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烂鳃病如何治疗
烂鳃病也是鹦鹉鱼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病并非不治之症,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无故的拖延鹦鹉鱼的救治时间,鹦鹉鱼也会因此丧命。那么,鹦鹉鱼烂鳃病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治疗呢?
鹦鹉鱼的烂鳃病其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死亡率一般50%-60%,有时高达80%。患有烂鳃病的鹦鹉鱼腮丝会有由鲜红慢慢地变成苍白,而且会由外缘开始靡烂,然后在慢慢的脱落。病鱼的腮盖骨内充血,然后其中心骨会坏死脱落。鹦鹉鱼的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也会变得更困难,情况比较轻的鱼儿会浮在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而且有些患病的鹦鹉鱼还会并发肠炎,解剖后会发现其肠出血,亦有溃烂的斑点。
发现鹦鹉鱼有类似烂鳃病的症状就要开始为它实施治疗。为患病的鱼儿找一个新的安全的生活场所,然而在鱼缸中泼洒药物,注意要给鹦鹉鱼停食4-5天。可以尝试用红汞治疗,一般其用量以使水变色即可,治疗时间能保持3-4天。当然,也可使用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1-2ppm。此外,还可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注意使用剂量要根据鱼缸的大小、患病鹦鹉鱼的多少来确定,切不可盲目的乱投药物。
鹦鹉鱼或称鹦嘴鱼,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热带鱼类,因其色彩艳丽,嘴型酷似鹦鹉嘴型而得名。鹦鹉鱼体长而深,头圆钝,体色鲜艳,鳞大,其腭齿硬化演变为鹦鹉嘴状,用以从珊瑚礁上刮食藻类和珊瑚的软质部分,牙齿坚硬,能够在珊瑚上留下显著的啄食痕迹。
鹦鹉鱼,因为颜色跟鹦鹉一样绚丽闻名,体色不一,同种中雌雄差异很大,成鱼和幼体鱼之间差别也很大。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主要鹦嘴鱼有带纹鹦嘴鱼(Callyodon fasciatus),长46公分(18吋),雄鱼为绿橙或绿红两色,雌鱼为蓝色和黄色相间。大西洋的种类有王后鹦嘴鱼(Scarus vetula),体长约50公分(50吋),雄性体色蓝,带有绿、红与橙色,而雌鱼呈淡红或紫色,有一白色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