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把青春做成大蛋糕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把青春做成大蛋糕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5个回复

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把青春做成大蛋糕

楼层直达
丨ぶ柒丶

ZxID:28819205

等级: 贵宾
配偶: pray丶
生活区,我的家~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7-11 0

2014年7月11日





郭敬明和柯震东、郭采洁
郭敬明是个饱受争议的人,也是这个时代的一面镜—他和他的创作,就像是《红楼梦》(旧版 新版)里的那面魔镜“风月宝鉴”,有人看见了背面,有人看见了正面。

在他31岁的生命里,有将近一半的岁月在从事创作,如果把他迄今为止的创作生涯分为两部分,2012年是个分界点。在此之前,他已经是中国商业上最成功的作家,通过《幻城》完成原始积累,成立最世文化发展公司实现品牌最大化;而在此之后,他将以导演的身份,在电影界里施展身手。

一以贯之串联起这两个阶段的,是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号召力。他的粉丝多处于性意识萌发的年龄阶段,用一种浪漫主义的方式,开始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而郭敬明的几乎所有小说作品,都有个固定的情节套路:主人翁通常出身高贵,但却有致命的人格缺陷,这种缺陷让他们在青春岁月中寻找同伴,彼此取暖,却又彼此伤害。最终,这种空中楼阁般的友情或爱情,会在现实面前粉身碎骨。

这就是郭敬明的世界,很多人成年后,从这个世界逃离,但同时又有更多新鲜的灵魂闯入,这些人,构成了他电影《小时代》的两大受众,前者借此缅怀,后者继续崇拜,而那些与他的世界擦肩而过,甚或根本没有与之产生交集的上一代人,则对他的热闹冷眼旁观。

《小时代3:刺金时代》即将上映,郭敬明的野心是,在中国电影这块膨胀的蛋糕上,发酵新的青春类型片板块。它的存在,确实反映出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某些短板,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契机。采访时他向我们习惯性地张开双臂,似乎在拥抱面前比他大出许多倍的梦想:“从这个层面来说,我觉得《小时代》还是有它的意义,它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新东西,它让很多人开始想这个问题—《小时代》的优点和缺点、这个行业的优点和缺点、还有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的优点和缺点。”

迷恋

“我从来不看采访,无所谓,我只看照片。”相比于外界对他作品的评价,郭敬明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外形。

在踏进影视圈前,他就已经习惯了批评声。17岁出道的时候,听到新闻里一句说他不好的话,郭敬明都会难过很久。那时候网络媒体还不发达,对他的碎语多数是文艺评论,他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常规火力,因为“渐渐发现,其实这些很快就过了,留不下什么痕迹,后来就不管了。”但在20岁那年,“《梦里花落知多少》涉嫌抄袭事件”让他不得不面对媒体,那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打了三年,这期间,他恐怕无法像他说的那样洒脱,对文学上的批评置之不理。当时,《萌芽》编辑胡玮莳在刊发他文章(微博)时,同时配发了3篇评论,其中有一篇是批评他的,杂志出版两天后,胡玮莳就收到了郭敬明骂她的短信。

这段时间里,真正支撑他的,就是接受过他作品洗礼的粉丝们,他们的支持,通过销售量反馈。面对记者追问“抄袭事件”,他会显得情绪激动:“多蠢的人才会相信,一个作家靠抄袭可以畅销5到10年。我并不担心人气下跌什么的,我的新书照样卖,照样签很高的版税。”判决结果出来后,他在公共媒体上不再谈论这件事,甚至在央视“文化访谈录”节目现场,以“去洗手间”为由,躲避追问。

这件事翻篇儿后,他才真正无视评论的声音,而他之所以从此对销量如此在意,可能并不简单像他说的那样“我就是迷恋财富”,而是因为透过这些数字,他能真切感受到那些喜欢他、支持他的人。他意识到,粉丝是他身陷“舆论绝境”后唯一可以依托的力量。讨好粉丝,保持偶像的形象与姿态,显然比博取评论家的青睐更具性价比。

他进军电影圈之后,也经历过类似的转变。《小时代》第一部上映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手舞足蹈地描述怎样拍摄了一个多么牛逼的长镜头,不停地冒出诸如“场面调度”“景深镜头”等电影术语,回答问题时语速极快,极力想证明自己已经具备了电影人的资质。影片上映后,在评论界一片骂声,恨不得将之开除出导演队伍之后,他再次从票房中找回自信,此时,他的口吻和当初谈论小说销量时如出一辙:“我很清楚地认识到,它(《小时代》前两部)确实做得够好,不然你不会有这么高的票房,不可能一个东西一无是处结果那么多人喜欢。”

此时,他的自恋、他对外形的在意,更像是与粉丝之间互通一串暗号,一个手势。在小说《夏至未至》里,他说自己是帅气、温柔、“眼里弥散着经年不散的雾气”的男孩。在《大众电影》拍摄他与他的演员柯震东、郭采洁的三人合影时,摄影师安排他侧身坐在两人身旁,看完样片后郭敬明就说这个造型不好,要把椅子往前挪动些许,“这样构图会更完美,没有人比我更懂这个”。

当他的自恋投射到银幕上,那些一路追随的粉丝,瞬间被激活了。他们能如数家珍地告诉你,电影中哪些人物是小四(郭敬明粉丝对其爱称)生活状态的化身,哪些是小四工作状态的化身,哪些台词是他试图通过角色在发言,哪些剧情是影射他的现实遭遇。

自恋,已经从曾经的人格障碍,成为这个时代新的风尚。或许郭敬明也未曾算计到,90后观众消费着他的自恋,把它当成云端共享的意淫空间。这场集体无意识的仪式,看上去庄严而狂热,实际上不过是一场游戏。

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
物欲

郭敬明毫不掩饰对物质财富的追求。2003年,《幻城》出版时,版税是三个月结算一次,他无聊时候就喜欢去划卡,看又有多少钱进账。有人统计,在小说《小时代1.0》里,共出现过128次品牌名词。他在微博上贴出各种名牌服饰和包,也引发过诸多争议,认为他是在炫富,而他总是解释说,并不是有意炫耀,而是展示日常生活。

后来《小时代》电影上映后,那些小说里的描述总算是有图有真相了,而且加了些刺耳的配音,比如“这点钱只够在铁岭开一场秧歌会”“我一出内环就过敏”“浦东就是一股水泥味”,摆明了一副挑衅的姿态。各种批评声中,输出最猛的,就是物欲批判流。此时,郭敬明的反击和他面对微博指责一样,说这就是上海的真实生活:“如果我拍一个2014年的上海,结果里面没有一点名牌,这样对吗?这样一点不写实啊。你真实生活都这样了,你说你看不到大街上拎名牌包的人,我不相信;你看不到住豪宅开跑车的人,我不相信。真实生活都可以这样,你电影为什么不敢去面对呢。我觉得它之所以刺痛到一部分人的神经,就是因为它很真实”。

不过,看过片的都知道,他对奢侈品的展示,已经达到了近乎迷恋的程度,以至于他的影像可以用坎普(camp)风格来概括—因夸张到荒谬而产生吸引力或幽默感,是坎普的特点。显然,这里的幽默感并不是郭敬明事先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有许多“怀揣恶意”的影迷,促使他们掏钱买票的最大动力,就是能第一时间在朋友圈里吐槽这部戏究竟是多么离谱。

这种因为迷恋物质而延伸出的审美趣味,在生活中也时不时地捉弄着他。2010年11月,郭敬明在博客里写道:“之前我就一直在想到底我要换哪一款电脑,才能让它在一堆ARMANI和达芬奇家具中间每天相处而不自卑。”次年7月,达芬奇家具“出口转内销”丑闻曝光,郭敬明为了挽回“品味”,解释说他只是在那家店里买家具,具体什么品牌,不便透露。

再次提及这件事,郭敬明避而不谈,而是马上将话题转移到电影上来:“如果从审美角度来说,你迎合了一批人,注定就会丧失另外一批人,没办法,众口难调。”问到具体他迎合的是什么人群,他自信地说:“25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的审美就是我的审美,我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想看什么电影。”而当记者指出,有人认为你的电影迎合了二三线城市对大都市的想象,郭敬明略显尴尬,但仍然辩解说:“但我的票房收入主要还是来自北上广嘛,呵呵。”

和所有流行文化一样,坎普风格只不过是现代社会多元化审美趋向的一种而已,有人喜欢看韩剧里傻乎乎的爱情又开心又流泪,有人奉行娱乐至死的原则捧着遥控器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郭敬明的审美风格固然对那些涉世不深、对成人世界纸醉金迷的生活抱有幻想的青少年人群极具吸引力,但因此认为它传达了扭曲的价值观,甚至是毒瘤,发誓铲之而后快,或许也大可不必—其实,在今天,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拿这些东西太当真。

对这些指控,郭敬明也发起了反击:“我电影里的人物,没有为了这些名牌包包去做老男人的小三,但现在有很多电视剧就是这么拍的。我不是在传递负能量,他们才是。”其实,都只是生意,如果群众的各种审美需求是一盘调色盒,那各路画家的任务就是调配出各种颜色去填满它。

青春

掰着手指,吃几顿青春饭,不算什么,但能将“青春文学”做成大蛋糕,并且扬言要在国产电影里开创“一种新的青春类型片”,摆出吃一辈子青春饭的架势,那么,他对青春肯定有非凡的体验。可惜,所有人对郭敬明的青春知之甚少,在对外界透露的消息里,他的青春似乎都被写作和工作消耗掉了。在创作那本即将改变他命运的小说《幻城》时,他正在上海大学就读。这是他第一次写长篇,感觉特别难以驾驭,心里非常紧张。“寝室每晚熄灯后,我就向同学借了笔记本电脑,在教室通宵写作”。成名后,他也说“我辛苦劳动,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几年来没有旅游过,没有跟爸爸妈妈过过一次生日,没有假期,一直在工作”。

郭敬明在自己的文学和电影作品中,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描写青春期友情,但实际上,他很难处理好老板与朋友之间的身份转换。他的签约作者落落在离开《最小说》编辑部时曾表示过:“我不知道该如何跟他相处,工作中,他是老板,生活上,他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但我们始终无法像朋友那样,因为你不知道怎么他就不高兴了。”

或许,他只是永远停留在青春的幻觉里,就像长不大的彼得·潘。在我们整个采访过程中,凡是涉及电影拍摄的专业问题,他都能迅速输出标准答案,就像一台性能过剩的计算机。但在谈到有关青春的话题时,他语速放慢,眼中似乎闪动有光彩,用词也开始换上他小说中常见的修辞:“每个人都会老去,但我会无限接近年轻人。年轻是最蓬勃的力量,这是宇宙里你改变不了的事情,只有让自己心态靠近年轻人,你才能活出最鲜活的生命。”此刻,你会相信他是真诚的。

但是,另一方面,他的许多言论又让人觉得“青春”不过是市场定位的一种手段。他曾竭力证明自己已经足够成熟,官司结束那年,他说“我觉得我现在不像23岁,26岁还差不多。我做过那种心理年龄测试,我有时是28岁,有时是30岁”。他也会在刚刚感慨完青春期爱情的冲动和迷人后,突然跳离出自己营造的偶像幻觉,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审视他的目标受众:“青春期都有对友谊的渴望,对爱情的憧憬,把这些概念转化为实体,去刺激他们。喜欢梦幻爱情,就给你一堆俊男美女,要友谊要兄弟姐妹的情谊,没问题,都给你。这些是青春片最核心的东西,它就是肤浅的,没办法。”

没错,青春片始终都会有市场,因为不断有人要经历这个阶段。八十年代生人的青春在港片中度过,这也是郭敬明的回忆。他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的,就是香港木仓战片,虽然如今已经忘记了是哪部,但依然能记得当时激动澎湃的心情。如今正在上映的《小时代》系列,与曾经流窜在国内各级城乡街头巷尾的港片具有类似品格:卖弄、夸张、戏剧化和轻浮;同样,它们也有类似境遇:上一辈人的鄙夷、新生代的拥戴;当然,它们也有每个时代独特的情怀:老港片里的侠义,《小时代》里的自恋……然而,这些终将过去,因为青年会老去,而新青年为了在那面墙上刻下自己的泪水与感悟,会竭力抹掉老人到此一游留下的风花雪月。


点击在新窗播放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4-07-11

ˆˆ啤酒包包,影视天地欢迎你!﹤﹤﹤﹤

尕丶鑫

ZxID:26667095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7-11 0
有点意思啊
无名无姓名

ZxID:24322360

等级: 一代君主
等级:Mobile Gamer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4-07-11 0
图片载图永不消失
             
柠柠柠萌i

ZxID:3727

等级: 大将
★影视版块欢迎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7-11 0
太奢侈了
Soleづ淚傾城

ZxID:3355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7-11 0
这个电影真心不喜欢看

际遇之神

奖励

Soleづ淚傾城 路遇凹凸曼打小怪兽,分得10DB

两旁世人

ZxID:22955350

等级: 元老
安安静静的做一个两旁世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7-11 0
一部都没看过。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