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楼or分尸观众选,16禁的神剧真会玩
前段时间,国内国外的观众都在疯狂地谈论着一个作品。
那就是《黑镜》。
分级为16+的这一集采取了交互的体验模式,观众需要边看边做选择,左右主人公的种种决定。
小到吃什么早餐听什么歌,大到跳楼或杀人与否。
必须要在网飞的平台上在线观看,要是看盗版资源的话就会失去很多交互带来的乐趣。
叔先来介绍一下其中涉及的基础信息。
1984年,年轻的程序员斯蒂芬正在把一本科幻冒险小说《潘达斯奈基》改编成游戏。
第二天一早,斯蒂芬和母亲本应该去坐8点30的火车。
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兔子的斯蒂芬任性地留在家里,没有与母亲同行。
母亲的意外离世令他无法释怀,他把她的死归结到自己和父亲的身上。
那本交互式写作的书是属于母亲的,这也是斯蒂芬最初对它如此痴迷的一部分原因。
随着观众的选择,闭关搞游戏编程的斯蒂芬意识到了冥冥之中有人在操纵他。
他对天提出了“谁在那儿”的质疑。
交互观影最早要追溯到1967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
来自捷克的《自动电影》是史上第一部交互电影,在剧情的转折处会出现红绿按钮供观众选择。
其实在2018年初,HBO就搞出过一部互动美剧《马赛克》。
观众可以下载同名app,自行选择片段,从不同的顺序和视角来剖析凶杀案。
以下涉及剧透
↓
↓
↓
5个官方主要结局揭秘:
1.游戏取得成功,并在现代重启
这个结局很黑镜,是叔第一遍就走出来的。
斯蒂芬杀父后分尸,他认识到主宰游戏的不是玩家而是设计者。
秉持着这一理念,他做出来的游戏荣获5星好评。
罪行暴露后,游戏遭到下架。
多年后他同事科林的女儿准备重启这个游戏,她最终也像斯蒂芬一样遭到了我们的控制。
游戏未能完成就被发布,仅得到2星半。
入狱的斯蒂芬透过电视目睹着后来发生的事情,随后在墙上又画上一种可能性。
3.Netflix电视节目
观众选择跳脱剧情里的线索,向斯蒂芬阐明一切都是网飞的操作。
结束的场景会引向咨询室。
最后斯蒂芬要么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全是假的,是拍摄现场。
4.穿越童年,了结心病
斯蒂芬通过镜子回到了童年。
他从爸爸那儿拿回了兔子,尽管明知会出事,他还是选择跟妈妈一起坐上了火车。
孩童模样的斯蒂芬闭上眼迎接噩运的到来。
相比之下,这已经算是最温情的一种结局了。
5.输错密码,死亡循环
夜里,斯蒂芬找到爸爸的保险柜。
错误的密码是PAX和JFD。
被袭击了的斯蒂芬下一秒就重新在床上惊醒,回到了全片最开始的一幕。
这显然就是逼着人去选“拒绝”。
有时候你的选择无关紧要,若是偏离了路径也会被它强行拉回来。
所以观众参与的游戏模式和这一集试图表达的一部分内涵形成了互文关系。
“吃豆人以为自己有自由意志,其实困在迷宫里,困在游戏体系里,只能吃吃吃,就算他从迷宫一侧逃脱了,他马上又会从另一侧回到迷宫。”
《蝴蝶效应》、《楚门的世界》、《恐怖游轮》的概念和元素也都被或多或少地融合了进去。
如果你要是《黑镜》系列的死忠粉,至少会认出这两大似曾相识的彩蛋。
一个是分支符号,之前在《黑镜》的S2E2《白熊》和S4E6《黑色博物馆》中都有出现过。
绑架并害死了一个女孩的女人,她的精神被困在特定的情景中日复一日的遭到折磨,并在白熊司法公园里供游客像猴子一样观看。
还有一个是名叫“金属头”的游戏。
金属头形似狗狗,但完全是冰冷的杀戮机器,女主使劲浑身解数逃了一整集,最终还是逼不得已地选择了自尽。
片子开始不久就有一段必经的情节早早做下了伏笔。
父亲厌烦把刨土的猎犬从自家院子赶走。
重视交互体验的观众会因为选择受限,结局相近而对此不买账,甚至拿《底特律:变人》相提并论。
也许单拿出哪一条故事线都有点平庸,但这个整体的情节网络所传递出的内核很好地发挥了黑镜的魔幻气质。
它既具有娱乐价值也有不忽视的警世属性。
科技发展这么快,说不定未来会变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