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的教育家——獴哥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我爱我宠动物界的教育家——獴哥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心情分享]动物界的教育家——獴哥

楼层直达
炎亚纶、

ZxID:11957955

等级: 上等兵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8 0
动物界的教育家——獴哥
细尾獴又称獴哥,是非洲最具特色的动物之一,一群獴哥站立起来四处张望的情景可以说是非洲原野的象征,所以这种警觉的小动物成了动画片《狮子王》中的大活宝“丁满“。
现实中的“丁满“让人目瞪口呆:獴哥会煞有介事地给小獴哥“上课”,而且在捕食训练中先给死蝎子,再给已经受伤的蝎子,然后再换成活蝎子。
这可不是动画片,而是英国剑桥大学动物学家观察到的实际现象,也是动物界不多见的教育行为。他们14日在《科学》周刊上发表研究报告说,野生动物通常是靠被动地观察同类来学习,而獴哥却主动开“补习班”。
[img]http://www.xjzoo.com.cn/IBOXData/admin/xjysdwsj/column1124/column1162/e1347_634180089876035000.jpg[/img]
[b]训练课[/b][b] [/b]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亚历克斯·桑顿和凯瑟琳·麦考利夫在研究报告中说,獴哥会把一些如蚱蜢、蝎子等猎物带给饥饿的幼崽,让它们练习捕食技巧。
除了难度递进的“循序渐进式教学法”外,科学家还发现,如果蚱蜢在训练中从小獴哥跟前跳开,“老师”会把逃走的猎物捉回来,推到小獴哥面前,让它们继续练习。老獴哥甚至会把训练用的蝎子先行除去毒针,以免蜇到小獴哥。
獴哥其实并非猫科动物的家族成员,它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成年一般身长0.3米左右,外加一条0.2米左右的尾巴。成年獴哥习于群居,一个群体的个体数量少则3只,多则可达40只,其中往往有一雄一雌处于统治地位,其他个体则负责“协助”养育其后代。
[b]非一般 [/b]
桑顿把獴哥的做法称为“补习班”,并把它和一些动物仅靠观察同类学习技巧的现象加以对比。
动物仅通过观察学习的例子无法计数,比如英国会开奶瓶的鸟越来越多。但桑顿说,这种学习和獴哥教学的区别在于,更有经验的动物不必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任何改变,以便其他个体学习训练。“比如,如果一只小黑猩猩看到妈妈用小棍掏白蚁,后来又发现妈妈用过的那根小棍,于是自己也试一把,学着捉白蚁,这其中就没有教育的成分。”桑顿说。而獴哥的做法是,成年个体捉到猎物后,拿到幼小个体面前,让它练习如何捕食。
美国埃默里和亨利学院研究人员史帝文·霍普说,动物教育幼小个体也许比看起来要普遍,但桑顿和麦考利夫这样研究的非同寻常之处在于,它提供了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群体教育行为的证据,而且证据清晰。
[b]有争议 [/b]
野生动物是否“教育”其年幼同类在科学界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从黑猩猩到虎鲸,(野生动物)物种中的教育行为虽然偶有报告,但直到今年为止,确凿的证据却还真没有。”桑顿说。
桑顿认为,獴哥是研究这一课题的理想观察对象。桑顿还猜测,教学行为比人们以前认为的要普遍得多,“我认为它在一些年幼个体具有依赖性的物种中可能很常见。举个例子说,教授捕猎技巧在猫科动物、獴哥和食肉猛禽中有可能相当常见。他甚至猜测,昆虫群体也有教学行为。科学家还说,獴哥“开课”并不意味着它们脑袋里就有教育的意识。“聪明”并非教学行为的必要前提。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30
DB+30

优秀文章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