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種類飼養及疾病護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我爱我宠鸚鵡種類飼養及疾病護理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5个回复

[宠物百科]鸚鵡種類飼養及疾病護理

楼层直达
z1203607667

ZxID:18370591

等级: 元帅
♡世界有我也不错♡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0-06 0
鸚鵡種類飼養及疾病護理
[backcolor=#ffc000]導導:事實上,鸚鵡的品種不同飼養重點就不同,甚至是同品種的鸚鵡,會有不同的飼養重點,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就像同是一家人,生活習性也不可能都一樣,但小編本編是整理,不同品種鸚鵡,會相同的飼養重點喔。


一、飼養鸚鵡要注意

1、基本飲食須知

所有鸚鵡的基本飲食包括,清水(每天更換數次)、合成糧(包含各種維他命及礦物質)、新鮮蔬果(切割後適合你愛鳥的體型)供給水份,維他命,不同種類選擇及趣味。

2、營養補給要點

如要供給鈣水,請先查詢鸚鵡獸醫有關份量的重點。維他命A對組織發展,尤其是竇骨,呯吸系統和咽喉過濾細菌很有幫助,哈密瓜、芒果和甘薯都含有豐富維他命A。

注意事項:鈣片和墨魚骨對所有鸚鵡都是相當的重要,灰鸚尤其須要。


如要供給鈣水,請先查詢鸚鵡獸醫有關份量的重點。
3、經常打掃鳥籠

打掃鳥籠要注意,清除糞便時,應戴口罩,防止乾燥的鳥糞塵土吸入鼻腔。鳥籠應經常使用2%漂白粉噴灑,或用5%的甲酚皂液沖洗。

4、多數鸚鵡怕熱

若超過37℃時,個別體質差的鸚鵡就可能因為中樞神經麻痹而亡。防鸚鵡中暑的做法是夏季注意室內通風,別把鳥籠和棲架放在光照強烈的地方,當鸚鵡出現暑熱現象時可以朝它噴水霧。

注意事項:當環境溫度超過35℃時,多數鸚鵡就會煩躁不安。



二、餵食鸚鵡要須知

1、幼鳥錯誤餵食

怕幼鳥餓而餵過量,自然界中,親鳥須輪流外出覓食來哺育雛鳥,所以雛鳥不可能被餵食到素囊滿脹,所以應該採取少量多餐模式,先確定上一次食物均已消化完畢,避免舊食物的積留、發酵而造成嗉囊炎。

2、餵葵瓜子注意

一般而言,鸚鵡類都喜愛享用葵瓜子,然多數鳥友卻以此為它的唯一食物,殊不知此行為會減少鸚鵡採食的樂趣與能力,而且只餵食葵瓜子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葵瓜子富含脂質,容易導致肥胖方面的疾病。

3、飼料保存不當

飼料保存不當而導致食物變質,甚至產生毒素,鳥友不察覺而繼續餵食,愛鳥當然會出問題。建議飼養的數量來選擇飼料,大包裝當然會較便宜,然飼料的保存期限不長,只以此點做考量反而會因小失大。


三、鸚鵡疾病護理


鳥兒感冒後,移到室內飼養給以保溫,很快就會治癒。
1、室內飼養保溫

鳥兒感冒後,立即移到室內飼養,並給以保溫,很快就會治癒。若病情不能治癒,可將硼砂溶於溫水中,配成2~4%的硼酸溶液,用來沖洗鼻孔周圍,並餵給金絲雀草種子飼料,以增強抵抗力。

注意事項:呼吸器官常見的是感冒,其症狀是流鼻涕。

2、飼料飲水不潔

吃了不潔的飼料或飲水,引起拉痢,病鳥一般排白色漿狀稀糞,下腹羽毛沾汙。鳥患病後,主食飼料只餵稗子,並轉放暖和的地方飼養,要一鳥一籠隔離,防止傳染。在飲水中滴入紅酒數滴。

3、注意寄生蟲病

除虱辦法可用獸用消滅清粉或用神奇藥筆塗抹。鸚鵡還受吸血蟲的危害。巢箱常是產生吸血蟲的大本營。每次孵窩完畢,要馬上用開水燙一遍巢箱,再在箱內塗上對鳥無害的殺蟲藥,保持清潔乾燥。

4、注意鸚鵡熱病

鸚鵡熱又稱飼鳥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於它來自家養的鸚鵡,故取名為鸚鵡熱得了鸚鵡熱首選藥物為四環素,日服2g,連服半月左右,直至體溫下降到正常為止。[/backcolor]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2
DB+12 2013-10-06

☂ 恶魔包包,我爱我宠,宠我爱我 ☀


雾中列车`

ZxID:17730012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10-06 0
鹦鹉种类饲养及疾病护理
QQ:2445714524
VX:a2445714524
围脖:楊阿發
野狼_

ZxID:1211167

等级: 大元帅
小散赚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10-06 0
下次别用繁体啊
沧海月明把酒欢

ZxID:18260505

等级: 元老
         此心此夜为情痴    长恨彩云易散永相思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10-06 0
看不懂
如何让你遇见我

ZxID:17880580

等级: 大元帅
配偶: 乔美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10-07 0
学习了。

我喜欢上你了
只是我太懒

ZxID:18729361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10-07 0
  家里本来养了一只鹦鹉 然后死掉了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