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6][b][color=#666666][url=http://www.csskw.com/publicimg/article/b/2_20120716103231_5663.jpg][img]http://www.csskw.com/publicimg/article/b/2_20120716103231_5663.jpg[/img][/url][/color]
[color=#333333]
这几天早晚“水好”,和几位好友相约去妈屿海滩游泳。“水好”是土话,意思是海潮上涨,海水清净。
上岸,最想吃的是甜番薯汤。番薯熬汤,放生姜和乌糖。这是幼时舌头上的印记,永远也抹不去的。
从前,石炮台海滨浴场东边有一大竹棚,是提供给游泳者休息的地方。说是休息场所,却简陋得连条凳子也没有。竹棚里有一两个甜汤摊档,卖乌糖面条汤、甜番薯汤、清心丸、绿豆爽等等。当然,吃货们只能站着吃。
幼时假日去石炮台浴场,还不会游泳时,海水浸泡一会,便觉饥寒交迫,面青嘴紫直打哆嗦。好在上岸就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甜番薯汤,驱寒解饥还解馋。所以,回忆起石炮台浴场,我就想起甜番薯汤。入职后,遇到“水好”,我喜欢早泳,游罢就在竹棚底下吃一碗甜番薯汤或乌糖面条汤,然后骑单车上班去。
汕头广州街头有一家国营向群甜汤铺曾非常出名。这家店铺常年卖甜面条汤、甜番薯汤、绿豆爽、甜糯米糜、甜花生汤、薏米汤、杏仁茶、芝麻糊、清心丸等十个多个品种的甜汤。夏天甜汤的生意特别旺,营业时间大概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因为是点心,几乎每个时段都有顾客,有时甚至还得待位。
我念的小学就在这间甜汤铺的斜对面。刚学汉字时逢字必认。有一阵,放学后就到甜汤铺认字。甜汤铺所列的品种,认得的我都大声念出来,每念到一个名字就像尝到那道甜汤的味道,特别过瘾。认不出的字我会查新华字典。几天下来,只剩“鸭母lim”(读第三声)的lim字查不到。那是一个上“浮”下“沉”的怪字。后来知道“鸭母lim”是“白鸭洑在水上”的意思。其实那不过是椭圆形的汤圆,不知道为何起这么怪的名字。
甜汤里最有意思的是清心丸,也有叫“酥爽(脆脆)丸”的。清心丸是番薯粉做的。滚水调番薯粉,经反复用劲揉搓,使粉团弹性十足,然后搓成条,再切为一厘米长的小块状。简单做法是清水煮丸子加白糖,汤极清丸子极脆爽,故叫“清心丸”。如果再加绿豆瓣或荷花熬煮,啧,透心凉呢。
绿豆爽和甜花生汤的制作最讲究,仅脱皮一道工序就异常繁琐。就说绿豆吧,要先碾开成两半,经多次浸泡、漂洗,才能脱去绿衣,裸身为绿豆爽。熬煮的火候也要掌握好,既要熟透,又不能煮开花,这样的甜汤才算上品。
制作最简便的甜汤是蛋花汤。记得从前冬天,我家偶尔上剧院看潮剧,看完戏回家,吃的夜宵就是用煤油炉煮的蛋花汤。这道汤原料和制作虽简单,清香甜的味道却非同寻常。
广东人爱吃甜汤是出了名的,汪曾祺在《五味》一文中说,抗战期间,“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广东同学趋之若鹜。” 汪曾祺尤其不理解广东人嗜好甜番薯汤,说“这有什么好喝的呢?”
事实上,潮汕人比广府人更喜欢甜汤。不仅番薯,应时的蔬果,如莲藕、莲子、钱葱、菱角、姜薯、白果都可做甜汤。究其原因,潮汕曾是著名的蔗糖之乡。从小生长在唾手可得的蔗糖环境中,不嗜甜都难。
[/color]
[/b][/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