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赵氏孤儿》
监护人 陈凯歌
总体症状 前半个时辰肝火很旺 后半个时辰虚脱无力
局部症状一 程婴带赵孤去投靠屠岸贾做门客,一做十五年,但不考虑疑心病极重的屠岸贾的反应,屠为什么初时不宁可错杀一双,不可放走一个?之后又不先发制人?如果只解释为,屠岸贾初时认为如果程婴带着赵孤就没胆子来投靠,之后又想玩武则天上官婉儿式的走钢丝游戏,那只是心理层面,不足以支撑后半段的剧情。
药方一 少年赵孤就像一张白纸,等着别人涂抹,而青春叛逆期的冲动,更是方便操控的“魔鬼”。程婴可以在这张白纸上慢慢添加颜色,屠岸贾为何不可?当程婴看时机算是到了,要向赵孤和盘托出时,没料到屠岸贾已经早一步向赵孤讲了一段能自圆其说的往事。
那故事就是,赵盾一家当年谋国篡位,毒死国君,屠岸贾奉命诛赵家全族,查出程婴受庄姬托孤,最后关头,程婴说出一切皆公孙杵臼所为,包括用毒虫害死国君,陷害赵家,公孙还抓了程勃欲交换赵孤。那个恶医也供认不讳。屠岸贾辅佐新君,赐死公孙杵臼,本想为赵孤正名,但程婴说庄姬在临死前说不要让小孩知道自己是谁,于是丧子的程婴和赵孤以父子相称。但实际上屠岸贾对赵孤说他新近怀疑,之前公孙还有程勃的死都是丢车保帅,都是为了留下赵孤的命,十五年后杀屠岸贾和新君。要验证这一怀疑不难,如果过段时间程婴对程勃说出那段赵氏孤儿的往事,就证明他确实卧薪尝胆十五年,造反之心不死。刚准备从男孩进化成男人的赵孤面临着忠与“孝”的抉择,到底该信谁,在两个父亲中间,杀哪个,留哪个?这是一种足以让小孩拒绝成长的头脑风暴,两难抉择,同时也是戏剧冲突的高潮。
初步诊断二 韩厥这个角色有点莫名其妙,跟程婴十五年幽会,隐忍着不杀屠岸贾,让人不免做出另类的揣测。如果他生在武侠故事中,则肯定是个怪蜀黍,离经叛道,又经常在关键时刻救赵孤,就如同欧阳锋和杨过之间的关系,相信没有读者会说《神雕侠侣》里的欧阳锋无聊,因为这样的角色其实是最合现代人的口味。
药方二 陈凯歌老师当然不屑于武侠小说式的套路与漫画般的角色设计,即使是在这一前提,韩厥这个角色还是有很多文章可做。他不应该单纯的跟程婴一鼻孔出气,那样他的作用基本上就等于一个爱多管闲事和走后门的路人甲。当年轻主角打不定主意时,韩厥这个当年的当事人就该产生应有的作用。赵孤之前一直对他没好感,现在反过来要“请教”他,韩厥当然不会放过捉弄他的机会。接下来韩厥简单的挺程婴,但赵孤发现韩不是个擅长撒谎的人,反复逼问之下,他给出了另一个故事,推翻了现在电影里前半段的救孤故事,程妻开始时送出去的确实是自家的孩子,后来被摔死的也正是赵孤。但程婴接下来有愧疚,他觉得自己只是个顾小家小节的人,关键时刻不懂得深明大义。于是他给自己儿子的额头弄上了一道小疤,就如胎记,带着他投靠了屠岸贾当门客,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慢慢灌输他其实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赵家的遗孤,生下来就有个报仇的使命。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个体的愚弄,即使是在忠义的旗号下?这种设置才会让正角更立体更生动,而不仅仅是给反角添上一抹“人性”。
初步诊断三 程婴发誓等赵孤长大,带他到屠岸贾面前,告诉屠,孩子是谁,他是谁。照片中的理论,这样会让屠岸贾生不如死。但屠岸贾一贯的气定神闲,举重若轻,感觉不到一丝游离生死间的痛苦。
药方三 按片中程婴的“15年大计”,应该先花点笔墨解释下屠岸贾自己为什么没有子嗣。然后表现他非常想要个继承人,为此赵孤得通过层层考验。最后程婴甚至为救屠岸贾而牺牲,以证明程勃的身份没有疑问,自己对屠岸贾忠心不二。程勃得到了屠岸贾的全部信任,等于是后者生命的延续与希望,但到末了,赵孤才表明自己是谁。
当然这种情节有点过于浓重,陈导可能会排斥。那就接上面赵孤面对屠程韩三版故事后,得自己做出判断,关于历史和自己的真相。他想过抛开一切,不管事非,但最终还是意识到“这就是命”。感觉像凯歌这样的国宝级导演,一方面很想避开通常武侠片最后的大决战模式,但另一方面选的又是刺杀主题的老故事,所以想在结尾文武两手都要硬,但呈现的却是两边都不靠谱。
我假设最后不是单纯的刺屠,而是屠岸贾另一仇人的儿子先过来复仇,赵孤在一旁,必须选择帮谁。这最后的出手,就显得不是那么程式和舞台化了。当然如果屠岸贾快被杀死时像星球大战中一样,说你不能杀我,因为我是你父亲。那就戏谑过度了,把之前营造的庄重氛围一扫而光。但反过来想想,这种潜在的戏谑性,其实也正对应屠岸贾角色本身的尴尬,他是一个跟其他角色都没有血缘,感情关系的重要角色,甚至没有直接描写他对庄姬的暗恋,原本他杀别人,别人杀他,是再直截了当不过的事。全是为了戏剧性,他被迫成为一个干爹。
诊治综述
我自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罗生门式的改动,最大的功用就是把赵孤的复杂戏剧性推到最前台,如同哈姆雷特一样。如果说到现代意义,那赵孤这样的形象才是最具时代感的,因为中国人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价值观,需要从中选择,但这种选择往往是不清晰,缺乏主动性的。这同时也对应着这个故事在历史进程中的不同版本,电影要做的不是在众多的版本基础上微调细节,做出最新一版,而是高屋建瓴的直面多版本的历史现状,并展现一种全局的历史视野。
《赵氏孤儿》仍然是小孩面对两个不同“父亲”的故事,等同《和你在一起》中的两位教授,《梅兰芳》中十三燕与邱如白。为何陈导的电影现在常被批评为只有半出好戏?就是因为忽略了真正主角的变化,而是执著于两个“父亲”的塑造,主角完全坐上了冷板凳,就像个被操控的傀儡皇帝般,看两位父辈权臣你争我斗,却不知如何处置。
预防复发
国外电影有很多把传统故事作完全现代的演绎,而在中国则很少这样的尝试。可能这样完全现代的背景,角色,处事方式,更能了解一个传统故事对于现代人来说,真正意味着什么。比如说一个研究外星人的实验室中有两个科学家,程博士对一颗叫赵的星球上的外星人很和善,屠博士非常仇视。屠岸博士诬陷赵星人想控制地球,屠杀之。最后被干掉的一对赵星夫妇,在临死前把刚出生的赵星小孩放在一家医院的婴儿房里,而程博士刚出生的小孩也在其中,程博士曾经飞船失事,被赵星人所救,同时也感染了赵星“病菌”,遗传给了小孩。程博士夫妇被赵星托孤,他们自己的小孩因为赵星病菌感染,免疫力下降,被隔离开,又阴差阳错的被屠岸博士检测出来,当成赵星孤儿被人道毁灭了。15年后,赵星孤儿渐渐表现出特异功能,就如同超人一般。屠岸博士是研究所的主任,还硬要当小孩的干爹。程博士要赵星孤儿不能轻易在外人面前表露特异功能,特别是被研究搞得快走火入魔的屠博士,因为以赵星孤儿现有的功力,要干掉仇人还没有十足把握,而屠岸博士则诱惑赵星孤儿,只有自己才有技术与财力,带他回到赵星。这个漫画式故事,其实包含了赵氏孤儿的各种元素,也比蜘蛛侠和绿魔的故事要复杂,如果再加重拧巴的父子情,比如博士父亲在自己儿子身上做实验之类的,就成了另一版李安式的绿巨人了。
计谋,忍耐,刺杀,药箱,陈凯歌老师在《赵氏孤儿》调剂着跟《刺秦》相近的元素,但对于历史的微调显然还不足够,为什么不就故事本身,制造不断的转折和意外?让人物的精气神,完全是在情节爆发点中自然而然的表露,而不是通过历史式的絮叨来反复强调,因为时代迫切需要新鲜的故事和情节,即使内含的还是旧有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