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Marseille,英文也称Marseilles)是法国第二大城市和第三大都会区(metroplitan area)。它位于地中海沿岸,原属于普罗旺斯省(Provence)。它是法国最大的商业港口,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商业港口。马赛是全世界小资们向往之地普罗旺斯的首府。
马赛港分老港和新港,老港在城市的港湾,如今成了游艇的码头。新港区在城市的西面,在欧洲仅次于荷兰鹿特丹港,是第二大港口。
面积:240.62平方公里
位置:位于地中海北岸,以铁路线计,西北距巴黎836公里,距里昂350公里。
地形:马赛的地势山峦起伏,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东南濒地中海,水深港阔,无急流险滩,万吨级巨轮可以畅通无阻。西部有罗讷河及平坦河谷与北欧联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人口:1,623,720(2008年)
人口密度:3436人/平方公里
居民:马赛人口一向比较混杂,既有来自地中海以及欧洲地区、也有来自非洲的居民。近25%的马赛人口为北非血统,大多为阿尔及利亚人和突尼斯人。据人口统计学家估计,在不久的将来,马赛将成为欧洲第一个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它的犹太人社区是欧洲第三大的。
语言:法语
电话代码:0033 (0)4
现任市长:让-克劳德·戈丹 Jean-Claude Gaudin(2001-2008)
邮政编码:13001至13016
纬度:北纬43度17’51”
经度:东经5度22’38”
平均海拔:12米
海拔:最低0,最高640米
普罗旺斯位于法国南部,从诞生之日起,就谨慎地保守着她的秘密,直到英国人彼得·梅尔的到来,普罗旺斯许久以来独特生活风格的面纱才渐渐揭开。在梅尔的笔下“普罗旺斯”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域名称,更代表了一种简单无忧、轻松慵懒的生活方式,一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闲适意境。如果旅行是为了摆脱生活的桎梏,普罗旺斯会让你忘掉一切。
整个普罗旺斯地区因极富变化而拥有不同寻常的魅力--天气阴晴不定,暖风和煦,冷风狂野,地势跌宕起伏,平原广阔,峰岭险峻,寂寞的峡谷,苍凉的古堡,蜿蜒的山脉和活泼的都会,全都在这片法国的大地上演绎万种风情。7~8月间的熏衣草迎风绽放,浓艳的色彩装饰翠绿的山谷,微微辛辣的香味混合着被晒焦的青草芬芳,交织成法国南部最令人难忘的气息。
这个地区的活动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从年初2月的蒙顿柠檬节到7~8月的亚维农艺术节。欧洪吉的歌剧节到8月普罗旺斯山区的熏衣草节,四时呼应着山城无拘无束的岁月。这股自由的色彩蛊惑着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包括塞尚、凡高、莫奈、毕加索、夏卡尔等人均在普罗旺斯展开艺术生命的新阶段,蔚蓝海岸的享乐主义风气,也吸引了美国作家费兹杰罗、英国作家D.H劳伦斯、法国作家赫胥黎、尼采等人前来朝圣,当然,还囊括了《山居岁月》,将普罗旺斯推向巅峰的彼得·梅尔。普罗旺斯浪漫的色彩,没完没了的艺术也吸引着我们闻风而来。
普罗旺斯最令人心旷神怡的是,它的空气中总是充满了薰衣草、百里香、松树等的香气。这种独特的自然香气是在其他地方所无法轻易体验到的。其中又以薰衣草最为得天独厚且受到喜爱。由于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宜薰衣草的成长,再加上当地居民对薰衣草香气以及疗效的钟爱,因此,在普罗旺斯不仅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腾的迷人画面,而且在住家也常见挂着各式各样薰衣草香包、香袋,商店也摆满由薰衣草制成的各种制品,像薰衣草香精油、香水、香皂、蜡烛等,在药房与市集中贩卖着分袋包装好的薰衣草花草茶。让人禁不住想多了解普罗旺斯迷人的香气--薰衣草的种种。
在普罗旺斯,薰衣草花田一年四季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观。冬天,在收成切割后,只剩下短而整齐的枯茎,覆盖着白雪。春天一到,绿叶冒出。6月紫晕,渐渐地随着夏天的艳阳愈愈热,薰衣草花也很快地转变成迷人的深紫色。紧接着是忙碌的采收工作开始了,掌握时间很重要,因此,花农们必须夜以继日地采割花朵,并蒸馏萃取液。直到9月底,所有的花田都已采收完成。薰衣草花田才得以喘口气,吸收大自然的精华,为明年夏天的再一次盛开紫色花朵而做准备。
永远的普罗旺斯
整个普罗旺斯地区因极富变化而拥有不同寻常的魅力--天气阴晴不定,暖风和煦,冷风狂野,地势跌宕起伏,平原广阔,峰岭险峻,寂寞的峡谷,苍凉的古堡,蜿蜒的山脉和活泼的都会--全都在这片法国的大地上演绎万种风情。7-8月间的薰衣草迎风绽放,浓艳的色彩装饰翠绿的山谷,微微辛辣的香味混合着被晒焦的青草芬芳,交织成法国南部最令人难忘的气息。在美食方面,普罗旺斯最大的优势在于农产品丰富,新鲜的蔬菜水果、橄榄油、大蒜、海鲜、香料组合成食客的天堂。
巴黎圣母院(Cathedral of Notre Dame,Paris)
法国天主教大教堂。位于巴黎塞纳河中城岛的东端,始建于1163年,1320年落成。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
巴黎圣母院坐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凡尔赛宫(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1682-1789)。
【历史年表】
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面积达117法亩的凡尔赛宫原址附近的森林、荒地和沼泽地区并修建一座两层红砖楼房,作为狩猎行宫。当时的凡尔赛行宫仅拥有26个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二楼为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
1660年,法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凯(Fouquet)的沃子爵城堡(Chateau Vaux-le-Vicomte),为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所折服,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宫等无一可以与其相比。于是,路易十四怒其不尽职守,以贪污罪将富凯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城堡的设计师勒诺特(André Le Nôtre)和著名建筑师勒沃(Louis Le Vau)为其设计新的行宫。当时的路易十四已决定将王室宫廷迁出因市民不断暴动以反抗王室反抗而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经考察权衡决定以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并为此征购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1667年,勒诺特设计凡尔赛花园及喷泉,勒沃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新宫殿,将原来的狩猎行宫包围起来。原行宫的东立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Marble Court)。1674年,建筑师孟莎(Jules Hardouin Mansart)从勒沃手中接管了凡尔赛宫工程,他增建了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大小马厩等附属建筑,并在宫前修建了三条放射状大道。为了吸引居民到凡尔赛定居,还在凡尔赛镇修建了大量住宅和办公用房。为确保凡尔赛宫的建设顺利进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他新建建筑使用石料。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1688年,凡尔赛宫主体部分建筑工程完工。1710年,整个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并旋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和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王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为了安置其众多的“正式情妇”,路易十四还修建了大特里亚农宫和马尔利宫。法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又修建了小特里亚农宫和瑞士农庄等建筑。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中的巴黎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后被推上断头台斩首。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的历史至此终结。随后的革命恐怖时期,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凡尔赛宫内残存的艺术品和家具均转运往巴黎城内另一座艺术瑰宝殿堂--卢浮宫,凡尔赛宫沦为废墟。
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塞纳河发源于朗格勒(Langres)高原(海拔471米,)全长776公里,流经的巴黎盆地是法国最富饶的农业地区。塞纳河从盆地东南流向西北,到盆地中部平坦地区,流速减缓,形成曲河,穿过巴黎市中心。巴黎就是在塞纳河城岛及其两岸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巴黎市沿塞纳河十多公里都是石砌码头和宽阔的堤岸,有30多座精美的桥梁横跨河上,高楼大厦排列于两岸,倒影入水,景色十分美丽壮观 。
塞纳河名称的来源:塞纳河的河源,距巴黎东南275公里。在一片海拔470多米的石灰岩丘陵地带,一个狭窄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沿溪而上有一个山洞。洞口不高,是人工建筑的,门前没有栅栏。洞里有一尊女神雕像,她白衣素裹,半躺半卧,手里捧着水瓶,嘴角挂着微笑,神色安祥,姿态优美。小溪就从这位女神的背后悄悄流出来。显而易见,塞纳河是以泉水为源的。当地的高卢人传说,这位女神名塞纳,是一位降水女神,塞纳河就以她的名字为名。考古学家根据此地出土的木制人断定,塞纳女神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已降临人间。
还有一种说法,距河源不远的地方有个村镇,镇内有个玲珑雅致的小教堂,里面墙壁上图文并茂地记载说:这里曾有个神父,天大旱,他向上帝求雨,上帝为神父的虔诚所感动,终于降雨人间,创造一条河流,以保永无旱灾。这个神父是布尔高尼人,他名字在布尔高尼语中为“塞涅”,翻成法文即“塞纳”,于是这个村镇和教堂教名为“圣·塞涅”。故有人认为,塞纳河名来源于这个神父。
名桥荟萃
塞纳河上架着的桥,据说共有36座,每座桥的造型都有特点,而其中最壮观最金碧辉煌的是亚历山大三世桥了。这座桥以其独一无二的钢结构桥拱,将香榭丽舍大街和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建此桥为庆祝俄国与法国的结盟,当时是1900年前后,俄法两国在百年前还是世仇,拿破仑曾挥师攻打俄国,使莫斯科烈火屠城。100年后两国一笑泯恩仇,而且意味深长地将桥通向拿破仑墓。大桥两端四只桥头柱上镀金的雕像,由长着翅膀的小爱神托着,它的华丽造型和色彩在巴黎特别显眼。
巴黎最古老的桥有三座:玛力桥、王桥和新桥。这三座桥都是17世纪前建的,距今300多年了。玛力桥建于17世纪初路易十三时代,桥的名字来自建桥者———建筑师玛力。他将每个桥墩都塑了凹刻洞。桥南是圣路易岛,岛上的房子看去和桥一样古老,建筑物已经倾斜,著名雕塑家罗丹的女弟子卡弥儿·克罗黛工作室墙皮都脱落了,可隐约看见裂缝。王桥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自己掏钱建了这座桥,以后成为巴黎人举办庆典的地方。历史上法国伊丽莎白公主和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结婚庆典以这座桥为中心,当时吸引了50万人前往观赏。它的南岸是思想家伏尔泰工作过的楼,他1778年5月30日在这个小楼辞世。旁边还有作家阿那多尔法兰西写作10年的地方。
新桥则是最有名的桥,它名叫新桥,实际最古老。1578年由亨利三世奠基,工程因内战中断,到1606年建成已是亨利四世时代了。此桥长238米,宽20米,是巴黎塞纳河上最长的桥。桥有12个拱,每个拱上塑了不知名壮士的头颅,有的怒目圆睁,有的闭目静思。新桥横跨西岱岛,桥下的岛像尖刀似的伸向塞纳河,将河一劈为二。新桥建成后整整两个世纪,一直是巴黎的商业中心,桥上热热闹闹,有书商、自编自演的艺术家、流动摊贩,甚至拔牙者。直到今天,新桥仍激发着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从桥上走过,见桥两边的人行道还建有半圆形石椅,椅面凹凸不平,记载着岁月沧桑。 这座巴黎最古老的桥却叫新桥,已有近400年历史了.
距新桥不远处,是专为行人而建的金属为主体的艺术桥。桥上种植着花木,有塞纳河上花园之称。站在艺术桥上,只见桥北是卢浮宫,桥南是法兰西研究院,桥东是大法院,曾关押过路易十六王后,桥西就是王桥了,视野开阔,水天一色。
两岸佳境
塞纳河的两岸,都种植着繁茂的梧桐树,从船上看过去,蓊蓊郁郁。树林的后面,就是庄严的建筑群。河北岸的大小皇宫,河南岸的大学区,河西面的埃菲尔铁塔,还有位于河东段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等等,都以富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形态,展现出了它们所共有的华美风格。在游船的一个转弯处,好似半岛的地形上,还矗立着一座举着火炬的自由女神像,造型与美国纽约的那座一模一样,虽然纽约的那座是法国民众送给美国民众的礼物,可是巴黎的这座却明显地比纽约的那座矮小许多。
河的某处有水闸,水闸都是巨大的铁门,至今开合仍用手工操作。然而在距离如此古老的设备不远处的河面上,就停泊着用豪华游艇改建成的船型餐厅。餐厅的设备很现代化,播放着新潮音乐,穿着红白两色制服的侍者正在舱内忙碌着。擦得锃亮的玻璃窗使窗内窗外的人互相看得清晰,舱内的食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观赏河中与对岸的景象,游船上的人也可以一边观赏河景一边观看用餐的人们。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
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举办了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博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尔铁塔。它成为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
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居斯塔夫·埃菲尔。早年他以旱桥专家而闻名。他一生中杰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扬四海的还是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铁塔。用他自己的话说:埃菲尔铁塔“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当初,法国政府虽然决定在巴黎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但提供的资金只是所需费用的1/5。埃菲尔为实现他的设计,曾将他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全部财产抵押给银行作为工程投资。
1887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250名工人冬季每天工作8小时,夏季每天工作13小时,终于,1889年3月31日这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尔铁塔的金属制件有1.8万多个,重达7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
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高300米,直到1930年它始终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筑。如今,铁塔上增设了广播和电视天线,它的总高已达320米。站在塔上,整个巴黎都在脚下。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到1988年,“铁娘子”已迎接来自五大洲的游客1.23亿人次。
19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整整100岁。为此巴黎铁塔管理公司特地主持隆重的纪念活动,重现了百年前埃菲尔率众登顶的历史场景:身着黑色礼服、头戴宽边礼帽、手持国旗的“埃菲尔”和30名“知名人士”、“建筑工人”,在隆重的鼓乐声中拾级而上。当他把三色旗插上塔顶时,21响礼炮齐鸣,群鸽绕塔飞翔,彩色气球飘上蓝天。在铁塔2层平台的围栏上悬挂着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的“庆祝铁塔100岁”的彩色条幅。无数游客翘首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
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但在经过本世纪80年代初的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它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
埃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塔分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115米,第三层274米。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
巴黎的标志
埃菲尔铁塔(又译“艾菲尔铁塔”)是法国巴黎著名铁塔,坐落在塞纳河南岸马尔斯广场的北端。1887年1月26日动工,1889年5月15日开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么,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 )就是现代巴黎的标志。
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筹委会本来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体、园林和庙堂的纪念性群体,但在700多件应征方案里,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埃菲尔的设计: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
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云中牧女”。以设计人法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并在塔下为埃菲尔塑了一座半身铜像。
钢铁杰作
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高324米,重10000吨。有海拔57米、 115米和274米的三层平台可供游览,第四层平台海拔300米,设气象站。顶部架有天线,为巴黎电视中心。从地面到塔顶装有电梯和1,710级阶梯。
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叫做装配更为恰当。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
就象二次大战胜利后远渡大西洋、在纽约落户的自由女神像一样,埃菲尔铁塔在不和谐中求和谐,不可能中觅可能。它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决不能牵强附会地理解为只是从塔尖到塔基那条大曲线,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铁铸件图案花边:铁塔恰如新艺术派一样,代表着当时欧洲正处于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特定时期。
近年来巴黎市政府对铁塔进行了大的维修。从1985年圣诞节起,铁塔改用碘钨灯照明,夜晚塔身呈现金黄色, 既节省电,也更加美观。
埃菲尔铁塔背后的故事
现在的人可能很难相信,当1800年代末期埃菲尔铁塔的构想被提出的时候,很多巴黎人甚至是很多法国人都并不赞成。下面的故事,就是关于这个地球上最具代表性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
革命性的构想
1885年,法国官方开始计划于1889年举行一个大博览会(Great Exposition),用以庆祝法国革命胜利100周年。他们希望建造一个可以代表法国荣誉的纪念碑。
当时,石制的华盛顿纪念碑刚刚完工。这座高达557英尺的纪念碑,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而法国人希望超越这一纪录,在巴黎市中心建造一个1000英尺的高塔。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塔的设计和建筑师。
公开选拔
1886年5月2日,法国政府宣布举行一个设计大赛,法国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们被邀请参加研究关于在Champ de Mars竖起一个底座125平方米,高度300米铁塔的可能性。
无论参加大赛的人提出什么样的构想,他们的设计都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 这个建筑可以用来募集资金。也就是说必须能够吸引足够的旅游者买票参观,所得资金可以维持这个建筑本身。
2. 这是一个临时的建筑,在博览会之后能够轻易的拆除。
没有竞争
在5月18日的最后期限之前,超过100份设计稿参与竞争。其中大部分都非常传统,另外一些则非常的怪异。有人提出建造一个巨大的断头台;有人提议竖起一个1000英尺的洒水装置,在干旱的季节里灌溉整个巴黎;还有人建议在高塔的顶上,安装一个巨大的电灯,可以把整个巴黎照亮8倍,可以方便的阅读报纸。
事实是,没有一个提案获得通过。就在宣布举行大赛的时候,一位53岁的建筑工程师Alexandre-Gustave Eiffel(埃菲尔),就已经开始思索用金属为法国建造一个伟大的建筑。
几周之前,他已经会见过一位叫做Edouard Lockroy的法国大臣,并且提交了自己已经准备完毕的计划——一座铁塔。埃菲尔制作了5329张机械制图用以描述将会用到的18038块不同的部件。Lockroy对埃菲尔的设计非常倾心,于是暗中操纵设计大赛使得埃菲尔的设计胜出。
合资建设
1887年1月,埃菲尔和法国政府、巴黎市政府签订了合约。埃菲尔的工程公司将会支付建造总预算160万美元中的130万美元,作为交换,埃菲尔将会获得在博览会期间和此后20年的由此铁塔而获得的各项收入。(这时候政府已经同意在博览会后保留铁塔。)然后,所有的拥有权将转交给巴黎市政府,如果愿意,政府也可以拆除掉铁塔。
和其他的公共纪念碑不一样的是,埃菲尔铁塔从一开始就被设计用来赚钱。如果你想乘坐电梯或者楼梯到达一层平台,需要支付2法郎;如果想一路到达顶层,需要支付5法郎(星期天会便宜一些)。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层平台还计划开办餐厅、咖啡厅、商店;二层平台计划开设邮局、电话局、面包店和画廊。这个铁塔设计能够同时容纳10416名付费的游客。
破土动工
建设始于1月26日,此时时间已经不多了,距离博览会的开放仅仅有两年的时间,埃菲尔必须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建设。要知道,有埃菲尔铁塔一半高的华盛顿纪念碑,花费了36年才建设完成。
又译罗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藏品2.5万件。
地理位置: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原星形广场(1970年改名夏尔·戴高乐广场)到罗浮宫的大道上
建设时间:始建于1775年,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广场规模:面积约8.4万平方米
协和广场名称的由来
说起“协和广场”这个名字,有着一段并不合协的暴力,甚至是血腥的历史。协和广场最初被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中间铸造的路易十五的骑马雕像,显示着其在位时期的威势。但是,到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雕像被革命人民推倒,并改了断头台,易名为“革命广场”,当时轰动世界的路易十六处决案,即在这个断头台执行的,其后也亦有数千人在此被处决。有个传说:当年由于这里血腥味道太重,以置于一队牛群要从这里经过时都嘎然止步,拒绝经过此地而改道而行了。直到广场被重建,为了记念战争年代的结束和人民祈望和平的愿望,再次改名为“协和广场”。
香榭丽舍大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即戴高乐广场),地势西高东低,全长约1800米,宽100米,是巴黎大街中心的女王。它以圆点广场(Rond-point des Champs Elysees)为界分成两部分:东段是条约700米长的林荫大道,以自然风光为主,道路是平坦的英式草坪,绿树成行,莺往燕来,鸟语花香,是闹市中一块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处。西段是长约1200米的高级商业区,雍容华贵也是全球世界名牌最密集的地方。而一流的服装店、香水店、红磨坊等也集中在这里,靠近凯旋门一段商店最多。建议抽一个钟头从协和广场步行至凯旋门。香榭丽大道几乎与塞纳河的一段是平行的,从大道向南便可以到达塞纳河了。两道8线行车的大街配上其间起伏凹凸的地势,使这条大街气度非凡。如果天气晴好,望到尽头便是到闻名遐迩的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每年的国庆,都是在这条大道上庆祝。
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门连心中轴线上的香榭丽舍大道(又称“凯旋大道”)是一条集高雅及繁华,浪漫与流行于一身的世界上最具光彩与盛名的道路。道路两旁商贾云集,您既可在其中消遣娱乐,又可采买购物,同时也可以欣赏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人间第一美丽大道的万种风姿。
不太长的街道两旁布满了法国和世界各地的大公司、大银行、航空公司、电影院、奢侈品商店和高档饭店。从卢浮宫远望香榭丽舍,可以通过协和广场和凯旋门直望到巴黎郊外拉德芳斯区的新凯旋门。街道两边的19世纪建筑,仿古式街灯,充满新艺术感的书报亭都为这条大道凭添一种巴黎特有的浪漫气息。
走在香榭丽大道上看着大道中央车水马龙的繁华和大道两旁被浓密法国梧桐树遮盖下的悠闲,体会着巴黎人的生活和浪漫…名店,时装,电影院穿插其中,华丽,优雅,闲情。人流中有的衣着光鲜,有的整结素雅,也有青春热烈,也有简单随意,却都没有丝毫的骄情与做作。置身其中,轻松,写意。
在第二帝国时期,香榭丽舍成为咖啡馆、饭馆云集的时髦豪华的大街。后来则云集了银行、保险公司、航空公司和精品店、快餐店与杂货店等。在灯火辉煌的大街上漫步,就连最挑剔的游客恐怕也难错过香榭丽舍迷人的夜景。
香榭丽舍的传说和描写,毁谤和赞誉说得太多。像是现代巴黎,流行年代,小资本主义的代言。知道它是从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里,其早在18世纪她已经是富贵和权势的象征了。。。
街道的名字“香榭丽舍(Champs Elysees)”是由“田园(Champs,音“尚”)”和“乐土( Elysees,音“爱丽舍”)”两词构成,故其中文译名又为“爱丽舍田园大道”或“香榭丽舍田园大道”。“爱丽舍(Elysees)”一词原指希腊神话中众神聚集之地,因此又被译为“天堂乐土”或“极乐世界”。
当初一定是位有诗人气质的翻译家为“香榭丽舍”作的译名,使之既有古典的中国韵味,又有浪漫的西方气息。“榭”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依水架起的观景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而曾经的香榭丽舍就曾是一片水榭泽国,现在则是一个让世人留恋忘返的巨形观景平台。弥漫着咖啡、香水、糕点香气的街道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香榭”,而街道两旁典雅的奥斯曼式建筑,被称为“丽舍”,毫不为过。
【历史】
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始建于1616年,当时的皇后玛丽·德·梅德西斯(Marie de Medicis )决定把卢浮宫外一处到处是沼泽的田地改造成一条绿树成荫的大道。因此在那个时代香榭丽舍被称为“皇后林荫大道”。
十七世纪中叶,凡尔塞宫的风景设计师勒诺特(Le Notre)在对卢浮宫前的杜乐丽花园的重新设计中延伸了花园中心小路的长度,新的林荫道从卢浮宫出发直至现今的香榭丽舍圆形广场。太阳王路易十四可顺着这条无任何建筑物遮挡的道路观看每天消逝在西方地平线上迷人的晚霞落日。
1709年两旁植满了榆树的中心步行街的建成勾勒出了香榭丽舍的最初雏形。 这条街道也成了当时巴黎城举行庆典和集会的主要场所。1724年,昂丹(Antin)公爵和玛雷尼(Marigny)侯爵接手了皇家园林的建设管理,在此期间他们完成了香榭丽舍的全线规划工作,从此香榭丽舍成为了巴黎最有威望最重要也最具诱惑力的一条街道。
18世纪末,香榭丽舍所在的那片田园水泽还分属不同的所有者,其上还零零星星建有一些房屋和商店。1828年,这条大道的所有权全部收归市政所有,后来的设计师希托夫(Hittorf)和阿尔方德(Alphand)改变了对香榭丽舍最初的规划方案:他们为香榭丽舍添加了喷泉、人行道和煤气路灯。
香榭丽舍大道的演变史同巴黎的市政发展史紧密相联。据史书记载,1667年,皇家园艺师勒诺特为拓展土伊勒里花园的视野,把这个皇家花园的东西中轴线向西延伸至圆点广场,此为大道雏形。当时,道路两侧还是荒野和沼泽。1828年香榭丽舍成为市府的资产后,市府为它铺设人行道,安装路灯和喷泉,使之成为法国花园史上第一条林荫大道。
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耗时18年(1851—1869)轰轰烈烈地扩建巴黎,他委任塞纳省省长奥斯曼主持扩建工程。为在阻塞的城市重新安排交通,奥斯曼把交叉路口的广场改为交通枢纽,为此扩建了许多街头广场,如星形广场、巴士底广场等。连接各大广场路口的是笔直宽敞的梧桐树大道,两旁是豪华的五六层建筑;远景中,每条大道都通往一处纪念性建筑物。这种格局使城市气势恢宏,车流通畅,当时即引得世界许多大都市纷纷效仿。用今天的眼光看,它仍不失为实用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结合的典范。
正是这次扩建工程,使香榭丽舍大道真正成为“法兰西第一大道”。奥斯曼将星形广场原有的5条大道拓宽,又增建7条,使广场成为12条呈辐射状大道的中心。香榭丽舍大道则从圆点广场延长至星形广场,成为12条大道中的一条。巴黎扩建后,香榭丽舍迎来了发展史上的春天。企业家纷纷在那里盖房,开设了富有法国特色的时装店、高档化妆品店,银行、高档轿车行、高级夜总会等也纷纷进驻。在19世纪法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美好年代”,香榭丽舍西段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重要的商业大道,同时保留了法国式的优雅情调。
一条城市大道得到人们的普遍赞美,不仅因为它是一个完美的市政工程,还因它有历史文化积淀,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联。香榭丽舍两端,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有多少关于征服与被征服,光荣与屈辱的故事!香榭丽舍一侧,大宫和小宫留下了万国博览会时期法国曾经有过的荣华富贵。与香榭丽舍一街之隔的爱丽舍宫,记载着权力的兴衰交替。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香榭丽舍。1814年,反法联盟军进入巴黎,普鲁士和英国士兵宿营在这里;1885年,大文豪雨果的出殡队伍走过这里;1944年,解放巴黎的军队在这里接受民众的欢呼;1970年,还是在这条大道上,法国人为戴高乐将军默哀……
巴黎城的第一条地铁线的贯通带动了香榭丽舍两旁奥斯曼(Haussmann)式建筑的兴盛,现在这些古典的建筑大都已成为巴黎的高档餐馆、高级饭店或高档写字楼的所在。从那时起香榭丽舍也成为了法国现代工业的一个展示橱窗,成功的例子就有著名的法国香水娇兰(Guerlain)生产工厂在这里的安家落户。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香榭丽舍的容貌受到毁损。不少城市规划设计者痛心地指出,香榭丽舍也难免大都市街道的通病,最大的问题是行人与车辆关系位置颠倒,人行侧道一半以上停放着各种车辆,加之交通拥塞,行人行走受阻。其次是街景出现混乱,从电话亭到报亭,从告示牌到广告栏,各种艺术形式杂陈。就连建筑物本身,也贴满留言和各种色彩艳丽的广告。三是存在着向嘈杂的商业街演变的危险。快餐店油腻的包装纸和商场的霓虹灯,渐渐遮去了它高贵典雅的形象。
法国民间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传统。著名皮件制造公司“路易·威登”1914年进驻这条大道后,发起成立了“捍卫香榭丽舍委员会”,后几经易名,1980年改为“香榭丽舍委员会”,其宗旨是“捍卫世界上最美丽的散步大道的声誉”。委员会成员由香榭丽舍两侧商家和居民代表共约400人组成,全是志愿者。委员会靠会员缴纳的会费维持运转,故能对私人或利益集团保持独立,提出一些出于公益目的的建议。该委员会自1985年起对香榭丽舍受毁损情况作跟踪研究,于1989年提出“拯救香榭丽舍计划”。
在它的推动下,巴黎市政府于1992年2月启动整修工程,工程主旨在于恢复散步大道原貌,为行人腾出活动空间。内容主要有:一、取消路边停车侧道,兴建一个拥有850个车位的地下五层停车场,把腾出的4公顷路面拓为人行道;二、重铺人行道路面,用浅灰色间有小蓝点的花岗石铺设,给人以宁静沉稳的感觉;三、拓宽人行道后,再种两排梧桐木,大道两侧就有了4排树木,出现绿树掩映的散步大道景观;四、给大道重置“家当”,包括重新安装路灯、长椅、公共汽车候车亭、海报柱、报亭等。工艺美术设计师们将奇巧构思与传统风格结合,融现代风格与古典情调于一体。新“家当”基调为灰黑色,配件则用发亮的深色铸铁,保持着典雅庄重的风格,忠实于香榭丽舍的传统形象。
经过两年多的整修,香榭丽舍工程于1994年9月竣工。整个工程耗资2.4亿法郎(约合3700万欧元),这还不包括大道两侧商家自己出资整修门面所耗3000万法郎(约合460万欧元)。在竣工典礼上,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登上凯旋门,点亮大道两侧树上的灯带。翡翠色的灯光彩带透过树木枝丫一波一波地变幻着,蔚为奇观。希拉克向欢庆的人群宣布:“香榭丽舍,世人潜意识中的奇妙地方,已恢复了它的声誉。”
经过300多年的演变,香榭丽舍大道成为法国最具景观效应和人文内涵的大道,法国人毫不谦虚地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散步大道”。
巴黎著名建筑物。位于市西夏尔·戴高乐广场(原名星形广场,1970年改今名)。为纪念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于1806年始建, 1836年落成。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外墙上有巨型雕像,以刻在右侧石柱上的《出征》浮雕最著名,是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门内侧刻有曾跟随拿破仑出征的3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下有无名战士墓,并设有“长明火炬”,以资纪念。12条林荫大道从广场辐射延伸,使凯旋门更形雄伟壮观。
巴黎的凯旋门并非仅只一座,但最为壮观、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夏尔·戴高乐广场”中央的那座凯旋门。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翌年2月12日拿破仑·波拿巴下令建此凯旋门以炫耀自己的军功。同年八月,按照著名建筑师夏尔格兰的设计开始破土动工。但中间时停时建,断断续续经过了整整30年,才于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这座凯旋门高48.8米,宽44.5米,厚22米,中心拱门宽14.6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波拿巴·波拿巴远征的2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面向香舍丽榭田园大街、由著名雕刻家吕德设计雕塑的《马塞曲》。凯旋门的拱门上可以乘电梯或登石梯上去,石梯共273级,上去后第一站有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介绍凯旋门建筑史的图片。另外,还有两间配有英法语言解说的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再往上走,就到了凯旋门的顶部平台,从这里可以鸟瞰巴黎名胜。
市名
巴黎市(法语:Ville de Paris 英语:Paris)
格言
漂浮而不沉没(法语:Fluctuat nec mergitur 拉丁语:Tossed by the waves,she does not sink)
别称
灯城(法语:La Ville lumière 英语:The City of Lights)、花都。
经纬度
市中心位于北纬48度52分0秒,东经2度19分59秒。
国家
法兰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rance)
地区
法兰西岛大区(法语:Île-de-France)。又称巴黎大区。
省
巴黎省。法国第75省。
区
20个
市长
贝特朗·德拉诺埃(法语:Bertrand Delanoë)。法国社会党。2001年-2008年。
城市面积
105.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6.9平方公里。城市面积2,723平方公里(1999年)。大都会面积14,518.3平方公里(1999年)。
人口
216.80万(2006年1月,法国城市第1名),人口密度24,948人/平方公里。城市人口964.45万(1999年)。大都会人口1,206.70万(2007年),人口密度816人/平方公里(大都会)。
民族
法国人、英国人、阿拉伯人、华人、印度人、非洲人等。
宗教
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
语言
法语
货币
欧元(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