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我們會遇見幾次愛情,有些愛情走了,記憶會日漸模糊;但有些愛情即使過了數十年,記憶仍清晰如昨。無論你和誰在一起,那人始終住在你心裡。我想,那不僅是怦然心動的“愛情”,更是細水長流的“愛”。 《女朋友。男朋友》就是這樣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1985年的台灣,當時還沒有所謂的自由民主,17歲的高中生美寶(桂綸鎂飾)、阿良(張孝全飾)、阿仁(鳳小岳飾)以或直接或迂迴的方式,衝破校方不合理的諸多限制。他們不時張牙舞爪,開心吶喊,享受掙脫束縛的快感,在那個不自由的年代,隨心做自由的事。而唯一的不自由,是藏著秘密被迫壓抑的心。 【只要有愛,就沒有自由】 她愛他,他愛另一個他,另一個他卻愛她,這是愛情電影常見的矛盾組合,也是許多青春曾有過的憂傷情事。命運開的玩笑彷彿是對愛情的詛咒,不讓人從心所願,也不讓人全身而退。一邊是友情,一邊是愛情,當事人左右為難,知情人疼痛難耐,不知情者仍一派天真。 天真,往往是最迷人的風景,也是最傷人的武器。他愛女孩溫暖的擁抱,卻更愛自己的隨心所欲,總想著天天開心過日子不是很好嗎?他想有人為自己吃苦,卻不願改變麻煩的現狀。事實證明,沒心沒肺者,才有自由可言。 而看起來最自由的人,往往最不自由。學生時代比男孩更率性也更帥氣的女孩,可以二話不說就剃掉半邊的髮,可以為達目的說些無傷大雅的謊,卻無法面對她愛的人愛著愛她的人這殘酷的真相。從此,長達十幾年的心結,將她拋向孤獨的世界。 另一個他,懂她的心,卻管不住自己的心。她愛他,但她卻是他的情敵,他在對她的愧疚與自己的欲望中偷渡對男孩的情感。曾經相濡以沫的他們,在真相招然若揭後,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他繼續和別人戀愛,可內心空白的那一塊卻是誰也無法填補,那是與愛情無關,卻與她有關的重要之地,也是電影中最感動我的部分。 曾經,她給他一封信,打開是一張空白的信紙,他看著看著竟熱淚盈眶,那封信什麼都沒寫,卻彷彿已寫盡所有:沒關係,我原諒你了!我想念你!我像以前一樣喜歡你!請你永遠記得我! 他看懂了,所以哭了! 後來,當他在她面誠實自剖,她什麼都沒說,只是將手按在他的心口上,溫柔的動作一如他當年為減輕她的經痛反覆輕按她大拇指旁的虎口一樣。所有曾如利刃般的傷害,因為懂得,而有了痊癒的契機。 他是她的情人朋友家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是他至愛的人,我發現“愛情”在“愛”面前,其實很渺小。如果“愛情”使我們的人生如星光般燦爛,那麼“愛”一定是璀燦過後,最溫暖厚實的依靠。 人生可以沒有“愛情”,但絕不能沒有“愛”。只要有“愛”,就沒有自由。我突然覺得失去自由,也許是件不壞的事。 【每個女孩心裡都有一個“林美寶”】 桂綸鎂演的林美寶,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也是我無法忘卻的理由。 我很喜歡比孟克柔更率性也更纖細的林美寶,她身上同時存在著勇敢與軟弱兩種矛盾的特質,她可以不顧旁人眼光隨自己的心走,可她卻選擇以逃避的方式面對背叛。她有著如陽光般溫暖的生命本質,也有著一遇痛苦就深藏的陰鬱內在。 也許,每個女孩心裡都有一個“林美寶”,明明知道去愛單純天真的男孩會比較幸福,卻仍不由自主地會愛上另一個複雜難懂的男孩。這是自討苦吃,也是內心最真實的寫照。又或者,複雜的男孩其實就是另一個難以捉摸的自己,如海般深邃迷離,又如山那般安穩沉靜,是變化多端難以掌握的人,也是可以細水長流相伴到老的人。 既渴望安定,又不甘於平淡;既想自由高飛,卻無法瀟灑離去,這是林美寶,是我自己,也是我所認識的許多女孩。如果你懂了林美寶,你就會發現其實女孩的心沒有那麼難懂。 這次,我終於看到了我心裡真正的桂綸鎂了! 從《藍色大門》開始,我就非常喜歡桂綸鎂,喜歡她獨有的靈氣,以及自然動人的演技。然而幾年過後,除了“孟克柔”,我只記得《不能說的祕密》裡的“小雨”,其他角色即使看了,也是模糊而過,現在終於有了令我難忘的“林美寶”了。 電影開始,字正腔圓的桂綸鎂模仿南部台灣腔,維妙維肖;林美寶霸氣十足地帶領其他女生衝進男廁所,又彷彿恰北北的孟克柔再現,有趣極了!導演給了林美寶好幾個特寫鏡頭,感覺她既是參與者又是旁觀者,每一個特寫,都像是林美寶的心聲獨白,她一句話都沒說,桂綸鎂卻用極其細膩的表情完整訴說了林美寶的愛與痛。 除了特寫鏡頭之外,林美寶的兩次情緒爆發都與她愛的男人有關,一次怒摑他好幾巴掌,另一次撕心裂肺的痛喊,這些情緒化反應皆是她無聲的對白,桂綸鎂讓我清楚感受到林美寶的心,也體會到真正的痛根本無法言說,只能自己在時間裡消化,能說出來的痛,也許並沒有自己想像的嚴重,這就好比成天嚷著要自殺的人絕不會死,真的會自殺的人總是默默去死一樣。 保持緘默,讓自己孤獨,才會明白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林美寶”是個充滿魅力的女性角色,也是我認為桂綸鎂從影以來最優秀的演出。她可以如生命般熱烈跳動,也可以如死亡般寂靜無聲,笑中帶淚,淚裡含笑,最後留下了溫暖的擁抱。 【與愛有關,與性別無關】 電影從1985年到2012年,一女二男從青春正盛到中年不惑,十幾年的時間,是彼此情感的懂得與釋然,也是台灣社會變遷的過程。那不斷追求自由民主的熱血情懷,正是我們對情感自主的嚮往,無論愛誰,只要是愛,都值得被尊重與理解。很多人說台灣電影總愛拍“同志”題材,我想這是好現象,當主流與非主流並駕齊驅,大多數人所認為的理所當然不再是理所當然時,“尊重差異”才不再只是社會進步的口號。 有一天,當同志電影不再被歸為一類時,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也許就是更好的世界。 對於電影的意識,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詮釋,但我認為電影最重要的仍是打動人心的力量!這世上什麼都在變,總希望有些什麼是不會改變。最後,中年的他與兩個女孩相偕離去的身影,讓我看見曾經張牙舞爪的青春裡,留下了細水長流的愛。這愛,是青春的回眸,也是彼此相融最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