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社会都有时代之痒,每个年代总有心灵之伤。每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不适应,伴随着非议。而如今,游戏玩家就在这种非议中饱受煎熬。文化的断层和话语权的缺失,让玩家们有苦难言,有冤难申。只能沦为一群无助的沉默羔羊,成为“精神病”,成为“吸毒者”,成为网戒暴利的牺牲品
作为一名网游玩家,我在承受不该我去承受的歧视与羞辱。而这种歧视也并不单属于我一人,而是千万玩家共同的负担。我们只想简简单单的玩游戏,为什么要百般的刁难我们?作为一个玩家,作为一个关心时代发展的青年,我觉得我有责任把真相讲出来,有责任把道理说明白。
网游必须科学看待
现在有人说网游暴力、色情。而所谓暴力、色情是个含糊的概念。什么样的力度算暴力,什么样的着装算色情。这个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标准。在过去不许男女同桌、同泳,因为当时认为这就是色情,结果这种腐朽的观念遭到了鲁迅先生的批判和后代的嘲笑。如今我们有一个公认的判断色情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不许露点,不许有男女关系的画面。而事实是,任何一款网游中都不存在这些东西,到底是何来色情一说?如今,这么明确的标准却被弃之不顾,反倒用那种含含糊糊的主观意识来把网游划分到色情的圈子里,你们这些网戒教授的做法和当年鲁迅先生所批判的腐朽又有什么不同?
“暴力”是分等级的,而暴力程度是决定一款游戏适合哪种年龄段人群的判断标准。但很可惜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给游戏的暴力程度分级。但是游戏的暴力程度究竟如何,我们完全可以和其他文化产品做比较。不得不说,我们现在所有的武侠片的暴力程度,都远远的高于市面上运营的网络游戏。为什么武侠电影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没有限制,而网络游戏却要被扣上“暴力”的帽子,被百般的妖魔化呢?你们为什么要用暴力、色情这种恶毒的言语来诅咒这好好的一款游戏呢?
现在有人说电影是被动的而游戏是主动的,所以游戏对人的影响力要比电影大,这是不正确的说法。主动性与被动性的区别仅仅是不同文化娱乐产品的体验方式,与其对人的影响力无关。象棋也是主动体验的,但并不对人有巨大的影响力。反观电影虽然是被动体验,但观众的心却始终跟着主角的经历走,当主角高兴时,观众会跟着一起开心。而悲剧来临时,观众会跟着一起难过。一些感人的电影可以催人泪下。
但对于游戏来说,即使再感人的地方,也不会使玩家哭起来。游戏对情感的渲染能力,对玩家的影响力,其实远远不如电影。说网络游戏中的所谓暴力对人的影响力更大,这是不科学的。其实,在游戏中我也从来没有在意过所谓的暴力元素,更何况这种暴力的程度极底,根本就不能叫暴力,也无法去在意。我玩一款网络游戏,真正玩的是团队合作,玩的是游戏规则,玩的是动人的剧情与幽深的文化。
我是从05年公测就开始玩《魔兽世界》的老玩家。游戏给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有朋友之间的关爱与付出,有大家一起共同战胜困难的激请与感动。有归属感,有成就感。有震撼的场面,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有荡气回肠的史诗,有温馨优雅的家园。这些既是艺术的表现,又是对人性中善与美的呼唤。这些才是我作为一个网游玩家真正从游戏中体验到的东西。这些才是真正让我动容,让我热爱这款游戏的原因!
游戏是第九艺术,而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游戏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场景,有神秘的森林,有威严的堡垒,有迷人的海滩,有寒冷的冰原,有光明的圣堂,也有黑暗的瘟疫之地。游戏的情节是曲折的,背景是丰富的。是不能去随意修改,而玷污一款文化产品内涵的表达的。没有黑暗的衬托,怎能显出光明的可贵?游戏用部分压抑背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来烘托光明的主题。来彰显坚强、勇敢、责任与信念,和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这是任何一种文化产品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正是在危难时才显现出爱的伟大。正是在最阴暗的场景“瘟疫之地”,才迸发出最感人的任务故事“爱与家庭”。
文化发展应是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若过于限制、禁锢文化发展的范围,那又会走向四十年前的错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断的在解放思想,不断的发展多元文化,发展更多的文化分支,不断的包容更多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开放、发展、进步。而不是封闭、保守、止步不前。
网游是我们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片心灵的港湾,更是一种新生的社会文化。你们不能妖魔化它,不能丑化它。网游需要正名,我们网游玩家同样有尊严
网瘾成“万能胶”,网游成“替罪羊”
正是从04年开始“网瘾”这个词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短短的5年的时间,这个词带来了300家网戒中心和数十亿元规模的戒网瘾市场。虽然网络游戏存在于全世界,但这数十亿元的戒网瘾市场却仅存在于我国。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走的这条独具特色的网戒之路,究竟是对是错?是正是邪?
当“网瘾”足以成为剥夺孩子人身自由的借口时;当家长用高昂的戒网费交换来孩子痛苦的呻吟时;当网游被妖魔化,网游玩家遭白眼却不能为自己正名时;我们是否能感受的到,网瘾这出闹剧,在塑造出几位戒网瘾专家的神话同时,给我们社会带来的伤害实在太重太深了!
在过去有一种行当被称为“神棍”。一户人家出了任何问题,他都可以用封建迷信的方式来解释,而且都能自圆其说。比如家里人身体不好,没有孩子,家里经常有怪声等等。“妄图用同一个结论来解释所有的问题”,这种思路就叫“封建”。而如今网瘾就成了这块封建的万能胶。这样下去,真正的受害者不仅是游戏和玩家,更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本身。
前段时间,南京一名医生在值班期间玩网游。没有及时观察患儿病情。患儿因病情恶化时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这个报道轰动一时引起关注,主题却是“网游之祸” 、“网瘾成人化”。而这个护士当时玩的什么游戏呢?上网下了2盘棋。如果要说网游的“暴力”“色情”导致了网瘾和家庭问题。那么要改到什么程度才不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看到,下棋这个没有任何暴力色情,连出家和尚都能玩的东西,一样“导致”了婴儿的死亡。为什么?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错误的解释了网游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关系。我们主观的把在网游和其他问题之间建立起了因果关系,形而上学。如果当时那个护士在睡觉,在打牌,一样还会导致婴儿的悲剧。但是人们不会去认为睡觉、打牌是毒品。不会编出“睡觉瘾”、“打牌瘾”这种荒诞的词汇。人们会因为这个新闻而去关注值班医生的失职问题,会加强医院对医生的管理监督。这样悲剧才会真正减少。而今天不是,今天一些人荒唐的认为封杀网游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把网瘾变成了这块封建的“万能胶”。不科学,不负责。这样发展下去,悲剧只会多,不会少。问题只会恶性循环。
但是从04年“网瘾”一说兴起时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把这个问题搞向恶性循环。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解释成了网瘾,都解释成了网游的错。这种观念不但是对网游玩家们的歧视和偏见,更是成了一些家长、学校、医院等相关责任人对自身责任逃避的万能借口。所以他们需要这个借口来麻醉自己对过失的自责和反省。这样下去,真正的受害者正是每个孩子,每个爱玩游戏的玩家。
而当今,这件事情却愈演越烈。08年8月2日,年仅16岁的邓森山,被南宁的一家网戒机构,体罚殴打致死。就在他去世的前2天,这个被网瘾专家们称为“网瘾少年”的游戏迷,在海边见义勇为,救了一名落水妇女的生命。2天后,当这个孩子自己的生命在网戒中心受到威胁时,又有谁能来救他呢?是他的家长?还是他的老师?还是亲手把他送上绝路的网戒教官?在网戒中心里,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个舍身救人的游戏迷了。当网瘾专家们说这些上网玩游戏的孩子都是失去人性的吸毒者时,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谁失去了人性?
然而,“中国戒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教授却在随后09年10月13日的博文中,用红字重点标出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观点:“16岁学生邓森山在网瘾学校被关禁闭并遭老师殴打致死,成为媒体上轰动一时的‘网瘾少年被殴致死案’。这一事件足以曝光了网络游戏业疯狂发展给这个国家未来希望造成的致命大患——数千万上亿计的青少年成为‘新精神毒品’的奴隶。”没错网瘾成了“万能胶”,网游成了“替罪羊”,任何问题都可以怪到网游的身上,即便是你们这些反对网游的戒网瘾机构亲手犯下的罪行,也要把责任推到网游的身上。你们的良知到底还剩几分?你们的良心到底还在不在?
治网瘾是假,制网瘾是真
前段时间,陶宏开的“毒品论”把魔兽玩家的消费权等同于了毒品的消费权。此结论一出马上引来声讨一片,甚至激起了人肉搜索。陶宏开随后居然称,越多的人骂他越证明这个网游是毒品,这种说法荒唐至极。
当时《经济半小时》除采访陶宏开之外,还采访了辛晓征和陶然,他们都批评了魔兽世界,而且其内容也都存在大量与事实不符的妖魔化。但他们为什么没有被众玩家骂?没有被人肉搜索?因为他们尚没有像陶宏开一样冲破玩家尊严的底线!而陶宏开不同,当玩家们在维护权益的路上苦苦求索的时候,陶大教授却认为玩家的权益一文不值,把玩家的消费权与毒品和瑶头丸的消费权视为一物。其后果必然会激起民愤。
在陶宏开教授的毒品论放出之后,百度陶宏开贴吧也被爆吧了。我是那边吧主,被爆吧后我马上发了个置顶贴。很快爆吧的现象就消失了,玩家在吧内的谩骂也减少大半。而同一时间,陶宏开的却在他的BOLG上说98%的玩家都骂他。那只是他的博客,是他自己制造的舆论氛围,无法说明任何问题。适当引导和尊重玩家权益,玩家才会理性。我不信陶教授您不懂以柔克钢的道理。陶大教授虽然到处宣传要理性,可他自己做的事情,却是让人不理性,却是在激化矛盾。反复使用“激将法”让玩家愤怒,不知其是何居心?
不过随后陶宏开教授的一大惊人理论,让我明白了其用意。在毒品论放出之后,陶教授马上提出了一个网瘾判断的标准。——非理性上网。并声称骂他的人都是非理性的,原来如此。这些好好的魔兽玩家,本来在健健康康的玩游戏。却被陶教授的“激将法”激怒。这一怒恰恰中了圈套,符合了陶教授的“网瘾”判断标准。这样一来,这千千万万的玩家就一下被划到了“网瘾”的圈子里。戒网瘾市场真是永远不缺客源。陶教授一个“激将法”,激出千万“网瘾青少年”。陶教授,您治疗网瘾是假,制造网瘾是真!
玩家被代表,有苦难言
“中国的玩家处于两个窘境:被代表或者被无视”这句话出自,《魔兽世界》炉石公会会长“水妖”,她同时也是已出版过数部作品的知名作家。12月20日下午她参加了一档电视辩论节目《民生大议》的录制。与陶宏开当面PK“网络游戏是否该被封杀。”这件事情我最初是从一个原来在所谓:“绿色网游联盟”的网友那得知,他们宣称陶教授携同绿色网游联盟成员做客民声大议节目,并受到95%以上的在会观众的支持率。
我当时很奇怪,陶宏开在前一阵毒品论时还自称受到98%的人反对,怎么可能一下就翻过来变成95%的人支持了呢?然而事后看到水妖在其博客中描述现场的难忘细节,才了解到这事情根本不是这么简单。原来此次节目的现场在会观众竟全部是从陶宏开的网瘾夏令营中选出来的家长。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陶宏开给自己弄出个所谓95%的支持率,到底想忽悠谁?
在整个节目过程中,玩家这边一说话,会场上这些被选出的家长就会集体鼓噪、起哄和嘲笑。任何的声音都被压下去,根本不让玩家去讲道理。整个会场失去控制。当玩家面对羞辱与歧视,努力的讲出事实与道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就身处在一个不讲道理的环境。愚昧的起哄声,淹没了所有科学的论述。在这些家长的眼里只有自己的陶教主和这个野蛮的乌托邦。融合着“网络游戏是否该被封杀”这个大标题。整个会场活像四十年前的批斗会。可气!可悲!
而参加这次节目,并作为“网络游戏该被封杀”的支持方的这个所谓“绿色网游联盟”(都封杀了还绿谁?)。以前他们宣称自己是《传奇》堵门的那群玩家,叫“捍卫尊严”。但是,当时堵门的玩家有万人,而所谓的“绿色网游联盟”的群却只有几个人。带着这个疑问我找到了“捍卫尊严”堵门玩家的IS频道创建者 “惩罚者”。“惩罚者”明确的告诉我,他们“捍卫尊严”和现在的所谓“绿色网游联盟”没有任何关系。他们虽然和盛大就虚假广告问题发生了纠纷,但他们是热爱《传奇》这款游戏的,是纯粹的玩家。但他们的纠纷问题却被人利用了,他们千万玩家却被几个人代表了。不错,被代表和被无视,自己的心声说不出来,却被别人伪造,这就是中国玩家面临的窘境。
同时,“惩罚者”还和我说了他自己故事,他有一个小表弟,16岁。也很喜欢上网。喜欢看网游小说。
“惩罚者”说:“我问我弟弟,你为什么不喜欢回家,喜欢在我家里住?我弟弟说,他看一眼电脑,他爸就打他,他有时甚至都没去开电脑,就被说成心不在焉,说他又要玩游戏。我舅舅没错,我舅妈也没错。都疼孩子,都爱孩子。打是亲骂是爱,他们没错。说起我舅家的事,我也掉眼泪,我是个很情绪化的人。他们的方式不对,我做外甥的可以去引导,但是现在他们认为网瘾比天还大,比天上下刀子还可怕。我有时候对他们都说不清话了。我现在告诉我弟弟你要看网游小说就看,1天看5章。他很开心,他真的很开心。我给他下载,他就在我边上看5章。明天他再来我这里看5章,为什么?因为我知道他没在网吧看。他每天上学回来要多少时间我都给他算的很准。他迟了1小时,做为惩罚今天5章就没有了。他很开心现在,每天在我家蹦蹦跳跳的,人也阳光起来了。但我能理解我舅舅的伤感,他也很无奈,他没错,我舅舅也是受害者,我弟弟也是受害者。把这件事情妖魔化的人才是罪魁祸首。”
听完惩罚者的讲述,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觉得心很痛。这种妖魔化所造成的伤害太重了。不管是对游戏、对玩家、对孩子、对家庭都是恶性循环。
悲剧来源于文化的冲突,冲突来源于妖魔化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出现了另一则报道:一个孩子上网时被父亲强行断电,父子发生争吵,儿子一气之下砍死父亲并投案自首。看到这篇报道,我很心痛,也想起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我父母看电视时,我有时会站在他们与电视之间,挡住了他们的视线,这时我父母会马上火冒三丈。有时他们会炒股,打牌,都离不开网络。如果网断了,他们也会很着急。我理解我的父母,我也爱上网,有时网断了我会去修。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故意断网,故意挡住电视,或者故意掐断电话。因为我能想象这样做他们会非常生气,轮到我头上来,我也会非常生气。如果有一万个家庭,父母都给孩子强行断电断网,那这一万个家庭都不会和谐。而这里面会不会出现一个“万一”?这一万个孩子里面,会不会有一个孩子,去用极端的行为报复自己的父母?有没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有的,而且今天就出现了。
这是一个悲剧,让人伤感的悲剧,但关键是我们要怎么看待它。如果这一万个家庭的父母没有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给孩子断电断网的话,那今天这万分之一的悲剧会不会出现?绝对不会。为什么这一万个家庭会选择这种方式给孩子强制断网呢?因为他们认为“网瘾比天还大,比天上下刀子还可怕”。我身边就出现过这样的孩子,他刚一上网,他家长就开始骂他。就要给断网断电。当然,这个孩子很老实。但他的家长却和今天这个悲剧事件的家长一样的粗暴。
今天这样一个新闻出来,我们会怎么看待?如果我们继续借这个新闻搞妖魔化,告诉父母们,你们天天上网的孩子可能也会把你们砍死。那父母们会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还敢让孩子上网吗?而到时候给孩子断电断网的父母就不会是一万个,而是十万个,百万个。如果有一百万个家庭都这么做的话,那这个时候有万分之一的悲剧出现,那就是100个家庭,100桩命案,100个无法挽回的悲剧。更可怕的是,这100个悲剧足以让更多更多的家庭,坚定不移的给孩子断电断网。
盛晓白在《网瘾其实是一种亚文化》一文中提到过:所谓网瘾的悲剧在于“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形成的剧烈冲突”。没错,这就是悲剧的根源,根源不在于亚文化,而在于这种冲突。家长因为妖魔化报道的宣传,而不希望孩子上网玩游戏。家长的观念与孩子的观念发生了冲突,这种冲突演变为粗暴的断网,甚至演变为一桩血案。
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不是这种亚文化,而是这种冲突。我们要打消这种妖魔化的念头,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上网权力,才能够解决这个冲突。相反如果固执的继续妖魔化网络,继续以主流文化打压亚文化,这样只能加深冲突,恶性循环。
妖魔化网游的最大受害者是家庭本身
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塘沽区悦海花园小区一名叫张潇艺的少年坠楼自杀。他的同学曾经反映。张潇艺的家庭环境非常糟糕,父母关系不融洽,整天因为琐事打的不可开交。家里甚至时常没人给年少的张潇艺做饭,张潇艺每天只能靠吃方便面来度日。父母之间的怨恨有时还会无情的转嫁到孩子身上。这样的家庭不但没有给孩子应有的温馨和美满,反而让张潇艺的生活苦不堪言。这使得张潇艺不愿意回到那个让他感到“陌生”的家,他只能尽可能拖延时间晚回家。在他来看,与父母见面的时间越少,他越会感到所谓的“安全”。
张潇艺生前喜欢一款单机游戏《魔兽争霸3》。通过玩游戏,他找到了在家里得不到的那份开心与温暖。张潇艺对这款游戏非常感兴趣。不仅仅是玩,张潇艺利用这个机会,更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文学天赋。利用游戏人物的名称和自己的创意。张潇艺撰写了总共7本奇幻文学小说,取名为《守望者传》。但张潇艺的父母对游戏的偏见非常大,不但反对孩子玩游戏,更反对孩子接触所有与游戏相关的东西。张潇艺苦心完成的其中3本小说,被父亲发现后强制撕毁。这使张潇艺的心灵又一次遭受了致命的打击。最后张潇艺在2004年12月27日,跳楼自杀。他死后,人们发现了剩余的另外4本小说。总共8万字。
可张潇艺的悲剧,却没有让那些粗暴对待孩子的家长们警醒,没有换回家长们对孩子喜好的理解和尊重。就在张潇艺去世后8个月,一个反网游者张春良来到北京市军区总医院找到陶然,要求其为张潇艺开具一份“网瘾证明”。并且要强调张潇艺的死“是不良网络游戏造成的”。于是陶然在与张潇艺从没见过面的前提下,就为已经去世8个月的张潇艺,开出了一份符合张春良要求的“网瘾证明”,其内容如下:
“张潇艺曾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因长期沉溺网络游戏最终导致自杀。我院工作人员通过对他留下的网游笔记和遗书等资料进行医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张潇艺生前因过度沉溺不健康网络游戏,患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综合征’。”
已经去世的张潇艺又因此正式背上了一条网瘾少年的罪名。这个新闻被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大肆热炒,称之为是沉迷于网络游戏《魔兽世界》而自杀的。并声称:张潇艺是为了模仿游戏中的“飞天”,张开双臂,从24层高楼顶上“优雅”跳下。众所周知:张潇艺玩的是《魔兽争霸3》,这是一款单机游戏,而非网络游戏。
张潇艺去世的时候网络游戏《魔兽世界》还没有开始运营。张潇艺是在2004年12月27日轻生的的。而《魔兽世界》是在2005年4月29日公开测试,并在2005年6月17日才正式运营。张潇艺怎么可能沉迷网游《魔兽世界》?而且即便是《魔兽世界》和《魔兽争霸3》中也从未出现游戏角色张开双臂“飞天”的内容。
你们怎么不说张潇艺是模仿著名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招牌动作,或是张潇艺得不到父母关爱的悲剧人生与这部电影中主角生离死别的悲剧爱情产生了共鸣呢?这个在时间上明显的逻辑错误,却被他们刻意的忽视掉。反而偏拿人家小说的奇幻色彩来捕风捉影。对于从来没有玩过网游的张潇艺,他写的奇幻小说却被歪曲成所谓的“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的网游笔记。要是他们这说法成立,那全国的奇幻小说家,童话作家,网络文学作家,恐怕都会被形容为“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了。如果这些文学家也爱玩网游的话,那恐怕就顺理成章的被称为“网瘾患者”了!
他们这样的评价与猜忌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孩子来说是不负责的!荒谬的!可耻的!
当你们竭尽全力妖魔化网游,不惜把无辜孩子的死当作工具时。孩子的痛苦却被所有人忽视,甚至被他自己的父母回避。当您二位在媒体面前哭诉痛骂网游的时候,你们是否扪心自问,天底下有多少父母像你们一样不负责任的?又多少父母把孩子的劳动成果视作草荐,几万字的小说肆意撕毁,还不以为然的?
在一个从来没有玩过网游的“网瘾少年”的故事背后,是多么严重的教育之痛,是多么恶性的偏见与代沟,是多么无耻的谎言。当我们对网游口诛笔伐的时候,被忽视的是孩子的教育,被放弃的是孩子的幸福和尊严!
《魔兽世界》是基于《魔兽争霸3》的背景故事研发出来的网络游戏,《魔兽争霸3》本身并不属于网络游戏。《魔兽争霸3》是一款即时战略单机游戏,也是国家电子竞技的标准体育项目,和足球、篮球一样。如果家长积极引导,孩子不但在文学上会有发展,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家电子竞技的运动员,为国争光。可是他的家长没有这样做。
然而今天,另一个孩子同样写了魔兽小说,这个孩子叫杨力,仅仅是一位中学生。他玩的是《魔兽世界》。并写了46万字的魔兽小说《牛头人之王》。杨力的父亲是一名民警,母亲则是一名检察官。
看了小说部分内容,杨力的父亲大感吃惊,甚至不敢相信是他的儿子所写,看起来更像经历过磨难的成年人写的。杨力的中学语文老师也说,杨力擅长捕捉一些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并在文中细腻地体现。最终杨力的小说发到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从初三开始,杨力先后向全国各大报刊、杂志投了100多篇小说,参加各类大赛作品有10多篇,一些作品还获了奖。
同样是魔兽,同样是写小说,却因为家长对游戏不同的态度,而给孩子带来了不同的命运。是了解游戏,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让孩子积极发展?还是恐惧游戏,打压孩子,毁掉孩子的爱好和劳动成果,把孩子逼上绝路?这是每个家长要面临的选择。
为游戏正名有利于玩家,更有利于社会
记得几年前,我在陶宏开教授的博客中和网友们探讨网瘾话题时,提出了两个观点:
第一:希望自称“素质教育专家”的陶教授,能够在他的博客中看到与素质教育相关的博文,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整天的“网游之祸”、“电子毒品”。
第二:是个“度”的问题。网瘾不能夸大,否则这种夸大过了度,就会带来恶性的结果。一味的强调网游的弊端,甚至禁止播放出能让人们认识到网游优点的相关节目。这种做法,是隔绝了社会正确客观了解网游的途径和机会。
当时还没有出现杨永信或南宁网戒中心的这种恶性事件。所有戒网瘾专家对待网瘾的态度,是希望社会关注再关注,重视再重视。他们获得重视的方式,吸引眼球的方法是打出大量耸人听闻的标题:“网游之祸”、“网络毒品”、“电子海络因”等等。我们能想象,家长们在看了这些东西后,再回头看自己玩游戏的孩子时的那种不顺心,担心、焦虑、急躁、愤怒。很多孩子反映,家长一看到自己玩游戏就觉得别扭,就开始“唠叨”,哪怕是刚玩5分钟不到。
确实,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坐在电脑前的姿势,会让他们心里发慌。网游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家长对待网游是盲目的抵制,对待网戒中心是盲目的推崇。
我在《从妖魔化到电击 触目惊心的网戒真相》一文中写过:“我们的舆论曾经一度忽视了这些网戒中心的阴暗事实。一边倒的塑造出纯粹正义的网戒中心,万恶的游戏,无助的家长,邪恶的孩子。让家长迷茫,让群众误解,让社会对待网瘾问题走向了错误的路线。让一些为牟利,而忘记良知,虐待孩子的网戒中心钻了空子。导致家长对网戒中心盲目的信任和服从,让家长成为了工具,让孩子成为了牺牲品。”
几年的时间过去,家长们对待戒网瘾专家,从相识、拥护到磕头跪拜。孩子呢?上网玩游戏被误解,被丑化。一步一步,孩子失去了理解,失去了保护自己的权利。被抓,被电击,甚至被打死。这个恶性循环,已经持续了太久。
要从根源上杜绝类似极端戒网中心产生的土壤,从根源上解决网络时代家庭教育问题的恶性循环。就必须重新的、科学的认识网络及游戏产业。顺则通,反则堵,一味的丑化,不如去正视和正名。为游戏正名正是这至关重要的一步。网络游戏被妖魔化的日子我们已经走过来了,在这段日子里,我们看到了玩家的愤怒,看到了家长的盲目,看到了网戒中心的横行,更看到了“网瘾”的日益恶化。错误的路线不能再走下去了!
必须要改掉这种妖魔化网游的思想,家长们必须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受网络游戏这种新兴文化。作为一个玩家,这是我的心声。作为一个关心教育的人,这事我责任。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我的义务!我想这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的义务!这也是每一个玩家,每一个玩游戏的孩子最朴实的心愿。网游玩家同样有尊严!爱玩网游的孩子们同样有尊严!请家长们尊重孩子,请社会尊重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