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求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这种类型的人追求返朴归真,宁静淡泊,洁身自好以求顺应自然。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描写得极为典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耕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I"意思是说富贵不是我帅心愿,仙境也不可追求。只希望有个好日子独自出游,或者把拐杖插在一边,去田间培土、除草。登上东面的山冈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溪流写作文章。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度过余生吧,乐天知命还有什么疑虑。这充满感情的描述,反映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一种渴望回归静谧、和谐的田园生活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与个体的人生经验密不可分。 2.叶落归根的乡土观念远离乡土的人每每会沉浸在对故乡的怀恋之中且这种心态年龄越大越强烈这时,故地重游,旧事重温可使乡思得到舒缓,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这在中国人说来是晚年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如赵浩生先生千里寻故地从中找到快慰便是这类回归心的满足我行我素的不老意识健康的老人历来信奉“老骥伏杨志在千里不服老的人在去痘印最有效的方法精神和行为上常有“拔尽白发学少年”的表现北宋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曾描述过自己的不老意识和行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舒发了老而不老仍象青少年时代一样狩猎交友,从中得到乐趣,快畅心胸,抚慰生平的心态和行为。 3.返老还童的生活情趣。这种老人一般多情寄孙童,乐在其中。诗人减克家晚年的生活情趣之一便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常到幼儿园去和孩子们一起说笑。在家中则常和外孙女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在欢声笑语中忘却了暮年,孩子们成了他感情上的寄托,也成了他与疾病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他的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我喜欢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也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个。”这对保持精神上的快乐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