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水母】百科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我爱我宠【宠物水母】百科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3个回复

[宠物百科]【宠物水母】百科

楼层直达
八戒 .

ZxID:15999059

等级: 元老
潮鞋联系V:VTG1699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26 0




宠物界又出了一个新成员——宠物水母。水母通体透明,婀娜多姿,很快成了白领们争相吹捧的爱宠,不少白领把水母买回家当宠物养。

由来: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王文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上海海洋水族馆看到水母在彩灯映衬下灵动地游来游去,突发奇想:上海水族宠物市场这么兴旺,有人养热带鱼,有人养乌龟,为什么不能养水母呢?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冷向军告诉他,国内水母的人工繁殖技术才刚起步,如常见的海月水母,仅南京海洋馆掌握了繁殖技术。听了导师的介绍,王文龙决心尝试人工养殖水母,让这种在大海里生存了亿万年的动物也能在城市中生活。
从2007年开始,王文龙开始推销“宠物水母”。他先在一些高档酒店、酒吧、会所建起了样板水族缸,以此来吸引潜在买家。经过不懈努力,外滩附近某五星级酒店,以及嘉兴等地的酒店里都引入了王文龙繁殖的水母。威海路一家酒吧还斥资10万元建了一个3米宽的水母箱。

基本信息
编辑

【释名】

水母图片集粹(1)(22张)
水母形状完全像凝结的一样,它的颜色为红紫色,没有口、眼。它的腹下有物体,虾子附在它上面吞食涎沫。
【性味】味咸,性平。
【功效主治】主治妇女劳损、积血带下;另可治疗小儿风疾丹毒,水、火烫伤。对因食河鱼引起的疾病也有作用。
2简介
编辑


帕劳海岸的水母
水母(英文名:Jellyfish)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肉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已知道的约有200种。或指立方水母纲(Cubozoa)的种类,该纲以前认为是钵水母纲的一目。水母一词广义也指具水母型(钟形或碟形)的刺胞动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德明水母(包括僧帽水母)和不属钵水母纲的栉水母和海樽等。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以柄栖附于海草及其他物体上)。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Stauromedusae)。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0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98%以上,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气磨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科学家们曾经模拟水母的声波发送器官做试验,结果发现能在15小时之前测知海洋风暴的信息。水母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并根据伞状体的不同做分类:有的伞状体发银光,叫银水母;有的伞状体则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有的伞状体仿佛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有的宛如雨伞,叫做雨伞水母;有的伞状体上闪耀着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
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或数月,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
中国常见的约有8种,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迪菲水母、口冠海蜇等。
3种群分布
编辑

2011年8月1日-9月30日,对胶州湾三种大型水母沙海蛰(Nemopilemanomurai)、白色霞水母(Cyaneanozakii)、海月水母(Aureliaaurita)的种群数量变动及空间分布

情况开展了目测调查,同步获得了气象、水温、盐度、叶绿素a、浮游动物丰度、种类组成等数据,调查频率为每周2次。调查期间,海月水母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沙海蛰与白色霞水母种群均于8月11日达到数量高峰,8月底及9月中旬之后依次衰落,至9月底,三种水母基本消失。三种水母的种群平均丰度变化范围分别为:沙海蛰0—230.8ind/km0;霞水母0—150.2ind/km2;海月水母0—123.4ind/km2。从分布区域来看,海月水母主要位于近岸区,沙海蜇主要分布于湾口和中部深水区,而白色霞水母则在高峰期和次高峰期分别集中于深水区和近岸区。结合往年资料,作者认为,海月水母种群能够在胶州湾内进行自我补充并完成其生活史,而胶州湾沙海蛰与霞水母的种群补充则可能主要依赖于湾外种群。另外,目测方法的准确性可能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
4形态特征
编辑

不同的水母有不同的形态,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它们没有心脏﹑血液﹑鳃和骨骼。普通水母的伞状体不很大,只有20-30厘米长。
有些水母不单颜色多变,而且还会在水中发光,有些闪耀着微弱的淡绿色或蓝紫色光芒,有的还带有彩虹般的光晕,当它们在海中游动时,就变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彩球。水母发光靠的是一种叫埃奎明的奇妙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钙离子混合时,就会发出强蓝光。埃奎明的量在水母体内越多,发的光就越强,每只水母平均只含有50微克。
5身体构造
编辑


水母(21张)
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水母具有三胚层,最外是表皮层(epidermis),最内层则是胃皮层(gastrodermis),由胃皮层构成一简单的体腔,只有一个开口,兼具口及排泄的功能,在表皮层及胃皮层之间的则是中胶层(mesoglea)。以钵水母为例,水母的身体有几个构造:
胃腔

即是由胃皮层所形成的胃腔,也是水母的消化系统,胃腔内有胃水管系统(Gastrovascular cavity),内有许多的触手状的胃丝(Gastric filament),胃丝上又有刺丝胞(Nematocyst),可将吃进来的饵麻醉,再放出消化液来进行消化。生殖腺也是位於胃腔壁上,同样是发源於胃皮层(Gastrodermis)。
感棍

在水母翼的边缘均分有八个感棍(Rhopalium),内有一个平衡胞、小眼(Ocellus)及两个感觉窝(Sensory clubs),是在水中平衡其身体及触觉之用,可说是水母的感觉器官。其中,箱形水母拥有24个眼睛,360°的视觉感官。
伞帽

伞部边缘有六个感觉器官,一旦有物体靠近他们就会根据海水中的次声波快速逃走。
触手

在水母翼的边缘有许多细小的触手,触

僧帽水母
手的前端有刺胞,刺胞可捕捉浮游生物及攻击敌人。
刺丝胞

为触手前端的细胞之一,腔肠动物又称为刺胞动物,就是指此,因此水母多少都含有毒性。刺胞是一个充满液体的囊,内有一条中空缠绕的管子,刺丝胞的表面有一小针称为刺胞针(Cindocil),如同是开关般,当刺胞针受到触动时,刺丝胞会马上射出管线,这些含有毒液的管子会使被刺之生物麻痹。箱形水母发出的毒素是世界最毒的毒素,迄今为之,仍然没有任何血清可以救助。
口腕

由水母翼中心延伸出来的腕状物,数量和胃囊相同。口腕上也有许多的刺丝胞,除了可以捕捉猎物之外,也可以将食物送入口中。口腕的底部有保育囊,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实囊幼虫,会附著在保育囊上。
口器

位於口腕的基部,直接通到胃腔。可吃入食物之外,也具有排泄的功能。
放射管

由胃腔呈放射状向水母翼延伸的管子,可将消化的营养及氧气在体内循环,具血管般的功能。
6生活习性
编辑


水母图片集粹(2)(20张)
水母虽然长相美丽温顺,其实十分凶猛。因为水母没有呼吸器官与循环系统,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获的食物立即在腔肠内消化吸收。当被水母刺伤,发生呼吸困难的现象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或注射强心剂,千万不可大意,以免发生意外。水母一旦遇到猎物,从不轻易放过。但是就像犀牛和为它清理寄生虫的小鸟共存一样,水母也有自己的共生伙伴。那是一种小牧鱼,体长不过7厘米,可以随意游弋在水母的触须之间,却一点儿也不害怕。遇到大鱼游来,小牧鱼就游到巨伞下的触手中间去,当作一个安全的“避难所”,利用水母刺细胞的装置,巧妙地躲过了敌害 的进攻。有时,小牧鱼甚至还能将大鱼引诱到水母的狩猎范围内使其丧命,这样还可以吃到水母吃剩的零渣碎片。那么水母触手上的刺细胞为什么不伤害小牧鱼呢?这是因为小牧鱼行动灵活,能够巧妙地避开毒丝,不易受到伤害,只是偶然也有不慎死于毒丝下的。水母和小牧鱼共生一起,相互为用,水母“保护”了小牧鱼,而小牧鱼又吞掉了水母身上栖息的小生物。
水母虽然

水母图片集粹3(20张)
是低等的腔肠动物,却三代同堂,令人羡慕。水母生出小水母,小水母虽能独立生存,但亲子之间似乎感情深厚,不忍分离,因此小水母都依附在水母身体上。不久之后,小水母生出孙子辈的水母,依然紧密联系在一起。
运动方式

水母通过收缩外壳挤压内腔的方式,改变内腔体积,喷出腔内的水,通过喷水推进的方式进行移动。水母表皮中从顶端延伸到伞体末端的肌肉纤维控制着内腔的收缩和扩张。内腔扩张,水流慢慢吸入,充满内腔;内腔迅速收缩,将水流挤出腔体,水流喷出产生的推力使水母沿身体轴向方向运动。
水母试图在水中下沉时,触手伸展且向上,呈长线状;意图上升或向某一方向运动时,触手远端逆运动方向弯曲。水母借助触手,有效地改变运动方向。

多管水母
一些水母的钟状身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钟状身体膨胀。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产生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另外,一些水母伞体顶部有气囊,这些水母控制各个气囊里的充气量,亦能改变水母的运动方向。
水母并不擅长游泳,它们常常要借助风、浪和水流来移动。形态特征 有赖于简单的运动方式。

深海水母
水母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直径有大有小。普通水母的伞状体不很大,只有20~30厘米长,而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从伞状体边缘长出一些须状条带,这种条带叫触手,触手有的可长达20米~30米,相当于一条大鲸的长度。浮动在水中的水母,向四周伸出长长的触手,有些水母的伞状体还带有各色花纹。在蓝色的海洋里,这些游动着的色彩各异的精灵显得十分美丽1865年,在美国麻萨诸塞州海岸,有一只霞水母被海浪冲上了岸,它的伞部直径为2.28米,触手长36米。把这个水母的触手拉开,从一条触手尖端到另一条触手的尖端,竟有74米长。因此,可以说霞水母是世界最长的动物了。
捕食方式


水母图片集粹(4)(20张)
水母美丽却凶猛。在伞状体的下面,那些细长的触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在触手的上面布满了刺细胞,像毒丝一样,能够射出毒液,猎物被刺螫以后,会迅速麻痹而死。触手就将这些猎物紧紧抓住,缩回来,用伞状体下面的息肉吸住,每一个息肉都能够分泌出酵素,迅速将猎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水母一旦遇到猎物,从不轻易放过。
在炎热的夏天里,当我们在海边弄潮游泳时,有时会突然感到身体的前胸、后背或四肢一阵刺痛,有如被皮鞭抽打的感觉,那准又是水母作怪在刺人了。不过,一般被水母刺到,只会感到炙痛并出现红肿,只要涂抹消炎药或食用醋,过几天即能消肿止痛。但是在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一带的海面上,有两种分别叫做曳手水母和箱水母(或称海黄蜂)的,其分泌的毒性很强,千万不可大意,以免发生意外。[1]
繁殖方式

繁殖


壮丽的水母群(11张)
母雌雄异体,有生殖腺在近胃囊处。成熟的精子流入雌水母体内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幼虫离开母体,在水里游动一会儿后,沉下海底形成幼体,后变成水螅体,水螅体分裂成多个碟状幼体,再发育成水母成体。
过剩
世界各地的海域常常有突如其来的水母群的出现。早前,日本海域便出现两米长的巨型“越前水母”群,估计中国扬子江流域是越前水母的来源之一。随着中国沿海业的过度捕捞,减少了与水母争食的鱼类,增加了浮游生物,造成水母繁衍过剩,加上长江流域连场反常的大雨,将巨型水母冲到日本海域。此外,海洋的水温变暖亦加速水母的繁殖和生长。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新报道,水母大多存活于死水区,生命极度顽强,它几乎不需要氧气,所以,你会发现

僧帽水母
在几千米的深海区,也有它的身影。水母的出现,并不是环境改善的现象,而是环境恶化的表象。随着水污染的严重,营养物质丰盛,灾难性的浮游生物大量出现,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水母却开始繁盛,但这是另一个灾难的前奏,水母什么都吃,浮游生物、鱼卵、小鱼、大鱼~无一漏网,它的繁盛让鱼类难以再生,其后果将是不可恢复的!日本已经尝到了水母繁盛的灾难性后果,请全人类高度关注环境污染以及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改变这种情况的方法还是存在,一,重视水污染的问题,积极解决工业生产的水污染问题。二,海龟是水母的天敌,加强对海龟的保护。[2]
发光原因



奇幻的深海水母(40张)
母是一种细胞动物,构造简单,没有肌肉和骨骼,身体的98%都是水,它的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栉水母在海里游动,身体显现着球形的蓝光,后面的几条长长触手在闪耀着细长的光带,随着栉水母游动时的身体弯屈和摆动,光亮也是千姿百态,十分优美动人。原来水母的发光源与其它动物是不同的,其它动物大多是荧光素、荧光酶经过氧的催化作用,因而发光。可是水母发光靠的却是一种叫埃奎林的神奇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遇到钙离子就能发出较强的蓝色光来。据科学家研究,每只水母大约含有50微克的发光蛋白质,这说明水母就是靠它发光的。
天敌

威猛而致命的水母也有天敌,棱皮龟就可以在水母的群体中自由穿梭,轻而易举地用嘴扯断它们的触手,使其只能上下翻滚,最后失去抵抗能力,成为海龟的一顿“美餐”。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4-05-26

ˆˆ啤酒包包,我爱我宠欢迎你!﹤﹤﹤﹤

莆田本地潮鞋供货商
💗💗💗💗💗💗💗💗💗💗

两旁世人

ZxID:22955350

等级: 元老
安安静静的做一个两旁世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5-26 0
前段去海洋馆见过。
丨ぶ柒丶

ZxID:28819205

等级: 贵宾
配偶: pray丶
生活区,我的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5-26 0
颜色很靓丽,毒性就很大吧~
冯·克雷

ZxID:29392903

等级: 元老
配偶: 七斤饭团
Dream: 绝世帝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5-26 0
看着很绚丽啊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