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绘画的创新,既缓慢,又烦难,是画家当前的任务。他们一直在寻求新的方法,以调节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审美关系。
因而,无论其内容、形式、章法如何改变,适应民族审美心理要求这个事实,本身便意味着传统特征必须保留。
正是这些特征,在民族审美心理的认同下,才得以继续存在,并由此过渡到现代性。例如中国画和西洋画,都是执行情感交往的一种体例和行为。中西画法不同,而且理解的概念和范围也有差异,但中西绘画都在朝现代化方向发展。由于中西文化的广泛交流,其技法、形式、表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便出现了用相似的手法描绘对象。这样,在可预见的将来,除表现内容外。在技法等方面正在走向趋同。
因为现代性和现代化紧密相关。现代性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说法,但在绘画上并非抽象到点线面的原始形态。由于绘画维系着社会关系间人们思想情感的交流,任何一个观赏作品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发现,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基础和认识尺度,这种感受、发现、理解和认识,除民族精神外,是随时代的进程和空间的变化有所不同的。
现代化过程中的绘画,既要看作是世界文化大潮流中的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又要看作是本身适应现代功能而对传统所做的种种改造和更新,其影响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当今社会,已被划分为许多小的群体,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等等,他们依据自己的好恶、职业和情感愿望进行品评和选择。绘画作品要涵盖时兴的、多元的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解释的最大可能性。
绘画现代化所表明的基本观点,除说明现代化是传统到现代的新变化外,还要说明是传统的更新与发展,直到无限的未来。绘画的现代化性,仅仅是这个连续链条中的一环,因此画家在看待自己时,不能走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极端。绘画的发展和整个民族的发展是一致的。
由于绘画是人类思想转化为物质存在的一种活动方式,传统为现代绘画知识的积累和延伸提供了条件。现代化观念已扩展到全世界,除表明其复杂和过程的漫长外并涉及到地区、民族、及政治、经济和人文关系的各个方面。这些方面不是以同等的速度和方式行动的。
首先“知识观念”是“通向世界的门票”,在这张门票上,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是最耀眼的项目,只要有新的东西出现,立即会传播到有关学者和专家耳中,被引起关注。就中国来说,引进的和被传扬出去的许多东西,结果如何?虽无定论,但却会引出同道者的对话和交流来,特别是观念领域变化极快,短时间内会广泛流传。甚至成为热点。
变革是画史的本质。有关中国绘画的现代化问题。一般来说是没有人反对的,但如何去做?其争论在报刊、杂志、通讯、演说中各抒已见,连接不断。除现代化一词外,常听见的“现代派”,“现代性”及“后现代派”等等时代性术语,早期从西方引进时本是一种具有现制性的专门化语境,很快被用来描述凡与社会人生相关的种种具有新鲜特色的事物,便没有界定了。但这一切都是针对传统而言的。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中国绘画的现代化也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大步前进者有之,一进三退者有之,紧追传统求新求变者有之,当然,不闻不问者有之。我们的任务是要闻要问,而且要自己动手,不断在实践中找出更新的答案,这是历史赋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