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愁的一首词,只有49字,却写出了“愁”的最高境界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史上最愁的一首词,只有49字,却写出了“愁”的最高境界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经典转帖]史上最愁的一首词,只有49字,却写出了“愁”的最高境界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12 0



李清照的前半生应该算是个人生赢家。
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饱读诗书之辈,自小便展露出了非凡的才华,16岁那年更是凭借一首《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轰动京城。
18岁那年嫁给了门当户对,又志同道合的太学生赵明诚,两人赌书泼茶,很是恩爱。
纵然中间难免有分别的时候,但也是经常鸿雁传书,留下不少佳话。
出身好,有才华,又嫁得如意郎君,可不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毁于那场“靖康之难”。

那场战乱宋朝丢了半壁江山难,退居江南,多少人家破人亡,颠沛流离。
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的家园毁于金兵的铁蹄之下,丈夫在逃亡的途中病逝,两人耗费半生心血收集的金石书画也流散殆尽。
她一路漂泊,到了浙江金华才暂时安顿下来。
逃亡的途中,她没有太多的时间伤春悲秋,可是一安定下来,想到这段时间经历的种种,无穷无尽的愁苦一下子涌上了心头。
她写下了一首《武陵春》,只有49字,却写出了“愁”的最高境界,多少人读着读着就落泪了。

词的上半阕写的是词人的所见所感。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描绘了一幅凄清的暮春图景。
狂风过后,园中的花儿都已凋落,只有泥土中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词人不写风是如何的猛烈,而是从风停后写起,一个“尽”字便足以令人联想到了满地落红的萧条之景,所谓“流水落花春去也”大概便是如此吧。
紧接着的一句“日晚倦梳头”,写的是词人百无聊赖的心境。
“女为悦己者容”,而此时她的丈夫已不在人世,她又打扮给谁看呢?
这看似平平淡淡的5字,实际暗含着她难以诉说的愁苦。

歇拍两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更进一层,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她的哀愁,令人不忍卒读。
词人的丧夫之痛,国破家亡的之恨、颠沛流离之苦、孤身一人之悲都藏在“物是人非”这四个字之中。
她写这首词时已是50岁,按照古人的寿命来看已是晚年,经历了这么多的痛苦,她的心中有千言万语,但是又不知从何说起,又能与何人说,所以便出现了“欲语泪先流”这一幕。
上半阕层层递进,从“日晚倦梳头”开始,词人满腔的愁苦就如开闸懂得洪水,奔涌而出,令人也不住潸然泪下。

接着的下半阕着重刻画词人的心理活动。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这两句转折很有意思。
一个是自然之境的转折,上阕说花已尽,这里却说“春尚好”;一个是词人心境的转变,之前还是“日晚倦梳头”,如今却计划着春游。
然而这所谓的“春尚好”也只是闻说而已,“泛轻舟”也是一时的打算。
真正能代表词人心情的还是结尾的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她的愁苦之情一下子推到了顶峰。
这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化虚为实,比喻新奇,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了,本是虚无缥缈的“愁”仿佛也有了形态和质量。
双溪的舴艋舟也载不动她的“愁”,足见她的愁苦是有多深了。

全词层层深入,虽然一直到了结尾才写到“愁”,但是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愁”,短短49字,却写出了“愁”的最高境界,多少人读着读着就落泪了,愿你一生都不要读懂



本帖de评分: 2 条评分 DB +20
DB+1 2020-05-12

精品文章

DB+19 2020-05-12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5-12 0
   ˆˆ韶华包包﹤﹤﹤﹤
8号妓师ぃ

ZxID:19005931

等级: 大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5-12 0
精品文章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