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100%,#c4bd97,#dddddd,1][tr][td] [backcolor=#ffffff][color=#666666][font=幼圆]抱歉,《醉乡民谣》实在是一个十分糟糕的译名,因为这部电影本身是重在人物描写,它讲的是一个失败的民谣歌手在他失败的音乐生涯中的三五天。《醉乡民谣》这个名字明显是想将观众引向一部颇为风趣的描写音乐的“轻电影”,但是要描写音乐,必须涉及到演奏它的人。或者说导演想拍一部纯粹描写民谣艺术的电影,但是,那不能绕开音乐史,而音乐史又是由人来书写的。[/font][/color][/back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因此,我们要看《关于勒维恩·戴维斯》这部电影,就是因为科恩兄弟贡献出了近乎完美的人物描写,又很好地处理了音乐与影片的关系。人物传记片当然不能像歌舞片那般,那是不同类型的电影,但是在科恩兄弟的打磨下,男主角奥斯卡·艾萨克所扮演的勒维恩,他的演奏是具有出彩的表演性的。[/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当然,除了音乐,本片的结构也是非常有趣的。用乔·科恩在采访中的一句话来说,“或者我们在刚开始写的时候可能就已经知道结尾什么样了”,看到差不多结尾的部分很多观众应该都能会心一笑,因为它跟开头是差不多一样的。其实影片里有很多地方都是这样,有意处理成工整的对仗。而科恩兄弟一贯的黑色幽默风格,也让勒维恩回环往复的悲剧变得像Valve社的游戏那样充满趣味和自嘲。[/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奥斯卡·艾萨克本身的表演就是时而粗鄙,时而漫不经心,沉醉而不沉湎。这样看来,起码《醉乡民谣》的“醉”字倒是有道理的。导演的高明就在于,它把一个男人沉于生活重压的故事,处理成了一部醇厚而令人回味的影片。[/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从总体来看影片中勒维恩·戴维斯的生活(其实也就是三五天的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段,而这三段之中,科恩兄弟非常巧妙地用一只猫来起了起承转合的作用。第一段自不用说,勒维恩放跑了长辈友人的猫,把别人的女友肚子搞大了,索要版税未果,被姐姐(妹妹?)冷嘲热讽。本来这些元素无非肥皂狗血琐碎,却因为一只猫的存在而增添了戏剧冲突上的舒缓(对话主题多围绕猫展开)和叙事上的趣味。[/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导演该是非常喜欢猫的,不然为什么凯瑞·穆丽根的扮相也跟猫一样呢?中间穿插的勒维恩和简的“偷情”故事,让人怎么看都不觉得勒维恩是个不检点的男人,反而简对勒维恩的一味指责让我感到她纯粹就是一只傲娇,只不过是美国式的罢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不管怎么说,这一段的描写中,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因为导演布置了许多重复出现的东西在里面。我记得曾经听老师讲文本阅读时提到过,优秀的作品中,任何反复出现的元素,都不是作者闲着没事干所为。于电影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首先是沙发,勒维恩是长期借住在Jean家的沙发上的;而勒维恩第一次向Al Cody提出借宿时问的也是“你家有沙发吗?”这里也可见科恩兄弟极简的道具设置,从一个沙发,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勒维恩·戴维斯的窘迫地步。当然,不止两次提到借钱,自不细说。[/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勒维恩与他的旧搭档,MikeTimlin合作的一张唱片《If I Had Wings(如果我有一双翅膀)》。在一开场,勒维恩在Gaslight酒吧驻唱时,酒吧老板就说过“你和Mike曾经合作过这首歌”,之后我们在Gorfein家见到了这张唱片,此后也不下两次提到。在各种旁敲侧击下,Mike这个未曾谋面的角色也渐渐浮出了水面,而我们也大概明白,勒维恩实际上一直沉于Mike自杀这个悲痛的事实中。在Gorfein好心邀请的一次晚餐上,因为Mike的事,勒维恩终于爆发,撂下一桌人的惊愕扬长而去。至此,勒维恩踏上了前往芝加哥的旅程,而影片也进行到第二个阶段。[/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要说这部片的缺点,那就是我第一次观看的时候,对这种话剧一样的分幕设置不太习惯(当然这也是因为本人才疏学浅)。但是接下来的一段公路戏是我认为本片中最出彩的一部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这段冗长而无聊的公路戏,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一种象征。和勒维恩一同搭车前往芝加哥的两个人,一个只会高谈阔论,一个永远保持沉默,这样诡异的角色安排搅扰得勒维恩一路上心神不宁,筋疲力尽。在高速路上开车这种漫长无聊的经历大多数人都有过,因此影片已经让人主观上产生了厌恶与疲倦的感受,而这也正是我们的主人公所感受到的。勒维恩是想去芝加哥寻找机会,但这样一趟旅程已经暗示了他必将失败的结局。舟车劳顿,以及一路上碰到的怪事,更不用说归途那段迷幻而诡异的摄影,实际上都是勒维恩心理重重矛盾的象征,只不过用这样一段公路旅程,化虚为实而已。[/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勒维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自己的曲子演奏给了Grossman,却被对方一句“我看不出来它能卖多少钱”而回绝。这里又提到了Mike,Grossman建议勒维恩与Mike复合,勒维恩没有说出实情,淡淡地说了一句“这建议不错”,但是不难看出,他仍然苦于搭档去世的沉痛之中难以自拔。[/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电影中的勒维恩·戴维斯可能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不成器的废柴。他曾经讽刺Jean的梦想的功利性,也曾在饭桌上不爽别人把自己的民谣当余兴节目。勒维恩骨子里对民谣有真挚的热爱,这种爱是存在于他的脾气中的。为什么Grossman看重Troy的演唱而不是勒维恩的?因为Troy是个乖孩子,是不会反抗的那种人(科恩兄弟似乎别有用心地给他安上了军人的身份)。而勒维恩不同,他有脾气,重情义,一直沉湎在旧的伤痛之中。他也有爱,可能从芝加哥回来之后他才珍惜自己与Jean的感情,只是他自己也知道两人不能在一起。[/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科恩兄弟是宽容的,他们布置了一个与开头几乎一样的结局,为的就是在最后幽生活一默,同时全片结构上也达成了一个[/font][/color][color=#666666][font=幼圆]首与尾、出行之前与出行之后的相互对仗,工整而富有深意。[/font][/color][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font][/color]
[color=#666666][font=幼圆]我一直认为,那只无处不在的猫,其实就是Mike潜藏在勒维恩心中的影子,挥之不去,在去芝加哥时,勒维恩咬咬牙,把猫丢在了车上,也暗示了他决心从此与过去割裂。结果Grossman无心地重提旧事,似乎又解开了勒维恩心中的一个结。他似乎也想明白了。因此在结尾,我们看到他没有再让猫跑出去,而且在Gaslight酒吧,我们也听到了完整的,由勒维恩一个人演唱的《If I Had Wings》。[/font][/color][/td][td] [/td][/tr][tr][td] [flash=480,400,0]http://static1.mtime.cn/static/flash/outplayer.swf?vid=42954&mid=156207[/flash][/td][td] [/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