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凯歌,不知有多少国人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就因为那部代表着中国电影艺术最高成就的《霸王别姬》,他同样也被奉上了神台,如此盛名,每走一步必然是如履薄冰,然而在经历中国电影市场的几番洗牌之后,各大名导在赚个痛快的同时也招致了国人的口诛笔伐,于是乎在中国电影承井喷之年的2010年,中国名导依然迷惘这样一种境况却成为了中国电影黄金八年之怪现状。在经历那个艺术至上的年代之后,重新寻找新的定位,这便成了第五代导演急于寻求自我认同的鞭策机制,不同于张艺谋的匠气,陈凯歌的人文气息更接近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状况。
先不说《赵氏孤儿》改编事宜,在这部电影里陈凯歌设置了一个冷眼旁观的政治博弈影像,国君不在是君临天下的国君,而是可以在公共场合调侃人臣的这样一个颠覆性的形象,在深受赵氏家族功高盖主这样的一种心理压迫下,寻求权力制衡历来都是帝皇屡试不爽的法宝,于是这位生性愚笨的国君铤而走险挑拨屠岸贾和赵氏父子的关系,在旁人看来赵氏父子的骄横跋扈全然不避功高盖主这一嫌疑,这本身已是不死都难,用现代人的话来说那就是:不会做人,更何况当面羞辱屠岸贾从而招致他的杀戮,最后惨遭灭门,这样一个结局几乎没有赢得观众的任何同情分,导演给了屠岸贾的一个充分的反击理由。于是让人看来,这是一场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的政治博弈,政治就是政治,从来不会因为流血而遭致非议,更没有对错之分,当上述双方在人性和对权力欲望的驱使下,使出浑身解数来博弈,直至一方倒下,在世人看来,政治博弈无非是一个成王败寇的过程,很少人会在意那惨痛的流血事件和升斗小民在这一事件中所背负的劫难,程婴因为意外而走进这一政治杀戮事件,在我们看来,在舍弃了忠信仁义这样的大是大非的程婴更具悲剧意义,因为他只是升斗小民,生个儿子已是万事足矣,能够一生平安才是最大愿望,然而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权衡厉害得失的情况下他牺牲自己的儿子保全赵氏孤儿,为此他不得不制定了一个长达15年的复仇计划,程婴从开始的不由自主到下意识的制定复仇计划,这样一个过程的转变是痛苦的,王权更替的罪责却让一个升斗小民来背负,政治博弈的杀戮却让平民百姓来买单,这是何等的悲剧意味啊。在经历了丧子之痛之后还要隐忍着漫长的15年复仇计划,这种强加在他头上的一切让他不由自主的去实施,这是何等巨大的痛苦啊。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体的命运就像是大海中一记浮草一样从来都不能自主,这几乎是中国千百年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写照,于是在结局,导演安排了一段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剧情,让程婴回到过去,重新开始,如果这一切可以选择的话,这才是程婴也是广大老百姓最想要的生活,那就是远离一切争斗,平平安安过日子。
本片中葛优的演技值得肯定,是一个全新的葛优,几乎摆脱了以往那种深入人心的喜剧形象,而王学圻的表演也是丝毫不落下风,看两个影帝级的人物飚戏让人大呼过瘾,然而饰演韩爵的黄晓明却是不那么给力,黄氏一贯的演技生硬做作,其他人物的表演都还中规中矩,没有太大硬伤。然而即便如此,本片还是有着诸多败笔和硬伤,有些低级错误实在让人无法原谅,韩爵的倒戈丝毫没有半点说服力,甚至让人不知所以然,特别是在抓赵氏孤儿的时候,就凭着庄姬夫人区区几句话就放过了孩子,这实在让人难以信服,人物的任何一个动机都需要一个巨大的理由来支撑,然而导演没有交代清楚,更是没有做好铺垫,甚至于事后竟然跟着程婴计划复仇,这实在是可笑,这是其一。其二,韩爵这个人物对于推动剧情来说没有丝毫作用,这个人物可有可无。想必导演安排这样无聊的戏份无非冲着黄晓明的人气去的,只是这样一来,就要落得太多硬伤了。让人不禁感慨,这样的低级错误居然是出自陈凯歌导演的手笔,让好端端一部电影为此大打折扣不少。