产片也成了绝对的主力军。在此情况下,国产故事片尚有政府的补贴与政策支持得以勉强维系,而每年多为充数之用的二三流进口片则两头不落,沦为炮灰也就在所难免了。
1987年《电影画刊》以大篇幅介绍了《超人2》
从1978年到1987年,在改革开放之初利好政策支持下,常规电影进口数量逐年递增。加之通过复映、解禁、在中国举办外国电影周等渠道,十年间,中国观众得以从大银幕上看到了《追捕》、《佐罗》、《卡桑德拉大桥》、《虎口脱险》、《三十九级台阶》、《第一滴血》、《超人1》、《野鹅敢死队》等一系列优质商业影片,海外电影在中国内地度过了繁荣兴盛的“黄金十年”。然而因为机制与体制的问题,加上国际大气候的影响,1987年上映的《超人2》便成了引进片的中期谢幕之作。谁也未曾料到,从此引进片乃至内地电影市场每况愈下(注:从88年到93年,引进片仅有《过关斩将》《威龙争雄》《魔鬼终结者》等寥寥可数的几部大片),直到1994年以《亡命天涯》为代表的“十部大片”重装上阵,才又迎来进口片的春天。
1993年《超人3》:《正大剧场》暑假热辣放送
1990年4月21日,由中央电视台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的大型益智娱乐节目《正大综艺》正式开播。尽管妙趣横生的游戏竞赛和嘉宾问答,以及片中所展现的异域风情和各国美食让人开心不已,但这些都不是人们至今对《正大综艺》念念不忘的根本原因。早期的《正大综艺》包含两个版块,在“世界真奇妙”、“是真是假”等现场互动环节之后,就是让人期待已久的《正大剧场》了--这也是中央电视台继《电视译制片》之后力推的又一档以播出海外影视剧集为主的王牌栏目。
尽管从央视传统的教化层面出发,《正大剧场》中选播的绝大多数的片子仍然多是思想性压倒娱乐性的老片,但毕竟是为中国观众们又多了一个“开眼看世界”的窗口。而这其中,也不乏艺术性与故事性俱佳的精品之作。特别是《侠胆雄狮》《老人与海》《八十天环游地球》《拯救落井幼儿》等颇俱观赏性的影视作品的播出,更是让在那个娱乐生活匮乏年代的孩子无比欢乐。
当年的《中国电视报》将《超人3》称为上下集“电视剧”,
由此可见那个年代信息来源的严重匮乏
对于广大中国的超人迷、科幻影迷来说,《正大剧场》则另有一层难以忘怀的深意。1993年《超人3》在《正大剧场》热辣放送,这也是自1987年《超人2》一别,时隔6年后,超人“再度归来”。虽然1993年《正大剧场》播出《超人3》时,本片已出品十年之久,但在那个VCD还在研发之中、卫星电视刚刚起步、电影频道尚未开通、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这样的消息意味着什么,也许这是如今的新生代影迷很难想像与理解的。
1993年8月8日和8月15日,《超人3》被拆分成上下两集在央视《正大剧场》如约播出。由于事先就进行了密集的节目预告,又正值暑假,许多学生观众甚至是奔走相告,一些家庭甚至早早就准备了录像机将之完整录下。如今重提这段往事,许多当年的亲历者仍然记忆犹新。
《超人3》中,超人推直比萨斜塔、单挑自己邪恶之影等情节,依然令人难忘
1993年《女超人》:青春期的又一次性启蒙
《超人3》的荧屏热播,唤起了许多中国观众对八十年代与“超人”银幕之约的记忆,意犹未尽之余,也让人们更加期盼《超人4》能“众望所归”。然而,这一次,中国观众等来的并不是久违的飞天英雄,而是别样超人的意外之喜。 《超人3》播出仅仅3个月之后,《正大剧场》再次为超人迷送上一份惊喜--1993年的11月21日和11月28日,以上下两集的形式播出了《超人》的“兄妹篇”《女超人》。坦率的说,《女超人》一片无论是从影片的情节编排,还是人物塑造上,都显得平淡无奇。该片于1984年在北美上映后恶评如潮,还得了两项金酸梅奖。然而即便如此,对于这部时隔九年姗姗来迟的平庸之作,那个年代的中国观众依然以极大的包容,热情地欢迎其到来。本片译制版的女反派女巫塞利娜由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著名配音演员郑建初女士配音,有趣的是,1987年她曾“化声”非凡的公主希瑞,为动画界塑造了另一位开口讲中文的经典摩登女超人。
当年的《中国电视报》上刊登的《正大剧场》播出《女超人》的预告
或许是之前抱有过高的期许,当时看完本片上集的很多观众都难掩小小的失望,但这却并不影响在一周之后的《正大剧场》如约播出时,大家仍然是兴致勃勃的观赏本片的下集。尽管“平时伪装成普通人、危急时刻大显身手、困顿之际必有高人点拨搭救”,这些早在《超人》系列电影中便频繁上演的老套路早已让人淡忘。但随着时间推移,多年之后再来回顾当年观看《女超人》的一幕,很多如今或是几近而立之年或是已为人父的“男生们”都坦言《女超人》便是自己的青春性启蒙影片。这位金发美女身着紧身上衣、短裙、大红披风和长筒靴,一切都是那么的拉风,特别是化身高中女生的一袭墨绿色制服装,让人一下子就认定这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女神”。
八十年代的《电影画刊》曾以全彩页介绍《女超人》,部分图片还是引自日本杂志,
彼时的海伦·斯雷特早已是美国青春偶像,金发美女形象深入人心
以下为大家播放的视频由热心的超人迷提供,这些尘封20年的录像带,尽管画面已经模糊到难以辨识的程度,却不妨碍我们再次重温那亲切的声音与久违的影像:
1993年,从8月到11月,四个月时间里,接连两部超人电影现身央视,让一度淡出中国观众视野的“超人”重又成为一个大众话题。但谁也不曾料到,这也成了电影版超人在20世纪与中国观众的告别演出--《超人4》的缺席,让无数喜欢超人的观众又经过十三年的守候,直到2006年才又等到了“超人归来”。
《超人归来》之后,华纳虽然不敢再碰“超人”这个烫手山芋,但国内对于超人的热情依然没有褪去。2008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引进了一部名为《超人前传》的新超人美剧,距离1998年那部曾经风靡中国校园的《超人》电视剧已时隔10年,国内的美剧土壤已是今非昔比。大热的《24小时》、《越狱》等已经让美剧拥有了大批忠实拥趸,因此《超人前传》在电视上一经播出,便引起了不少观众的注意。不过这套剧集播出时恰逢2008年北京奥运会,导致播出时间比较分散,加之许多观众尤其是新生代的美剧迷早已习惯了通过网络追看最新的剧集,所以该剧播出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上海电视台著名配音演员刘彬是《超人前传》全部三季的译制导演之一,据他回忆,接到这部戏的译制任务时,当时上海台译制部人手有限,且配音演员的年龄普遍都在50岁上下,由于剧中大量角色都很年轻,所以译制部启用了大量的外聘人员担任本剧的主配,其中不少都是上海当地一线的自由配音演员。刘彬导演自己出任了剧中超人养父乔纳森的配音,而给剧中超人克拉克和超人女友拉娜配音的两位演员谢添天和冯骏骅现实中便是一对夫妻。
2006年11月9日,随着《超人归来》掀起的热潮,中录华纳响应中国碟友和超人迷的要求,第一时间推出了限量发售3000套的六区《超人》系列终极限量收藏版DVD。这套13碟装DVD-9无论碟片配置还是包装赠品都可以与美国一区版本媲美,堪称六区DVD发行史上的精品之一,也可以看出《超人》系列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