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斗牛英犬的历史开始于1860年的英国。也许这种犬的历史有几个世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19世纪末的英国,偷猎现象十分严重,虽然法律对掠夺者的惩罚非常严厉,但仍不能根除这种行为。因此,牧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偷猎者为逃跑,常会射杀牧场主。因此,牧场主决定饲养一种犬来保护自己。他们并不在乎犬的外貌如何,只要能很好保护他们即可。牧场主们经过无数的尝试,发现斗牛獒犬虽勇敢而健壮,但奔跑速度不够快而且缺乏进攻性。斗牛犬健壮而在那个时代常用,但不够凶猛,体形不够大。牧场主们需要一种无畏、攻击力强、听从命令的犬,去制服偷猎者但不伤害他们。牧场主本着实用的目的将斗牛獒犬和斗牛犬杂交,培育出了斗牛獒犬。牧场主因为各自的斗牛獒犬的品质而竞争,优胜劣汰,选出真正胜任的犬。在斗牛獒犬出现后的许多年里,他们只是用于保护猎场和猎场主们,他们在荒野或在表演中与人争斗。那时,斗牛獒犬更多地被叫做“猎场主的守夜犬”,而真实的名字反而知道的人很少。
当时的作家们对斗牛獒犬有种种有趣的评价。在1885年出版的一本训犬的书中写到:斗牛犬有着非常灵敏的嗅觉,而斗牛犬与斗牛葵犬的杂交品种则与寻血猎犬有着一样灵敏的嗅觉,在1901年8月20日的《运动场杂志》里这样的描述:索纳伍德(Thomeywood)养犬场的伯顿先生带一头斗牛獒犬参展。如果谁能逃脱他的犬的追捕,他就会给这个人1英镑。(当然犬被带上了安全装备)。一位观众愿意试一试,在场的许多牧场主和运动员都非常感兴趣,这个人先于犬出发,跑出一段很长的距离后,犬才被放出;但犬很快追上了他并将他扑倒在地,他试图站起来,但犬始终不让他鸪来,直到犬主命令将人放开。这个男人且斗牛獒犬共进行三次较量,每次者由皮抓住而且不能逃脱。有深色斑纹的斗牛獒犬更适宜追捕偷猎者(因为不易被发现)。但由于斗牛獒犬有斗牛獒犬的血统,出现了许多浅黄褐色的犬只。随着偷猎活动逐渐减少,斗牛獒犬更多地用于守卫和看护,这种浅黄褐色的犬日益受到欢迎,斗牛獒犬深色的斑纹和耳朵遗传自斗牛獒犬。随着斗牛獒犬越来越受到欢迎,一些人开始进行科学育种,试图繁育出纯种的斗牛葵犬。在1924年,英国养犬俱乐部承认这种繁育的斗牛类犬为纯种犬。同时,英国养犬俱乐部还将杂种斗牛獒犬和纯种斗牛獒犬做了区分。纯种斗牛獒犬必须是斗牛獒犬交配的第四代犬。1928年,在几个犬展土开始应用这个标准并且纯种斗牛獒犬最终被授予证书。这个时期,斗牛獒犬被许多国家了解,并从英国出口到泰国、印度、马来西亚、非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斗牛獒犬的被毛很短,因而可以生活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但至今这种犬仍然生活在严寒的户外。美国养犬俱乐部于1933年10月正式承认斗牛獒犬,从那以后,美国人开始大量饲养这种犬。
原产地:英格兰
别名:马士迪夫斗牛獒犬,斗牛獒犬
英文名:Bullmastiff
寿命:10年以上
性格
对待陌生人它们不冷不热,有时甚至可以说友好。但是,在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做好防御的准备。在喂养它们的家庭里,它们温顺、友好,对儿童有耐心。这种犬特别喜欢跑步、喜欢散步,但不乱跑和撒野。在充满爱心的调教下,它们很快就能够学会听从主人的命令。但是,它们是爱占上风的犬,这点主人不要忘记。
FCI标准
体型
大小:雄性肩高约25~27英寸,体重在110~130磅;雌性肩高约24~26英寸,体重在100~120磅。如果其他部分都一样,在上述范围内,身体越坚实越好。
比例:体长稍微超过身高一点点,所以身躯比例接近正方形比例。
头部
表情:热烈、机警且聪明。眼睛:颜色深、中等大小。
耳朵:V字形,折向面颊,位置高而宽,与头顶及面颊齐平,使脑袋看起来呈正方形;颜色比身躯的颜色深、中等大小。
脑袋:巨大、警觉时有清晰的皱纹;宽且面颊丰满。前额平坦。
止部:适中。口吻:宽而深;其长度,与整个头部相比,大约是1比3。缺乏前脸、鼻孔位置高(返祖现象,近似英国斗牛犬),属于严重缺陷。深色的口吻比较理想。
鼻镜:黑色,鼻孔大而宽。
上唇:不过分下垂。
咬和:钳状咬和或下颚突出式咬和。犬齿巨大、距离较宽。
颈部、背线、身躯
颈部:略拱、中等长度、肌肉非常发达,直径几乎与脑袋相等。
背线:马肩隆到腰部之间,直而平。
身躯:紧凑。胸宽而深,肋骨扩张良好。
背:短,给人的印象是非常稳定和谐。
腰:宽、肌肉发达、略拱,腰窝深度清晰。
尾巴:尾根位置高,根部粗壮、末端靠近飞节。可以是直的或卷曲的,但不能象猎犬的样子。
前躯
肩部:肌肉发达但不臃肿,适度倾斜。
前肢:直、骨量充足、位置适当分开;肘部既不向内弯、也不向外翻。
脚腕:直。
足爪:中等大小,圆;脚趾圆拱;脚垫厚实坚硬;趾甲为黑色。
后躯
宽而肌肉发达,第二节大腿发达,显得有力,但不笨重。飞节角度适中。牛肢和兔形足都属于严重缺陷。
被毛
短而浓密,能适应各种气候。
颜色
红驼色、或许有斑纹。除了在胸部有非常小的白色污迹外,白色斑纹属于严重缺陷。
步态
舒展、平滑、有力。在侧面观察,后躯和驱动力来自正确的后肢角度。背线保持水平和坚实。无论来还是去,都保持直线运动。足爪趋向身体下方,但不交叉。速度增加时,飞节既不向内弯,也不向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