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力 |"法"不创新,艺术生命也就停止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唐勇力 |"法"不创新,艺术生命也就停止了。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文字美图]唐勇力 |"法"不创新,艺术生命也就停止了。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11 0

▲画家唐勇力
“写意”论是中国画传统的美学观念,它的要求是“似”与“不似”这间。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历代画家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其发展已达到了巅峰状态。自唐代之后,因宋文人画的兴起,终于造成重笔墨轻造型、重山水花鸟轻人物的局面,致使人物画的造型讳偏俏弱,人物画家也寥若晨星。从中国绘画史来看,对笔墨的研究,是以牺牲造型为代价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本世纪起,人物画家开始研习素描,重新确立造型的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多少有矫枉过正之嫌。加之现代西方艺术潮流的冲击,使得“意象”造型观念再次陷入模糊状态。
对“意象”造型,我认为应重新加以认识,澄清其内涵。“意象”之灵魂是人的“情思”,它不受物象本身实体的质量、形态、结构、时间、空间的约束。画家是用心灵、人生去感悟认识对象、把握客观实体的。造型作为一种移情媒介物,是画家在感悟对象中产生的视觉形象,这个形象既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不似之似”,更是现代审美观念的产物。就造型的过程而言,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下例六种情况:

情感造型
艺术是情感的体现,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客观物象作用于画家的直觉,引起心理的振动,头脑中就必然产生对物象的认识,“由物生情,由情生象”,造型由此产生在直觉和情感之中。对形、形状、形象这样的名词,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形”指外在的形,如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座建筑物,一棵物等,是从表现得到的一种概念;“形状”指的是同一类物体的变化,如胖人、瘦人、高人、矮人、大树、小树等;“形象”是指形和形状综合呈现的具体的形态。画家在对客观对象观察、分析、认识、理解的过程中,要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的概念。

画家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而且情感时刻都在变化之中,画家在面对客观对象的时候(比如模特),通过视觉会产生一种认识,并和当时自己的情感很快的联系起来。而因对象职业、性别、年龄、高矮、胖瘦、丑俊的不同,画家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感情。在造型时是写实对象,还是夸张对象,这就需要画家善于观察和把握情感的流动,将客观对象融入画家的情感之中,使其成为画家情感抒发的媒介物。画家不应被动地描绘对象,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将主观和客巧妙结合,把握住形体的夸张取舍和线条的精细变化,准确地表达画家的情感。

理智造型
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是心、性、情相结合。感悟客观对象的时候不只是一时冲动,还要冷静地思考。头脑要清楚,保持静观的思绪,深刻而理智地感悟客观对象呈显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古人讲“观象悟道”,就是指画家直观写生时,应从客观物象中悟出其中的道理来,将情感净化、融凝于理智,表达了理智造型的观念。如何对客观物象作艺术的表现,视点是画家需要最先考虑的。直观的观察方法可是以多样的;囫囵地看、整体地看;立体地看全方位地分析判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透过“表象”抓特征,把握住对象的整体型和结构型,并充分刻画细节,近取其质,远取其势,逐渐深入,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造型风格。理智造型取决于画家本身的艺术修养以及艺术技巧等方面的因素。

随意造型
古人绘画尚意,讲究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立意”是求理足,虽无常法但有常理,故画面“气骨”、“神韵”并存。绘画在发展过程中,“意”增加了另一种含义,那就是造型的随意性。在表现客观对象时,不以精心思索的理智状态为主,而是对客观对象彻里彻外观察判断,视觉角度不在一点上,而是作环行整体观察后即兴纵笔。随意造型对不同物象可以各取所需,接接组合,互相渗透,随意而成,显出造型的不定性。西方绘画大师如毕加索、达利等也都具有这种造型的随意性。

将不同的物类特征融合一体,把不同时空的对象重新组合,不求常理而求通艺理,呈现出造型的灵活性,这是随意造型的特征。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意”的造型观念相融合,充分发挥艺术家的想像力,才能创造出多样的“有意味的形式”。
比较造型
俗语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艺术形象的高雅与平庸,博大与狭小,精深与粗俗等均在毫厘之间。形象的差异,指的是一种涉及到典型形态的细微差别,有这点差别和没有这点差别那是完全不一样的。绘画是视觉艺术,人物画中形象被观赏的中心,画与画之间、造型与造型之间互相比较是寻觅正确表达的最佳方式。人物形象造型的比较应是广泛而深入细致的,经常性地进行作品之间的比较,就会发现不同人的作品之间造型差异非常之大。比较是画家提高修养,提高对造型认识深度的极好方法。将古和今画相比,西画与国画相比,大师作品与大师作品相比,自己的画与别人的画相比,通过不断的比较,细细观察、体悟、研究、品评作品的差异,就能获得高品位的造型观念。

在写生造型中,找对象差异,主要是靠观察、分析客观对象本身存在的不同的地方,如一个人左半部和右半部应是对称的,然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朵靠画家的眼睛找出这种细微差异,加以着重划画。世上万物,没有绝对一样的,均有差异,画家就必须具备灵性和天赋去感知把握这种差异。
在创作中,造型的差异变化尤为重要,不可忽视。在一幅精心绘制的作品中,仔细研究分析所要描画的人物形象,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风格,寻求造型的差异,在造型感觉、造型意识和造型趣味上进行比较,才能创造出精深、博大的形象。
中国民族的“意象”造型观,在形、色、质等物化形式上也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造型观。为了显示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保持民族艺术的特色,应重视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毫不迟疑地把客观对象纳入主观意念的秩序中,并使客观和主观和谐统一。

构图即画面的形式美。构图受“立意”的统领,要充分达“意”,就必须创造出“有意味的”的构图形式。绘画中的构图是一种形式概念。中国传统绘画讲“立意”、“为象”、“章法”三者结合,同步表达,方可呈现统一和谐的效果。古代绘画的“章法”有其规范性和模式化,对今人而言,广涉猎、精吸引,借鉴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画构图极讲究“势”,如:造险绝之势,造祥和之势,造平稳之势,造动荡之势,造热烈之势,如此等等。深入研究构图的规律及特点,从全局来看一点,又从一点回到全局,以“气韵”为内在核心,就会得其妙绝的构图,使绘画出新意,出高格调。

以散点透视为主,其独特的构图的形式,构成了中国画的风格特征。传统中国画画面生动有节奏,情景能交融,对比上调和,动静上互衬,加上主大次小、虚实相生的主观理念等等,这些都是极妙的构图章法。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领会古人的构图方式,认识民族文化的深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在创作中重视形工美,就有可能探索出有自己风格的构图形式。
构图在绘画中呈现的格局可以是千变万化的,这绘画家以充分自由的选择,画家可以创作出任何适合自己“意”的构图。不同形状的组合、相同形状的结合,物类的对比、运动、态势、节奏、对称、排列、分割、变异、纵横、凝集、疏散、虚实、平衡、比例、主次、高低、前后等等,都是构图中的重要因素。
画面的黄金交点是凝集视觉的审美的接合点、中心点,也是观赏者的中心,更是画家情感抒发的中心,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在此精妙之处做足文章,表现出构图的严密、精致,使之意味无穷。

西方现代机械立体主义画家莱热曾说过:“现代人越来越多地生活在高度的几何秩序中,人类的一切创造,机械的或工业的,都是依据几何设想的。”此言准确地概述了现代绘画构图的原理。可以这样说,现代绘画的构图大多可以用几何学进行分析,因此几何形式美是当代绘画构图的一大特征。画家对此不能熟视无睹。依据“立意”的需要,一幅作品可以通过几何式的设计,有意造成比例的不合理,透视的反差,从而产生一种错觉,打乱观赏者的平衡感,在心理上引起振荡。在参观敦煌壁画时,我就有深切的感受。敦煌壁画的画面构成、人物大小、远近安排、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由于比例尺度的失调(按人物等级层次排列,建筑物的比例大小也是根据壁画图式的需要),使人进入石窟就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宗教气氛。
观众可能不喜欢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画家也不一定会迎合观赏者的审美趣味。但艺术家应该创作出在观赏者眼中能引起强烈视觉感受的作品,使观赏者在你的作品面前,不需要任何解释即能得到满足,这样的作品将是成功的。
潘天寿云:“色凭目显,无目即无色;色为目赏,不为目赏,亦无色也。故盲子无色,色盲者无色,不为吾人眼目所着意者,亦无色。”道出了色彩的重要性。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给画之色彩演变和发展,有其自己独特的规律,使色、用色都有其法度可寻。中国古代绘画有谈色和重色之分,淡色为水性植物色,其性质为“微加点缀,不求晕染”,雅淡清致;重色为矿物质色,其性质为“色意浓烈”、“富丽堂皇”、“厚金古朴”。直至今日蝇国画仍然使用这两类天然颜色,这是东方艺术精神的体现。
中国画的色彩与线条相融合,便产生了情调高雅的独特面貌,如:敦煌唐代壁画描绘佛教经变的《净土变》,色彩上以赭红色配合绿色调,深土红、石青、石绿、铅粉等色并列组合,平细匀称,互衬对比,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营构出富丽堂皇、气象万千的极乐世界。

唐代绘画用色浓厚华丽,宋、明、清以后,受文人画审美思想影响,大多使用植物色,风格渐趋雅淡清新。就画种而言,壁画浓烈,卷轴画淡雅。从国画和西方绘画对比的角度讲,西方传统绘画的色彩是依据光学原理来确定的,科学性强,对色彩的研究也颇为精深;现代抽象绘画的色彩以主观性为主,强调视觉感官刺激,两者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国画家在艺术实践中,不仅应该了解西方色彩观,而是还应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色彩,以丰富自己的色彩修养。应纵观中国画色彩,横览世界绘画色彩,在对比中建立自我绘画之色彩观。
时代精神、民族特色、个性特征涵盖了艺术的真谛。画面的意境决定着绘画的最后完美。画家要在艺术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思想、意念、情感和想像力,在具体、有限的颜色中组合出无限的色彩旋律来。天地间自然之色为古源之色,画家心中之色直接和情感相关联为心源之色。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随类赋彩”用语是对物类表面之色的描绘,追求的是色彩表现的类似,这成为中国画特有的色彩表现观念。对现代画家而言,色彩应是现实与情感相融而阁下的心理图像,任何印象都可以是画家抓住色彩感受的契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意识和喜好,有自己的色彩和谐尺度。不同时代色彩呈现着不同的个性,对色彩的追求也会随时代的变迁而不同。

潘天寿云:“盏国绘画,一幅画中,无黑或白,即不可画矣。”“黑白二色为原色”说,正是中国画的重要色彩观,关键是如何认识使用的问题。黑白二色使用得好,能强化绘画的视觉感受,会有出人意料、“妙超自然”的效果。艳而能深沉、淡而能清雅、浓而能古朴,这正是黑白两色的长处。
拥有丰富的色彩知识和修养是画家的基本功之一,而情感意识是使用色彩的灵魂。如何将色彩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这对每个画家来说都不是容易的。最好的方法是始终按照自己的意念和想像,始终依靠自己的眼睛、知觉、感受大胆地自由地使用色彩,探索自己的色彩观念,创造出自己的色的旋律,去呼唤观赏者的共鸣。
技法
技法的探求直接关系着艺术形式的完美及出新。艺术必须有表现的技法,重视笔墨功夫,强调长久训练实践的重要性,也是为了这一个目的。但技法必须表现精神,使绘画成为精神的载体。
具体说来,技法的探求和绘画使用的材料、工具等直接相关。材料不同,“法”也随之不同;工具的不同,“法”更不相同。“法”无常“法”,“理”却是常“理”。学习中国画,除了掌握传统笔墨技法之外,必须寻求其他的表现技法。通过对自然界动植物、工业文明、手工艺品及日常生活的体验观察,从中受到启发,探索出新的技法来。“法”的发现与创造有时也靠“悟性”和“灵感”。“法”不创新,艺术生命也就停止了。

绘画技法千变万化,到后来是否再也变不出什么新招来了呢?其实技法的探索和运用是有一个相对稳定期的,这也就是指一种风格的形式。风格成熟与否,取决于画家对画面“意境”的表达是否深刻。“技法”是历代画家共同努力探索实践后的结果。古代的“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等均是经过反复实践后得到肯定的,至今依然使用,成为常法。而今中国画同样面临着技法创新的难题。
我们要努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绘画实践中,从有“法”到无“法”,再从无“法”到有“法”。肌理是用主观意向创作出来的一种“形式语言”。肌理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使用,现已渐渐为人们所熟悉,其画面效果也已被大家所认同。肌理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使描绘的客观对象更具质感,刻画能更具体入微;其二,营造意境,增加气氛,使画面更加生动多姿;其三,丰富了画家的表现技巧,扩大了观赏者的审美视野;其四,肌理语言本身具有的诱惑性,能大大增强作品的趣味;其五,肌理可补足笔墨所无法体现的效果,与笔墨相得益彰。

艺术语言的探索是画家的责任,如何使用艺术语言则是画家艺术功力的体现。肌理作为一种形式语言,我们可以在实践中驾驭它、强化它,使之变成“个性语言”。一些人不赞成使用肌理或对肌理反感,认为肌理不是笔墨,这种看法是狭隘的。“肌理”来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更是对人类共同拥有的众多文化遗产的吸纳与补充。画家从古老的文物上,山中的青石裂纹中,从自然界的动植物身上发现了这种美,将其与智慧结合,创造出肌理这种艺术语言,而后巧妙的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肌理作为一种情感符号的表现形式,运用得适当巧妙,会使作品产生绝妙的效果。但如果无选择无目的地滥用,只能适得其反。
肌理作为绘画语言在运用中应当注意:其一,不能仅仅花样翻新,只顾工具、材料变化,造成肌理繁杂,顾此失彼,本末倒置。其二,以不脱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为前提,这时使用肌理语言才有生命力。其三,使用肌理应当和创作的意境相符合,不能每画必做肌理,为肌理而肌理,成为儿戏。肌理的运用,也是需要功夫的,和笔墨功夫一样,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刘祥艺术简介
刘祥,1980年8月生 北京眉凌文化签约画家,马关县第一小学美术教师。
学习活动:
2016年2月参加了“北京2016中国诗歌春晚现场绘画赠画活动”,把云南民族文化带到了北京,并获得了好评和点赞。
2017—2018年继续参加了中国诗歌春晚其他分会场的活动,备受欢迎。
2016年2月—2017年2月两次参加了“全国百名水彩画家画中国走进一一xxx"活动,认识了许多知名画家,学到了许多绘画知识,增长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使我的绘画水平有了空前的转变。
2017年8月再次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我的绘画水平的提高和转变受到了画家们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从以上活动中我意识到了自己专业水平的不足,一是我再次背起行囊去了贵州再次向画家学习,有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信了。因为我对绘画的不离不弃,才有了今天的收获,所以我更加坚信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坚持,才会有新的突破,才会让自己不断进步,从群鸟中脱颖而出!
工作经历:
2000.7分配到金厂镇三家街小学任教。
2001.9调入金厂镇民族小学任教。
2002.9—2007.7调入金厂镇中学任教。
2007.9—2008.7都龙镇坝堡小学任教。
2008.7调入马关县第一小学任教至今。
对于教书育人,我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学习党的知识理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解放思想,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让学生爱学好学,乐于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2014――2015教学比赛中获得了优越成绩。
获奖经历:
2001.7油画作品《进行曲》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书画展三等奖。
2007.8云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学组色彩、速写一等奖。
2007.8云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学组泥塑人物二等奖。
2008.10在马关县首届民间艺术节筹备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9.7文山州“幼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2009.8云南”聂耳杯“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小学组二等奖。
2009.10绘画作品《水粉风景》庆祝建国60周年教师组二等奖。
2010.5抗旱救灾书画义卖无偿捐赠。
2010.10绘画作品《晨曲>庆建国61周年三等奖。
2010.10绘画作品入选《中国西部优秀作品大全》第七辑。
2010.12国画作品《晨牧》滇桂五边境县文化交流一等奖。
2011.7绘画作品《雾雨绵绵》马关县教育系统庆建党90周年教师组二等奖。
2012.1绘画作品《吮》2012迎新春书画展二等奖。
2012.72011-2012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3.10作品《针线活》第11届滇桂边境县文化交流活动二等奖。
2014.3作品《炮竹花》2014“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二等奖。
2014.102014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竞赛特等奖。
2014.112014小学美术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竞赛一等奖。
2015.1论文《我校小学美术教学突破捷径》录用于《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一等奖。
2015.5马关县14-15学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二等奖。
2015.9 2014-2015学年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教师。
2015.12《秋冬的色彩》在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为“省级优课”被评为优课名师。
2016.4马关县教育系统“以笔会友,以画传情”书法绘画交流三等奖。
2015.1论文《我校小学美术教学突破捷径》入选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一书,由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品欣赏

《晨》

《晨忙》

《古村晨烟》

《古村落》

《村里的小溪》

《腊科往事》

《工地的早晨》

《车间》

《村那边》

《老屋》

《午》

《午后》

《苗寨古村》

《古村午后》

《光》

《烟起》

《寒夜》

《街巷》

《老屋》

《路上》

《夜思》

《圣殿》

《霞光》

《夜归》

《夜市》

《雨》

《雨巷2》

《窗外》

《村·雪》

《雨巷》

《归》

《家园》

《节日上》

《带你溜溜》

《带你溜溜2》

《街》

《开工》

《船之待》

《静待》

《木舟》

《日辉》

《草场》

《草场的羊》

《开花在山坡》

《石斛花开》

《森林绿》

《岁月》

《圣女果》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2》

《荷彩》

《荷色》

《美丽盛开》

《鸡冠花开》

《鸽子花》[backcolor=transparent]王明明,当代画坛中的一股清流。他自幼喜爱绘画,并拜多名画家为师。即使天赋异禀,但从不傲娇,一直勤奋努力、刻苦钻研技艺。
他认为艺术道路从来没有任何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不断积累和创新,提升自我才是正道。
溪山兴会图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的画亦如本人,淡泊名利,低调谦逊,平易近人,把所有的激情都用于创作,专注于艺术本身,并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在人生与艺术上追求宁静致远的境界。
晨曲
这幅花鸟画给人一种清爽,焕然一新的视觉,灵动的鸟儿在树枝上悠闲自得的站立或飞舞,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刻。整幅画简单明了,清新自然。给人一种安然祥和,自在的感觉,也反映出画家向往自然,远离尘世喧闹,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画作虽传达静的境界,但呈现出动的美感,动与静浑然一体,营造了一种自然和谐美的境界。
春晴
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诗情画意,画作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将自然、艺术与人生的境界巧妙结合在一起,展示了潇洒自如的生活观。见画如见人,真性情,真自我,平淡中透着智慧。
金秋时节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勤劳的人民辛苦劳作一年,在此时此刻,终于迎来了大丰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无法掩盖内心激动的心情。
通过勤奋劳作,丰收的画作,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也给年轻的一代带出去了更多的思考,在我们享受丰富物质的同时,更多的思考生活本身的意义,唯有不断勤奋努力,脚踏实地,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之后的人生路才会更加的稳定和踏实。
绿荫满塘
晴好的天气,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带来阵阵清凉。夏荷浮在水面,摇曳在丝丝缕缕的清风中。水中漂浮着一叶轻舟,船上的人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欣赏着塘中的美景。清新的空气,郁郁葱葱的树荫,满池的荷花,都在这静谧的夏季色彩里,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构建了这般祥和安静的美图。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03-12

ʕु•̫͡•ʔु ✧贴 图 板 块 欢 迎 你 ✧٩ʕ•̀ω•́ʔ

门户编辑

ZxID:16356843

等级: 元帅
只做我做不到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3-12 0
ʕु•̫͡•ʔु ✧贴 图 板 块 欢 迎 你 ✧٩ʕ•̀ω•́ʔ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