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湎于文学艺术到痴狂的人多多少少都异于常人,他们往往怀揣着要将无形的感受领悟转化为有形文字的愿望,在一条崎岖泥泞狭窄的路上艰难前行,敏感的神经不断被无情的现实击打着,梦想也仿若蛛丝上的晨露,他们中的大多数生活的一团糟,却因有着超乎常人的感受力,而不愿意苟活于人群,泯然众人,于是,他们自己造囚笼,囚禁着自己,也自己做上帝,自己来崇拜。
影片《成为弗林(Being Flynn)》里的父亲乔纳森·弗林便是一个为文学而活的人,他自诩比肩马克·吐温和塞林格,而他的自负自我、一事无成以及穷困潦倒都和他穷其一生追寻文学的方式有关。该片的创意来自于真实的故事,改编自作家尼克·弗林的自传小说《烂城衰夜(Another bullshit night in suck city)》。此类影片往往因其真实性而显得分外残酷,也颇具现实意义。
许是编剧、导演保罗·韦兹对原著吃得透的缘故,该片结构简捷,脉络清晰,唯一不足的是力道少欠。影片的主线是一个男孩如何在父母有心性缺陷的残破家庭中,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可以成家立业的男人的故事。如何呈现这个带着伤感气息的故事,凸显了主创们对现实境况的了悟和感受,在有的场景,观众几乎可以嗅到诗化的凄清,而在有的场景,又能看到记录片般的直白,如部分有关流浪汉庇护所的情节。
片中两代弗林的生活以及他们文字之路,都带着股子绝决和凄厉的味道,父亲在儿子年幼时就离家出走,只顾按自己作为一个作家体验生活的方式在世间飘泊,儿子尼克在父爱的缺席下,和母亲相依为命,然而DNA决定了他的文学天赋,于是当他的文字起到了意外的“杀人”效果时,他无力承受……
显而易见,这对父子之间的情感充满了怨愤和纠葛,隔阂也因经年累月而变得难以弥合,分离十八年后的相见,却是在一种极端的状况下出现的,双方都不愉悦的再次见面又发生在收容所里,子为志愿者,父为无家可归者,没有什么比这种境况更糟糕更揪心,然而,这便是命运给予的第二次建立父子关系的机会。娱乐资讯 这次人生的交集,让父子有了了解彼此的可能,尼克需要接受父亲的种种“德行”,克服被父亲遗弃所造成的痛苦,还有自己的天赋所带来的阴影和伤害。父之酗酒,子之毒瘾,命运多舛、晚景凄凉的父亲仿佛一面镜子,善感的尼克终于藉此领悟到自己的路该怎样走,及时悬崖勒马,就像泰戈尔所言:“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不幸的经历消化得好,便可成为阶梯。
片中的表演较为上乘,特别是老家伙罗伯特·德尼罗与新生代小生保罗·达诺之间的对手戏。近年来,德尼罗演了一些关注家庭关系、亲子矛盾的影片,如《天伦之旅》,在本片中,他以精湛的演技将老弗林塑造的入木三分,特别是将儿子出版的诗集封面装入镜框时的神情,以及终于见到第三代并以极业余的手法抱着时的那略显尴尬的神情,都再现了沧桑的老弗林彼时起伏难平的心绪。
保罗·达诺,这位因在《阳光小美女》、《血色将至》等片中的出色表演而引人关注的年轻人,有着不俗的表演实力,他饰演的小弗林有着文学青年的敏感,有着寻找未来之路的迷惘,又有着体味人生的灵性。较之大小弗林,朱利安·摩尔饰演的妈妈戏份不多,却很重要,母亲一角是承接父子情感纽带的关键,也是儿子因天赋而负疚的源头,摩尔的出色之处在于,总在不经意间就将人物的心境转变拿捏得当,这个角色请摩尔来演,实属英明之选。
影片在展现别样亲情、成长历程、心路重建等人生命题的同时,也揭露了一些社会的阴暗面,关于庇护所的真实再现,让该片多了些人道关怀的气息。当然,不可否认,因人生跌入低谷而进入庇护所的人,他们中大多数的下一站很可能就是坟墓。
片中老弗林露宿街头时被流氓殴打的画面,让人不禁潸然,一个始终对文学抱有赤诚之心的人就这样过着负累的人生,虽然他看上去对此种作家之路乐在其中,并持之以恒,但是,很多被文学所伤的人,大概都不能平静地结束这次观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