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情进行到底》剧照。
新京报4月8日报道 时下《咱们结婚吧》热映,这部电影继承了电视剧的名字,卖的是另一个核,可是依旧吸引了大批原本电视剧打下的观众群体。
电视剧和电影虽然常被统称为影视,但实际上是从表达方式到审美内涵、从制作流程到运作方式差异都非常大的两种艺术。虽然无论是“影”还是“视”,在大众文化中往往都表现为“讲故事”,但不同的载体上,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通吃。近年从电视小荧屏到电影大银幕,越来越多的作品在这两种艺术载体上完成了跨越。那么,什么样的电视剧适宜改编电影呢?
受众考量
中老年口味
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受众说起,中国电视与电影的受众群差别非常大。总体而言,电视的主流受众群相较电影受众,平均年龄更大,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更低,且电视观众也是女性居多。电视界曾经一度有“得中老年大妈者得天下”之说。由此而来的是各种形态、角度、层次的家庭伦理剧经久不衰。但如果真的按照大妈口味将此类电视剧转化为电影,必然难以取得与其电视市场相应的成绩。
不过,请注意,我说的是“电视”而非“电视剧”。这是因为近五年来,电视剧观众与电视观众已经悄悄发生了分流。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和移动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既然躺在被窝里就能舒舒服服地看电视剧,流畅度清晰度也都可以接受,还可以有更高的自由度,谁还愿意被困在电视机前去做沙发上的土豆?于是网络新媒体受众的口味极大地反向影响了电视剧的创作。所以,当下电视剧受众的口味在电视受众基础上经由网络新媒体受众的调和,其实与电影受众的口味鸿沟已经没过去那么分明了。
跨平台收视
网络点击
2011年,电视剧改编电影作品中商业较为成功的是《武林外传》和《将爱情进行到底》,两部原作要么是粉丝群年龄段分布较广,要么是粉丝群经过多年的积累。而另一部改编作《奋斗》的商业表现就要差得多了,虽然能看得出来选择这部原作实际已经有选择青年观众群向电影受众靠拢的意图了,但彼时电视剧市场上的“青春”与电影差别太大。电视剧《奋斗》的青春故事,说到底只是迎合了大妈们理想中的儿女,在电影受众中的影响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但是到了2014年,当又一部青春类型作《北京爱情故事》推出电影版时,尽管电影版的口碑远远不及电视剧版,但还是取得了超过4亿的票房。《北爱》电视剧版在浙江卫视的平均收视率为1.006%,虽然成绩不错,但与湖南卫视动辄二、三个点的收视奇葩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再看《北爱》的网络点击量,足足有28.6亿次,高居当年国产电视剧前五——这才是它改编电影的底气。
创作方向
侧重改变
然而,如果说看跨媒体平台的收视/点击表现就能决定一部戏改编电影的价值的话,恐怕最觉得冤枉的就是于正的《宫》系列了。当年《宫锁心玉》不仅一举捧红杨幂,更是在湖南卫视和网络点击量上都获得巨大成功,3年后推出的《宫锁连城》也是电视网络双赢,可夹在中间的《宫锁沉香》却只取得了五千多万的票房,虽不算惨败,但在过亿不算赢的电影市场却显得太过平淡。这又是为什么?有了这么热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怎么还是没做起来?除了一系列具体商业操作上的原因之外,这个个案也许更能折射出两大艺术载体在创作上的侧重与差异。
于正在服化道上不惜工本,演员虽常为新人,但基本颜值颇高,故事构建上不需精细,只需以情节冲击来刺激。这种戏实在是很合电视剧主流受众放松消遣打发时间的需求。然而,当把这一切移植到大银幕上,事儿就不那么简单了。
你在电视剧行当里的视觉美轮美奂,放到本就强调视觉体验的电影中间,可能也就是市场平均水平。而电视剧漫长的播放周期中,观众可以忍受情节疏漏与偏差、演员的生硬演技和海量水戏,一旦复制上大银幕,这些问题简直就是灾难性的。而且,宫斗这种对对白的依赖度远大过行动的类型,移植到电影平台,难度真的非常大——更何况于正的剧本基础即便放在宫斗戏中,也算不得上品。
这就是两种载体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造成的。不要说影剧观众群接受能力有明显水平差的中国,即便在二者观众群都比较成熟的北美市场,当《萤火虫》剧集推出了《冲出宁静号》,《双峰镇》推出了《与火同行》,尽管几乎都是原班人马,但电视剧版的粉丝群还是会对电影版有大量不满,其中固然有实际创作水平上的问题,但更多还是跨越载体后的创作方向要求改变造成的。
通吃的IP
话题性
通吃的IP,适宜的题材,除了这两条,还有什么是电视剧改编电影的条件?不如看一下新近上映的《咱们结婚吧》,虽然顶着的是电视剧的名,但里子却是韩国成熟作品的核(权且不问到底是借鉴还是翻拍),最后炒的是什么?无非还是爱情的话题性。
国产院线电影某种意义上都是刮阵风就走的话题作品,趁着话题尚热,赶快捞一笔再说。这个话题也许在商业成功中的比例并不太大,但它就是蛋糕上的一颗樱桃,成为诱导观众掏钱包的最后一缕诱惑。
如果几项条件都具备了,哪怕不用高音喇叭到处宣传电影与电视剧的关联,也会被人自动追认。比如吴京的《战狼》,吴京主演+特种兵题材,你想到了什么?对咯,就是《我是特种兵》系列。听说该片在三四线城市的票房在总票房占比超过六成,再联想到系列电视剧火爆收视表现,真是基因太相似,想不沾光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