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Ta
-
- 注册时间 2013-02-23
- 最后登录 2024-12-04
-
- 发帖313435
- 在线16854小时
- 精华0
- DB17
- 威望28082
- 保证金0
- 桃子20
- 鲜花0
- 鸡蛋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文赋》晋·陆机西晋陆机撰。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人。吴大司马陆抗之子。吴亡入晋,官至平原内史。有集47卷。《文赋》为古来第一部系统论述文学体裁及创作过程之专书,对文学创作构思过程中之想象问题与感兴问题论述较为精辟,同时论及写作目的、作文之由、构思、谋篇、文辞体式、作文利害关键、文章之病、因人而异之构思与表现等问题。把文体分成10类,比曹丕所分的四科更为细致。全文载于《文选》。今人郭绍虞主编《历代文论选》与张少康《文赋集释》均有详细注释。2《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梁刘勰撰。刘勰(约465-约520),字彦和,东莞莒人,世居京口,少时居定林寺,梁初入仕,后出家。《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为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前五篇为全书纲领,后论述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神思”篇以下研究创作过程中各方面问题、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最后《序志》申述本书写作动机、态度、原则。现存文本最早为唐写本残卷。通行有清人黄叔琳、今人范文澜、杨明照、周振甫等校注、翻译本。3《诗品》南朝梁·钟嵘南朝梁钟嵘撰。钟嵘(约468-518),字仲伟,颍川长社人,由齐入梁。《诗品》以五言诗为主,举自汉至梁之诗人,列分为上中下三品,由作家、作品之风格特点揭示历代诗人间之继承、发展关系,比较不同艺术流派,对具体作家、作品加以言简意赅之评论,并略及五言诗之起源及历史发展。书中论及诗歌创作中“滋味”、“兴”、“真美”、 “穷情”及“写物”诸概念,反对堆垛典故与刻意追求声律。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近人许文雨有《诗品讲疏》、陈延杰作有《诗品注》,曹旭《诗品集注》校注最为详备。4《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唐吴兢撰,二卷。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人,通晓经史,诏直史馆,修国史,叙事简核,号良史。采录史传与诸家文集有关乐府古题资料汇集成书。分相和歌、拂舞歌、白紵歌、饶歌、横吹曲、清商曲、杂题、琴曲等类。各列曲题,每题大体说明其起源、古辞内容及后人仿作等。每类又有总说,颇为详赅。于汉魏乐府叙述尤为详备。末附载“建除体”及“字谜”与乐府无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兢本佚,今本乃元人辑《乐府诗集》中引文而成。但唐王叡《炙毂子杂录》引此书,内容与今本相同。5《教坊记》唐·崔令钦唐崔令钦撰,一卷。崔令钦,生平里贯不详。据是书自序,知其开元时曾为左金吾仓曹,天宝乱后,流寓江南,追思教坊旧事而作是书。书中保存不少唐代教坊教习、排练、演出歌舞、伎艺、百戏诸俗乐之资料。记述有关教坊制度、人物、轶闻、琐事、曲名等,于俗曲内容、牌名、起源、变迁亦有较详记载,对研究唐代敦煌曲、大曲、歌舞、百戏、戏剧、杂技等均有参考价值,唐宋诸词调、曲调亦可藉以考见其渊源流变。今人任半塘有《教坊记笺订》。6《乐府杂录》唐·段安节唐段安节撰,一卷。段安节,临淄人。段成式之子,温庭筠之婿。《新唐书·段志玄传》载其乾宁中为国子司业,善乐律,能度曲。自序言《教坊记》所载未备,乃以耳目所见编成是书。虽题为“乐府”,却包括唐中叶以后音乐、歌舞、技艺、百戏。乐部记载雅乐、清乐、鼓吹等九部之制,歌、舞、俳优、乐器记载当时著名演员;关于乐曲与傀儡子则大抵为源流考证;最后为《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有《说郛》本、《续百川学海》本、《守山阁丛书》钱熙祚校本等。7《诗式》唐·释皎然唐皎然撰,有一卷本与五卷本两种。释皎然(720?—?),唐代诗僧人。俗姓谢,字清昼。湖洲人。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卒于贞元九年(793)至十四年(198)之间。5卷本卷一总论诗歌原理及“诗有五格”之第一格,其余四卷分论第二至五格,摘“名篇丽句”为例。论诗主张“真于情性”、“风流自然”,反对“声病”说,不赞成用典,亦不废苦思,论诗触及意境问题,论风格标举十九体,要言不烦。《唐宋丛书》、《学海类编》、《历代诗话》所收均为一卷。唯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本为五卷,最为完备。8《文镜秘府论》日·释空海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撰。遍照金刚(774~835),俗姓佐伯,名空海,遍照金刚为其法号。生活在日本平安朝前期,贞元二十年(804)至元和元年(806)来唐留学约三年,与中土僧徒、诗人有友好交往。此书据崔融《唐朝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等书排比编纂而成,亦有部分日人著作,以天、地、东、南、西、北分册。大体述六朝至唐初诗之声律、词藻、典故、对偶等形式技巧问题,偶及创作理论。所引之书今多失传,赖以存一麟半甲。通行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王利器校注本,日本小西甚一有《文镜秘府论考》。9《本事诗》唐·孟棨唐孟棨撰,一卷。孟棨,名一作启,字初中,开成中曾在梧州任职,后为司勋郎中。所记皆诗歌本事,分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徵异、徵咎、嘲戏 7类,除乐昌公主、宋武帝二条为六朝事,余皆唐人,颇存唐代诗人轶事及传说。其写作目的为记载诗歌作品之写作背景,以诗系事,乃成一种创体。通行有《古今逸史》本、《顾氏四十家小说》本、《津逮秘书》本、《历代诗话续编》本等。10《诗人主客图》唐·张为唐张为撰,一卷。张为,生平里贯均不详。唐末江南诗人,与周朴齐名。论述中晚唐诗人流派,以白居易、孟云卿、李益、孟郊、鲍溶、武元衡为六主,将“法度一则”、风格类同之诗人分列为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门等级别。在主客诸家名下各摘若干诗句为例,亦有少数录全诗。为后世诗派划分之滥觞。因作者作品多失传,其划分理由莫可致详,故后人颇有非议。有《函海》、《榕园丛书》、《历代诗话续编》一卷本及《镜烟堂十种》、《谈艺珠丛》三卷本。11《风骚旨格》唐·齐己唐释齐己撰,一卷。释齐己,唐末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人。此书设“格”较多,有六诗、六艺、十体、十势、二十式、四十门、六断、三格。涉及诗之传统、句法、题材、创作原则等,多为写作技巧问题。每格用两句(“三格”用四句)诗示例,多己作,但无解说。有《津逮秘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张伯伟辑《唐五代诗格汇考》本。12《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旧题唐司空图撰,一卷。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耐辱居士、知非子。河中人。咸通十年(869)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唐末退隐于中条山王宫谷别墅。此书将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每品十二句四言韵语,以形象化语言形容诗歌之美学风格。1995年陈尚君、汪涌豪考证此书元代以后方见于文献,应非司空图所作。通行有《津逮秘书》本、《四部备要》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13《六一诗话》宋·欧阳修宋欧阳修撰,一卷。此书原称只称“诗话”,后人题作《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阳永叔诗话》等。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人。此书共28条,多叙论诗词作者身世及作品本事。卷首有“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云云,可见系集旧作笔记而成,故文体与笔记杂著相近。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与《白石诗话》、《滹南诗话》合刊)等。14《温公续诗话》宋·司马光宋司马光撰,一卷。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人。封温国公。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传世。是书共31则,重在记事,原书只称《续诗话》,即续欧阳修诗话之意,内容与欧书明显有承续关系。所记诗人轶事颇有价值,所下断语亦见眼光。通行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15《中山诗话》宋·刘攽宋刘邠撰,一卷。又称《刘贡父诗话》、《刘邠诗话》。刘邠(1022-1088),字贡父,临江新喻人。原书卷数称说不一,作一卷、二卷、三卷者均有之,文字详略有所差异,内容基本相同。今常见本均作一卷,67则,承“以资闲谈”之风,以纪事为主,所载多涉考证,又颇杂以诙谐,涉及理论者较少。引述时有错误,后人多有批评。通行有《百川学海》本、《莹雪轩丛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16《后山诗话》宋·陈师道旧题宋陈师道撰,三卷,今存一卷。陆游谓此书为后人伪作,近人以为陈氏未完稿,后人续成。陈师道(1053-1110),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人。共84条,多转述欧阳修、苏轼论诗之语。论诗略同江西诗派论诗主旨。偏重理论批评和诗法、考释,所论不限于诗,兼及古文四六,言诗不偏于论事,论辞又不偏于摘句。通行有《百川学海》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17《临汉隐居诗话》宋·魏泰宋魏泰撰,一卷。魏泰字道辅,襄阳人。以隐居汉水之旁,号汉上丈人,名其集为《临汉隐居集》,诗话亦取此意。是书共70则,记事颇广,论诗强调“寄情”,贵有“余味”,反对词意轻浅,堆垛故实,故于黄庭坚之摭拾书卷颇有非议。所录诗坛遗闻轶事,辨彰得失,考证异同,颇多可取。通行有《知不足斋丛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18《竹坡诗话》宋·周紫芝宋周紫芝撰,一卷,或作三卷。周紫芝(1081—?),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人。此书原本百条,今存80余条,《说郛》仅存16条。内容以评诗为主,兼及考证。多记诗坛轶事,诗论多依江西诗派之论,往往留意于字句运用,有重“点化”之功,考证作品多所可取,谬误亦复不少,《历代诗话考索》及《二老堂诗话》均有辨正。通行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19《彦周诗话》宋·许顗宋许顗撰,一卷,又名《许彦周诗话》。许顗字彦周,襄邑人。生卒年未详。书成于南宋初年(约1128年),约140条。开篇曰“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为诗话最早之定义,习为后人引述。内容兼有评论、考释与记事,论诗盛称黄庭坚,亦推崇陶渊明、苏轼,评论以唐宋诗人为主,兼及六朝,又杂神怪幻梦之事。通行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20《石林诗话》宋·叶梦得宋叶梦得撰,三卷。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原籍吴县,居乌程。此书分上、中、下三卷,90则。未论及南渡后诗人,当成书于靖康前。书中杂记唐宋诗坛轶事,品评诗作,间有议论。持论颇近严羽,主张自然工巧,反对雕琢伤真;强调“缘情体物”,推崇杜甫、王安石,不满欧阳修、苏轼。通行有1955年古典文学出版社铅印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21《紫微诗话》宋·吕本中宋吕本中撰,一卷。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薇,人称东莱先生。寿县人。此书共90条,主要记述吕氏家世旧闻及江西诗派轶事,经义杂文亦偶有涉及。论诗只限于诗句品评。通行有《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22《唐子西文录》宋·唐庚宋唐庚述,强幼安记,一卷。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山人。强幼安(1091-1157),字行父,余杭人。此书为强行父于唐庚去世后追记其言,计34条。以论诗为主,兼及文、赋。论诗主张造语简妙自然,推崇陶渊明、苏轼,亦重视诗律与炼字,多直陈文学见解,所论较杂,语多精粹。卢世氵寉《尊水园集略》卷八《唐子西文录》:“中间谈艺说诗,推敲评唱,曲曲挺挺,透入穿出,多有发人未发、不受书本牢笼者。”通行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23《诗话总龟》宋·阮阅宋阮阅辑,十卷,分36类,题作《诗总》,佚;今传为重辑本,易名《诗话总龟》,仍题阮阅名。分前后集,各五十卷,共61类。阮阅原名美成,字闳休,自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舒城人,生卒年不详。是书系辑他书而成,创分门别类编排之体,以事为纲。所取除诗话外,又有小说笔记一类资料,注明出处,便于查考。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刻本,题为《增修诗话总龟》,通行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校点本。24《观林诗话》宋·吴聿宋吴聿撰,一卷。吴聿字子书,其余不详。著录于《直斋书录题解》、《天一阁书目》,所传不广。成书在南宋初,160则,记唐及北宋诗人轶事,品评诗句,多称引苏轼、黄庭坚,偏重考证。丁福保从天一阁得藏本,编入《历代诗话续编》,有1983年中华书局排印本。25《苕溪渔隐丛话》宋·胡仔宋胡仔辑,前集60卷,后集40卷。胡仔(1095?-1170),字元任。绩溪人。此书以内容性质分类立目,体例较烦,以人为主,以时序先后为序,附录有关琐闺轶句。对所辑录材料有严格选择,附有按语。论诗推崇李杜苏黄四家。通行有《四部备要》本、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点本。26《诚斋诗话》宋·杨万里宋杨万里撰,一卷。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人。此书内容较杂,除论诗外,尚论及书法、古文、四六文、祭文、青词。《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论文论诗之语,中理者甚多”。其论诗未脱尽江西窠臼,主张“初学诗旨,须学古人好语”,赞赏“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于诗之艺术风格,提倡“委婉显晦,尽而不污”。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27《庚溪诗话》宋·陈岩肖宋陈岩肖撰,二卷。陈岩肖,字子象,号西郊野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上卷谈宋代帝王及杜甫、白居易、苏轼诗,下卷杂论宋人诗,于元祐诗人诗论征引尤多。是书重在记述本事,论诗注重纪实,注重言志,称赞杜诗“多纪当时事,皆有依据”。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28《杜工部草堂诗话》宋·蔡梦弼宋蔡梦弼编,二卷,又名《草堂诗话》。蔡梦弼字傅卿,建安人,生平事迹未详。是书计200余条,专辑宋人诗话语录问答及说部中论杜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详赡,胜于方道深《续集诸家老杜诗评》”。通行有《古逸丛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29《优古堂诗话》宋·吴幵宋吴幵撰,一卷。吴幵字正仲,滁州人。是书总155题,多记师法、点化,明诗家用字炼句相承变化之由。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30《艇斋诗话》宋·曾季貍宋曾季貍撰,一卷。曾季貍(?-1178),字裘父,自号艇斋。南丰人。计300余则,杂记唐宋诗人事,重在考证诗法之承袭、点化。论诗屡引徐俯(东湖),吕本中(东莱)之说,主张学诗要自然,论诗注重诗意,将诗别具情趣处视为有“思致”,认为诗应“含不尽之意”。此书颇类《紫微诗话》,载江西诗人遗闻轶事较多。通行有《说郛》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31《藏海诗话》宋·吴可宋吴可撰,一卷。吴可字思通,祖籍瓯宁,生于金陵。原书久轶,近人丁福宝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计93则。论诗多称引江西诗人韩驹之语,又多暗用苏轼之说。品藻名篇丽句,推敲文字得失,时有精到见解。主张“学诗当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强调“悟入”。其诗论多宗东坡,喜以禅喻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论诗每故作不了了语,似乎禅家机锋”。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32《{巩石}溪诗话》宋·黄彻宋黄彻撰,十卷。黄彻字常明,莆田人,生卒年不详。弃官后寓居兴化(上巩下石)溪,诗话因此而名。此书特点在以风教言诗;于诗格诗例方面,另出手法,以创为语法修辞之规律。自谓“诗话之集,皆因前人之语而折衷之,不敢私自有作焉”,实则转录之外,自有撰述。通行有《知不足斋丛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33《对床夜语》宋·范晞文宋范晞文撰,五卷。范晞文字景文,号药庄。钱塘人。此书皆论诗之语。自汉魏至宋,悉有品评。虽瑕瑜互见,然当宋末,能力排四灵、晚唐二派,亦可云有特识。《对床夜语》各书皆作《对床夜话》,《历代诗话续编》从《知不足斋丛书》本改定。通行有《百川学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34《岁寒堂诗话》宋·张戒南宋张戒撰,二卷。张戒(?-约1157),字定复。绛州正平人。原书已佚。今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较完善。分上下卷。上卷主要探讨诗歌理论创作,兼评历代诗人及其诗作;下卷集中评论杜甫诗作。论诗尊崇李杜,推崇陶渊明、阮籍,于艺术方法力倡含蓄,强调词婉意微,反对浅陋,反对以议论为诗,反对“专以补辍奇字为诗”,因而不满于苏轼、黄庭坚诗,并针对江西诗派流弊,提出诸多见解,其持论直接影响于《沧浪诗话》。通行有《武英殿聚珍丛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35《二老堂诗话》宋·周必大南宋周必大撰,一卷。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又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人。是书共46则,题各成篇,总体来说以训释词句、记录诗坛轶事为主,于考释诗句,训字词,明典故,查出处,极见功力。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36《珊瑚钩诗话》宋·张表臣南宋张表臣撰,三卷。张表臣字正民,里籍生平未详。此书用杜诗“文采珊瑚钩”句命名,内容以评论诗作及表述其文学见解为主,兼记诗人轶事,多数条目为大段论述。论诗推崇杜甫,于苏轼、黄庭坚中更倾心于苏轼。记述唐代诗坛轶事较多,颇有参考价值。通行有《百川学海》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37《韵语阳秋》宋·葛立方南宋葛立方撰,二十卷。葛立方(?-1164),字常之。丹阳人,徙居吴兴。此书成于隆兴元年,取《晋书》“皮里阳秋”之意名书。前六卷涉及诗文,一二卷论诗法、诗格,三四卷论诗之本事,五六重在考证。主要评述汉魏迄宋诗人诗作,广涉人物品行高下,诗旨是非,词句工拙等。对江西诗派持批评态度。后十四卷,涉及书画、音乐、舞蹈、鸟兽花木之类。通行有《百川学海》本、《常州先哲遗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38《白石道人诗说》宋·姜夔南宋姜夔撰,一卷。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人。寓居湖州,与白石洞天为邻,遂自号白石道人。是书共30则,不以“诗话”为名,其义不尚考据,重在理论阐发,亦讲诗法诗病。其述作诗之法,论述辨体、立意、布局、措词、说理、用事、写景等,反对以议论、雕琢为诗,以清空、淡远为上,多有精深之见。通行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39《江西诗派小序》宋·刘克庄南宋刘克庄撰,一卷。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罗列黄庭坚以下26人。是书专序其人之体制与宗尚。以人为纲,序其师承,品其诗体,评其位次。刘氏评论,颇有深刻见解,对研究江西诗派有很重要价值。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40《娱书堂诗话》宋·赵与虤南宋赵与虤撰,二卷。赵与虤,字威伯,宋太祖十世孙。此书杂记唐宋文坛轶事,诗论源于江西诗派,取材或涉于唐。作者鉴赏能力颇高,间有评议,深中肯綮。近人丁福宝以为“名章隽句,轶事遗文,亦络绎其间,未可以芜杂并弃菁华也”。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41《林泉高致》宋·郭熙南宋郭熙撰,一卷。郭熙,河阳温县人。工山水画。是书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五部分,涉及山水与人之关系、画法、技巧等。作者提出山水远近浅深之不同,风雨明晦及四时之景各异。其画山有高远、平远、深远之作对后世山水审美影响甚大。通行有1982年文物出版社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本。42《沧浪诗话》宋·严羽南宋严羽撰,一卷。严羽(1192?—1245?),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是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及诗证五题,后附《答吴景仙书》。是书以禅喻诗,诗法盛唐,以“妙悟”为主,要不落言筌,不拘于书卷理趣。其议论喜分体制,每针对当时江西诗派与四灵派而发,欲以唐诗救宋诗之弊。通行有《历代诗话》本、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本。43《诗人玉屑》宋·魏庆之南宋魏庆之编著,二十卷。魏庆之字淳甫,号菊庄。建安人。不应科第,种菊千丛,日与骚人逸士觞咏期间。是书成于南宋末。分类辑录宋人诗话,有诗话总集性质。是书着重编辑南宋诸家诗话,编例兼取《诗话总龟》及《苕溪渔隐丛话》之长,资料丰富,取材精严,体例不一,稍嫌芜杂。通行有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校点本、1961年中华书局重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44《文则》宋·陈骙南宋陈骙撰,二卷。陈骙(1128-1203),字书晋,台州临海人。绍兴进士。是书为我国早期修辞专著,重在研究六经诸子文章句法,“准经立制”,分门别类,概括修辞方法。分类虽然略嫌烦琐,议论亦觉肤浅,然不拘常格,不落俗套。讨论文章颇重写作技巧,尤重简约、含蓄与形象性。有文津阁《四库全书》本,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刘明辉校点本。45《文章精义》宋·李涂宋李涂撰,一卷。李涂,约宋高宗绍兴间在世。此编《经籍志》著录两卷,而世无传本。惟《永乐大典》存之,署“李耆卿”撰,不署时代,疑耆卿或为李涂之字。此书主张“做大文字,须放胸襟如太虚始得”。在写作技巧上主张行文通达自然。持论平实稳当,不拘门户之见。于文章繁简、源流得失分析至为明晰。有《格致丛书》本、《琳琅密室丛书》本、《文学津梁》本。46《时贤本事曲子集》宋·杨绘北宋杨绘撰,一卷。杨绘(1027-1088),字元素。绵竹人。是书作于元丰初,皆纪北宋中叶词林掌故,原有前集后集,南宋尚有传本。入元则全佚。清末梁启超曾撰文考证作者及原书流传,又辑佚文5则。近人赵万里又辑得4则,合为一卷。此书为宋人词话之始。仿照孟肇《本事诗》而作。所录以“时贤”为主,上及唐五代。通行有《校辑宋金元人词》本、1986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47《古今词话》宋·杨湜南宋杨湜撰,一卷。杨湜字曼倩,里籍仕履不详。此书在宋以来公私书目中未见著录。大概成于绍兴间,《苕溪渔隐丛话》中已见称引。明以后亡佚,今本为近人赵万里所辑,共67则。书中所采五代以下词林逸事,大都出于传闻,且侧重于艳史故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批曰:“《古今词话》,以古人好词人所共知者,易甲为乙,称其所作,仍随其词,牵会为说,殊无根蒂,皆不足信也。” 通行有《校辑宋金元人词》本、1986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48《复雅歌词》宋·鮦阳居士南宋鮦阳居士撰,一卷。作者本名未详。此书原五十卷。兼采唐五代迄宋宣和间词作四千三百余首,为南宋初卷帙最大之词总集。惜原书久佚,今本为近人赵万里所辑,仅得十则,合为一卷,体例与《本事曲子集》、《古今词话》同,赵万里谓“同可视为最古之词林纪事”。通行有《校辑宋金元人词》本、1986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49《碧鸡漫志》宋·王灼南宋王灼著,自序是书五卷,今有一卷、五卷、十卷三种,以一卷本最为流行。王灼,字晦叔,号颐堂。遂宁人。曾为幕僚。有《颐堂词》一卷。词话有理论有系统。卷一考察“歌词”源流变化,卷二论唐五代宋词家短长得失,卷三至卷五考辨曲调、词牌及宫调等,论述详细,多为后代论词所本。评词以士大夫词为贵,鄙视俚俗之作,亦看不起柳永、李清照之词。通行有《词话丛编》本。50《拙轩词活》宋·张侃南宋张侃撰,一卷21则。张侃,字直夫。曾为县丞。与赵师秀、周文璞辈交游。有《拙轩集》六卷。词话多为考评赏析,论诗词用语出处,亦论及词之起源,旁采众家之说而折衷之。通行有《词话丛编》本。51《浩然斋词话》宋·周密南宋周密撰,一卷26则。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后号弁阳啸翁、四水潜夫。济南人。曾为义乌县令。入元不仕。有《蘋洲渔笛谱》二卷,又名《草窗词》,选南宋词为《绝妙好词》。词话节取自作者所著《浩然斋雅谈》,以辑录南宋佳作及佚作、轶事为主,偶有评语。通行本有《词话丛编》本。52《词源》宋·张炎南宋张炎撰,二卷。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名将张俊六世孙。有词集《山中白云词》八卷。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讨论词乐,谓“音律所当参究,词章先要精思”,重视音律与构思。下卷谈词之作法、体制及词学观,评论宋词家、作品,主张“词要清空,不要质实”,以“清空”为词最高境界。推崇姜夔。通行本有蔡松筠较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夏承焘注本、《词话丛编》本。53《乐府指迷》宋·沈义父南宋沈义父撰,一卷29则。沈义父,字伯时,一字时斋。震泽人。为白鹿洞书院山长。入元不仕。第一条论词宗旨,以音律、用字、发意等为标准,评价词人得失,分析作法。其论词受吴文英影响较大,推崇周邦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分析词律“剖析微芒,最为精核”。通行本有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本、《词话丛编》本。54《滹南诗话》金·王若虚金王若虚撰,三卷。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滹南遗老。藁城人。累官国史院编修官、延州刺史、翰林直学士,金亡不仕。论诗贵“真”,谓“哀乐之真,发乎性情,此诗之正理”,反对“经营过深”、“雕琢过甚”,激烈批评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提出“文章以意为主,字语为之役”,认为诗歌“妙在形似之外,而非遗其形似”,“不窘于题”又“不失其题”方为上乘。又对不少作家遣词、用典及句法之失误提出批评。通行有《四库全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本。55《山房随笔》元·蒋正子元蒋正子撰,一卷。蒋正子,生平事迹不详,约为由南宋入元之遗民。此书沿袭欧阳修诗话“以资闲谈”之旨,多记宋末元初诗坛轶事与诗歌掌故。论诗讲究工巧。以较大篇幅记载陆秀夫挽张士杰诗、刺夏贵诗、杜氏妇北行诗、赵淮辞家庙诗及宋瑞免官诗,详载贾似道误国始末,可见其亡国之思。通行本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56《诗法家数》元·杨载元杨载撰,一卷。杨载(1271-1323),字仲弘。蒲城人,后居扬州。历官饶州路同知、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此书按诗歌体裁与题材分论作诗要领,包括诗学正源、作诗准绳、律诗要法、古诗要法、绝句、荣遇、讽谏、登临、征行、赠别、咏物、赞美、赓和、哭挽等目,有前言与总论。强调学习与继承,但不蹈袭。通行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57《木天禁语》元·范梈元范梈撰,一卷。范梈(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人。历官翰林院编修官、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论诗举“六关”: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以为气象“皆在人性中流出”。六关之下又分子目,各引一首唐诗为证,专谈诗法。论述不同体裁之篇法较为详细。通行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58《诗学禁脔》元·范梈元范梈撰,一卷。此书将诗格分为十五类,即颂中有讽格、美中有刺格、先问后答格、感今怀古格、一句造意格、两句立意格、物外寄意格、雅意咏物格、一字贯篇格、起联应照格、一意格、雄伟不常格、想像高唐格、抚景寓叹格、专叙己情格。每一格选唐诗一首为例,详加说明。因内容浅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斥之“浅陋”。通行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59《梅磵诗话》元·韦居安元韦居安撰,三卷。韦居安,吴兴人,生平不详。所论多唐宋人诗作,体例受欧阳修诗话“资闲谈”之影响,记录南宋诗人本事独多。主张诗有感而发,“发前人所未发”。讲究用事的对,推崇字字有来历,赞扬夺胎换骨之法。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60《吴礼部诗话》元·吴师道元吴师道撰,一卷。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号兰阴山人。兰溪人。官礼部郎中。此书多记唐宋元三代诗人轶事与诗歌掌故,以及有关前代诗歌之考释、鉴赏、评论。以为“实与景遇”,方能“语意自别”,读者经历方知诗之高妙。从诗歌欣赏角度反对“以辞害意”之说。记录文人题岳王墓诗、吊文天祥诗及挽陆秀夫诗。附有词话七条。通行有《丛书集成》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61《诗谱》元·陈绎曾元陈绎曾撰,二卷。陈绎曾,字伯敷,号汶阳左客。处州人。官国子监助教。此书主要评先秦汉魏六朝诗,言及魏晋南北朝诗对唐人之影响。先分类论述古体、律体、绝句与杂体,后分论诗人诗作。评语简短,多沿袭前人之说,亦有自己发明,如谈《文选》诗、集句诗。通行有《文荃》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62《词旨》元·陆辅之元陆辅之撰,一卷。辅之(1257-?),名行直,字季道,一字德恭,号壶天、壶中天、湖天居士。吴人。曾官翰林典籍。与张炎交往甚密,“词说七则”阐发张炎论词之旨。列举词人词中工整精练偶句、警句、词眼及张炎词中奇对、警句等。论述作词之法,阐发作词要求,提出“正取近雅,而又不远俗”之取法原则。通行有《四库全书》本、《词话丛编》本。63《唱论》元·燕南芝庵元燕南芝庵著,一卷。燕南芝庵,真实姓名无考。是书论述金元时代古典戏曲声乐,除列举古代著名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及古代戏曲体制外,主要为宋元两代戏曲声乐理论、歌唱方法。通行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等。64《麓堂诗话》明·李东阳明李东阳撰,一卷。又名《怀麓堂诗话》。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人。历官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论诗主张“诗贵意”,“贵情思”,推重唐格、唐调、唐人句法、唐人声律,多从具体诗人、具体作品谈论问题。重视诗歌之美感作用,提倡独创、更新,“极论剽窃模拟之非”。“论诗主于法度音调”,一方面言体制、格调、声律、平仄、句法、字法等,同时又强调不拘泥于法度。通行有《知不足斋丛书》本、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65《谈艺录》明·徐祯卿明徐祯卿撰,一卷。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本琴川人,后迁吴县。官国子监博士。“吴中四才子”之一。论诗主情致,重神韵,言“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故有“因情立格”之说。追慕汉魏古体诗与盛唐近体诗;通过评析汉魏古诗,表达有关诗歌特性、本质、风格、文质各方面看法。论及文质关系,以质为主导。通行有《学海类编》本、《说郛》本、《格致丛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66《夷白斋诗话》明·顾元庆明顾元庆撰,一卷。顾元庆(1487-1565),字大有,号大石山人。长洲人。此书内容驳杂,有诗坛轶事、诗作品评、摘句、诗作补遗考释等内容。诗坛轶事既有名人诗本事,亦有一般文人轶事与民间诗歌轶事,多为当朝人,记载颇为丰富,评论则多为片言只语之感悟体会。通行有《学海类编》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67《升庵诗话》明·杨慎明杨慎撰,十四卷。杨慎(1448-1559),字用修,号升庵。成都人。曾官翰林修撰。书中主要为诗人品评与诗歌品鉴,主张向历代诗歌学习,特别是向六朝、三唐优秀诗歌学习,批评盲目尊唐,对宋诗亦予以肯定。论诗主“天然”、“清新”,推崇王维、韦应物,看重诗歌之“言外之意”与“含蓄蕴藉”,不满“直陈时事”,强调诗必有出处。其考订词章韵律、用字得失较为精当。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68《国雅品》明·顾起纶明顾起纶撰,一卷。顾起纶,字更生,一字玄言,号元名,一号九华。无锡人。《国雅》60卷为明代诗选,书前有“品目”一卷,丁福保辑出编入《历代诗话续编》,即《国雅品》。原作仿照钟嵘《诗品》对所选“名家”加以品评,列论明初到嘉靖末诗人共237人。依身份区别为士、闺、仙、释、杂等五品,或评述,或记事,或录佳句。甚推崇严羽诗论,于《谈艺录》、《四溟诗话》、《艺苑卮言》等多有称引。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69《艺苑卮言》明·王世贞明王世贞撰。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人。官刑部主事、应天府尹等。论诗尊前七子,以格调说为中心,提倡复古,持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提倡学初盛唐,推崇李杜,不满于中晚唐诗。以才思为格调之基础,强调诗人个性、才思与学识,反对“剽窃模拟”。主张“神与境合”,而非字句模仿。亦热心于评论本朝诗文创作。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70《艺圃撷余》明·王世懋明王世懋撰,一卷。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号麟洲。太仓人。官南京礼部主事等。此书评论唐代及当朝诗人诗作,推重盛唐律诗,推崇李梦阳、李攀龙。主张作诗“先须辨体”、“严于格调”,但反对过于模拟古人。强调“触物比类,宜其性情”,“顾取情性”,赞扬具有艺术个性,能“成一家之言”之徐祯卿、高叔嗣,《四库提要》谓其“能不为党同伐异之言”是也。通行本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丛编》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71《存余堂诗话》明·朱承爵明朱承爵撰,一卷。朱承爵,字子儋,号舜城漫士,又号左庵。江阴人。此书评唐代及本朝人诗。论诗境,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后人奉为名言。论诗词之分界亦有见地。论古人描写听琴、琵琶等乐器之诗,分析甚细。考订王建宫词颇详实。通行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81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本等。72《四溟诗话》明·谢榛明谢榛撰,四卷。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人。极力强调气格,主张宗法盛唐,但取径较宽,谓初盛唐十四家“咸可为法”;又主张“神交古人”,“返朴复拙”,忌摹拟太甚;提倡“妙在含糊”与“景媒情胚”之意象、“天机自然”与“漫然成篇”之兴会,关照心灵“悟以见心”之妙悟。于后七子中独能提出“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之独创性口号。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校点本。73《归田诗话》明·瞿佑明瞿佑撰。三卷。又名《存斋诗话》、《归田诗话录》、《吟堂诗话》。瞿佑(1341-1427),字宗吉,号存斋。钱塘人。曾官临安教谕、周王府长史等。此书以记事为主,论诗能结合作者时代与身世进行考察,记载不少宋代爱国诗人诗篇。论诗主唐音,“诵少陵诗,则有识大体之称;诵太白诗,则有大胸次之美;诵唐人采莲诗,则美其用意之妙”。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74《逸老堂诗话》明·俞弁明俞弁撰,二卷。俞弁(1488?-1547),字子客,号戊申老人。昆山人。书中以论诗为主,亦论及文章、书画,并有诗事考辨与笺释。反对前七子拟古与尊唐抑宋,主张不论唐宋,以工为佳。反对严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之说,主张写诗要多读书;提倡写“眼前景物口头语”,“不必过求奇险”。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75《南濠诗话》明·都穆明都穆撰,79则。又名《南濠居士诗话》。都穆(1458-1525),字玄敬,号南濠居士。吴县人。官礼部主客司郎中等。论诗以严羽为宗,许其“诗道亦在妙悟”之说“最为的论”,然不废苦吟,谓“诗须苦吟,则语方妙”。主张写诗“要真情并实境”,反对“无为而强作”,目唱和应酬诗为“流弊”。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76《诗镜总论》明·陆时雍明陆时雍撰,一卷。陆时雍字仲昭,桐乡人,事迹不详。此卷原为《古唐诗镜》一书序论,丁福保辑出编入《历代诗话续编》,题作《诗镜总论》。论诗推重三百篇,认为诗衰于西汉,绝于晋宋,唐诗不及古诗。评论诸多古人诗歌,指出其风格特色。以“真趣”为尚,重“色与韵”、“意象玲珑”与“一往神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大旨以神韵为宗,情境为主”,甚是。通行有1983年中华书局版《历代诗话续编》本。77《诗薮》明·胡应麟明胡应麟撰,二十卷。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明瑞,号少室山人,又号石羊生。兰溪人。书分内、外、杂、续四编。内编六卷,以诗体为纲,自古体杂言至近体绝句。外编六卷,以朝代为序,自周、汉至元。杂编六卷,为补遗与考证。续编二卷,评述本朝自洪武至嘉靖诗。论诗阐发前后七子之格调说,兼提倡神韵,而评论历代作家作品自具见解。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校本。78《渚山堂词话》明·陈霆明陈霆撰,三卷。陈霆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人。先仕后隐居。主张创新,反对因袭古人。看重人品与词品之关系。追溯词体发源到南北朝。品鉴词作、论述创作皆有独到见解,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许其“持论多确”,然转引多而创论少也。记宋元明三代词人轶事、佚篇断句颇多。通行有《四库全书》本、《词话丛编》本等。79《爰园词话》明·俞彦明俞彦撰,一卷17则。俞彦字仲茅,上元人,官光禄寺少卿。书中探讨词之名称、词与诗并存之原因、词与音乐之关系,从立意、构思、音调、对句等多方面说明词之特点及创作要求。论词之发展变化,以为“宋词非愈变愈下”,充分肯定南宋词人之词作。惜所揭诸观点较少阐释。有《词话丛编》本。80《词品》明·杨慎明杨慎撰,一卷。主要是辨析源流,搜罗散佚之作。词论上溯六朝,以《文选》诗与南北朝乐府为词之原始,崇尚六朝风华情致与含蓄蕴藉之艺术特色。评词重“情致”,即深情蕴含、言外韵味,强调“词尤含蓄”,反对南宋以降“餕馅味、教督气”。对词律持通达态度,品评作家亦甚通达。有《函海》本。81《南词叙录》明·徐渭明徐渭著,一卷。徐渭(1521—1593),字文长,一字文清,自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别署田水月。山阴人。此书为最早之南戏概论著作,亦为明清两代唯一一部专论南戏之书。内容包括南戏源流及发展情况,南戏之风格特色,南戏之音律,南戏作家、作品评论以及常用术语、方言考释等,附有戏本目录。有《壶隐居》黑格抄本,通行有《读曲丛刊》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82《曲律》明·王骥德明王骥德著,四卷。王骥德(?-1623?),字伯良,一字伯骏,号方诸生,别号秦楼外史。会稽人。此书论作曲之法,从宫调音韵到科诨部色,门类详备,议论见解,颇为精湛,为第一部论南北曲写作之专著。有天启四年原刻本、《学术丛编》本,通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83《谭曲杂劄》明·凌濛初原题“即空观主人撰”,一卷。按即空观主人,是明凌濛初的别号。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又名凌波。浙江乌程人。此书极力推崇元曲之本色,对梁伯龙等“工丽”文笔,深加谴责;又不喜沈璟一派之娇柔作风,以为在堆砌用典之下。是书未见单刻本,只有《南音三籁》附刻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84《衡曲麈谭》明·张琦张琦撰,一卷。原不题作者姓名,考此作又附载于《吴骚合编》卷首,《吴骚合编》为明骚隐居士所编,《衡曲麈谭》作者殆即骚隐居士。骚隐居士又称骚隐生,又号白雪斋主人,姓张名琦,字楚叔。《吴骚合编》分为四章:一为“填词训”,二为“作家偶评”,三为“曲谱辨”,四为“情痴寤语”。其所谓填词即散曲也,所评作家亦以散曲家为主。辨曲谱,谓“专在平仄间究必,乃学之陋焉者”,是为独见。有《吴骚合编》附刻本、《读曲丛刊》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85《曲律》明·魏良辅明魏良辅著,一卷。魏良辅,字尚泉,豫章人。生活于嘉靖年间。此书共20条,主要论述当时戏曲唱腔流传情况与昆山腔歌唱方法,共记载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五种唱腔,其中弋阳腔流传范围最广。关于昆山腔,载其出现于明以前,对其歌唱中字、腔、板三方面问题提出若干原则与要点。有《吴骚合编》附刻本、《读曲丛刊》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86《远山堂曲品》明·祁彪佳明祁彪佳撰,一卷。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山阴人。此书系据吕天成《曲品》扩展而成,体例基本同于吕著,分为妙、雅、逸、艳、能、具六品。另外专列杂调一类,专收弋阳腔剧本。此书虽为残卷,收曲达460种,品亦能评独抒己见。有明远山堂蓝格稿本,明启元社黑格抄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87《远山堂剧品》明·祁彪佳明祁彪佳著,一卷。是书著录明人杂剧,体例与《远山堂曲品》相类,妙品24种,雅品90种,逸品28种,能品52种,具品39种,共242种。有明远山堂蓝格稿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88《曲品》明·吕天成明吕天成著,二卷。吕天成,原名文,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蓝生。余姚人。此书以评论明代戏曲作家、作品为主,是现存第一部传奇作家略传及作品目录。书中记载戏曲家90人,散曲家25人,戏曲作品192种。凡明嘉靖前之作家作品,分为神、妙、能、具四品;隆、万以来作家作品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有暖红室刻本、吴梅校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89《诗辩坻》清·毛先舒清毛先舒撰,四卷。毛先舒(1620~1688),字稚黄,更名骙,字驰黄,号蕊云。杭州钱塘人。明末诸生,入清弃举业。与毛奇龄、毛际可并称为“浙中三毛”。有《东苑诗文钞》、《思古堂集》、《毛稚黄十二种书》等,后人汇刊为《毛古庵先生全集》。据自序,此书撰于顺治二年(1645)至九年(1652)间。原稿甚多,删简为今本。毛氏诗学守唐人门户,扬七子而抑竟陵,于明代诗家,抨击“唐六如之俚鄙,袁中郎之佻侻,竟陵钟、谭之纤猥”,而独不及前后七子,可见其渊源有自也。全书有总评,有分论,议论亢爽不群,对历代论者皆有驳正,不落窠臼。有康熙间刊毛稚黄十二种书本、康熙间刊东苑诗文钞附录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90《梅村诗话》清·吴伟业清吴伟业撰,一卷。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迁右庶子。弘光朝任少詹事。入清后任国子祭酒。有《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此书作于入清以后,约在顺治十年(1653)九月出仕前。皆载明末诗人事迹,于死节之士如陈子龙、宋玫、瞿式耜等记述尤细,记当时侠烈之事、黍离麦秀之诗,皆寓诗史之微意,论诗较艺反在其次。书中所及人物如钱谦益、龚鼎孳等,皆为平生密友,记事细致真切,可见当时文士情态。通行本有梅村家藏稿本、观自得斋丛书本、太昆先哲遗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以家藏稿文字最为完整。91《载酒园诗话》清·贺裳清贺裳撰,五卷。贺裳字黄公,号檗斋,别号白凤词人。江南丹阳人。复社成员。有《蜕疣集》。卷一泛论古今人作诗理法,多商榷前人诗话之说;卷二论初盛唐人诗;卷三论中唐人诗;卷四论晚唐诗;卷五论两宋人诗。就其命意观之,见识固已不凡,而评论所及,包揽中晚唐、两宋名家,一一披阅其诗集,揭其创作倾向及艺术特征,见解中肯,持论平实,故于江南一带甚有影响,吴乔极尊奉之。通行本有康熙刊本、嘉庆二十四年夏之勋烟环阁翻刻本、清诗话续编本。92《蠖斋诗话》清·施闰章清施闰章撰,一卷。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江南宣城人。顺治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读学士。诗与宋琬齐名,时有“南施北宋”之目。有《学余堂诗文集》、《矩斋杂记》等,今人编为《施愚山集》。此卷杂论古今诗,以考证名物典故为主,旁及前人笔记之摘录,似读书随札,非经意之作也。至其论诗学及评论诗作,如以学问为根基,以言之有物为宗旨,言诗须有道气而不可著迹之类,虽仅寥寥数则,亦可见其论诗主张及平生得力所在。通行本有乾隆十二年刊施愚山先生全集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93《龙性堂诗话》清·叶矫然清叶矫然撰,初集二卷续集二卷。叶矫然(1614~1711),字子肃,又号思庵。福州闽县人。顺治九年进士,官工部主事、乐亭知县。有《易史参录》、《龙性堂诗集》、《东溟集》、《鹤唳编》。初集约成于康熙十二年前,续集成于康熙二十一年后。叶氏论诗主博参古今而超然自得,故主张由初盛立其基,旁涉宋元而畅其趣。初集平章古今诗论,博采前人及时贤谈诗名言,辨析义旨,断以己见。续集论宋金元诗,随所见评之,虽漫无系统,然值康熙朝宗宋之风未兴之际,读宋诗者尚少,叶氏能留意宋诗,固属难能可贵。通行本有乾隆四十年幕陶轩刊本、台湾广文书局影印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94《春酒堂诗话》清·周容清周容撰,冯贞群编,一卷,周容(1619~1679),字茂三,一作鄮山,又字躄堂。浙江鄞县人。明亡后弃诸生,顺治三、四年间一度削发为僧,称释茂三。后以母在还初服,布衣终。有《春酒堂诗文集》、《翁洲志》。此书成于康熙十七年(1678)至十八年间,杂论古今诗,评泊唐人名作,自出手眼,不随人短长。多涉及注杜解杜,见解豁达。通行本有民国四年张寿镛刊四明丛书春酒堂文存附录本、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本。95《漫堂说诗》清·宋荦清宋荦撰,一卷。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河南商丘人。康熙间以门荫入仕,由黄州通判累官至江苏巡抚,以吏部尚书致仕。富藏书,精鉴赏,诗与王渔洋齐名。有《绵津山人诗集》,著作汇刊为《西陂类稿》。其诗学早年以唐为宗,后泛滥及宋、元,取法甚广,不拘一隅。此卷为康熙十九年(1680)与儿至论诗所记。时天下学宋之风方炽,流敝渐显,故是卷首倡学诗须通晓源流,“自有得于性之所近,不必模唐,不必模古,亦不必模宋、元、明”,于唐宋两派之争持折衷态度。通行有康熙三十七年刊本、昭代丛书本、西陂类稿本、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96《秋星阁诗话》清·李沂清李沂撰,一卷。李沂(?~1701),字子化,别字艾山,号壶庵。江苏兴化人。自髫年即喜为诗,及壮遭国变,弃举业而益肆力于诗歌。著有《鸾啸堂诗集》。康熙二十年(1681)作者过扬州,学诗者来请教诗法,乃书以示之。其指示初学,以实用为宗旨,故首揭多读多讲多作多改“八字诀”;继训以“劝虚心”、“审趋向”,欲初学多求师资、以盛唐为宗;再示以“指陋习”,举当世为诗之五弊;终殿以“戒轻梓”、“勉读书”,欲学者勿轻率刻诗,持论皆平实可行。通行有昭代丛书本、萤雪轩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97《答万季野诗问》清·万斯同问,吴乔答清万斯同问,吴乔答,一卷。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县人。黄宗羲弟子,邃于明史,与兄斯备俱有名于时。康熙十七年召试博学鸿词,不赴。后客徐乾学府,以布衣参修明史。门人私谥贞文先生。撰《明史》纪传稿六十卷,有《明乐府》、《石园文稿》。此卷即吴乔答其问诗之作,作于康熙二十年(1681)冬吴乔客京师徐乾学邸时。赵执信《谈龙录》言“昆山吴修龄论诗甚精,所著《围炉诗话》,余三客吴门,遍求之不可得,独见其与友人书一篇”,郭绍虞先生疑其与友人书殆即此卷,后编入《围炉诗话》中,甚是。通行有花薰阁诗述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98《围炉诗话》清·吴乔清吴乔撰,六卷。吴乔(1611~1695),原名殳,字修龄,江南太仓人,入赘昆山。明崇祯十一年诸生,寻被斥。入清后以布衣游于公卿间。曾与吴江戴笠同辑《流寇长编》。有《古宫词》、《托物草》、《好山诗》、《舒拂集》等。此书作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稿于康熙二十一年后,为其晚年定论。卷一为诗本体论,泛论诗格、诗法、学诗之途径,卷二自古诗十九首至唐近体,卷三论唐诗流变,卷四论李杜之诗,下及明诗风气,卷五论宋诗,卷六论明诗,要之于宋诗无所见,排击七子辈亦过刻,故后人读其书多不满。通行本有借月山房汇钞本、道光三年三槐堂刊本、适园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99《原诗》清·叶燮清叶燮撰,四卷。叶燮(1672~1703),字星期,号已畦,世称横山先生。江南吴江人。康熙九年进士,官宝应知县,以忤上官被参落职。著有《已畦文集》。事迹见沈德潜《归愚文钞》卷十《叶先生传》。书成于康熙二十五年,分内外两篇,各分上下,“内篇标宗旨也,外篇肆博辨也”。每以设问提出问题,故能系统阐述诗学理论,《四库提要》称“极纵横博辨之致,是作论之体,非评诗之体也”,甚有见地,惟谓“词胜于意”,“多英雄欺人之语”,则不免苛刻。通行本有康熙二十五年二弃草堂刊已畦文集本、民国七年梦篆楼重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丛书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吕智敏评注本。100《而庵诗话》清·徐增清徐增撰,一卷。徐增(1612~?),字子能,号而庵、十足道人。江南吴县人。明崇祯间诸生,能诗工书,师事钱谦益,从金圣叹、周亮工游,入清不仕。有《灵隐寺志》、《池上草》、《九诰堂集》,选有《诗表》、《元气集》。徐増平生最服金圣叹,其诗学亦承圣叹之余绪,以三十五年编成《说唐诗》,选诗三百十九首,发挥金圣叹之结构诗学,此卷即书前所列“与同学论诗之语”,张潮辑出刊于昭代丛书中,改题今名。其持论每发挥金圣叹之说,好以禅喻诗,以解数、起承转合为正法眼藏,其说有戛戛独造处,亦不乏大而无当处。故《四库提要》总集存目类谓“其说悠谬支离,皆不可训”,“穿凿附会,尤失古人之意”。通行本有近藤元粹辑萤雪轩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及康熙、乾隆、光绪多种《说唐诗》刊本,。101《诗义固说》清·庞垲清庞垲撰,二卷。庞垲(1640~1708),字霁公,号雪崖。直隶任丘人。康熙十四年举人,十八年登博学宏词科,官至建宁知府,后辞归卒。有诗名,著《丛碧山房集》,辑有《庞氏族谱》、《昭君怨诗集》。书成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后。持论以三百篇为宗,以性情礼义为体,始终条理为用,大旨不出传统诗教之范围,而层层论述,理路愈加细密。评骘历代之诗,褒贬持平,议论颇见胆识。通行有丛碧山房全集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02《唐音审体》清·钱良择清钱良择撰,一卷。钱良择(1645—?)字玉友,号木庵。江南常熟人。九岁学作诗,出语惊长老。弱冠上京,与查慎行兄弟游,才名益噪。然累应试不第。曾随大吏出使海外,康熙二十七年(1688)又佐朝贵出使俄罗斯。后出家为僧。有《出塞纪略》、《抚云集》。此卷为钱氏所选总集《唐音审体》之序论,述各体之源流,为雪北山樵辑出单行,刊入《花薰阁诗述》。钱氏论乐府能注意与歌行之别,论古诗能注意与齐梁体之消长,论古近体各式而及唐诗名家之体制特征,皆有见地。通行本有康熙四十三年昭质堂刊本、道光二十二年海虞顾氏刊本、花薰阁诗述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03《寒厅诗话》清·顾嗣立清顾嗣立撰,一卷。顾嗣立(1665~1722),字侠君,号闾邱。江南长洲人。康熙三十六年顺天乡试举人。有《闾邱诗集》、《韩昌黎诗集注》,辑有《元诗选》、《诗林韶濩》等。此书约撰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前后,多采前人或时贤如二冯、俞瑒、宋荦、周斯盛之语,记吴下同人诗酒游宴之乐,存一时风雅、议论。其自说则以论元诗流别二则较有参考价值。通行本有道光二十八年刊秀野草堂诗集附录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04《谈龙录》清·赵执信清赵执信撰,一卷。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进士,康熙二十八年坐佟皇后丧期观剧革职,乡居终老。有《饴山诗文集》、《海鸥小谱》、《礼俗权衡》等。据自序,书成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赵氏诗学私淑常熟冯班,自康熙三十五年(1696)与王渔洋交恶,遂有此书揄扬冯氏诗学,而诋斥王渔洋。然实多无理之词、曲解之词、不实之词及意气之词。《四库提要》折衷两家诗论,谓“两说相济,其理乃全,殊途同归,未容偏废”,于理或有之,然较以《谈龙录》所论,则殊失之肤廓。通行本有乾隆间因园刊贻山诗文集附录本、乾隆间雅雨堂刊本、四库全书本、花熏阁诗述本、艺海珠尘本、谈艺珠丛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丛书本。105《汉诗总说》清·费锡璜清费锡璜、沈用济撰,一卷。费锡璜(1664~?),字滋衡。诗人费密次子。其先为四川新繁人,祖父经虞避难至扬州,后为吴江人。诗用功于两汉乐府,为沈德潜、李调元所赏。有《掣鲸堂诗选》。沈用济,原名瑛,字方舟。浙江钱塘人。国子监生。少喜吟咏,毛先舒叹为后生领袖。康熙四十八年(1709)夏自京归浙,访费锡璜于邗江,“见时流竞趋新异,六朝暨唐概置不讲,何论于汉,相与叹息”,遂同撰《汉诗说》十卷,取冯维讷《诗纪》、梅鼎祚《诗乘》所载汉诗加以评释,介乎总集与诗评之间,《四库提要》列入存目总集类。此卷原为全书之通论,通论汉代之诗歌谣谚,杨复吉辑《昭代丛书》采入,遂为单行诗话。《汉诗说》系其书原为二人合撰,杨复吉不知何据,取“总说”单署费锡璜撰,今还署二人之名。通行有康熙间掣鲸堂刊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06《絸斋诗谈》清·张谦谊清张谦宜撰,八卷。张谦宜(1639~?),字稚松,号山农。山东胶州人。少年落拓以诗名,中年折节读书,潜心宋儒性理之学,老而弥笃。康熙五十一年登进士第,已至暮年。有《尚书说略》、《张氏家训》、《张稚松先生文集》、、《絸斋诗选》、《家学堂诗钞》等。本书内容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三十年间与门人李伊村、高墨阳、赵初筵论诗所说,康熙四十九年(1710)删定。其持论多本其师杨师亮,主清虚平和,沉厚飞动,故欲学者涵养性情,令其深厚,平和中节,不乖正道。卷中解释、定义诗美概念甚多,见识颇精当。通行有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07《抱真堂诗话》清·宋征璧清宋征璧撰,一卷。宋征璧(1617~?),字尚木,原名存楠,江南华亭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官中书舍人。入清官潮州知府。有《含真堂诗稿》、《抱真堂诗稿》。此书多论六朝、唐诗,偶及明代,评前人诗着眼于片言只字之修辞,出语简短,有如格言。然不无率尔发论,有欠斟酌者。引诗亦有笔误。通行为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08《西圃诗说》清·田同之清田同之撰,一卷。田同之(1677~?),字在田,号小山姜,别号西圃。山东德州人。田雯长孙。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官国子监学录。有《幼学续编》、《西圃丛辨》、《西圃词说》等,辑有《历代诗选读本》、《安德明诗选遗》。是卷大抵采前人诗论之精粹,略加贯串申明,所谓“因他人之说以立吾之说,即以吾之说而印他人之说也”。其持论以自然为尚,评历代诗学之流变及作品之得失高下,则大体陈述己见,其间剖析宋、明两代诗学之趋势,商榷前人论断,阐明渔洋论诗之旨,见地亦不俗。通行有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09《说诗晬语》清·沈德潜清沈德潜撰,二卷。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人。从叶燮受诗学,王渔洋晚年颇赏其诗。乾隆四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谥文慤。有《竹啸轩诗》、《归愚诗钞》,选有五朝诗别裁集。此书为雍正九年(1731)春居小白阳山僧舍读书时答僧叩问诗学源流之作。卷上先秦迄唐,卷下宋元以后,沿诗体演进之势,论体制格律之要,评历代名家之得失,能超脱门户之见,裁量高下,识断最精。此书传世版本亦甚多,通行有乾隆十六年刊《归愚诗文钞》本、嘉庆三年刊本、啸园丛书本、谈艺珠丛本、四部备要本、清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本。110《辍锻录》清·方贞观清方贞观撰,一卷。方贞观撰,方贞观(1679~1747),名世泰,以字行,号南堂,晚号三乳老人。安徽桐城人。诸生。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因戴名世《南山集》案株连,隶旗籍,十年始放还。工诗善书,为艺林所推重。有《南堂诗集》。此卷四十四则,不详作年,手书稿本流落坊间,为金楷购得,始刊行传世。方氏论诗远承明代格调派之说。评论有唐诗家,皆深造有得。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一称其“多论诗精微之语”,是也。此书有道光十四年广陵聚好斋刊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11《一瓢诗话》清·薛雪清薛雪撰,一卷。薛雪字生白,号一瓢道人。江苏吴县人。诸生,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邃于医学,与叶天士、缪宜亭三家并称名医,曾集注《医经原旨》。又工画墨兰,诗传叶燮之学,得力于杜诗者深,然均为医名所掩。有《一瓢斋诗存》、《抱珠轩诗存》、《斫桂山房诗存》等,辑有《唐诗正雅集》、《唐人七律花雨集》等。诗话作于乾隆初,大体承师说并加以发挥,然独宗唐人,不喜宋诗,于中晚唐诗用功尤深。考论前人作品,阐释甚精,往往能沟通诗、文、书、画乃至医、兵之理,多方取譬,互相发明。通行之本有雍正十三年扫叶村庄刊一瓢斋诗存附录本、道光刊昭代丛书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12《野鸿诗的》清·黄子云清黄子云撰,一卷。黄子云(1691~1754),字士龙,号野鸿。江苏昆山人,居吴县。布衣,曾随徐征斋使琉球。少有俊才,诗名甚著,与吴嘉纪、徐兰、张锡祚合称为四大布衣。有《四书质疑》、《诗经评勘》、《野鸿诗稿》、《长吟阁诗集》。此书作于乾隆二年(1737)前。所论各体作法要领,见解极深,述诗史源流、古贤得失,最见特识,每有造微之论。偶亦拘守诗教正统而失之迂腐。通行有乾隆二年长吟阁刊本,后刊入道光本昭代丛书中,被随意删改。又有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13《秋窗随笔》清·马位清马位撰,一卷。马位(1713~?),字思山,号石亭,又号南垞。陕西武功人。门第高华,与杭世骏为诗友。官刑部员外郎。有《南垞诗稿》。此书作于乾隆四年(1739),作者年未及壮。多考论古籍,训释词语,尤多商榷宋人诗话、笔记之说,善举前人立意造语相通、近似之处,颇启人心思。引宋代张俞“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句,误作唐人咏蚕诗,偶失考也。通行有乾隆间疏雨书堂刊本、道光刊昭代丛书本、关中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14《莲坡诗话》清·查为仁清查为仁撰,三卷。查为仁(1693~1749),一名成苏,字心谷,号莲坡居士。直隶宛平人。查慎行侄。康熙五十年解元。因查嗣琏之案系狱,八年方脱。遂绝意仕进,聚书于天津读之,广交天下名士。著有诗词集多种,汇为《蔗塘未定稿》、《蔗塘外集》。此书撰于雍正九年(1731)至乾隆六年(1741)之间,以记诗家逸事与篇章本事为主,多载康熙朝名诗人佚闻,颇有不见于他书者。于所见前人诗说皆有评语,多载所交之诗僧,为其一特色。此书版本颇夥,通行有乾隆八年刊蔗塘外集本、龙威秘书本、粤雅堂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15《贞一斋诗说》清·李重华清李重华撰,一卷。李重华(1682~1755),字玉洲,江苏吴江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以细故去官。有《贞一斋集》。此卷成于乾隆初年,由“论诗答问三则”与“谈诗杂录”100条构成,详论诗之音象意三要素,神运、气运、巧运、词运、事运五种能事及学诗步骤,泛论各体诗理格法,由常式入手,证以唐宋名家之得失所在,多深造有得之言。所涉及命题虽属诗家常谈,但议论之深入透辟,有过于前人。通行有乾隆十一年刊《贞一斋集》附录本、道光本昭代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16《说诗菅蒯》清·吴雷发清吴雷发撰,一卷。吴雷发字起蛟,号夜钟,又号寒塘。江苏震泽人。雍正、乾隆间诸生,著书十余种,有《琴余集》。此卷泛论诗法诗理,主独创,主触景生情,以自然为贵,兴之所至为妙,归结于“洁厚新超”四字,不盲目崇古,反对一切定法,多不遇之愤世之言。通行有道光刊昭代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17《国朝诗话》清·杨际昌清杨际昌撰,二卷。杨际昌(1719~1804),字鲁藩,号葭渔,又号蓬莱居士。浙江山阴人。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以授徒行医终。著有《大中句解》、《药栏随笔》《闻见杂志》、《唐诗葩正》、《天崇文炳》、《国朝文炳》等书,诗文有《澹宁斋集》。事迹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藏本《澹宁斋集》杨氏后人手跋,汤纪尚《槃薖文甲集》有传记。诗话撰著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二十三年(1758)间,专论本朝人诗,起尤侗,止曾燠,仅录已故诗人,包括明遗民。多摘句及述诗作本事,少品评。通行有乾隆二十四年杨氏似园自刊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18《葚原诗说》清·冒春荣清冒春荣辑,四卷。冒春荣(1702~1760),字寒山,一字葚原,自称花源渔长,又号柴湾樵客。江苏如皋人。布衣,有名于士林。累掌江浙间书院,修《象山县志》、《通州志》、《凤阳府志》、《两淮盐法志》,著有《会原集》、《然翠罔特炒》。此书杂论诗体诗法,卷一五言律说,卷二七言律说,卷三排律说、绝句说,卷四古诗说、乐府说。全书共136则,十之八九抄撮前人诗话,或原文照搬,或增删剪裁,大多隐没原书名。刺取最多者,为黄生《诗麈》与沈德潜《说诗晬语》。通行有光绪间如皋冒氏刊冒氏丛书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19《诗学纂闻》清·汪师韩清汪师韩撰,一卷。汪师韩(1707~?),字杼怀,号韩门,又号上湖。浙江钱塘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湖南提学使。晚年主讲保定莲花池书院。博通群籍,著述丰富。有《文选理学权舆》、《上湖纪岁诗编》、《上湖分类文编》及群经研究著作。此书旨在“明体裁之辨,订沿袭之误,而无取乎一句一字之称美”,每条专论一题,如“绮丽”、“诗集”、“杂拟杂诗之别”、“通韵”、“乐府”等条,繁征博引,细致辨析,类似今日专题论文。持论平允而精审。通行有乾隆间原刊本、乾隆间刊上湖遗集本、丛睦汪氏遗书本、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20《石洲诗话》清·翁方纲清翁方纲撰,八卷。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顺天大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累官至内阁学士。长于金石、考据之学,工书,精鉴赏。有《复初斋集》、《苏斋丛书》等。此书为作者视学广东时撰,前五卷成于乾隆三十年至三十三年间,后增元遗山、王渔洋诗说三卷,共成八卷。卷一论初盛唐诗,评杜诗独多;卷二论中晚唐诗,多灼见;卷三论宋代前期诗,以东坡居多;卷四论山谷以后宋诗,迄于宋末,间以前后各代诗对比,语多精到;卷五论元诗,殆读顾嗣立《元诗选》之札记,故多榷正顾书之语。卷六渔洋评杜摘记,卷七讲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卷八讲王渔洋论诗绝句三十五首,阐发中屡有驳正。翁氏论诗主肌理,人所共知,而其评析历代诗家之精确犀利,则诚非肌理二字所能尽也。通行有粤雅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本批评丛书本。121《兰丛诗话》清·方世举清方世举撰,一卷。方世举字扶南,号息翁。安徽桐城人。博学笃行,不乐仕进。有《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汉书辨注》、《世说考义》、《家塾恒言》。此书成于晚年,作者审定时年已八十五,为其毕生诗学之精粹。讨论诗艺、作法,细致入微。言必有据,注重实证,令人信服。故何义门等学问名家许其语有根柢。通行有乾隆间方观承刊春及堂集附录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22《雨村诗话》清·李调元清李调元撰,二卷。李调元(1734~1802),字羹堂,又字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别号童山蠢翁。四川罗江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直隶通永兵备道。辑有《全五代诗》、刊有《函海》丛书。此书别有十六卷本,皆论本朝诗。此二卷论前代诗歌,卷上先秦至隋,卷下唐至明。卷上释古今诗乐之分合,通于词曲,甚为明晰。卷下多论杜诗。主独创,主和易而反险怪。通行有乾隆间李调元刊函海本、嘉庆间刊童山全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23《诗学源流考》清·鲁九皋清鲁九皋撰,一卷。鲁九皋(1732—1794),原名仕骥,字絜非,号乐庐。江西新城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夏县知县,卒于任。先后师从朱仕琇、姚鼐,以古文名。有《周易读本》、《山木居士集》等。此实为论述中国诗史源流之专题论文,自屈原《楚辞》迄明末屈大均、陈恭尹,而尤以明代为详。以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为五大宗,其他支分派别,各有所属。述一时代及代表作家后,复提示风格或诗体演变之迹,行文颇有条理,持论大体平。通行有乾隆四十五年自刊本山木居士集、道光五年静存书屋刊是程集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24《读雪山房唐诗序例》清·管世铭清管世铭撰,一卷,附录《论文杂言》中论唐诗20则。管世铭(1738~1798),字缄若,号韫山。江苏武进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制义名世,亦工诗古文,为制义所掩。有《韫山堂诗文集》。此书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为所选唐诗四十卷自序及凡例,分体论唐诗,各体中先分论作家,后殿一则总论,独七律更申论其结体名隽之佳作,要之详于盛、中唐,而略于初、晚唐。通行有粤雅堂丛书本、粟香室丛书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25《随园诗话》清·袁枚清袁枚撰,十六卷补遗十卷。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一号存斋,晚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知县,乾隆十四年辞官,优游而终。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子不语》、《随园随笔》、《随园尺牍》等。此书正编成书于乾隆五十五年,补遗随成随刻,迄病故未止,故传世之本有四卷、八卷、十卷不等。此书所述多为本朝诗人,偶及前代,以记事为主,间出议论,必精警可喜。当时极为风靡,几家有其书。因侈谈性灵,标榜风流,采摭稍滥,亦颇招后人非议。本书版本极夥,通行有乾隆五十七年小仓山房刊本、道光四年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选辑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排印本。126《续诗品》清·袁枚清袁枚撰,一卷。此书系仿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体而作,每首四言十二句,述作诗之要义,言多胜解。然立意异于司空图,皆论用功作诗之法,后人或非议其书名与内容不称。通行有嘉庆二十二年刊绿满书窗六种本、道光本昭代丛书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本。127《山静居诗话》清·方薰清方薰撰,一卷。方薰(1736~1799),字兰士,一字兰坻、兰垓,又字长青,号樗庵。浙江石门人。赘于梅里王氏。精绘事,工画兰,与奚冈齐名。有《山静居画论》、《山静居书论》、《山静居题画诗》、《山静居遗稿》。作者别有《山静居诗论》论历代诗,此卷为作者晚年所著,皆记所知浙中人诗,多布衣穷厄之士,零章断句,藉以得传。其论诗旨趣通达,略近于性灵派。通行有别下斋丛书本、花近楼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28《茗香诗论》清·宋大樽清宋大樽撰,一卷。宋大樽(1745~1804),字左彝,号茗香。浙江仁和人。乾隆四十二年举人。官国子监助教,嘉庆四年罢官回里。晚年耽于学禅,卒年约六十岁。有《学古集》、《牧牛村舍外集》。此卷成于嘉庆三年(1798)前,为其晚年之论。泛论古今诗,以复古道为己任,主寄兴、伫兴,拟古于神似,唯多模糊隐约之论,陈衍《石遗诗话》卷三再三商榷。通行有嘉庆刊本学古集附录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29《瓯北诗话》清·赵翼清赵翼撰,十卷续二卷。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乾隆二十六年探花,历官至贵西兵备道。有《陔余丛考》、《瓯北全集》等。据年谱,此书作于嘉庆六年(1801),时瓯北年七十五。前十卷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十家诗,续二卷杂论古诗。作者才高学博,兼年耋功深,议论考订均出流俗之上。崔旭《念堂诗话》谓“犹其著《二十二史札记》手段,与他家诗话迥别”,诚是。通行有嘉庆七年湛贻堂刊瓯北全集本、同治十三年红杏山房重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选辑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30《履园谭诗》清·钱泳清钱泳撰,一卷。钱泳(1759~1844),初名鹤,字立群,号梅溪,一号台仙。江苏金匮人。国子监生,官候选府经历。著有《履园文集》、《履园丛话》、《曲目新编》等。此卷乃辑《履园丛话》卷八论诗之语而成,郭绍虞先生谓其“欲调和格律、性灵之争,故其论诗对格律、性灵均予以新的解释”(《清诗话》前言),甚是。通行有道光十八年述德堂刊、苏州振新书社石印、中华书局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排印《履园丛话》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31《退庵随笔》清·梁章钜清梁章钜撰,二卷,系辑梁章钜《退庵随笔》二十、二十一两卷“学诗”而成。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一字茝林、芷林,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七年进士,官至两江总督。著《藤花吟馆诗钞》、《退庵笔记》等数十种。此书上卷论古今诗,多摘引前人诗话、诗评发挥其意,简择颇精,亦无门户之见。下卷论古近体诗作法宜忌,则多属常谈。评论前人所纂诗选、诗注颇多,持论公允。有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32《三家诗话》清·尚镕清尚镕撰,一卷。尚镕(1785~1836),字乔客,一字宛甫。江西南昌人。少有神童之誉,道光五年副优贡,曾主讲多所书院。著有《持雅堂诗钞文集》等,编有《律诗杜骨》。诗话作于道光五年八月乡试落榜后。作者读书极博,见识超卓,每有议论皆新警可喜。通行有道光八年刊本、道光刊持雅堂全集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33《养一斋诗话》清·潘德舆清潘德舆撰,十卷。潘德舆(1785~1839),字彦辅,一字四农,别字农师。江苏山阳人。屡困乡试,二十六岁时弃举业而致力于古文辞,道光八年江南乡试解元。道光十五年大挑一等,以知县候补安徽,未赴而卒。著有《养一斋诗文集》等十余种。其论诗以三百篇为根柢,强调诗歌之教化作用,斥性灵派所言性情不过嘲风弄月,叹老嗟卑,荒淫狎邪之语,标举“柔惠且直”为“古诗人之性情”。又以“质实”二字论诗境,以救格调、性灵诸说之偏。通行有道光二十九年刊养一斋全集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34《白华山人诗说》清·厉志清厉志撰,二卷。有吴德旋序。厉志(1783~1843),初名允怀,字心甫,号骇谷,又号白华山人。浙江定海人。诸生。与镇海姚燮、临海姚濂齐名,有“浙东三海”之称。有《白华山人诗集》。诗话作于道光十六年(1836)前,所论大体为学诗而发,由指示学诗门径而及评骘古今。多述心得甘苦之言,见解平实,精覈处不让清初诸名家,堪称晚近力作。通行有道光十六年刊白华山人诗集附录本、光绪九年重刊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35《竹林答问》清·陈诗香问,陈仅答清陈诗香问,陈仅答,一卷。陈仅(1787~1868),字余山,号渔珊。浙江鄞县人。嘉庆十八年举人。官至陕西宁陕厅同知。有《四明陈余山先生集七种》等。此书为道光十九年(1839)任紫阳知县时答侄诗香问诗,由诗香记录而成。书中问答,虽皆常识,然涉及传统诗学基本问题,陈氏之解要皆平正通达,论古今体式、声调之源流,最有见地,评论历代诗家,考证文字音韵亦具见学识,故为后人所重。通行有道光二十五年重刊陈余山全书本、金峨山馆丛书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齐鲁书社1985年排印诗问四种本。136《艺概》清·刘熙载清刘熙载撰,六卷。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官至广东学政。此书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各部分包括基本理论、写作技法及作家、作品品评等内容,可视为古典形态之艺术学概论。持论通达,言简意赅,为后人所推崇。此书版本甚多,通行有同治十二年刊本、古桐书屋六种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排印本、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王气中笺注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刘熙载全集本。137《小澥草堂杂论诗》清·牟愿相清牟愿相撰,一卷。牟愿相,字亶甫,号铁李。山东栖霞人。诸生。工古文。有《小澥草堂诗文集》、《牟愿相先生遗著》。此书分“诗小论”、“杂论诗”、“又杂论诗”三部分,“诗小论”为仿敖陶孙《诗评》之托所作诗人评语,有后出转精之妙。“杂论诗”论古今诗家,持论有独往独来之概。有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38《筱园诗话》清·朱庭珍清朱庭珍撰,四卷。朱庭珍(1841~1903),字小园,一作筱园、晓园,号诗隐。云南石屏人。光绪十四年举人,主讲经正精舍。有《穆清堂集》。辑刊滇中诗文,有《天船遗诗》、《云峰剩稿》、《云帆续集》。诗话定稿于光绪三年(1877)。卷一以阐述诗学基本观点为主,对前人之说多所发挥,亦有匡正。卷二评论历代诗家、诗作、诗论,卷三、卷四摘句论诗,其持论通达平正,文字详密,于是非分寸之辨,剖析极细。通行有光绪十年王氏务本堂初刊本、云南丛书本、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本。139《岘佣说诗》清·施补华清施补华撰,一卷。施补华(1835~1890),原名份,字均父。浙江乌程人。同治九年举人。官至山东候补道员,未及任病卒。有《泽雅堂诗文集》。此书为光绪七年(1881)年作者从张曜驻防喀什葛尔时所述,皆论说诗艺,以温柔敦厚为旨,以婉曲含蓄为宗,言体式、格调,论作法、修辞,评论历代诗家,皆要言不烦,极其精审,洵可谓晚清诗话中上乘之作。有光绪十三年乌程朱氏济南刊本、光绪十八年关中书院翻刻声调三谱本、丁福保辑清诗话本。140《石遗室诗话》民国陈衍撰,三十二卷续编六卷。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人。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历游幕府,清末任学部主事、兼礼学馆纂修,民国间任厦门大学、无锡国专教授。著述丰富,后人汇编为《陈石遗集》,辑有《近代诗钞》。诗话先在《庸言》杂志连载,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编为三十卷,刊行时增为三十二卷。书中论作诗之法及诗学无多,而以记晚清诗风嬗变与诗坛人物为主。诗话编撰之时,去清亡未久,以过来之人,述道、咸以降诗学源流,尤为真切。通行有民国十六年涵芬楼排印本、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排印本,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排印民国诗话丛编本。141《论文偶记》清·刘大櫆清刘大櫆撰,一卷。刘大櫆(1689~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是书专论散文艺术形式问题,即“法”,为桐城派文学思想重要著作。刘氏将“法”分为三层:神气,“文之最精处”;音节,“文之稍粗处”;字句,“文之最粗处”。有《海峰文集》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初月楼古文绪论》和《春觉斋论文》合刊)本。142《初月楼古文绪论》清·吴德旋清吴德旋撰,一卷。吴德旋(1767-1840),字仲伦,江苏宜兴人。是书为吴氏弟子吕璜所辑,吕璜跋称“皆先生就璜所问答者”。大旨在阐述桐城派古文理论,涉及先秦诸子百家至后代名家名篇,评论优劣得失亦有见地。通行有《四部备要》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论文偶记》和《春觉斋论文》合刊)本。143《春觉斋论文》清·林纾清林纾撰,一卷。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人。是书共分述旨、流别论、应知八则、论文十六忌、用笔八则等五章,附带论及“换字法”、“拼字法”、“矣”字用法、“也”字用法。有1916年都门印书局铅印本,通行为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初月楼古文绪论》和《春觉斋论文》合刊)本。144《窥词管见》清·李渔清李渔撰,一卷,22则。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谪凡,晚年改名渔,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书对词之文体性质、结构、格律、作法多有精辟见解,着重谈词之作法,以为词“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作词当“法古”,亦不废创新,将“意新”视为创新之首。要求作词须合情理,讲究韵律之美。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45《西河词话》清·毛奇龄清毛奇龄撰,二卷,38则。是书记载词坛见闻轶事,论述涉及词韵、格律、体制等词学问题。词坛见闻轶事主要为明末清初与著者同时之人之事,可谓实录。毛氏精通音韵格律,工于度曲,论词韵、格律颇为精当,亦涉及词牌、调名渊源之考释。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46《古今词论》清·王又华清王又华撰,一卷。收南宋杨守斋、张玉田及明清论者24人词论共26家,多数节录自各家词话、词论。就所选内容与角度观之,撰者重视词学理论与创作规则、技巧;博观约取,甚见功力,片玉吉光,甚为警策。通行有《词学全书》本、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47《七颂堂词绎》清·刘体仁清刘体仁撰,一卷33则。刘体仁(1624-1684),字公勇,河南颖川人。是书辨析诗词异同、探讨词体结构、作法兼及评论与鉴赏。认为“词中境界,有非诗之所能至者”,强调“词有警句”,词不离本色当行;把词从唐五代至明初分为初盛中晚四期。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48《填词杂说》清·沈谦清沈谦撰,一卷31则。沈谦(1620-1670),字志矜,号东江,浙江仁和人。是书着重论词之特点与作法。沈氏论词,重视词所蕴含之情感因素,认为“词不在大小深浅,贵于移情”,能使人“读之皆如身历其境,不能自主”。沈氏还指示初学者以作词要诀。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49《远志斋词衷》清·邹祗谟清邹祗谟撰,一卷,65则。邹祗谟(?—1670),字訏士,号程村。江苏武进人。是书主要研究词牌词韵词调,杂评前代人选本及词论词评。邹氏论词重视神似,亦论及词之体制、平仄用韵,其中论述词韵最为详尽得当。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50《花草蒙拾》清·王士禛清王士禛撰,一卷,59则。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山东新城人。是书为读《花间集》与《草堂诗余》之评议,杂评前人词作并阐述自己词学观点。王氏论词,坚持“神韵说”,主张词要艳丽而有“神韵兴象”。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51《皱水轩词筌》清·贺裳清贺裳撰,一卷,67则。贺裳字黄公,江苏丹阳人。贺氏论词,强调真情本色,亦重视环境之真实,要尽可能做到“形神具似”。此书对历代词人词作名篇多有评析,对词调、声律、作法论述亦有精彩之处。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52《金粟词话》清·彭孙遹清彭孙遹撰,一卷,18则。孙遹(1631-1700),字逡孙,号羡门,又号金粟门人。浙江海盐人。是书论及词之作法、风格以及评论、鉴赏。彭氏论词,强调“以艳丽为本色”,主张“词以自然为宗”,但不废学问。有《词话丛抄》本、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53《古今词话》清·沈雄清沈雄编撰,八卷。沈雄字偶僧,江苏吴江人。是书为搜集自唐以来有关词话、词品、词辨、词评等词学资料之汇编,亦有沈氏词论及其《柳塘词话》部分条目。《词话》部分分上下二卷,上卷收唐至宋词话,下卷收金至清康熙年间词话;《词品》部分汇辑词体起源、体制、格律问题之相关论述;《词辨》部分主要是考订词调;《词评》部分对历代词人加以评述。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54《历代词话》清·王奕清清王奕清编撰,十卷。是书按年代辑录历代词话。卷一二为唐代词话;卷三为五代十国词话,卷四五六为北宋词话,卷七八为南宋词话,卷九为金元词话,卷十为明代词话。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55《词洁辑评)清·先著、程洪清先著、程洪撰,一卷。先著,字迁夫,四川泸州人,后居江宁。程洪,字丹问。是书所选以宋词为主,时出评语,独具慧眼。多论述词之风格、特点、价值和意义。其评词主旨见于序与发凡。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56《雨村词话》清·李调元清李调元撰,四卷。论及诗词关系,认为“词非诗之余,乃诗之源也”;主张创新,反对因袭;强调内容,反对空洞;鉴赏词作,从风格、炼意、炼句、炼字诸方面评价前人词作,多有创见。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57《西圃词说》清·田同之清田同之撰,一卷。田同之字彦威,一字在田,山东德州人。田氏认为“诗余为变风之遗”,各种风格之词要兼容并蓄。又辨析诗词之同异,认为“填词非小道”,言词“情景不可太分”,“词须有寄托”。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58《铜鼓书堂词话》清·查礼清查礼撰,一卷15条。查礼(1716-1783),字恂叔,一字检堂,号铁桥。直隶宛平人。此书主要评论词人词作,作者论词尚雅,对文天祥、张孝祥等词人词中忠义刚正之气颇为推崇。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59《戏鸥居词话》清·毛大瀛清毛大瀛撰,一卷。毛大瀛(1735-1800),原名师正,字又苌,号海客。江苏宝山人。此书多记录词人生活创作轶事,记述驳杂,价值不大。评价词人词作亦无特色。间有转引他人著述者,可作词话传播研究之资料。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60《词论》清·张惠言清张惠言撰,一卷。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武进人。此书辑录作者对历代著名词人词作之评论,着重评价词人词作之风格、特点、价值。评词注重词作内容与风格特点,好讲比兴,考证比附,或有穿凿附会之嫌。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61《介存斋论词杂著》清·周济清周济撰,一卷31则。周济(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常州荆溪人。此书论及词与音乐关系、词之创作与鉴赏评论。论词推重周邦彦,崇尚“雅”、“正”,强调比兴寄托。以词与音乐之关系辨析两宋词坛之不同。评述温庭筠至王沂孙26位词人词作,阐发常州词派词学观点。附《周济词辨自序》与《潘曾玮刊词辨序》。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62《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清·周济清周济撰,一卷。此书为周济所作《宋四家词选》之序论,附有《宋四家词选眉批》。全书分序、论两部分,序概论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词,论以两宋众多词人为参照,烘托周、辛、王、吴之领袖地位。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63《莲子居词话》清·吴衡照清吴衡照撰,四卷。吴衡照字夏治,号子律。浙江海宁人。此书以浙派主张为标准,于朱彝尊《词综》和许昂宵《词综偶评》极为推崇,认为“词至南宋,始极其工”,然并不否认北宋大家之作。多记载浙派词人轶事。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64《填词浅说》清·谢元淮清谢元淮撰,一卷26则。谢元淮,字默卿。湖北松滋人。约道光中在世。论词不满时人“专求俊句,每置平仄宫调于不问”,专就词之宫调、格律、平仄、阴阳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填词之若干限制,然不必拘泥。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65《听秋声馆词话》清·丁绍仪清丁绍仪撰,二十卷。丁绍仪字杏舲。江苏无锡人。此书前有丁氏同治八年自序,后有婿胡鉴衡跋。书中采清代词坛掌故、清代词家词作最富,尤重考订辑佚。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66《憩园词话》清·杜文澜清杜文澜撰,六卷。杜文澜(1815-1881),字小舫。浙江秀水人。此书卷一论词,阐明编撰原因,评述前人有关词体制、格律之议论。卷二起专论清人词作,所录甚丰。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67《左庵词话》清·李佳清李佳撰,二卷。李佳字继昌,号莲畦。是书上卷96则,下卷102则,论词之体制特点及作法甚细。论词主“意趣”,尚“雅正”,贵有“新意”。历评北宋以来词家,摘录、品评清代词人词作较多。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68《赌棋山庄词话》清·谢章铤清谢章铤撰,十二卷,续五卷。谢章铤字枚如。福建长乐人。谢氏论词不满浙派尊南宋而贬北宋,主张“善学者,于北宋导其源,南宋博其流,兼善不当孤诣”。强调词应有寄托,亦论及词之声律、起源、风格等。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69《芬陀利室词话》清·蒋敦复清蒋敦复撰,三卷。蒋敦复(1808-1867),原名金和,后改为尔锷,字克父,后字纯甫,号剑人。江苏宝山人。此书着重论述清代词作与词评,尊常州派,上溯南唐北宋,主张“有厚入无间”,要求词“寓意深远”。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70《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清陈廷焯撰,八卷。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此书继承常州词派理论,主张作词要符合儒家“诗教”,提倡“温柔以为体,沉郁以为用”,推崇“寄托”说,强调“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并以此评价历代词人词作,议论多有可采。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单行本、1983年齐鲁书社屈兴国《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71《复堂词话》清·谭献清谭献撰,一卷。谭献(1830-1901),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人。此书由门人徐珂辑谭献文集、日记、《箧中词》及所评周济《词辨》中论词文字而成,谭献命名为《复堂词话》,徐珂作跋。谭氏论词“喜寻其旨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强调“寄托”,推尊词体,以为“用心”决定高下。有1984人民文学出版社单行本,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72《抱碧斋词话》清·陈锐清陈锐撰,二卷。陈锐字伯弢。湖南武陵人。是书从《抱碧斋集》中选出。论词特点是联系对词人词作的评论来阐发理论;论词推重宋词,尤其姜夔、周邦彦、吴文英;重自然天成,主张“词贵清空,尤贵质实”。注意结合其他文学形式来论述词之规律。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73《论词随笔》清·沈祥龙清沈祥龙撰,一卷。沈祥龙字约斋,娄县人。诸生。作者自称为学词而研究词之特点与规律,从宋元名家着手,论词体起源、抒情特征、风格流派、创作表现方式、音律、语言等,并提出与词格相类之作法要求,颇有精到见解。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74《大鹤山人词话》清·郑文焯清郑文焯撰,一卷。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叔问、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人。是书为龙沐勋、叶恭绰辑郑文焯文稿、手简、词集跋等汇辑而成。其中《东坡乐府》为苏轼词评、考订;《大鹤山人词集跋尾》为温庭筠、吴文英、欧阳修、苏轼、陆游、周邦彦诸家词集跋语;《大鹤山人论词遗札》与《大鹤山人手札汇钞》辑录郑氏论词信札。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75《词徵》清·张德瀛清张德瀛撰,六卷。卷一探讨填词起源与因袭发展关系、特性、创作方法及思想内容,卷二、三论述词之格律、声调;卷四为五代至明代词集与词话集目录;卷五、六为历代词人词作评论,涉及词人轶事、考订与辨正。论词以风格为中心。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76《蕙风词话》清·况周颐清况周颐撰,五卷,续编二卷从各种杂著中辑成。况周颐(1859-1926),原名周仪,字夔笙,号蕙风。广西临桂人。论述作词之法,称“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以“真”为词骨。提倡“意境”,推重“以深静为至”。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孙克强辑《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本。177《人间词话》清·王国维清王国维撰。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又作静庵,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书自1908年发表后,不断有人研究、注疏、收辑和增补,至1970年代先后印行十余种版本。全书一般分为“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删稿”、“人间词话附录”三部分,或有“拾遗”。论词以“境界”为中心,运用西方理论阐述中国传统问题,多有非常之论。有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本、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78《小三吾亭词话》清·冒广生清冒广生撰,五卷。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光绪二十年举人,入民国官财政部顾问。是书评论词人词作,以清末、近代作者居多。评论风格特点,能联系历史背景、时代特点及作家生平与创作经历。不少词人生平逸事赖以流传。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79《海绡翁说词》民国·陈洵民国陈洵撰。是书分通论、宋吴文英《梦窗词》、宋周邦彦《片玉词》、宋辛弃疾《稼轩词》几部分。《通论》述词之本原、源流、风格流派、音律声调、语言笔法及词人修养等问题。以词为诗之发展与变化,要求词符合儒家诗教规范,自然天成,严格遵守格律。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80《柯亭词论》民国·蔡嵩云民国蔡嵩云撰。是书大体分两部分,其一为填词理论,系统论述填词立意、构思、章法、音律之特点及规律,主张作词立意要新,贵含蓄蕴藉而有韵致余味,重章法,讲究音律。其一为词作词人评论,对冯延巳、苏轼、秦观、柳永及清末况周颐、朱孝臧均有的评。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81《声执》民国·陈匪石民国陈匪石撰,二卷。是书侧重于探讨词之音律特点及规律。卷上介绍与评论词之音律特征,卷下论《花间集》《尊前集》等十余部词集,评述唐五代至近代之重要词选。有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182《闲情偶寄·词曲部》清·李渔清李渔撰,一卷。《词曲部》取自《闲情偶记》,分结构、词采两部分,结构又分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七门,词采又分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四门。其理论皆从实际经验获得,多发前人之未发。通行有雍正八年刊《笠翁一家言》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183《乐府传声》清·徐大椿清徐大椿撰,一卷。徐大椿(?-1778),字灵胎,自号洄溪老人。吴江人。此书基于清代歌唱技艺之长足进展,继承魏良辅、沈宠绥之说,参以自己研究心得,论述戏曲演唱之各种技术问题,对唱法之分析与运用较前人更为详密,颇多发明创见。有丰草堂原刻本,通行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184《雨村曲话》清·李调元清李调元撰,二卷。是书上卷谈元代作家、作品,下卷谈明清作家、作品。其中多转引前人著述,而附以己见,颇有所得。通行有《函海》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185《剧话》清·李调元清李调元撰,二卷。是书上卷漫谈戏曲制度沿革,下卷杂考戏曲所演故事。还记载“弋阳腔”、“秦腔”、“吹腔”、“二簧腔”、“女儿腔”等地方剧种。通行有《函海》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186《花部农谭》清·焦循清焦循撰,一卷。焦循(1763-1820),字里堂,甘泉人。是书就花部,即京腔、弋阳腔、秦腔、梆子腔、二簧调等剧种所演诸著名剧目,叙其本事,加以考证与评论。通行有焦氏原刻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187《词余丛话》清·杨恩寿清杨恩寿撰,三卷。杨恩寿(1834-?),字鹤俦,号蓬海,又号朋海,别署蓬道人。长沙人。是书分为原律、原文、原事三部分,《原律》多论律吕、宫调、曲谱、声韵之类;《原文》多谈词藻;《原事》考证或记述戏曲故事。通行有《坦园丛书》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188.《笔札华梁》 唐·上官仪189.《评诗格》 旧题唐·李峤190.《诗格》 旧题唐·王昌龄191.《唐朝新定诗格》192.《诗议》 唐·释皎然193.《金针诗格》 旧题唐·白居易194.《文苑诗格》 旧题唐·白居易195.《二南密旨》 旧题唐·贾岛196.《炙毂子诗格》 唐·王叡197.《缘情手鉴诗格》 唐·李洪宣198.《新定诗格》 唐·郑谷、齐己等199.《流类手鉴》 唐·僧虚中200.《雅道机要》 五代·徐寅201.《风骚要式》 五代·徐衍202.《诗中旨格》 五代·王玄203.《诗格要律》 五代·王梦简204.《诗格》 五代·释神彧205.《处囊诀》 宋·释保暹206.《诗评》 宋·释景淳207.《续金针诗格》 旧题宋·梅尧臣208.《诗髓脑》唐·元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