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评】从尖锋SR浅谈赛车的性能参数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跑跑卡丁车【车评】从尖锋SR浅谈赛车的性能参数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8个回复

[玩家交流]【车评】从尖锋SR浅谈赛车的性能参数

楼层直达
书一封旧长信

ZxID:10528423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6-07 0
【车评】从尖锋SR浅谈赛车的性能参数
  这问题曾经想过一段时间,想了很久终于决定发出来,并不代表什么专业的看法。但是,总感觉有必要与大家交流。
  
  很久前,我和大家都是追求数据的狂热者,对于一辆车的数据追求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在R4时代开始,随着自己的一些了解加深,开始觉得数据没有那么绝对。当时红极一时的knat评测,只测试了直线速度与漂移过弯最低速,所以,我以如下的观念常常在论坛进行争辩:
  
  1:加速快慢的因素
  
  2:相撞变线的可能
  
  3:转弯的灵活与否
  
  等等。
  
  后来随着评测的不断完善,评测的人越来越多,评测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简单的速度,到增加了稳定性,到增加了加速度和平衡能力,以后还会不断的完善。这些万万千千的评测,能够让大家对一辆车有着更详细的认识。不过,购买量往往是硬性指标,一些畅销车,比如爆烈PRO,很多人曾经以弯道不够来反对爆烈PRO,但是最终没有触及到购买量。
  
  看了3年评测,也看到了一些“多车综合评测”“XX评车系列全集”的内容,也不止一次在论坛看到了大家对车的那种丰富的讨论,有反对的,有赞扬的,有欢呼的,有冷眼旁观的也有对骂的。说实话看多了感觉很厌倦,但是对于评车也让我有了一些新的兴趣。哪辆车,无论你是否喜欢他,存在着,有人买,评价如何,都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所以粗略总结了几年评车的经验,重新从一个角度谈谈跑跑卡丁车的赛车参数的分析。也许,这里面的部分数据,可能也会应用到别的赛车游戏领域中。
  
  似乎我是对尖锋SR做以全面的分析。但是实际上,我更希望作为通用的所有赛车参数去讨论。一开始想泛泛而谈,但是没有实际赛车的话,很多理论自然难以站得住脚。后来天浪SR创造了奇迹,想以天浪SR作为这篇文章的讨论主体,借此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又觉得天浪SR毕竟和所有的4轮车有着本质的大区别,无法进行完全的对比。所以最后尖锋SR推出,考虑其巨大的人气和终于没有辜负大家期望的性能,让我找到了合适的文章载体。当然,这篇文章可能谈及一些新人了解不多的历史,但是无论如何,至少在评车方面,希望对一部分人有点小小的帮助。
  
  理论的数据
  
  由于跑跑卡丁车中的赛车没有像一些游戏那样透明,甚至透漏一些理论的数据(比如反恐精英OL和穿越火线都对木仓械的理论数据公布给大家,尽管实际如何还是要亲手试),所以大家买车往往都是在摸索,这也因此造就了评车文化,让大家能够先看一些热心人士推出的视频及帖子,让自己买车有个起码的数。由于评测人员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支撑,都是靠着一腔热血来制作这个东西,所以往往带着一些待完善的地方。不过无论是谁在评测,有一个东西还是容易测出的:理论的数据。
  
  这理论的数据,包括着直线速度,加速速度,以及漂移时候的最低速度等,当然是一个赛车性能高低的基本。试想为什么PRO打不过SR,很明显的因素——PRO和SR不仅仅是引擎造就的直线速度的一两点区别,致命的是10余点加速峰值甩开的差距。所以,对于一个赛车初玩者,对于一个业余玩家来说,直观的从这些数据大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非常简单方便。当然这些数据也能满足一般人的需要。然而,随着大家游戏经验的增长,以及PRO,SR时代赛车的细节区别深入,大家越来越发现一辆车的好坏根本不能以数据来单纯表现。当然,这也基于现在“所有车都是400游戏币,都是差不多的直线速度,弯道速度,也就是一点点手感的不同”的缓慢更新的趋势所决定。
  
  但无论如何,这理论的数据还是能够帮助很多需要的人。那么,就让我们探究一下这方面的测试。
  
  直线速度。这应该是最基本中的最基本,是赛车的最基层表现。当然,大家还是更喜欢在直线最高速上下功夫。最高的速度有多少,这一直都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这也是最简单,最好测的内容。但是,很容易的一个意外,让大家发现一辆车在摇头的时候,会增加他的最高速度达到另一个峰值。所以,大家又纷纷去测试他的摇头速度,并奉他为直线速度。这当然是他的“最高速度”,但这并非“直线速度”,也很容易引到一个误区。譬如,雷霆SR和疾风SR的不摇头,纯直线的速度是一致的,都是比板车快15点,但是摇头的话,雷霆在L1频道上升到226的程度就稍微容易达到,而疾风SR上升到225还好,上升到226则困难一些。尖锋SR则比雷霆更容易一点。更具备打击力的例子,是天浪SR可怜的直线摇头速度。我不知道这个摇头增加速度有什么合理的科学解释,也不知道摇头速度有着多少直线速度上的水分(至少实战中不是道具赛玩抓地的话,摇头几乎难以用上)。但是,除了雾中的大海在部分车上测出了非摇头的直线速度,大家都是单纯的测试摇头速度。就算是测试摇头速度,也应该更直白的告诉大家——到达这个速度是否吃力(或许我们也能从整个赛车达到速度的那一小段动画看出难易)。不过,摇头的速度也并非一无是处。
  
  N2O速度。曾经在R4,PRO时期这个测试约等于“没有意义”,因为当时的N2O速度都是那个速度,都是“提升45点最高速”还是“提升48点最高速”。到了SR时期,这个测试开始意义展现,因为出现了三种SR:没有额外提升速度的SR,有普通提升的SR,有更高提升的SR。这三种车的差距,达到了14点之高。那么对于加速速度测试来说——至少我知道了这属于什么车。这个数据的测试,其实也要分开“摇头速度”和“非摇头速度”。但是由于N2O只有3秒的持续时间(除非找人合作弄出蓝色N2O),否则这个误差只会更大。当然,由于SR已经突破了一般的N2O速度不变概念,所以每辆车都有必要去探究,观察其是否有着新的N2O速度提升。这一点,相信久经评场的人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来应对。
  
  飘移最低速度。这个是大家纷纷在城镇手指的U弯测试的最低速度,也就是一个漂移,看最低能降到什么程度,多测几次,取平均值。这个速度当然重要,因为竞速赛漂移颇多,降速多少之重要不必言喻。现在大家也都默认了“测试他的时候不要使用喷火加速导致误测”,技艺高的还会去测试N2O下的飘移速度。常见到在城镇手指的赛道记录都是这些“飘移速度BT”的车,不过除了手指外却几乎看不到这些车的影子。这是为什么,后面讨论。
  
  我们也能够在琢磨中发现,跑跑的车速数据设计是非常精巧的。举例来说:
  
  虽然摇头速度只是一个较虚的直线速度,但是究其原理,是在进行反复转弯时的速度表现。这个速度高,则正是说明了转弯状态时的速度比同样纯直线速度的车更高。那么也就是说,在两辆车以同样的轨道转弯时,假使直线速度一致,那么摇头快的车会在转弯的速度上有着一星半点的区别。这当然不是能够测试出来的(也几乎难以摸索探究),而是凭借大家实际的感觉。所以,这条没有也无法显露于视频。不过,就是这个差距,就有可能导致在抓地过弯(多为道具)的时候一个临界将对方的车擦出反向(当然,这也需要较大的机遇)。
  
  而直线的速度(包括N2O的速度),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集气速度的增加。大家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一辆R4的集气速度大于板车,而一辆SR的集气速度大于R4。而直线速度加快,也会对集气速度有一丝加成。当然,这是在其他量全等的前提下。所以实际上,棉花糖SRX-9之类的加速强化车在集气上也有着自属的优势。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说集气不如尖锋SR,那当然是尖锋SR在其他量方面有着提升。
  
  然后,关于飘移最低速度。往往发现弯道速度高的抓地力不够(也就是大家一直讹传的“稳定性不够”),弯道速度低的抓地力都不错。大致可以认为,那些转弯速度高的赛车,是由于赛车的抓地力不是很足,导致了过弯时摩擦小,减速幅度不大的情况。当然也由于抓地力不足,在赛场上也容易自发翻车了一些。这样设计既贴近现实,又构造出了两种驾驶风格,此二种风格互相间都有可攻可守之处,也让赛场上增加了更多的驾驶策略。
  
  当然,尖锋SR的数据均不如何突出,所以这里也无法对于他有多么专题的讨论。但是像这样的数据,细细琢磨还能探究出很多有趣的东西,从而对于一个车有着“游刃有余”般的认识,这也是吸引很多人迷恋于评车的一大原因——他不仅仅是解惑,还有探究。然而,如果只是局限在这些数据决定一辆车好坏的话,那纯粹是以偏概全,甚至颠倒黑白。不仅仅是尖锋,天浪的实例,就算飓风SR表面上超越了棉花糖SRX-9,也没有见到多少飓风SR的视频——毕竟,人不是理论机器,没法子创造理论神话,把一个纯数据高的车发挥到超级神圣无人匹敌的地步。人到底是要和车“交流”的。在这理论数据的背后,还有着更为强大的东西。
  
  内在的参量
  
  对于一辆车来说,和数据相对的内在参量,倒是更适合以“灵魂”二字形容。如果其车本身手感,平衡,隐性能力等不错,则根本不是一个速度所可以比及的。
  
  转弯的灵活度。这一点属于大家经常谈到的“手感”的主要参量。一辆车在进行转弯的时候,通过按住一定时间所飘移的角度大小,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操作习惯。一般来说,灵活度越大,那么越有利于在一些险弯上游刃有余。但是险弯往往较窄,能否穿梭不仅和灵活度有关系,也和赛车体积有关系;况且,和玩CS的鼠标灵敏度一样,太高了太低了都不是太好的事(道具赛除外,灵活度对于抓地转弯很重要)。曾经反复驾驶过几辆车,包括尖锋SR,发现尖锋SR明显灵活于疾风SR和飓风SR,也比棉花糖SRX-9灵活一点,但又不像棉花糖SR至尊版那样过于灵活(所有车中棉花糖SR至尊版是最灵活的),可以在大众的操作下相对容易达到自己想要的角度,不缓不急。诸多车里面唯一灵活和尖锋一致的,就是棉花糖SR极光版了。不过,棉花糖SR极光版却没有达到尖锋SR的成功。这里面,就要谈到另一个手感因素了——抓地力。
  
  大家一直都在说“稳定性”,因为有的赛车在一些不平整弯角飘移会侧翻起,看起来很危险的样子,所以就觉得这辆车“不稳定”,“稳定性”这个词就这样传开了。最先说出这个词的还是国服的视频评测鼻祖“Knat灬”,所以抓地力也成了稳定性。其实,抓地力,就是指凭借风压,轮胎摩擦等因素导致在高速行驶时贴地的能力。开过车的朋友知道一些不好的车,开到100迈以上感觉整个车要飘起来一样,正是抓地力不足的表现。其实在跑跑里,像游侠SR,捍卫者SR,夜精灵SR不都是高速下感觉颇为漂浮,拿捏不住平衡么?
  
  抓地力的表现,不仅仅是一些崎岖路面的稳妥行驶能力,还包含着正常行驶时的可操纵性。游侠SR的抓地力可算作较差了,大家可以在驾驶中感觉到他漂移时,不仅整个车都有明显幅度的倾斜,连屏幕视角都有点倾斜的感觉。不仅如此,这个状态下的车,感觉可操纵性顿时下降了好多,不能很好的在飘移间通过操作达到自己预想的位置,全车仿佛很滑,加上漂移时的高速,没有轻车熟路的人只怕只能干骂此车如何如何了。棉花糖SR极光版略逊于尖锋SR,也是在于抓地力微微逊于尖锋SR。尖锋SR的抓地可以用完全贴地来形容,到任何道路都能较好的驾驭,在赛场上也能在飘移时刻较好的操纵赛车本身,配合非常适中的灵活甚至可以做到一般车做不出来的中途变线(只要你有技术)。所以就手感看来,尖锋成了真正的最佳可控车,相比于牺牲曾经手感换来速度的疾风SR,尖锋SR属于彻头彻尾打败了各位前辈。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大家也会有其他的疑问:曾经疾风R4的手感那么突出,为什么实力就不及雷霆R4呢?
  
  有人也会抢答道:疾风的速度和雷霆差距太大,就算手感再棒也不行。但是实际上,疾风只是和雷霆比少了1点直线速度,尖锋SR却比棉花糖SRX-9少了3点加速速度,又是如何超越的?很明显,这里面还有着一些随大流,表面主义等因素。当时大家对跑跑的认识尚不成熟,加上评测鼻祖Knat灬也是偏重数据,所以大家对很多车都产生了误解。事过境迁,为XX车是否翻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能对一辆车有更全面的认识。不过,似乎除了灵活度和抓地力,一辆车的参量可不仅仅这么几个:
  
  实战抗撞。这又是一个难以确认的因素,毕竟两辆车的相撞角度差上一度,效果都可能非常不同。所以这只能从实战的直觉来辨认。玩过8人和计时的玩家都应该能感受得到实战和计时的区别——虽然表面上仅仅是撞车和反撞车变量的增加,但这足以完全区分1个人和N个人的战斗。一个抗撞的车和一个非抗撞的车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一个抗撞不够的车在前面和一个很抗撞的车在后面,这时候在一个弯角前,后者发动加速同时想超内道。前者自然不让,于是挡住关键位置。结果下来,两辆车都不会有太好的结果。但是,前者的后果往往更惨——后者可能因此撞了下内墙,前者可能已经大幅度变到外道甚至转了180度。
  
  很不幸尖锋不是一个抗撞的血脉,从尖锋PRO-G就能看出来,连史上第一不稳的舞狮车PRO都撞不过,更别提其他实战了。所以,尖锋在冲撞领域自然不是主角。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赛场上没有了优势。我们可以想:如果能有办法避免冲撞,而不是非要撞上了才追究谁更抗撞,岂不更好?于是,五大系列中,尖锋最瘦小,最容易穿梭。这就是另一个发展理念了——毕竟车不能完美,从物理学来看都是要有取舍的。
  
  全车体积。上面谈尖锋SR已经谈到了这点。如果一辆车身材肥胖那当然是颇显霸气,而且在道具赛来看也容易一次双吃道具。但是也造成了一些窄道的行驶不便与对抗时的另种局面(你可以利用他进攻也可以因此常被进攻)。反之,小车身行驶顺畅,最小化避免碰撞,减少赛场变量达到另一种优势。对于前者,道具赛和宽路面较多的赛道适合“冲撞党”发挥本事;对于后者,尖锋SR和天浪SR都是代表,适合计时高手最大程度保持实战的实力。但是尖锋SR的车头偏长,也许在贴边上没有天浪SR淋漓尽致。
  
  车身平衡。包括全车重心位置与平复能力。赛车的重心直接决定了他起步后什么部位优先着陆,这个对赛车的跳跃以及落地后的操纵都有影响。至于平复力则是他恢复到水平的能力,二者的结合能使赛车的落地点变化颇大,也影响着落地瞬间的可操控性。有的地方就要求尽快恢复状态继续行驶,否则后果很严重,这时候平复性好的车能够占领优势。不过,这样的地方似乎并不多,只有比如沙漠旋转工地,森林崎岖下山道等地方才能应用得上。尖锋SR的平复能力并不高,但是重心分布较好,也能够适应不少数量的地图。至于曾经尖锋PRO车头偏重,尖锋SR是否一样,我的感觉是,偏长的车头使得能够在一些时刻强制拉回车身平衡,确保平复性不是很佳的情况。
  
  提速马力。现实中有一个性能值叫“百公里加速时间”,就是说一辆车从0速达到达到100Km/h时速需要的时间。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加速度”。当然在跑跑看来,爆烈和尖锋曾经宣传过“高加速”,对于很多车而言加速度同样有别。而且,很多玩家都在车评的时候有过自己的试探测试。但是在摸索的时候往往是失望的结果——1s,2s,火消失的数据怎么几乎一样,只差1~2点(这还是在自己可能的误差下)?曾经看卡丁人的韩服尖锋SR加速度评测(地址: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M0NjI2MTI=/v.swf),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位韩国评测员所抓取的数据,是非常瞬间的数据,大致推算,也就在0.15s,0.3s,0.5s左右的数据。这短短的0.5s——当然一个漂移后的小喷也是0.5s,才看到了显而易见的不同。0.15s时候差距了5点,0.3s的时候差距了6点,到了0.5s的时候,已经缩小到了3点了。所以这短短0.5时间(甚至更短)内的加速差距,才是显而易见的。换个想法看,越往后越接近最高速,差距怎么可能明显。所以初期的速度很重要。不然,为什么现实中只是测“百公里加速时间”,而不是“二百公里加速时间”。
  
  如果从全程来看,这其实能够描绘出一个完整的提速曲线。这个曲线的上升幅度与包围面积,都是提升一个车的水准。可惜,由于真的要会出这个曲线太过困难,又没有专门的插件去研究他,所以我们只能去通过几个端点抽样对比。可惜,加速需先按前才能按CTRL加速。除非是掌握的极其恰好(几乎前与ctrl同时按下),否则这一丝一毫的误差,都会带来好几点的区别。这样来看,对于视频测试者来说,困难太大了。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导致误差的可能。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不好去测的重要原因——不是我意识不到,而是他没法展现。
  
  集气速度。一个漂移能获得多少百分比的N2O,当然也是至关重要——不然天浪SR怎么成为王者的。谈到集气,不免谈到一个老公式:漂量A=FSsinΘ=FS+1/2m*v*v-1/2m*V*V。从这个式子来看,赛车与驱动力F有着直接关系。那么,也就是说“尖锋SR的驱动力卓越”符合大家的想法。驱动力是什么这里不讨论,提到了尖锋的集气,这个貌似说到了关键,大家都认为尖锋SR的集气不错。在天浪SR的影响下,有人认为尖锋SR突出是源于集气的快速。从雾中的大海的各车集气速度分析来看,我们又发现,所有的车都是2弯即可获得1个N2O,没什么区别。所以大家说“尖锋SR只提升了一丝,但是这一丝足以弥补很多尴尬的场面”等等。想想摩托车一个N2O持续时间少了10%,但一个漂移积攒量多了超过20%,那么再如何的数据劣势都能从无穷的加速中寻找新的平衡了。至于尖锋SR,真的有所谓的集气增加么?至少在笔者亲自使用多次后的个人感觉,尖锋SR就算有集气加快也没有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所以,谈到尖锋到底因为什么变强,我觉得正是要找那个问题:“曾经疾风R4的手感那么突出,为什么实力就不及雷霆R4呢?”现在看来,其原因,则是跑法的日趋成熟,大家越来越对一辆车的手感抱以重视。因为,都玩了这么久了,很多的技术都已经拿捏的比较炉火纯青。这个时候如何能更上一层楼,还是需要车的手感这么一个载体。加上大家对尖锋SR的热爱与愿意钻研,所以他创造了奇迹。早在当初,尖锋还是一个注重手感的车系,但是当初竞速技术上下落差较大,所以当时还是一个重视速度的年代。大致便是这样。
  
  那么话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总结下前文——一辆车的性能,可包括如下参量:
  
  直线速度
  
  摇头速度(抓地转弯速度)
  
  飘移减速
  
  转弯灵活度
  
  抓地力(稳定性)
  
  抗撞性
  
  全车体积
  
  重心分布
  
  平复力
  
  提速马力
  
  集气速度
  
  总共11个(也许还有其他的)。
  
  我没有办法说哪个占竞速重要性的百分之多少,因为竞速不一样的图,不一样的对手,都会造成很不一样的场面,不是绝对的。甚至可以说,“大家的潮流是什么那么什么最重要”。也许,天浪SR的出现,让大家纷纷谈论集气;尖锋SR的出现,让大家开始侧重于手感的讨论。谁知道以后又出个新秀,大家又会把赛车的主题转移到哪里去。不过从目前的潮流看,SR的发展缓慢(我指的是数值的提升),那么也许,官方真的会在手感上大作文章呢
ˊ夙鸾.!

ZxID:11489692

等级: 元帅
永禁.谢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6-07 0
LZ你太有才了....你得写多长时间啊..
这个不懂..路过.
金小妍

ZxID:12293977

等级: 上等兵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6-07 0
支持你的原创。。。。

楼主留言:

抱歉,让你失望勒,这个是在论坛上看到的一篇.  蛮不错的,分享给大家了

想想想、尔

ZxID:11176545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6-07 0
谢谢分享.........
〆.明媚的笑

ZxID:10260137

等级: 大尉
      唯 ㈠ 旳 唯 1﹏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6-07 0
看得出楼主没这好的文才。- -
丶若只如初见

ZxID:12300417

等级: 大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6-07 0
不错
GamblersヽLee

ZxID:2030828

等级: 少将
GoD bLeSs mE,﹖┏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6-07 0
太多字了...看不来!!!!!!
仝丗界,囿誰說話算數菂,﹖┏κiss
↘″香烟╭↙

ZxID:11729524

等级: 大校
咩时候在爱一次。咩时候在伤一次。咩时候在痛一次-------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6-07 0
谢谢分享




猴岛丶7月后見

ZxID:8843838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6-07 0
谢谢分享!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