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怀旧和技术的《泰坦尼克号3D》 何以让国人趋之若鹜?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贩卖怀旧和技术的《泰坦尼克号3D》 何以让国人趋之若鹜?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贩卖怀旧和技术的《泰坦尼克号3D》 何以让国人趋之若鹜?

楼层直达
全賴有你

ZxID:8893849

等级: 上等兵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5-06 0
贩卖怀旧和技术的《泰坦尼克号3D》 何以让国人趋之若鹜?
4月10日,《泰坦尼克号3D》在世界各地重新起航。在这艘豪华巨轮沉没100周年之际,这部仅仅在制作上转换成3D技术、内容上没有变化的影片,却在中国引发了一股电影怀旧潮。
  
  经典爱情故事曾风靡大陆
  
  1912年4月10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蒸汽客轮、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于英国南安普敦首次起航,目的地美国纽约。然而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4月15日凌晨2点20分,船体沉没,船上1502名乘客遇难。
  
  此后100年间,有关泰坦尼克号的传奇故事,一直在银幕上演。
  
  1997年12月19日,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以此题材拍摄的剧情片《泰坦尼克号》在美国上映。影片以标准的好莱坞模式打造,耗资2.5亿美元,运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在银幕上逼真还原了泰坦尼克号沉船的过程,辅以穷小子和富家千金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一时间令无数影迷疯狂,创造了蝉联北美票房冠军15周、全球收入18亿美元的票房神话。
  
  《泰坦尼克号》之所以让人着迷,是因为那里有着超越世俗偏见的爱情,用当下的话来说,就是屌丝战胜了高帅富,最终赢得了白富美的爱。当然,还因为那是许多观众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明星的“原生态”之美。
  
  1998年,中央领导对《泰坦尼克号》的商业运作及艺术价值给予高度肯定:这部片子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贫与富的关系、在危难中每一种人的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
  
  4月初,由中国电影公司引进、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的《泰坦尼克号》成功登陆全国各大影院。关于1998年的荧幕记忆,基本都充斥着《泰坦尼克号》。
  
  豆瓣影评人矢琦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泰坦尼克号风潮。“印象里,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上映真正意义上的好莱坞大片,当时去看《泰坦尼克号》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那时候市面上《泰坦尼克号》的周边产品也很流行,海报、明信片、原声卡带等都很畅销。80后的矢琦回忆说,当时年轻人谈论最多的就是这本电影,一些影迷去电影院看了好几遍,对电影情节如数家珍,并以此为席间的重要谈资。
  
  “有些单位还在影院包场看《泰坦尼克号》,作为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谈到电影里女主角的裸露镜头,矢琦说第一次在偌大的影厅里看到这些香艳场面,“耳朵有些发烫,但确确实实是一种原生态的美。”
  
  《泰坦尼克号》的风靡有目共睹,它给了影迷一次非同寻常的观影经历,和无法磨灭的美好回忆。影片也成为中国大陆放映时间最长的进口大片,成为流行文化的经典范例。
  
  “怀旧”营销赚足人民币
  
  导演卡梅隆花费了两年多时间,斥资1800万美元,在泰坦尼克号沉船百年之际带其重返大银幕。
  
  在微博上,很多人看了电影之后都说泰坦尼克号3D效果不大,倒是怀旧了一把。@spr_兔子先生说:我一开始就觉得,一部15年前拍的2D电影转制成3D电影,效果肯定不怎么好,能够达到2.5D就不错了。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内容,或者是怀旧去看的。@华洛思奇说:《泰坦尼克号》是真正的“物是人非”,80后青少年集体怀旧影片。
  
  确实,“怀旧”营销正是《泰坦尼克号3D》大卖的原因。
  
  导演卡梅隆在影片花絮中说:“当年《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电影能以3D的形式,再度在中国上映,我感到非常兴奋。”影片在大陆地区的流行,为卡梅隆培养了巨大的“怀旧”消费群体。
  
  当年看这部电影的60后、70后,15年后对爱情、生活的理解已经升华;而当年懵懂的80后,现在也大多在为婚姻、事业奔走,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而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他们的经济能力足以带着这艘豪华游轮走得更远。
  
  当《我心永恒》的音乐响起,一代人的集体回忆瞬间被唤起,同时被叫醒的,还有隐藏在怀旧情绪后的市场价值。
  
  对此,《淘宝天下》资深策划安于咸表示,这本电影明显是在利用人们凭吊过去的一个心理状态,营销痕迹太过明显。
  
  “特别是影片宣传时说,当年一起看电影的那个人,现在还在身边吗?可15年前也没人知道会有3D这件事,你光靠一起看个3D版的老电影证明真爱长存么?那我们现在是不是该期待起下一个15年会出现6D什么的。”
  
  话虽如此,但看看中国上映的情况,还是不得不佩服“怀旧”营销的成功。尽管得知在大陆上映时情节有删减,但狂热的影迷还是自觉地抱团在各大院线排着长队买票。在杭州多家影院,零点首映活动相当火爆,几乎都需要临时加映,企业询问包场的也很多。走进影院,《泰坦尼克号3D》的海报、宣传画等都在显眼位置,而国内的媒体更是狂欢似地或整版或全屏地为电影做选题打广告。
  
  特别是网上有段子说,广电总局怕3D镜头太逼真打着前排观众,所以将凯特·温斯莱特2秒钟的裸露镜头删减。这一话题的炒作最后传到了卡梅隆耳中,他在美国上脱口秀节目时还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真的,不是我开玩笑,官方说的,这会影响旁边观众看电影。这个情节编剧都编不出来吧。”过度炒作的最终结果,是变成国际笑话,让人反感。
  
  据《中国电影报》提供的数据称,电影首周(六天)票房在7150万美元左右,远超其在北美地区的成绩——12天4441万美元,这一数字也创造了中国首周末票房的新纪录。
  
  3D效果一般,观众被迫“加价”买单
  
  包装成3D的直接结果就是票价的提高,在杭城各大院线,3D或者IMAX版本的票卖到80-180元一张。于是,我们有理由联想,复映这部经典,而且选择3D翻拍这一策略,正是制片方很好地“利用”了影迷的怀旧情绪,顺势“绑架”观众为最新的技术买单。
  
  在看过电影后,记者感觉3D的空间感还不错,纵深的比例很真实,有“触手可及”的错觉。但制片方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细致修复原来的拷贝就将影片直接3D化,导致成片亮度遭到破坏、画质不够精细,在IMAX版本上甚至出现分辨率不足、锯齿化等瑕疵。
  
  天天秀观影团的网友qsq0572发帖称,作为一部打着怀旧牌的重制版,小空间内不错的纵深感,也就差不多能令人满意了吧。电影本身固然经典,但重置成3D后效果一般,又删减了情节,使影片魅力大减。
  
  影片高票价的背后却没有更多的惊喜,反而是技术手段运用过多让观众对画面产生审美疲劳。
  
  原本影片想通过对灾难的重现来挖掘人性的闪光点,但重新上映后被披上了3D的外衣,卖点从“浪漫爱情故事”转移到了高科技上,更使得豪华巨轮沉没的历史,一下子从海难的悲剧中脱离了出来,进而演化成了一个大俗的商业爱情戏,越发背离了电影原本的人文关怀。
  
  狂欢背后的隐忧
  
  20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3D》在全球同步上映。据记者在美国的朋友Cěsc描述,电影在美国上映后反响一般,票房远不如中国火热。
  
  “在美国票价基本定在50美金/张,算是比较高的。”Cěsc表示,因为电影的上映正好赶上两周的复活节假期,所以有不少人去看。“但假期一过,票房估计就不怎么乐观了,因为同期上映的影片如《饥饿游戏》、《三个臭皮匠》等都很有竞争力。”
  
  而同一时期,电影在日本也并未掀起涟漪,在460块屏幕上映后,首个周末只收获8640万日元(相当于670万人民币),与中国的情况相比,可谓微不足道。根据日本媒体的预测,电影的最终票房将远不如其在中国的6600万元的首日票房。
  
  放眼全球,《泰坦尼克号3D》的复映,只是成就了中国影迷的狂欢。
  
  对此,杭州思远影视有限公司宣传部经理汤肖君称,除了这本电影之外,观众可选择的电影不多,是造就《泰坦尼克号3D》高票房的原因。
  
  《泰坦尼克号3D》上映期间,同档期的电影像喜剧片《迈阿密行动》之类都卖不动了,只能早早下档。现在同时上映的只有科幻片《超级战舰》和动作片《灵魂战车》等。“但无论演员阵容、宣传阵势,还是影片本身的质量,都跟《泰坦尼克号3D》无法相提并论,观众自然不会买单。没有竞争,它当然就一枝独秀了。”
  
  这一现象反映的,其实是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成熟。看看这一时期要上映的电影,无论是引进的所谓大片,还是国产电影,都没有特别出彩的。于是,旧瓶装新酒的《泰坦尼克号3D》能如此轻易地抢占票房的制高点。
  
  当国内的电影工业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态势,而每年引进大片的配额制,又无形地挤压着国产片的生存空间,这样的情况自然培养不了理性的观众。当一部明目张胆打着3D技术旗号贩卖“怀旧”的电影空降中国时,看看影迷趋之若鹜的劲头,不正是映射出国内电影市场的混乱,以及当下社会风气的浮夸吗?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3
DB+3 2012-05-06

谢谢分享- 3D,到现在还没有看过呢-

十七岁单车

ZxID:15470109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5-06 0
谢谢分享-

3D,到现在还没有看过呢-
学者2012

ZxID:18130536

等级: 新兵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5-07 0
确实值得怀旧”营销正是《泰坦尼克号 3D版》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