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实用主义者的胜利
[attachment=3477939]
·三国期间有三场最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魏、蜀、吴三方各参与两场。魏、蜀均为一胜一负,只有孙权领导的东吴政权两战两胜。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感慨成为千百年来对孙权的最高评价。曹操与孙权的父亲孙坚同岁,他有25个儿子,若论诗词歌赋皆在孙权之上,但论乱世中忍辱负重、纵横捭阖却都难比孙权。
诸葛亮用人得失论
[attachment=3477940]
·诸葛亮德才兼备,鞠躬尽瘁,世所称颂,令人仰慕。但一生过于谨慎和爱惜羽毛。明察秋毫之末的后果,导致在任用人才,尤其培养人才这个大事方面,多少却有些糊涂。
主笔◎蔡伟
诸葛亮:被美化的智慧化身
·在中国行政学院张志和教授看来,诸葛亮出山后是个很失败的人物……张志和说:“《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所有成功都是在战术上、战役上,比如说当年一出山,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一直到联吴抗曹,火烧战船、借东风、草船借箭,凡是遇到具体的战争,往往都是他胜,即使败,也要说他败得很智慧,比如空城计,明明是打不过人家,反倒还要说是他胜了。但在战略上,他一开始就是失败的。”
主笔◎王小峰 实习记者◎魏玲
曹操:胆识过人惊恐不安的枭雄
[attachment=3477941]
·“他是一个超级帝王,玩弄天子于股掌之中而自己偏偏不称帝。从争天下的角度讲,我们不好给他下断论,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战略,一种权谋。”
主笔◎王小峰
“冢虎”司马懿
·清人王鸣盛在谈及司马懿时,说“(司马懿)少壮则为魏画篡汉策,及老又为子孙定篡魏策,兴亡若置棋,亦可叹矣”。与“卧龙”、“凤雏”等飘逸雅致的绰号不同,司马懿的外号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从宋元时代开始的民间叙事中,司马懿就作为一个可敬而可怖的智者与政治阴谋家的形象出现,司马氏在夺取曹魏政权中使用的诸多血腥手段,不但使他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大的反派人物,也使得两晋成为很少为史家与儒家士大夫赞同的朝代。
记者◎朱步冲
忠义保护神关羽
[attachment=3477942]
·许昌市统计局干部关志杰在2000年得到了一本薄薄泛黄的半透明小册子,那是一本民国年间的关姓族谱,他方才得知自己是“于”字辈,关公后人。从此,他把业余时间全用在推广关公文化上,建立关公网、参加各类关公纪念活动、利用假期探访关公足迹以及刘关张赵子孙的聚会……10年来也花费了10多万元。他说:“《三国演义》留下的精神遗产有两部分:权谋和忠义,权谋是曹操和诸葛亮的计谋、战术;忠义包括刘关张结义,刘备的仁义、曹操的爱才和关羽的忠义。”
主笔◎孟静
少年英豪周瑜
[attachment=3477943]
·“他没有提出一套政治方略和纲领,或者如何处理政治问题的一些方法手段。诸葛亮有一个《隆中对》,终生在为自己的政治目标努力,所以他是政治家,但是周瑜没有这些。这一点,也就是在政治抱负上,他还比不上历史上的鲁肃。”
主笔◎马戎戎
刘备:“取天下之量”决定的道与术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罗贯中写刘备,以它来确立道德标准,这种目的再清楚不过。在三国之主中,刘备与曹操、孙权的出身迥然不同。《三国志》中记载,“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起身微贱,没有什么凭借,所谓的皇叔身份,很大程度来自《三国演义》作者的演绎。可是,他凭借自己坚韧的意志,终藉乱世而成英雄。
因他的性情、气量和他在乱世所坚持的“义”,以罗贯中之笔,在当时之世就被曹操点评为“英雄”,并屡屡在战败际,能得到袁绍、刘表、刘璋等各方诸侯的礼遇和拉拢,他有自己的精神力量。
主笔◎王恺 记者◎吴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