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发芽,专注于唐朝历史。
就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来说,那些唐朝诗人,好像不管如何,都或多或少经受过一些磨难。不过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感受过人世沉浮,悲欢离合,才会对某些道理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才会留下引人深思的经典诗句。从来纨绔无伟男,歌词都有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所以苦难绝对也算是诗人的另类财富了。而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王维,从他的人生境遇来说要比杜甫等失意诗人要好得多,不过哪怕是官终尚书右丞的王维,也是尝过官场失意的滋味的。王维才华早显,公元731年,王维状元及第,才华处于榜首的他一开始的日子还是好过的,高中状元后立马被授与了中央级官职,任太乐丞。这时的王维可真是春风得意,和那些皇家子弟玩起来,也更加的有底气了。
然而好景不长,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的短暂,这也体现了人生的无奈。当时王维还没把自己的官板凳坐热,就因为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还被赶出了长安。随后几年的宦海浮沉,让王维对官场逐渐失去了兴趣,后来干脆辞官回京都赋闲,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就这样,王维的黄金时代青年时期荒废了。
后来,他在长安遇见了另外一位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孟浩然,还惹了些”大男人钻床底“的笑话,两个失意男人双双归隐,皆成为了李白式的宅男,王维甚至还成了一个准佛教徒。总之,田园诗的俩代表人物,不仅人生态度淡远,诗歌亦是如此,给人以无限的空间去想象,令人陶醉。
而隐居久了的王维,又有了一点仕途中兴的迹象,潇潇洒洒地做起了朝官。谁知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被攻陷,天下大乱,连皇帝逃往了巴蜀地区。听说王维一开始也是跟着皇帝进行革命长征式的大转移,谁知运气这么不好,掉队这种事也被他赶上了。于是王维便落入了安禄山的魔爪。此时的王维依旧坚贞不屈,对李隆基忠心耿耿,甚至乱服药找病受,假装不能说话,皆是为了不给叛军工作,他也因此被认为是“废人”,就不会给他官职工作了。
可惜他还是打错了算盘,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以王维的才华与名气,如何能够让安禄山忽视掉这块瑰宝呢。附庸风雅的安禄山,为了显示自己爱才,不管王维愿不愿意,都将他带到了洛阳,刚到便硬塞给他一个给事中的官职,还差点因为伪职而丢了性命。
若不是叛军在凝碧池设宴一事,王维后来的命运便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叛军把酒言欢好不快乐,而王维却愁云满面。不仅如此,王维似乎还故意唱反调似的,写下: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这不是反了吗?但对王维来说,当时的他已经把生命置之度外,什么都看破看淡了,如他那田园诗般淡远,也表达了心中的愤懑之情与二心。然而不知安禄山为什么放过了唱反调有二心的王维。但这首诗广为传诵,也不断激励着大家平叛抗战。后来平叛之后,王维因为这首诗,在朝廷定那些跟随安禄山任伪职的人的罪时,侥幸捡了一条老命。经此大磨难,王维的运气节节攀升,最后官终尚书右丞。
我认为,王维之所以能够流芳千古,不过是他淡泊宁静的品质与性格。他年少及第,却没有恃才而骄,也没有狂妄自大;看清了世事无常的他选择了归隐田居,随遇而安。他隐于山水,专于佛学,忠于内心。在盛世大唐,那样一个狂放不羁的时代中,他却洁身自好,完美得无可挑剔;壮年丧妻,却再不续弦,一生无侍妾。王维这样的才华、修为和人品,已经是超越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在后人心中,他就是这样一个灵魂洁净,气质淡泊,具有艺术气质,温文尔雅的男人,如何能够不流芳千古呢?我认为,王维虽被迫跟随过安禄山,却能够保下一命,也皆是因为他超凡脱俗的才华与品格。叛军在寻欢作乐,虽任官实际上却是“阶下囚”的他,也无所畏惧,在凝碧池前思慕唐朝天子,写下小诗表达心意。他看淡了生死,看淡了人世,看淡了荣华富贵,只愿意忠于内心。他的内心忠于大唐,那么,再多的诱惑和再大的威胁,在他面前都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