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之薛家集纪事:那四个不同故事命运的读书人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儒林外史》之薛家集纪事:那四个不同故事命运的读书人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儒林外史》之薛家集纪事:那四个不同故事命运的读书人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3 0




《儒林外史》在作为“楔子”的王冕故事之后,以“薛家集”这个小村庄为中心正式开篇。围绕着一个落魄老童生周进的乡村教师生涯,生动描摹了4个读书人的命运与传奇。他们年龄不同、性格各异,却都从“薛家集”向我们走来,演绎出各自的精彩故事……
1.周进,半生潦倒、忠厚老实的人也有春天
周进是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考了多次秀才都落第,后来他的学生都考中了,他还是那个老童生,自然是越混越糟糕。这一年,“薛家集”村的农人们打算集资请一位老师来教孩子读书,周进被人推荐来到这里。
周进无妻无子,来到薛家集后,便寄住村中的观音庵中,靠着家长们七凑八凑的一点微薄钱物勉强糊口。在这里,他先后遇到了秀才梅玖和举人王惠,这两个“学历”比他高的人都看不起他,言行之间充满了对他的讽刺轻慢。周进自觉低人一头,唯有忍气吞声。
周进为人既老实又迂腐,所以虽然认真教书,但还是得罪了周围一些人。在薛家集勉强教了一年,就被辞退,再也没人聘请他了。看着周进生活无着,他的姐夫、小商人金有余便对他说,看起来你也难以再读书求功名了,不如跟着我做买卖吧,你可以帮我记账。周进没办法,只能点头同意。
周进随着商人们来到省城进货,这一天路过考举人的贡院门前,忽然心生向往,想去看看这个自己努力了几十年也没能走进的考场。可当他真的走进去后,却抑制不住多年的压抑心酸,“一头撞在号板上”不省人事,醒来又是嚎啕大哭,满地打滚……周进的悲情与坚持感动了同行的几个商人,他们一起凑了二百两银子,让周进捐了个“监生”的身份,这样就不必再考秀才,可以以“同等学历”直接参加举人的考试了。

周进考了几十年秀才都失败,不想第一次考举人却是一举得中,随即连捷进士,从此命运彻底改变。当年在薛家集轻慢他、鄙夷他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老实迂腐、潦倒半生的穷书生竟然也有春天。顿时,薛家集变成了“周大人”的故居,走过路过、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忙着跟他拉关系,对他表达出由衷的敬意。
后来周进出任广东学道,在那里,他录取了与自己命运相似的范进。再后来,周进升任国子监司业,教育部高官,安享岁月荣华。
命运到底是公平的,没有苛待这个忠厚善良的老实人,虽然过程实在有点漫长辛苦,但终于给了他一个温暖的结局。
2.荀玫:天才少年是怎么堕落学坏的
周进在薛家集教书时,曾有一位荀老爹家境不错,为人也好。众人集资给周进付学费,他出的最多,又时常送些馒头、豆腐干等给周进。荀家的孩子叫荀玫,聪明好学,让周进最为喜欢看重,虽然只教了一年,却一直记在心里。
等到范进考中进士后放了山东学政,那正是周进的家乡。临行前范进特地来问老师,是否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周进于是提起了荀玫,说如果这孩子参加考试,请多加关照。
然而新官上任,范进有很多事需要做,浑然忘记了老师的叮嘱。等到考试录取都已经完毕,第二天就要发榜了,才忽然想起来这件事。于是让自己的幕僚去查阅落第的试卷中去查,可查来查去找不到,最终竟是在已经录取的秀才中找到了“荀玫”。原来荀玫不仅凭着自己的本事已经被录取,更高居榜首。

荀玫不像他的老师周进,在考场上消磨了大半辈子。他才学好运气更好,根本不需什么“潜规则”。考中秀才后,又接连考中了举人和进士,真是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万万没想到只当了几天京官,在家乡的母亲就去世了。在那个时代,官员的父母去世,儿子必须辞去官职,在家守孝三年,叫做“丁忧”。这时一起高中进士的同乡王惠劝他说,离开官场三年,势必耽误前途,不如瞒下来不上报。
荀玫太年轻了,一路走来没有遇到什么挫折,也不懂什么叫敬畏,竟然相信了王惠的话,竟然去找人活动。很快就被告知,瞒报肯定不行。他又去找周进和范进,想“夺情”。所谓“多情”,就是职位重要,经过皇帝特许,可以不必辞官。问题是,荀玫卑微官小,哪里可以“夺情”?无奈之下,荀玫只好递上辞呈,回家为母亲发丧守孝。在王惠的鼎力资助下,荀玫为母亲办了一个风光的葬礼。
一个质朴的少年,未谙世事,初涉官场,就跟人学会了投机取巧,就开始琢磨怎么能多占便宜,着实令人堪忧。
此后,荀玫再未正式出场,仅在后来被他人提及。他“丁忧”结束后升迁很快,当上了“两淮盐运使”,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肥缺。然而大概也正是这样一个充满了诱惑的职位,让荀玫的贪欲都爆发出来。没有多久,“荀大人因贪赃被拿问了”。他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是不是身陷囹圄,也是很难说了。
可惜了薛家集的这个少年才俊,竟然因为交友不慎,中途夭折。
3.梅玖:小人得志,徒增笑柄
周进初到薛家集小学任教时,淳朴的农民们特意集资为他一桌接风宴。大概是觉得自己都没什么文化,陪不好周老师,他们还特意请了镇上的一位读书人作陪。这人叫梅玖,那时刚刚考中秀才,很是得意。当他得知周进还是个老童生,还是穷困潦倒的模样,就很是瞧不起,处处对他轻视怠慢。
在酒桌之上,得知周进吃斋时,便当众念了一句顺口溜:“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揭不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还来。”惹得众人大笑不止。如此刻薄,让周进“脸上羞的红一块,白一块”,太过分了,

这一场本是为周进的接风宴会,梅玖却占尽了上风,一时间他好不得意。
梅玖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十多年后,周进早已考中进士成为教育部高官,他依旧还是那个秀才,没有一点进步。
当周进的学生范进来山东担任学政,对秀才进行资格考试时,梅玖已经沦落为最后的第四等了。范进斥责梅玖不学无术,并要人打他板子。梅玖吓得赶紧讨饶,情急之下说道“大老爷!看在生员的先生面上开恩吧。”口称“现任国子监司业周蒉轩先生,讳进的,便是生员的业师。”当年讽刺人家“呆”、“胡须满腮”,现在竟然攀附说是人家的学生,也是好笑。
范进是周进提拔的,对老师感恩匪浅,听说他是周进的学生,真的饶了他的一顿板子。
梅玖出来,正好遇到刚刚考中秀才的荀玫,人家才是周进的正牌学生。荀玫问梅玖,“梅先生,你几时从我们周先生读书?”梅玖却洋洋得意地对荀玫说,你年轻哪里知道,周先生教我时,你还没出生呢。后来他才去乡下教你们。话说当年周先生最喜欢我了,夸我的文章有才气,就是不大符合规矩,刚才范学台也这么说……吹牛撒谎真是张口就来,根本不需要多想。
十几年过去,浅薄的梅玖越来越不堪了。此后,他再也没有故事,也不会有什么故事了。在以后的岁月,他大概会以“周进学生”名义在薛家集混一辈子了。
4.王惠:机关算计,隐名埋名寂寞一生
周进在薛家集教书的时候,有一天曾来了一位贵客,人称“王举人”。王举人名叫王惠,这时候不过三十多岁,对还没考上秀才的周进十分倨傲。闲聊时,正遇到荀玫来交作业,王惠偶然一瞥,看到是“荀玫”的名字,不觉大惊。他告诉周进,自己不久前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中了进士,同时也看到一个同县的“荀玫”,名次还在自己之上。如今看到周进的这个只有7岁的学生,也叫荀玫,深感奇怪。

没想到这梦竟然是真的。十多年的时间,周进中举人考进士,一路做到高官,王惠竟是始终停留在“举人”上,直到荀玫长大后,才和他同一科考中了进士,此时他已经是“须发皓白”了。
王惠主动来结交荀玫,说起这个梦,认为自己和荀玫是“天作之合”。大概觉得荀玫少年得志,必定是前途无量,十分下血本。王惠不仅邀请荀玫住进他在京城的家,后来又唆使荀玫瞒报母丧,将好好一个少年带上了邪路。
王惠后来当上了南昌太守,以板子为工具,以严刑峻法搜刮百姓,一时间竟然有“能员”的官声。这时,有一位宁王造反,王惠逃脱不及被抓到,吓得哆哆嗦嗦,立即投降。两年后宁王失败,王惠趁乱仓皇逃走。为了怕朝廷治罪,不得不改名换姓出家为僧,了此残年了。
薛家集上的4个读书人,周进忠厚老实,走过漫长的岁月后终于迎来命运的转机;荀玫少年得志,却因交友不慎,早早凋落;王惠机关算尽,最终却是隐姓埋名寂寞半生;至于梅玖,更是小人得志,徒增笑柄。这四个读书人的故事与传奇,生动演绎了性格与命运的博弈,让人情不自禁掩卷慨叹:
人间正道是沧桑,唯有忠厚能久长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19-11-03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1-03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