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80%的华语流行音乐都是由台湾地区音乐人创作出来,曾经辉煌的年代,如今却面临到生死关头。1997年,台湾流行音乐产值高达15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2亿元),之后迅速走下坡,到了2008年只剩下15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亿元),到2011年只有不到12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5亿元)。滚石唱片董事长段钟沂表示:“滚石1997年光是卖CD跟卡带的营业额就有5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1亿元),到2000年只剩不到1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亿元),我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方面也想为自己热衷的行业,做一个完整的记录。”于是,滚石唱片参与制作了关于台湾流行音乐的纪录片《听时代在唱歌》,描绘超过半世纪以来的流行音乐发展,历经8年拍摄,访问包括青山、谢雷、胡德夫、吴楚楚、罗大佑、李宗盛、张艾嘉、伍佰、五月天、陈绮贞、孙燕姿等不同年代的150多位音乐人,收录1450则珍贵影音片段,分6集。
作为完整的台湾流行音乐纪录,《听时代在唱歌》播出后引起不小反响,近日该纪录片在大陆的视频网站也可观看,让喜欢华语流行音乐尤其是台湾流行音乐的乐迷奔走相告。“那些年,我们一起听的音乐”激发起诸多共鸣。
带观众穿越时光寻找感动
《听时代在唱歌》透过历史影音纪录及人物访谈,带领观众穿越时光隧道,从不同年代的流行金曲寻找记忆深处的悸动。而节目中也呈现音乐在科技的影响下,从唱片、录音带、CD乃至MP3、网络音乐平台的影响下,产生的剧烈量变与质变。在流行音乐产值大不如前的现今,试图借由这个纪录片,回顾过去流行音乐的成功模式。在片中,周华健就直言唱片几乎完全被消灭了,伍佰认为是KTV杀死了音乐,张震岳则认为当下的环境迫使歌手不能单纯靠唱片来维持生计。
纪录洪一峰陈志远尤显珍贵
《听时代在唱歌》这部纪录片,制作时间长达8年,滚石老板段钟沂感慨地说:“就在拍摄和制作的时间,流行乐界就走了歌手洪一峰、编曲人陈志远两位重量级人物,他们俩健在时,谈论当年乐界往事的身影,也被保留在片中。”纪录片中留下了“宝岛歌王”洪一峰生前珍贵的访问片段,在他之后,才有凤飞飞让歌迷们眼睛一亮。而编曲大师陈志远向来深居简出,连当年与他合作频繁的东方快车合唱团都未曾与他谋面,但却愿意出面受访,谈到制作《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时,飞碟老板笑说“我听见钱掉下来的声音”,彰显这个纪录片的价值。从早期的谢雷、凌波,到中生代李宗盛、罗大佑,还有年轻人很熟悉的五月天、孙燕姿、陈绮贞,超过150位音乐人现身说法,用泛黄的纪录片带着观众一起走进音乐的时光隧道。
穿越流行音乐难忘的时光
留声时代流离歌舞
(年代:1955年之前)
自从歌谣游艺文化风行,娱乐产业前期形成。后又从日本引进的录音、留声机及曲盘引发产业变化及发展。唱片产业也从上游到下游整合完成,让整个产业在二十世纪50年代末期,终于建立了一个可靠的操作基础,影响持续至今。
代表歌曲:《望春风》、《雨夜花》、《月夜愁》等。
代表歌手:郑日清、文夏、纪露霞等。
四方框里流泄的歌
(年代:1955年~1970年)
丽歌、海山等唱片公司成立,录音带的发行形成一股新兴潮流。台湾唱片产品大量销售到东南亚,余光开播的《青春之歌》是台湾地区第一个介绍西洋歌曲的广播节目,也因此在唱片业引起了一阵翻版唱片风气,翻版唱片成了市场主流。而唱片业也进入企划经营形态。
代表歌曲:《思慕的人》、《月亮代表我的心》、《绿岛小夜曲》、《高山青》等。
代表歌手:谢雷、姚苏蓉、青山、杨小萍、紫薇、美黛等。
故事:《今天不回家》遭禁改名
当时培养歌星渐成气候,但歌曲被查禁也是常事,其中歌曲被查禁最多的是有“盈泪歌后”之称的姚苏蓉。在那个年代,大街小巷都会唱《今天不回家》,但因为与当时社会推广的风俗相背而被禁唱,不过这首歌仍口耳相传,所以唱片公司再发行专辑时,特意将歌名改为“今天要回家”。但这首左宏元创作的歌曲实在大热,进而红遍东南亚,台湾流行音乐也因此站上了华语流行歌曲中心的璀璨舞台。
唱自己的歌
(年代:1970年~1981年)
杨弦、胡德夫、李双泽等人开始在台北酝酿后来轰动台湾地区的“现代民歌”运动,1975年,杨弦与胡德夫以余光中、徐志摩等人的诗为歌,在台北市举行“中国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并发表《中国现代民歌集》,这张专辑标志着民歌运动的正式开端。随后衍生至“校园民歌”,乃至后来由唱片公司所主导、更商业形态的“金韵奖”创作大赛,都为台湾流行音乐奠基储备了人才。
代表歌曲:《回旋曲》、《乡愁四韵》、《龙的传人》、《橄榄树》等。
代表歌手: 陈明韶、胡德夫、张艾嘉、李建复、吴楚楚、凤飞飞、黄莺莺等。
故事:李双泽和“淡江事件”
1976年,淡江大学举办西洋民歌演唱会,一个不修边幅的胖子,扛着吉他,拎着可乐瓶,上了台便说:“从国外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真令人高兴,但我现在喝的还是可口可乐。”他转向舞台上刚刚唱完英文歌的同学,不客气地问道:“你一个中国人,唱洋歌,什么滋味?”然后,据说胖子奋力把可乐瓶掷碎,吓坏了不少同学,接着他弹起吉他,唱起1948年李临秋作词的歌谣《补破网》。这胖子名叫李双泽,这个事件也被民歌史铭记为“淡江事件”,随后李双泽身体力行,写下9首新作,包括后来传唱极广的《少年中国》等。后虽然不幸溺毙,但他始终念兹在兹地“唱自己的歌”,后来亦变成一代人朗朗上口的启蒙名句。
呐喊的音轨
(年代:1981年~1990年)
台湾地区经济起飞,便捷的随身听诞生,罗大佑和李宗盛成为流行经典与社会写实为创作的代表;而后MTV兴起,唱片产业改变传统宣传模式,以画面表达情感与弦律的手法,受到消费者与观众青睐,唱片业开启“整体企划”,制作费进入百万时代,歌曲风行祖国大陆。经济面向导致生活方式由俭入奢,金钱游戏盛行,流行的闽南语歌也反映此一时期的社会情境;也由于卡拉OK风行,柔情蜜意的闽南语歌再度传唱一时。
代表歌曲:《一样的月光》、《生命中的精灵》、《最后一夜》、《梦醒时分》、《向前走》等。
代表歌手:罗大佑、李宗盛、潘越云、齐豫、蔡琴、苏芮、蔡振南、陈淑桦等。
故事:滚石飞碟唱片持久战
其实滚石唱片和飞碟唱片素有渊源,飞碟唱片老板吴楚楚曾是滚石旧将,1982年在创作方向上发生分歧,吴楚楚和彭国华、陈志远、李寿全等人集体出走,成立飞碟唱片,从而形成华语流行乐坛史上的“飞沙走石”。在纪录片《听时代在唱歌》拍摄期间,也因为版权的问题,导致很多音像史料无法运用。现在回头来看,当时两大唱片在流行音乐史上的分庭抗礼可算是辉煌的顶端,滚石主打创作,飞碟则主打偶像,一个办“快乐天堂”音乐会,一个则办“飞向未来”;用来打小虎队的“滚石小子”惨淡收场,与张雨生对峙的张信哲则一路长红;而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大卖,滚石则只能让赵传、陈升等走小人物路线另辟奇径……滚石老板段钟沂也在《听时代在唱歌》中说,是飞碟成就了我们,当然滚石也成就了飞碟。
世纪末的喧哗
(年代:1990年~2000年)
香港明星与歌手纷纷抢攻台湾娱乐与唱片市场,四大天王所向披靡,唱片销售量以百万张计延伸到个人写真所制成的周边商品利益。偶像热潮兴起,国际五大唱片公司摩拳擦掌进攻台湾唱片市场。而经过了唱片的纸醉金迷期,台湾唱片产业再度出现了以闽南语为基调的创作类型复兴运动,台湾音乐新浪潮的时代来临。
代表歌曲:《酒后的心声》、《吻别》、《花心》、《伤痕》、《天空》、《姐妹》等。
代表歌手:周华健、郭富城、张雨生、小虎队、王菲、林忆莲、李玟、张惠妹、任贤齐等。
故事:钱掉下来的声音
当年台湾作曲家陈志远写下《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并编完曲后,还没填词,只是放伴奏带,飞碟老板吴楚楚恰好路过站着听了一会儿,然后微笑着说:“我听见钱掉下来的声音……”这一段影像也是陈志远仅有的一次露面,但也只是用侧脸拍摄,陈志远在今年上半年辞世,算是《听时代在唱歌》留下的最珍贵影像。这个时候几乎成就了台湾流行音乐的最高峰,当时滚石为推周华健,在香港买下《东方日报》的封面全版广告,放到现在,只有地产商才可以这样做。随后因为盗版的发达和网络的冲击,唱片业迅速瓦解,后来有一个段子,当时的唱片随便一个歌手都是30万张起跳,如果只卖了20万张就会被老板叫去办公室;2000年之后,如果还有唱片能卖到20万张,也会被老板叫到办公室,迎接的则是笑脸和咖啡。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丁慧峰
(年代:2000年~现在)
网络下载、光盘刻录、MP3,成为流行音乐创作人与制造者最望之生畏的恶梦,唱片产业如溜滑梯般的大幅滑落、受创。创作人因作品被轻易复制使用,生存空间受到完全挤压与影响,唱片公司不得不人事缩编、结束营业、倾销产品。同时,随着祖国大陆经济快速增长,台湾地区的幕前幕后音乐人纷纷转战大陆市场。音乐人藉由网络来营销音乐,展开华语流行音乐网络数字化的新时代。
代表歌曲:《背叛》、《倒带》、《双节棍》、《童话》、《江南》、《旅行的意义》等。
代表歌手: 周杰伦、孙燕姿、王力宏、五月天、梁静茹、蔡依林、萧敬腾、陈绮贞……
故事:唱片成为一张会员卡
唱片对于歌手几乎只剩下身份证明这一个功能,歌迷买唱片仿佛也就为得到一张会员卡,五月天最早想出“买专辑就唱校园”营销策略,用买专辑送演唱会门票的方式,成功让《后青春期的诗》专辑销量破20万张,已经算是奇迹。与此同时,独立唱片和独立制作开始兴起,歌手们也纷纷成立自己的公司,一般是歌手加经理人的模式,比如周杰伦+方文山+杨峻荣,五月天+陈勇志、张震岳+黄静波、陈绮贞+钟成虎,脱离大唱片公司体制,操作上更灵活,传统唱片公司只剩下发行和销售功能。演唱会成为最重要的音乐方式,歌手与歌迷之间的沟通更为直接。不管怎样,流行音乐只是换了存在方式,一直未曾、也不会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