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的格局很小,人物很少,但却讲述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宏大故事,其情节紧张刺激,让观众屏息凝神、毫无片刻放松(或快进)的想法,且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令人深思。 影片讲述了一位自称有冤屈要申诉的“恐怖分子”朴鲁圭,炸掉了电视台附近的麻浦大桥,并以继续炸死大桥上的人质为要挟,要求总统亲自到电视台向他道歉,同时,电视台的主播尹英华开始与“恐怖分子”连线直播,试图以这场独家且高收视率的直播节目,来重返事业高峰。 本片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主题层面,都值得称道,或者说,它的技术和所想要表达的主题,真正做到了相得益彰。 一个主角,几个仅有数句台词的配角,故事发生在狭小的演播室里,这种密室型的独角戏故事,并非本片首创,但由于出色的剪辑、摄影,以及主角河正宇的超高演技,使得本片的娱乐性完全可以挤入同类型电影(《少年派》、《月球》)中的优秀行列,整个观影过程中,观众的情绪都跟着电影情节的起伏而波动。相较于大部分韩国电影喜欢用长镜头而言,本片的摄影显得非常凌厉,各种急速切换的镜头,大大强化了本片的实时感和现场感。而本片的视角,不断地在主角(即电视台主播)和观众视角间转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众获取的信息量,进而增强了故事的悬疑感。全片80%的台词都是河正宇饰演的主播与“恐怖分子”的连线对话,而观众所看到的画面,全是河正宇一人在演播室里表演,作为韩国目前最有实力的男演员之一,河正宇此次为大家奉献了极为出色的独角戏。镜头前后人物形象的反差,以及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人物情绪的循序渐进的变化,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他极有可能凭借本片获得自己第四个“百想艺术大赏”的影帝殊荣。 仅就商业性而言,本片已经是一部优秀电影,但片中无处不在的批判和讽刺,使得本片的思想性也极为深刻。法律、舆论和道德,是本片故事线中三个隐含的主控因素。 在故事的开始,“恐怖分子”劫持了人质,其目的是为了“申诉冤屈”,而通过他的叙述,证明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法律失败的表现。正是通过法律途径无法解决,他才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试图借助另两个“功效”不次于法律的事物:道德与舆论。他希望以几个人质的性命,来换取总统的道歉,“人命关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这些道德准则是全人类的共识,所以,为顾及几个鲜活生命的安危而道歉,这种做法并非完全不可取。而片中“恐怖分子”与主播的电话连线近乎全程通过电视台直播,这种做法也是在利用舆论来向总统施压。再看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当“恐怖分子”一次次的威胁时,政府却以冷漠和“顾大局”来回应,即完全没有受到道德和舆论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观看“直播”的观众们,其内心也便由谴责“恐怖分子”转为对政府的不满,这个转变也使得结尾处主角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合情合理。除了对“恐怖分子”的失败抓捕外,其他所有情节中,法律几乎都处于一个“缺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和舆论是否能起到弥补作用,本片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结尾处主角的行为,也是在试图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 本片主角——电视台主播尹英华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在故事之初,他在镜头前正直公正,大谈利国利民的政策改革,之所以答应直播,则是为了获取“独家”新闻,期间更是以此来要挟台长恢复自己的职位,“恐怖分子”以人质要挟,尹英华的行为,其实也是在间接利用人质的性命来为自己谋利。而镜头之后,则与其他政府部门的人一样,对待普通人冷漠,可以说,他的冷漠,点燃了早已堆好的木柴。但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个人物则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直至最后的惊人之举。除了主角之外,其他几个台词寥寥的人物,却也都用“伪善”参与了故事的发展:为了收视率而想要牺牲人质和自己下属的台长,因为自己节目被取消而向竞争对手告密的制片人,为了“大局”而寻找“替罪羊”的总统府官员,所有的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现这个社会的冷漠、混乱与不堪。“恐怖分子”只有一个,但如今这个局面,是所有人共同造成的。 从这部电影可以看出,韩国的类型电影已经从早期对好莱坞和香港的单纯模仿,慢慢的开始融入自己的本土风格。对于观众来说,在享受好莱坞视听大片快感的同时,又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这的确是一部好电影应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