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 生饮蛇血的误区(图)
认识生喝蛇血
“自古物以稀为贵,吃的少的东西自然是好东西”,这是大家一贯的思维观念。在我国一些地区,生吃蛇胆、生饮蛇血的习俗也由来已久。一些人认为,生吃蛇胆有祛除风湿和治疗皮肤病的作用,而生饮蛇血则有补血和祛除瘙痒的作用。然而,多数人生吃蛇胆、生饮蛇血后不但未能达到治愈疾病和强身健体的功效,反而染上了一系列“怪病”。
蛇血和蛇胆内含有多种致死性寄生虫,其寄生于大脑、内脏、眼、胸腔、脊髓、皮肤和生殖系统等全身各个器官。蛇体内寄生有孟氏裂头蚴,鞭节舌虫,舌形虫、绦虫、假类圆线虫、棒线虫等十多种寄生虫。生吃蛇胆、生饮蛇血后感染的概率为百分之百。这些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常使人出现各种病症,虫体在人体内移行,寄生部位多变,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并且缺乏特异性表现,误诊、漏诊较为普遍。由于诊断困难,大部分患者奔走于各大医院,依然得不到确诊,“怪病”则一直缠身多年,几年后病情恶化,不治而亡。极少数患者在组织活检时,偶尔检获虫体,才得以确诊。
除生吃蛇胆、生饮蛇血外,饮用各种蛇血酒、蛇胆酒,以及吃未煮熟的蛇肉,用蛇皮敷伤口等均会感染上述寄生虫。不可盲目听信民间流传的各种说法,轻率地进食生蛇胆、生蛇血,以免疾病缠身。
严重危害
生饮蛇血、生吃蛇胆后,通常会感染如下三类寄生虫:曼氏裂头蚴、舌形虫、鞭节舌虫(舌形虫的一种)。三类寄生虫病均无药物可以治疗,临床上都采用手术取虫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手术治疗有其局限性,仅适用于感染虫体数量在几条以内,且寄生于皮肤等易于手术的部位,寄生于内脏、大脑等部位的手术风险较大。蛇血中一般含有几百至上千虫体及虫卵,据国内外医学文献记载,虫体入侵人体后会移行至上下肢、面颊部、乳腺、皮下、眼、阴囊、椎管、脑、内脏等全身各器官。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只能暂时控制病情。
裂头蚴病潜伏期:用蛙或蛇的肉、皮局部贴敷伤口侵入者潜伏期短,一般6~12天,个别可达2~3年;喝蛇血等经消化道感染者潜伏期长,多为1至数年。喝蛇血感染者因为潜伏期长,发病缓慢,等症状出现时,病情已十分严重,虫体已侵入各主要器官并造成严重损害。曼氏裂头蚴感染者通常起病隐匿,局部形成的嗜酸性肉芽肿囊包或脓肿与肿瘤相似,常被误诊、漏诊。
裂头蚴病中的一个分支:增殖裂头蚴病。因虫体不断增殖,无法控制,全球已发现病例无一存活。医学界对其致病原因也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裂头蚴在人体内感染病毒后产生了变异,也有学者认为是一种目前未知的新的虫种。
人舌形虫病分成两型:一是内脏舌形虫病,病例最多,是舌形虫病的主体。二是鼻咽舌形虫病。此外,尚有舌形虫性皮肤幼虫移行症、首例眼舌形虫病分别在以色列和厄瓜多尔查见,美国一佐治亚州患者,死于心脏舌形虫病。
如果女性感染上述寄生虫,虫体可从母体经胎儿外膜进入胎儿,其危害可想而知。
常见病
曼氏裂头蚴病
曼氏裂头蚴病(sparganosis mansoni)是曼氏裂头蚴寄生于人眼部、皮下组织或脑、阴囊、肾、肺等脏器所致的疾病。裂头蚴是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由于人体是中间宿主,曼氏迭宫绦虫成虫极少会寄生于人体,成虫寄生于小肠,产生的症状轻微。裂头蚴虽然只是幼虫,但可在人体内移行,并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其危害远大于成虫。
曼氏迭宫绦虫的中间宿主以蛙、蛇为主,人获感染的途径主要有民间用蛙或蛇的肉、皮局部贴敷伤口,裂头蚴从伤口侵人;生食或半生食蛙、蛇等;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被感染的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裂头蚴可侵入皮下组织形成皮下结节,也可侵犯腹腔内脏器、组织,还可穿过横隔侵犯胸腔,危害最大的是侵入眼部和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可致残疾和危及生命。
曼氏裂头蚴可在人体内移行,寄生部位多变,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并且缺乏特异性表现,误诊、漏诊较为普遍。
裂头蚴在体内的寄居部位,以皮下、眼部、口腔颌面部及中枢神经系统居多,近年来更有寄生于肺、椎管、泌尿生殖器官等部位的报道。绝大部份病人通过手术或病理组织活检发现虫体而确诊。病灶中常可见白色带状虫体,活虫蜷曲成团,能蠕动,体不分节,头部膨大,体前端中央呈唇状凹陷,末端钝圆,体表具明显横皱褶,体内含有大量石灰小体。病灶常形成嗜酸性肉芽肿或脓肿,内有大量坏死组织,可见窦道痕迹。对囊肿周围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常可见有大量炎性细胞和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5型:
1、脑裂头蚴病
临床表现酷似脑瘤,常有阵发性头痛,严重时引起癫痫、昏迷甚至全身瘫痪。视力模糊,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抽搐,甚至瘫痪等,极易误诊。
2、内脏裂头蚴病
临床表现因裂头蚴移行位置而定,有的可经消化道侵入腹膜,引起炎症反应,有的可能经呼吸道咳出,还有见于脊髓、椎管,尿道和膀胱等处。引起较严重后果。 另外,国外文献均报道了数例人体“增殖型”裂头蚴病,认为可能是由于曼氏裂头蚴患者免疫功能受抑或并发病毒感染后,裂头蚴分化不全引起。虫体较小而不规则,最长不超过2mm。可广泛侵入各组织芽生增殖。还有一种增殖裂头蚴病经研究认为系由另一种较少见的增殖裂头蚴引起。虫体是多态形具不规则的芽和分支,大小约10mm×1mm。最长者24mm,亦可移行到人体各部位组织中进行芽生增殖。预后很差。但有关这两种裂头蚴的生物特性和致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眼裂头蚴病
最常见,多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疼,奇痒或有虫爬感等。有时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在红肿的眼睑和结膜下,可有游动性、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直径约1cm左右。偶尔破溃,裂头蚴主动逸出而自愈。若裂头蚴侵入眼球内,可发生眼球凸出,眼球运动障碍。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浑浊,甚至并发白内障而使命。眼裂头蚴病在临床上常误诊为麦粒肿,急性葡萄膜炎,眼眶蜂窝织炎、肿瘤等。
4、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常在口腔粘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结、直径约0.5—3cm,患处红肿,发痒或有虫爬感,并有多小白虫(裂头蚴)溢出史。
5、皮下裂头蚴病
多累及四肢躯干表浅部,如胸壁、乳房、腹壁、外生殖器以及全身各处。可能有游走性皮下结节,圆形、柱形或不规则条索状。大小不一,直径长约0.5—5cm。局部可有搔痒,有虫爬感等,若有炎症时可出现间歇性和持续性疼痛或触痛、或有荨麻疹。常被误诊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