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肩膀上的华为手机如何发力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娱乐时尚星座巨人肩膀上的华为手机如何发力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生肖星相]巨人肩膀上的华为手机如何发力

楼层直达
大大泡泡糖丶

ZxID:33034373

等级: 元帅
┏━┓       ┃大┃ 腾讯认证  ┃大┃ 猴岛认证  ┗━┛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09 0
巨人肩膀上的华为手机如何发力
  智能手机时代的诱惑

  我们目前了解到的华为,应该分成两段。前一阶段是华为思科世界大战的阶段,从一个普通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到与思科平起平坐甚至战胜思科成为世界知名的电信设备供应商,这是华为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普通大众直接接触到华为的产品并不多,这一阶段华为的业务模式是在与电信等政府机构打交道,卖的是公共设备产品,如电信基站设备产品;而普通群众接触华为,则是从2003年华为为电信定制手机开始,这一阶段大众了解到的华为定制手机产品是运营商作为安装电话宽带捆绑的低端产品,若没有运营商绑定,相信没有几个人会主动去购买华为手机产品,并且给消费者总体感觉就是低端货。这一阶段严格说来一直不温不火持续到了2011年,在此之前,华为没有大动作,消费者也没有特意关注华为。而2011年以后,这一切在改变。市场在这一两年都有哪些改变呢?

  PC互联网的热潮向移动互联网转移是这一阶段最大的现实环境。在手机上表现为通话功能被淡化,娱乐社交功能被突出,也即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一个小小的手机不再仅仅具备打电话、发短信、网页浏览等简单功能,而是同时具备基于LBS的各种生活化、娱乐化、商务化服务。生活化、娱乐化、商务化服务是一个什么概念的手机?类似电脑!

  PC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世界,那么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毫无疑问是本轮社会发展存在的最大机会之一。为什么阿里巴巴要推出阿里云手机、百度要推出百度易手机?小米手机的诞生也是基于此。华为进军智能手机,从单一的电信工程设备厂商向终端个人消费者方向多元转型,根本目的不在于要去挣手机设备硬件的利润,而是要往移动互联网方向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从一个电信工程设备供应商向互联网产品公司转型。从挣产品硬件的钱到去挣软件增值服务的钱。但是这个智能手机市场是那么美好灿烂的吗?对于十三亿人口的中国而言,在先期的传统手机市场,我们基本算没戏,而在智能手机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已经赢得世界的苹果手机外,我们有没有可能诞生与之相媲美或超过苹果手机的品牌呢?而我们可以诞生类似苹果手机品牌的现实依据又在哪里?华为手机在这场厮杀中又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品牌加之移动互联网法宝

  传统手机诞生于人与人最基本沟通的现实需要的市场环境下,而智能手机则是诞生在移动互联网可以向PC互联网一样改变世界、创造梦想的强烈市场企图心环境下。在这个过程中,苹果、诺基亚、三星、HTC、联想、小米、魅族、华为甚至中兴,各自的机会在哪里?如果说传统手机是品牌力量驱动市场的话,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还需要移动互联网的配合,要想最终成为市场追逐的品牌,二者缺一不可。这也是诺基亚为什么会在这一阶段持续败北的原因所在。

  当下的智能手机品牌王者不仅要学会做手机,还要懂移动互联网,不仅要懂手机硬件,还要懂手机软件,不仅要会提供富有设计感的外形,还要提供内容。如果按照这三大类标准,国内所谓的智能手机品牌,还有几个能一并兼备?为什么苹果最新的手机产品没能赢得先前新品推出时所获得的极大喝彩?这里还是一个体验应用的问题,即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推出及更新问题。回头看看国产品牌,中兴一直都以一个华为的跟随者形象出现,电信设备产品竞争是如此,对于中兴智能机,笔者认为也难翻身;魅族以设计见长,但是对于互联网并无特长;联想的制造水准不必担心,但在PC互联网领域除了硬件外并无太大建树;小米的背景可以说由传统互联网转型而来,市场噱头已经足够,但是后劲尚不足,如今也仅仅是二流产品;金山做安全很早,但是今天除了360,还有几份金山的市场?接着再放眼全球,苹果这一领跑者在创始人逝世后是否仍能领跑行业呢?笔者认为未必,到目前为止,就没有一个国外的互联网公司能在中国取得傲视群雄的成绩,虽不能以此类推,但是有一点需要提醒一下:中国市场跟国外市场有较大差异。而这一点,没有几家国外背景的公司能在中国市场表现特别精彩,这是文化差异使然。

  巨人肩膀优势如何发挥

  以上是笔者对智能手机江湖的简单的点评,回归本文主题,为什么要说一说华为?首先,华为具备移动互联网发力的基础,专业的通信产品供应商为华为手机的终端渠道提供了现成可用的网络,而终端渠道是新生品牌手机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的;其次,华为有着对手机市场长期了解的经验,除了面向政府机构外,面向终端消费者人群的定制手机产品也为华为提供了向个人消费市场发力的基础;再者,在华为传统业务中,包括针对企业开发的互联网商务服务,这个在未来是移动互联网所需要的;最后,对于解决个人工作化需求,华为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对于硬件的专业、软件的了解,这些互联网行业的背景将决定华为完全能在智能手机竞赛中取得优势地位,但这并不是决定输赢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智能手机市场,能成就一个市场热捧品牌的几大因素又是什么呢?

  第一,对“硬手机”的精准把握。设计感强、质量高是传统手机所必备的,也是智能手机的基础;第二,对“软手机”的精准把握。移动互联网、社交娱乐商务以及与生活工作相结合是消费者对品牌手机的要求;第三,具备“快手机”条件。拥有快速让消费者拿到产品的网络及线下产品渠道;第四,具备“慢手机”条件。在营销上吊足消费者胃口,创新营销手段,形成品牌文化。这是中国本土智能手机赢得先机必不可少的几点,而难点在于“软手机”和“慢手机”的打造。品牌推广打造需要专业人士,这点只要品牌方向不会错,就有机会。

  苹果“街机”的现实已经为后来者提供了品牌上位的机会,对于品牌建设,连神一般的苹果公司也可能犯错,所以不必担心本土品牌没有机会。而对于移动互联网内容打造,则不是一个手机厂家可以完成的事,开放的智能手机平台、多方共赢的平台建设、内容提供的商业模式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本土互联网的强势发展给中国本土智能手机品牌打造提供了土壤,但我们在懂移动互联网的同时也需要有平台资源整合的能力,即如何把消费者想要的产品内容在自己的智能手机平台上提现?小米的雷军正在头疼这个问题,苹果公司现任CEO库克也在头疼这个问题,华为手机也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这个问题而言,目前国内外智能手机厂商的起点还是一致的。

  当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只有相对优势,没有绝对优势,移动互联网是智能手机基于的现实环境,但是成败还在于营销。诺基亚的市场在快速萎缩,但试问在萎缩没有来临前,你有多久没有看到诺基亚广告了?除了耐摔的优点外,你知道诺基亚还有什么别的优点吗?诺基亚死于智能手机的竞争只是表象,死于营销、死于广告公关、死于不懂得同消费者沟通才是真相所在!

际遇之神

奖励

火眼金睛发现凤姐原来是外星人,有关部门奖励5DB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6
DB+6 2014-05-09

︶ε︶鑫 ❤鑫小礼包☆【时尚美食】【QQ农牧】版块欢迎您☆

尕丶鑫

ZxID:26667095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5-09 0
原来如此啊
丨ぶ柒丶

ZxID:28819205

等级: 贵宾
配偶: pray丶
生活区,我的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5-09 0
太高端了~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